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留斯金編的七年級化學課本中第12頁里寫道:“如果在有灰尘的房間里通過窄孔放入一束日光,就可以在光路中看到灰尘的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運動論是這樣解釋這個現象的:組成空氣的不可見的氣體分子,不規則地運動着並從各方面碰撞灰尘。” 對灰尘運動的這個解釋是不正確的。當然,同其他任何物體一樣,灰尘在空氣中受到各方面來的很多空氣分子的打击,但是像灰塵那樣用肉眼就可以看出的比分子大得很多的物體,從各方面來的分子打擊的總衝量,或者等於零,或者是小到不會給它以明顯的作用。由分子的布朗運動的打擊能引起運動的,只有非常小的微粒。在這種微粒的微小表面上的打擊数是很小的,因此這些打擊在一定時刻的总衝量不致為零,其量值對這樣小的微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進行單元複習是鞏固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對工農速成中學的學生來說,更有其重要意義。因為他們一般生活经验都很丰富,理解力較强,而對知識加以概括的能力却較差,也不容易牢固地記憶,因此我們除了在教學中必須經常注意鞏固所授的知识外,在每單元結束以後再加以綜合性的複習還是完全必要的。现在就“電场”這一章進行的單元複習談幾點體會: 一、複習什么 為了明確這個問題,我認為認真鑽研教學大綱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在每一堂課的備課時都应该认真鑽研教學大綱,領會它的精神實質,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学。而在進行複習時,  相似文献   

3.
‘抛體運動’是生活經驗中常接觸到的一種運動形式,但是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這一課題的學習卻是比較困難的。現用課本把‘拋體運動’放在運動定律和運動的合成之後進行教學,是有其深長的意義的。但是叙述稍嫌簡略,因此在教學時,怎樣掌握教學大綱的精神,既不能把這一部分教材輕易地忽略過去,又要防止形式主義地向學生介紹空洞的結論,並須避免超出高一學生的智力範圍與數學水平而引用艱深的數學公式,這許多問題都是值得研究的。這裏我們提出我們對進行這一課題教學的幾點意見,請同志們指正。(一) 首先說明我們對於‘拋體運動’在高一物理教材中所處地位的認識,和根據這些認識而確定的教學要求。‘拋體運動’是在講過  相似文献   

4.
許多同學對物理課有這樣一個反映:覺得物理課很有興趣,不過總感到學得不够扎實,特别是在作作業和应用上感到特别困難。同時我在自己的教學質量檢查中,也發現同學學習中的普遍缺點是知識不够鞏固,形式主義的偏向相當嚴重。當然,造成學生知識不鞏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使学生的知識鞏固,需要從整個教學的各個方面來進行細緻的工作,但是複習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复習是鞏固学生知識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對这一工作過去是重視不够的,覺得印發了複習提綱,在課堂上把教材的重點系統地概述一下,或是用提問的方式進行複習就可以了;既不作實驗,也不進行觀察,單純地倚靠提綱及系统講述;認為複習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看一看同学是怎樣進行复習的呢?有的同學把提綱逐题答下來進行背誦;有的同學過分重  相似文献   

5.
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常常表現出許多對於物理知識的形式主義的了解。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题時能够很熟練的背誦出教科書中的關於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詞句,但是對它們的意義的了解却非常不够,或者很不透澈。學生能够寫出物理定律的公式,但不能很好地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吧。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當學完了牛頓第三運動律後,由於教師的强調,都知道作用和反作用是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可是,在他們碰到實際問題時卻忘掉了這一點。例如,當回答‘人為什麼能够跳高’這一問題時,有不少學生是按照如下的理解回答的:‘當人在地面上站着  相似文献   

6.
有計劃地進行定期的階段復習(段落或單元復習),我們已繼績一年多了。經驗證明,這種復習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和學雙方都是有幫助的,而且這種幫助也决不是其他的教學活動所能取代。我們知道,課前的復習提問、講授新課時的有機聯繫舊教材、鞏固新課以及課後輔導、課外作業等,對所學的知識、技能和熟練技巧都起着復習和鞏固作用;但這些只有在通過這樣的階段復習之後,才能把知識綜合化、系統化起來,成為學生們牢固的知識。正如凱洛夫在教育學上所說過的:‘為了牢固地記住知識,必需定期地復習整個題目和段落,  相似文献   

7.
當我講到高中物理第一册二十三節的第三運動律的時候,有一個說明作用和反作用的實驗,是在第四十五頁和第四十六頁兩面上。這一個实驗在教材裏是分成兩個實驗進行的:第一個實驗是說明液體對於浸沒其中的物體產生一個豎直向上的作用力,第二個實驗是說明浸沒在液體裏的物體對液體產生一個豎直向下的作用力。通過這兩個實驗,可以說明液體和固體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是量值相等、方向相反的。但是,因為教材上的實驗是分别進行的,所以學生在這兩個實驗中只能先後的看出兩個單方面的作用力,而沒有辦法看出這兩個作用力是同時發生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的。然而在教學大綱(草案)中卻特别指示出在講解第三  相似文献   

8.
在一九五四年發佈的“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精简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和課本的指示”里,規定着從高一課本第九章“萬有引力定律”中删去叙述哥白尼宇宙構造学說和开普勒定律等內容的起道五节,但同時又提出“教師在講解這個定律(指萬有引力定律)以前,應該簡短地告訴学生关于天体運動的兩種學說、新世界觀與教會勢力的鬥爭以及太陽和行星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這樣,在教師面前就出現了兩個問頤:(一)既然删去了前五節,為什么又要介紹上述一些內容?(二)怎樣來按照指示完成这一项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水文地質系系主任邀我做個關於如何領導学生進行物理數學和技術課程習題課方法的報告,所以,今天我只講在課堂里领导學生做練習的方法,以及一些關於學生家庭作業的問题,因為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与這個報告的基本内容有關。今天的報告中一點也不涉及關於講課的方法和领导学生進行實驗的方法,雖然這些問題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必需聲明:不能形而上學地和脫離課程進行的具體條件來解决教學方法問題,而必需要辯證地考慮到該課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程度,同時也要估計到教員的资歷、經驗及其個人的特點,和宨L;因此不可能說出有一個對  相似文献   

10.
學習本報今年八月號所載北京地質學院蘇聯?铱ㄈ欠蚰峥路颉P於領導學生進行物理數學和技術課程習题課方法的報告’一文,使我對於‘習題課’這一蘇聯先進的教學形式開始有一比較全面的了解,使我對於‘習題課’這一教學形式的性質和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對於‘習題課’的目的,進行‘習题課’的方式以及在‘習題課’中應該貫穿的最重要的原則是甚麽?開始有一正確的認識。现在把我自己學習這個文件後的一些體會和對於做好‘習題課’這一項教學工作的意見寫出來,希望讀者批評與  相似文献   

11.
在某些物理教科書中介紹新物理量的定義時常用到比例常數?在福里斯和季莫列娃合編的普通物理學第一卷21頁中我們讀到:“匀速運動的速度v,是一個與所通過的路程s成正比、與通過這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成反比的物理量。這個關係可以用数學表示為v=K s/t,其中K是比例常數”诹硪恍┙炭剖橹杏植挥帽壤刀阉俣榷x為所通過的路程与通過這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的比。  相似文献   

12.
復習所学過的教材的過程,在学習任何一門科學的基礎時,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物理教師計劃自己的工作時,應該留出時間來復習每一個大的單元,特别是在學年末復習全年的課程。復習時,教師要把学生理解不够和掌握不鞏固的地方加以闡明,從而消除這些缺欠。根摟学生在一年內究竟得到了什么樣的知識,教師也可以評定自己的工作:過去講得生動直觀的,一般都是很好地掌握;相反,講得形式主義、不跟實際相聯系的教材,將會被忘記。在復習教材時,一般要提出新的、補充的問題,以新的、另外的觀點說明現象和物理定律;因而教材的掌握就深入了。並且還可以時  相似文献   

13.
“轉動”這個課题從教學法方面來說是最困難的課题之一。困難首先在於作匀速圓周運動的質點的向心加速度的論證。教師一般是用下列的方案來講述這個問題的: (1) 速度是一個矢量,因此只有在它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情形下才是一個定值。例如,在匀速直线運動中速度就是一個定值。 (2) 在質點的匀速圓周運動中,速度只是大小保持一定,方向則在不断变化着,因此,匀速圓周運動是一個变速運動。 (3) 任何變速的運動,都是有加速度的運動,這就是說,質點的匀速圆周運動是有加速度的運動。 (4) 質點在匀速圓周運動中的加速度在任何時刻都是指向圆心並可用下述公式來計算: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物理的教學中,講到力學中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和角動量守恆定律的時候,我們對於這三條定律的適用範圍,往往不很强調或不很注意。我們摘引梁寶洪所譯的福里斯—季莫列娃普通物理學中的幾段有關的材料來看一下。在第一卷第66頁上有着關於動量不滅定律的敘述:“構成一封閉系統的各物體底動量底向量和,即這封閉系統底總動量向量,在整個的運動期間內保持不變”。而關於封閉系統的敘述則是“物體彼此之間相互作用,但不舆這系統外部的物體相互作用”。在93頁有着能底不滅和轉换定律的敘述:“對於一封閉的系統(外力之功等於零),當一切過程在這系統內部發生時,這系統底能量保持不變,在此情形下,能量可以從某種形式轉變為另一  相似文献   

15.
本年度河南師範學院物理系学生到附屬高中作课堂試教時,我在領導實習生鑽研教材的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對教材作深入的鑽研是教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這是在教学過程中特别值得重視的一環。因為一個中畢物理教師必須根據部頒教學大綱所明確規定的任務來進行他的備課和講課,也就是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貫徹软材的目的性、科学系统性和政治思想性,而这一切都必須建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 現在就我們對於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五章(固體的性質)第114節“結晶的空間點陣”这一課題所作的考慮,提出一點體會,供大家參考,並希望予以指正。我們首先閱讀了一兩遍課文,對於教材內容獲得了概略的認識。再圍繞着結晶的內部結  相似文献   

16.
計時振動器     
在驗證第二運動定律的實驗裝置和研究自由落體所用的落棍裝置中,以及其他類似的地方,都需要有一個振動機構,使它在我們所要研究的運動物體上作出記號來,以便看出在某幾個相等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從而研究它的速度或速度變更的情形。 這個計時振動器是利用交流電通過電磁鐵線圈時吸引和推動彈片,因而產生等幅振動做成的。它的優點是: 1.一按電鈕立刻發生振動,用不到像音叉或彈片那樣要事先去撥動它;不需要幫手,一個人就能單獨做實驗。 2.所發生的是等幅振動,沒有衰落現象。 3.振幅很大,所得曲線整齊清楚,容易計數。  相似文献   

17.
在这里謹就这一課題的教学提出一些意見,不恰当的地方还希望同志們指正。 1.在这一課题中,学生將知道什么是匀加速運动和匀减速運動,将要認識平均速度、即時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將要掌握匀變速度運動的規律並用來解决一些实際問题。这一課题的系統是这樣安排的,在一般地複習了前一章所學的變速運動以後,介紹平均速度,即時速度和加速度三個概念,然後在这個基礎上仔細研究勻加速運動的规律,把自由落体運動作為勻加速度運動的具体例子列在勻加速運動之末。然後再研究勻减速度並歸納出勻變速運動的概念,把竖直上拋物体的運動作為勻减速運動的具体例子列在它的後面。  相似文献   

18.
我過去對於習题課和家庭作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很不清楚的。而對於習題課這一先进教學形式,尤其缺乏認識,因此在进行教學時,總是稀里糊塗,亂來一通,結果是: (1)使學生對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沒有很好的瞭解与鞏固; (2)沒有培养學生迅速地和正確地解决问題的能力; (3)学生家庭作業完成得不好。这对学生来讲,是一個重大的损失。 過去學生也經常這樣對我說:“課堂上講的東西,似乎都懂了,只是一拿着習題,就有困難,做不出。做一道題目有時要花費兩三小時,這是什么道理?”當初我聽到這些话,心里很不高興。但是面對着学生,我只好檢討一番:教  相似文献   

19.
《物理》1954,(8)
本學期我們教研室,根據前一学期的經驗,又吸取了其他學校的經驗,擬定了一套上習题课的辦法。首先我們認為習題課的目的是通過学生自己的勞動,去掌握從理論解决實際問题的方法,因而消化鞏固課堂上所講授的理論,並獲得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為學習專業課打好基礎。因此我們上習題課的辦法是: 首先,為了檢查督促同學理論複習,我們在習題課上以10分鐘的時間提問,叫个别同學解答。其次,結合理論講解典型示範題(約15分鐘)。講解時着重思考路綫的啓發,並藉此複習一下解題時所需的公式和理論。然後,是同学獨立的進行課堂作業(約60—70分鐘)。在同學作題時教師巡廻課堂,解决同  相似文献   

20.
編輯同志: 我閱讀了1954年“物理通報”9月號內“關於在初中怎樣講解‘電壓’的问题”一文,同意文中的論點:1.根據對比來介紹電壓概念,完全不能使学生相信在導體上“应當有”電壓。2.這樣電壓概念和电学其他概念都没有联系,因而就使学生對電壓概念無法獲得真正的理解。而反過來,要使引入新概念非常自然而易於為學生真正瞭解,應當注意和考虑:(1)應該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引入這個新概念。(2)应该从学過的和這個概念有內在聯系的现象中引導學生来觀察分析,然後適當地提出這個概念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