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固相条件下合成氮杂酞菁铜原料, 借助同步辐射光源进行单晶结构测试, 通过物理方法获得了其单晶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2.
四邻苯二甲酰亚胺基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氨基酞菁出发,合成它们的衍生物——四邻苯二甲酰亚胺基金属(Cu^Ⅱ和Co^Ⅱ)酞菁,并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其紫外可见光谱中Q带有分裂现象.实现了以氨基酞菁为前体物质进行衍生化的合成实验,讨论了取代基的大小、结构、取代位置及酞菁环中心金属的差异对其Q带分裂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四-4-(2-正丁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在THF和CHCl_3溶液可见光谱的分析表征了它在一定的浓度范围(10~(-7)~10~(-5)mol/L)存在单分子和双分子聚集态之间的动态平衡。在THF和CHCl_3溶液中,双分子二聚物的离解常数K_d=C~2m/C_D分别是2.08(±0.05)×10~(-6)mol/L和1.10(±0.06)×10~(-6)mol/L。利用作图法,绘制出纯单分子和纯二聚物的可见光谱图。最后,对两种溶液可见光谱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碱溶液中获得组份为Na_4K[Cu(HIO_6)_2]·12H_2O晶体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6.108(2)(?),b=25.055(10)(?),c=14.716(7)(?),β=97.77(3)°,V=2231(2)(?)~3,D_c=2.555g/cm~3,Z=4.晶体中二个畸变的IO_5(OH)八面体与中心铜原子螯合,构成CuO_4平面;Cu—O平均键长为1.83(?);加上CuO_4平面上侧与铜原子形成弱配位的氧原子;共有五个氧原子与铜原子构成近似为C_(2v)点群对称的四方单锥多面体.在碱性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峰的衰减表明,[Cu(HIO_6)_2]~(5-)还原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5.
由新型双功能配体2,6-双(1,5,9-三氮杂环十二烷)-2,6-二甲基苯甲酸(L)与溴化铜在甲醇中反应得到新型铜双核配合物[Cu~2LBr~2]Br.3H~2O单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个Cu(II)中心离子由配体L中的羧酸基团桥联;2个等价的Cu(II)中心离子均由双功能配体L的1,5,9-三氮杂环十二烷([12aneN~3)的3个氮原子和羧酸的1个氧原子及1个Br^-离子配位,并都处在三角双锥的配位环境中;分子内Cu...Cu双核间的距离为0.5884(6)nm。变温磁化率数据表明:在同一分子中的2个铜核之间存在反铁磁偶合作用(J=-22.49cm^-^1)。  相似文献   

6.
7.
众所周知,双核铜活性中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金属蛋白及氧化酶中,因此合成并研究双核铜配合物的特性将成为模拟生物酶的有效途径.基于双齿膦配体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是优良的螯合配体同时又具有还原作用,本文和用dppe在甲醇中还原铜(Ⅱ)盐并在二硫代乙二酰胺(Hzdto)存在下得到双核铜(Ⅰ)配合物[Cu_2-(dppe)_2(dto)],并通过元素分析、分子量测定、红外光谱、热分析、电导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探讨了配合物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8.
聚2,5-二甲氧基苯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婉群 《物理化学学报》1994,10(12):1093-1098
报导了聚2,5-二甲氧基苯胺(P25DMAn)的化学与电化学合成,并用元素分析、FTIR、UV-VIS吸收光谱、电导率测定以及电化学等手段对该聚合物进行了表征.P25DMAn类似聚苯胺(PAn)的结构,是由其单体通过氮原子N在对位上键合而成.P25DMAn是一种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THF、CH2Cl2、CHCl3、DMSO、DMF等.并具有极好的环境稳定性,优良的电活性和相当高的电导率的高聚物.因此,P25DMAn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新的导电高聚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描述了由配体2,11-二硫代[3.3]二聚对二甲苯与线性氟代二羧酸银反应制得的三个银配合物的结构。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因氟代二羧酸银的不同,差别也很大。配体2,11-二硫代[3.3]二聚对二甲苯与氟代丁二酸银反应得到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将银盐换成氟代戊二酸银则获得了三维立体结构的配合物2;若使用氟代己二酸银,则得到了二维多孔的配合物3。在多孔配合物3中,每个孔中容纳了两个客体三甲苯分子,在150℃时这些客体分子可被完全脱除。  相似文献   

10.
从2-氨基苯硫酚出发制备二硫代二苯胺,以此为原料与重铬酸钠在低温溶液中合成聚二硫代二苯胺,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1.
[Co(C~5H~5)~2]~n.[M(dmit)~2](M=Ni,Pd;n=0,1,2)型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奇  李村  屈峥  游效曾 《化学学报》1992,50(4):365-371
二茂金属[M'(C~5H~5)~2]^1^+的盐与(NBu~4)~n[M(dmit)~2](M=Ni, Pd; N=1,2)反应, 当M'=Fe, Ni; n=1时, 分别得到了导电配合物[Ni(dmit)~2]和[Pd(dmit)~2]; 当M'=Co, n=1,2时, 分别得到的是电荷几乎不转移的4个盐[Co(C~5H~5)~2]~n[Ni(dmit)~2]和[Co(C~5H~5)~2]~n[Pd(dmit)~2]。用ESCA、Raman谱及循环伏安图讨论了上述化合物形成时的电荷转移量。尽管[M(dmit)~2]的室温电导率相当大, 但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表明它们属于半导体。EHCO能带计算给出[Ni(dmit)~2]的能隙0.112eV, 与实测的电导活化能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2.
将[Fe(salen)NO_3]的甲醇溶液和K_2[Ni(CN)_4]·H_2O水溶液通过H管扩散反 应,得到了一个新型氰基桥联配位聚合物{[Fe(salen)]_2[Ni(CN)_4]}_n (H_2salen为N,N'-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该化合物属四方晶系。空间群 P4/ncc,晶胞参数为a=b=1.4216(2)nm, c=1.7471(5)nm, V=3.5308(12)nm~3,Z=.该 配合物通过Ni-CN-Fe(salen)-NC-Ni链连接形成二维枕形网格结构,其中键长Ni-C 0.1876(3)nm, Fe-N 0.2170(3) nm, 键角Fe-N-C 164.9(3)°,Ni-C-N 178.9(4) °;金属中心Ni(III)和Fe(III)分别具有正方形和畸形变八面体配位构型。变温磁 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存在分子内反铁磁相互作用,其Fe(III)…Fe(III)交换积分 为-0.041cm~(-1).  相似文献   

13.
一维酞菁化合物能带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EHMO紧束缚带方法研究了一维酞菁配合物MPc和MPcL的能带结构。计算结果表明, 酞菁环氧化后电导率增加不仅是因为产生了部分充满带, 而且能带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MPc配合物导电机理与金属原子有关, Fe、Mn、Pt等能通过d~z~2带导电; Ni、Cu等则不能。讨论了堆积方式和层间距对MPc以及桥基对MPcL能带的影响。并用近似方法计算了非理想堆积的能带结构。  相似文献   

14.
导电聚哒嗪的电化学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哒嗪的电化学氧化聚合过程以及聚哒嗪的电化学行为。合成了电导率约为1S/cm的聚哒嗪, 并采用光谱、能谱方法对它进行了表征。FTIR谱表明聚哒嗪中3,6-二取代哒嗪结构引起的吸收带位于1330, 1120, 1100和840cm^-^1, 掺杂聚哒嗪的双极子能带的两个光吸收峰分别位于1.8, 0.9eV。  相似文献   

15.
Cu(II)-氨基酸-核苷酸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昌平  张凡  郭和夫 《化学学报》1993,51(10):973-977
合成和表征Na~2[Cu(L-Ala)~2(5'-GMP)].2H~2O、Na~2[Cu(L-Ala)~2(5'-IMP)].6H~2O、Na~2[Cu(L-His)(5'-GMP)Cl~2^2.2H~2O和Na~2[Cu(L-His)(5'-IMP)Cl~2].H~2O四个新的三元配合物, 其中两个L-Ala分子通过羧基O和α-氨基N与Cu(II)成反式配位, 一个L-His分子通过羧基O和咪唑环上的N与Cu(II)配位; 一个5'-GMP或5'-IMP分子嘌呤环上的N(7)与Cu(II)配位; 5'-GMP的磷酸根上可能存在强氢键, 而5'-IMP的磷酸根上不存在强氢键; 在含L-Ala三元配合物中, 5'-GMP的C(6)=0可能参与配位或形成强氢键, 而5'-IMP的C(6)=0不参与配位或形成配位或形成强氢键; 在含L-His三元配合物中, 5'-IMP的C(6)=0的表现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三取代过渡金属钨镓杂多配合物的磁性及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合成了过渡金属三取代的钨镓杂多配合物:α-Na~nH~m[GaW~9O~3~7M~3(H~2O)~3]·xH~2O[M=Fe(Ⅲ), Cu(Ⅱ), Co(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1^8^3W NMR以及热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变温磁化率数据显示了配合物具有反铁磁特征。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是迄今未见文献报道的过渡金属三取代杂多配合物高质子导体, 室温下GaW~9Fe~3的σ值可达10^-^3S·cm^-^1, 其特点是热稳定范围宽, 不易失水, 可望成为能实用化的杂多酸型固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17.
18.
杨瑞娜  薛宝玉  金斗满 《化学学报》1993,51(10):983-986
通过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2(OPPh~3)~2(C~6H~5CO~2)~4], 以元素分析、IR、TG、磁性及粉末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并对其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镍(II)、钯(II)、铂(II)-环戊基苯基膦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信  宋永瑞  车迅 《化学学报》1991,49(2):158-163
合成了十五种配合物MX~2[(C~5H~9)~nPPh~3-n]~2系列, 其中M=Ni, X=Cl, Br,I; M=Pd, Pt, X=Cl; 且C~5H~9代表环戊基, n=1, 2, 3。通过元素分析、远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空间构型。讨论了不同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