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区核的结构(Ⅱ)208)Tl、208Pb和206—208)Hg的一级禁戒β衰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壳模型对208Tl、208Pb和206—208)Hg的非唯一型一级禁戒β跃迁用不同的有效相互作用和模型空间进行了系统计算,计算的比较寿命Iogf非常敏感的依赖于有效相互作用. 对206,208Hg的β衰变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和B3P86,以及组态相互作用方法CCSD(T)和QCISD, 利用多个基组对7Li2(X1Σ+g)分子的平衡核间距(Re)、谐振频率(ωe)和离解能(De)进行了计算, 发现在CCSD(T)/cc-PVQZ理论水平下得到的结果(Re相似文献   

3.
从Paris势和电磁相互作用出发,应用格林函数方法微观地计算了15O-15N,17F-17O库仑移位能.G矩阵的电荷非对称性的贡献较重要,比通常唯象的核力电荷非对称成分的贡献大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唯象的Λ-α相互作用位和12C、16O的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出发,采用折迭位方法,求出了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的解析表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超核13C、17O的低激发态能量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所引起的13C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劈裂,并对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和13C、17O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208Hg鉴别     
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新丰中子核素208Hg的鉴别及半衰期测定程序.208Hg的鉴别采用了二步离线化学分离:第一步是基于热色谱原理的高效、高选择性的Hg产物收集,第二步是周期性地提取生长起来的T1.在提取的T1样品中观察到半衰期约3min的2614.6keVγ活性.该γ活性可归结为由208Hg β衰变而生长起来的208T1的衰变γ.  相似文献   

6.
刘庸  桑建平 《中国物理 C》1989,13(4):346-352
基于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的观点,阐述一种研究奇质量核集体态的微观方法.导出了模型哈密顿量并用于计算157,159Tb和155,157Gd的能谱.数值结果与实验定性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用气体电离室-半导体位置灵敏探测器望远镜测量了46.7MeV/u 12C离子轰击197Au,115In,58Ni靶时,在大角区发射的从Li到Mg的复杂碎片能谱;由各碎片的能谱提取了蒸发源的温度和碎片发射的最可几动能Ep,并与=Vcoul+2T计算的平均动能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上提取的最可几动能Ep总是低于计算的.用A.Friedman简单的统计公式对复杂碎片的产额进行粗糙拟合,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桑建平  刘庸 《中国物理 C》1994,18(11):1020-1026
从包括对力、四极对力及四极力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依据以广义的Dyson展开方法所建立的微观理论方案,对同中子异荷素154Dy、156Er和158Yb的低能态及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实际计算时,低能态及高自旋态分别用(sd)N组态及(sd)N-1加两中子组态描述,且取用了统一的参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特别是理论较好地复现了原子核的第一个回弯.  相似文献   

9.
考虑了11Li的奇异性质和泡利原理后,引入了一个新的n-9Li等效相互作用.在(n+n+9Li)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变分计算.给出了11Li作为三体系统时的形状、一体密度和相应的形状因子.对11Li的核物质均方半径也作了计算.结果与实验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46.7MeV/u 12C轰击58Ni、115In、197Au反应发射α粒子的角分布和能谱.从速度表象中洛仑兹不变截面等高图中明显看到发射α粒子的三个源.用这三个源的运动源模型成功地拟合了α粒子能谱,所提取的强相互作用源参数符合费米气体模型计算结果,并讨论了能谱及拟合参数对靶的依赖关系.认为快速源实质上来自弹核碎裂或类弹核碎裂.  相似文献   

11.
桑建平  刘庸 《中国物理 C》1994,18(12):1102-1106
从壳模型组态及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借助于一种描述偶偶核高自旋态的微观理论方案,对同位素126Ba,128Ba和130Ba的低能态及质子拆对占据h11/2侵入轨道所出现的回夸现象作了研究.得到了与实验定性符合较好的结果.对Yrast带,进一步探讨了带间相互作用强度与耦合算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发展了的Ericson统计理论,从27Al+27Al碰撞的耗散产物的激发函数提取了反应的相互作用时间约4.3×10-21s.  相似文献   

13.
用CR-39作为探测器和靶,研究了960A MeV238U离子和轻核(1H、12C、16O)的相互作用.测定了238U离子在CR-39中的射程;238U与轻核相互作用的电荷变化平均自由程(mfp)和截面,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238U和轻核相互作用的平均多重数v=2.03,证明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二裂变;反应产物的径迹按直径分布形成两个峰,测定了每个峰的径迹密度与两个峰总径迹密度之比.  相似文献   

14.
刘波 《中国物理 C》1993,17(5):455-461
π介子与周围核子发生次级碰撞可以改变K++比.本文用Glauber模型计算在质子-核和核-核碰撞中的K++比.计算表明,末态相互作用对K++比的效应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王宁  李祝霞 《中国物理 C》2001,25(5):399-404
通过用QMD模型研究晕核11Be+208Pb的近垒熔合反应,发现晕核引起的熔合反应中,并存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机制:一方面当入射晕核11Be靠近靶核时,由于11Be是弱束缚体系,与靶核的相互作用可使其很容易破裂或少数核子被靶核俘获形成核子转移反应,从而对于熔合表现出压制;另一方面当11Be的少数中子进入靶核并与靶核相互作用而使得靶核有些激发,而使局部半径增大,导致熔合势垒降低,熔合截面增强.用QMD模型计算出的熔合截面与实验值基本符合,垒附近表现出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施兵 《物理学报》1977,26(4):333-340
本文把用于处理重离子引起的单粒子转移反应的Goldfarb-Buttle方法推广到多粒子转移反应。计算了12C(7Li,t)16O和20Ne(d,6Li)16O反应,用了16O的全相干波函数,考虑了某些反冲因素,并将结果与实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45MeV/A 12C和181Ta相互作用中余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45MeV/A 12C和181Ta相互作用中余核的生成截面和反冲性质,并将实验得到的质量产额分布与统计碎裂模型进行了比较.根据前向平均反冲射程计算了线性动量转移,在与我们以前工作相比较后指出,在45MeV/A 12C离子引起的反应中,中心碰撞的线性动量转移随靶质量而增加,并与引导粒子模型计算结果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18.
使用放射化学方法测定了42MeV/u 12C与115In相互作用靶余核的生成截面,得到了质量分布及同位素分布.实验得到的质量分布与使用级联的两体衰变模型GEMINI程序计算的结果很好地相符.根据同位素分布的系统性,对利用中能重离子反应生成新的远离β稳定线的缺中子核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三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汤川作用势,进行变分计算,进一步研究了晕核11Li,14Be和17B的基态性质,给出了晕中子密度分布的一个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利用40Ca+106Cd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40Tb和141Dy,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和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提取了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另一方面, 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这两种核限制组态的势能面, 由此得到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此外用同一方法还计算了143Dy的核势能面, 从中看出143Dy存在有自旋宇称为1/2+的基态和一个激发能为198keV的11/2的同质异能态. 该结果与2003年Eur.Phys.J. A16:347—351中的143Dy衰变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