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稳定核84Sr的高自旋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5MeV的18O束流,通过70Zn(18O,4n)反应布居了84Sr核的高自旋态,测量了激发函数,γ–γ符合及DCO比值和γ射线强度,观察到了12条新能级,近30条新γ跃迁,建立了新的能级纲图,与D.C.M.(deformod configuration-mixing shell model)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发现其负宇称带有强烈的振动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3.
利用75MeV的18O束流,通过70Zn(18O,p3n)反应布居了84Rb核的高自旋态,测量了激发函数,γ–γ符合及DCO比值,新观察到了40个能级,50多条γ跃迁,建立了到目前为止最完整的能级纲图,其正负宇称分别推高到了17+和17.通过与Rb各奇–奇同位素核和N=47的各奇–奇核比较,发现它们的结构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65Cu+19F,66Zn+18O及68Zn+16O,在3种入射束流的能量分别为75MeV,76MeV及80MeV研究了80Rb高自旋态的能级结构.增加了20多条新的γ跃迁,在已知负宇称转晕带上建立了两条新的边带.将原有的第二条负宇称带的自旋态从12推高到了22,并首次观察到这个带的回弯,它的回弯频率为0.49MeV;负宇称转晕带在15时出现了旋称反转,第二负宇称带存在明显的旋称劈裂,但没有观察到旋称反转,这两条负宇称带的结构均与其同中子数核82Y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5.
利用能量为85—105MeV的16O束流,通过187Re(16O,5n)反应研究了198Bi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用6台BGO(AC)HPGe探测器和一台用于探测低能γ跃迁的平面探测器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t符合及γ射线的角分布测量.基于这些测量,首次建立了包括26条γ跃迁的198Bi的高自旋能级纲图,确定了一个半寿命为(8.0±3.6)ns,自旋和宇称为15+的同质异能态.基于较重的双奇铋核200—206Bi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定性地对198Bi的能级结构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利用能量为90—105MeV的16O束流,通过197Au(16O,4n)反应研究了209Fr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延迟符合及γ射线的角分布测量.首次建立了由21条γ射线构成的209Fr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一个半寿命为(52±20)ns的同质异能态.基于209Fr与208Rn低位能级结构的相似性,用一个h9/2价质子与208Rn激发态的弱耦合解释了209Fr的低位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E—E望远镜及Q3D磁谱仪,在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35MeV α离子束轰击下,测量56,57Fe,59Co(α,d)58、59Co,61Ni核反应的精细能谱和微分截面角分布,微观DWBA近似用来分析实验数据.在56Fe(α,d)58Co核反应观测的9个强激发能级中,重点分析和讨论了6.79MeV和6.4MeV能级的性质,观测到迄今所能看到的最高拉长组态(1g9/2,1g9/2)9和首次确认了6.4MeV能级Jπ=1+.在57Fe,59Co(α,d)核反应测量中,未看到孤立强激发能级,它意味着强度分散在许多能级上,以致看不到孤立拉长态存在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能量为50MeV的12C束流, 通过反应130Te(12C,3n)布居了139Ce的高自旋态. 基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 扩展并更新了139Ce的能级纲图. 139Ce的能级结构具有球形原子核的典型特征, 其高自旋态由单粒子激发形成. 利用经验壳模型计算了139Ce的多准粒子激发态能量, 研究了其高自旋激发态的多准粒子特性.  相似文献   

9.
146Tb的能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量为161—175MeV的32S束流,通过反应118Sn(32S,1p3n)146Tb研究了双奇核146Tb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实验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射线的各向异性度、X–γ和γ–γ–t符合测量. 基于这些测量结果,建立了激发能达8390kev的146Tb核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新发现的41条γ射线和新建立的27个能级,并指定了146Tb新发现能级的自旋值. 用一个h11/2价质子和一个h11/2-1价中子空穴耦合、πh11/2υh11/2-1146Gd核实激发态的耦合对146Tb的能级结构进行了定性地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能量为164—180MeV的35Cl束流,通过149Sm(35Cl,p4n)反应研究了179Pt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X γ和γγt符合测量,建立了基于12[521],52[512]和72+[633]组态的3个转动带.实验上观测到12[521]带在hω=0.27MeV附近顺排角动量突然增大,且72+[633]带具有较大的旋称劈裂.通过比较奇APt同位素和179Pt的同中子素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对相关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130Te(16O,5nγ)141Nd反应布居了141Nd的高自旋态能级.对反应产生的在束γ射线进行了γ射线单谱和γ–γ符合测量.建立了激发能达7614.5keV的141Nd能级纲图,新发现了12条γ射线和15个能级.基于实验测量的γ跃迁各向异性,建议了141Nd部分能级的自旋值.用一个h11/2价中子空穴与142Nd核芯晕态的耦合可以定性地解释141Nd的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100MeV 16O束流轰击厚的天然Re,产生了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98Bi(198Pb的母核).完全在在束的实验条件下用γ-γ符合测量方法研究了198Bi的衰变γ线,确定了198Pb的八个能级,识别出了198Pb低位态能级退激的五条新γ线,从而进一步丰富了198Pb的低位态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束γ谱的实验研究,建立了153Dy的非常高的自旋态的能级图,最高自旋态为81/2.所用核反应为122Sn(36s,5n),束流能量165MeV.在同质异能态(I=47/2)以上,能级结构展示出极端复杂的单粒子跃迁特性.对缺中子Dy核的形状随中子数N及自旋态I变化的系统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能量为60MeV的11B束流, 通过100Mo(11B,5n)106Ag熔合蒸发反应布居106Ag的高自旋态, 用15台带BGO反康的HPGe探测器进行在束γ谱学测量. 通过γ-γ符合矩阵开窗分析和DCO比值分析, 建立了106Ag新的能级纲图, 增加了26条新的γ跃迁和10条新能级. 通过与其相邻同位素奇奇核的系统比较, 对106Ag的4条转动带的组态及结构性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能量为85—95MeV的16O束流,通过196Pt(16O,5n)207Rn反应布居了207Rn的高自旋态.实验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射线的单谱、衰变谱和γ-γ-t符合测量.建立了由17条γ射线组成的207Rn能级纲图,并且基于实验测量的DCO系数建议了各能级的自旋值.用一个f5/2价中子空穴与208Rn核芯耦合定性地解释了207Rn的低位激发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束流能量为118MeV的59Co(32S,3pn)87Zr熔合蒸发反应,用在束r谱学方法研究了87Zr的高自旋态.利用7台反康普顿谱仪组成的探测阵列进行r–r符合测量,并确定部分r射线的DCO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旋直到(37/2+)和(43/2)的能级纲图.观测到了多条新的能级.与相邻的同中子异荷素的比较表明,中子对核结构性质的影响远大于质子的贡献.随着质子数的增加,第一交叉频率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反康谱仪和两个高纯锗探测器进行了单谱和符合谱测量,研究了76Br的衰变.用75As(α,3n)76Br和76Se(p,n)76Br二种核反应生成了76Br核.实验结果证实了以前报道的属于76Se的能级和γ射线.首次发现了39条新γ射线和15个新能级.基于logft的计算值、所观测到的能态的退激发方式和一些核反应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新能级的自旋和宇称.建议了一个新的76Br衰变纲图.用在束γ谱学方法所观测到的高自旋态,对正宇称晕带和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框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利用能量为164—180MeV的35Cl束流,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49Sm(35Cl,5n)研究了179Au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实验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X-γ和γ-γ-t符合测量.基于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分析,首次建立了179Au的1/2[660](πi13/2)转动带.结合已有的实验数据,着重讨论了奇AAu核中1/2[660](πi13/2)转动带的带头激发能随中子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训贵 《中国物理 C》1991,15(4):316-321
用α-α-Λ三集团模型和谐振子乘积态为基的展开方法,计算了9Be直到15MeV激发能的能谱.通过计算Lπ=0+,2+,1三个态的形状密度,确定了9Be处于上述三个态时的几何结构.并根据能谱的耦合特征和几何结构对能谱进行了K分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能量为80MeV的18O束流,通过130Te(18O,5n)反应研究了143Nd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基于γγ延迟符合、γ射线的角分布及线性极化测量,首次发现了143Nd的一个半寿命为(35±8)ns,自旋和宇称为49/2+的同质异能态.用形变独立粒子模型探讨了此同质异能态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