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种金属氧化物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利用MHK-500型环-块磨损试验机,对分别以金属氧化物Pb3O4,PbO和Cu2O(三者的添加量以体积分数计均为30%)填充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下与GC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几种材料的磨屑和磨损表面作了观察与分析,还对材料的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3种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均与纯PTFE的基本相当,而它们的耐磨性都远比后者的好.在这3种复合材料中,以PTFE-30%Pb3O4的摩擦学性能最好,即使在负荷400N和速度1.5m/s条件下的耐磨性也依然良好,其磨损质量损失几乎比PTFE-30%PbO的低2个数量级.显微观察发现,分别以Pb3O4,PbO和Cu2O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都发生了向偶件钢环表面的转移,形成了结合力较强、分布较均匀的摩擦转移膜,而且3种金属氧化物的填充都能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阻止PTFE带状结构的大面积破坏,改变磨屑的形成机理,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复合材料PTFE-30%Cu2O的磨损表面有垂直于滑动方向的裂纹萌生与扩展,使这种材料的机械强度和承载能力都降低,致使材料在较高 相似文献
2.
高速干摩擦条件下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在MMS-1G型高速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铝基复合材料和蠕墨铸铁作为销试样,研究了速度和接触压力对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受控于所产生的摩擦热、材料的导热能力以及材料保持一定塑性变形抗力的温度条件三者之间的耦合作用;随着速度与接触压力的增加,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不同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磨损行为;接触压力愈高,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差异愈小;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当摩擦速度较低(<100 m/s)时,蠕墨铸铁表现出良好的摩擦磨损特性,而速度较高(>100 m/s)时, 铝基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含氟聚合物的使用性能与干湿工作环境的关系,采用热压成型的方式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试样,并通过挤出注塑成型方法制得可熔融加工PTFE (M-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共混物.研究PTFE和FEP的相关性能,特别是M-PTFE/FE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以及在干、湿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研究的配比范围内,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M-PT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干摩擦条件下,M-PTFE的质量分数≤20%时,增加MPTFE含量可降低试样的摩擦系数与体积磨损率,但M-PTFE的质量分数达到30%时两个参数均会增大.湿摩擦条件下,试样的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与M-PTFE的添加量之间无规律性,但都低于干摩擦条件的值.对磨面形貌的SEM照片分析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增加M-PTFE添加量会促进转移膜的形成和完善,但湿摩擦会抑制转移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机械密封在干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界面热力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W-M分形函数建立了接触式机械密封摩擦副三维瞬态滑动接触模型,考虑了接触微凸体之间相互机械作用和摩擦的热力耦合,基于ABAQUS分析平台,首次提出了能够模拟机械密封摩擦副回转运动的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机械密封摩擦副在干运转条件下的摩擦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面温度分布不均匀,局部温度很高,在接触微凸体中心区域出现极值;在滑动后很短时间内温度急剧上升,随着滑动进行,接触节点温度继续升高,但是温升速率减缓;粗糙体轴向温度梯度较大,其亚表层区域存在较大的热应力,易发生热损伤失效;在接触微凸体轴向距表层较近的局部区域存在拉应力,滑动行为会使微凸体内部拉应力区域扩大,拉应力的数值也增大. 微凸体接触区轴向上的应力状态是变化的,依次为压应力-拉应力-压应力. 相似文献
5.
干摩擦条件下3Cr13 涂层的加速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高速电弧喷涂3Cr13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加速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涂层在加速磨损过程中经历了跑合磨损、稳定磨损、剧烈磨损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仪和纳米压痕仪对涂层磨损各阶段的截面形貌、残余应力、硬度和纳米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加速磨损寿命3个阶段中,涂层的磨损机制和影响残余应力的主导因素是动态变化的,过分的冷作硬化加剧了涂层的失效,涂层磨损寿命长短关键在于稳定磨损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6.
7.
干摩擦和水润滑条件下芳纶浆粕/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芳纶浆粕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探讨了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芳纶浆粕纤维能够大幅度提高环氧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当纤维体积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的比磨损率最小;在水润滑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比干摩擦下的明显降低,这是由于水起到了润滑和冷却作用;干摩擦时的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塑性变形,水润滑时主要为犁削和轻微的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8.
聚双环戊二烯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反应注射成型法制备了聚双环戊二烯(PDCPD)材料,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材料具有较高韧性和刚性.利用MM-200摩擦试验机考察了PDCPD材料在干摩擦和液体石蜡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负荷在一定范围内时材料呈现黏着磨损,而当负荷较高时,发生严重的机械切削和塑性变形,呈现类似于疲劳磨损的磨损方式;液体石蜡润滑条件下,材料呈现典型的磨粒磨损,在所研究的负荷范围内表现出优良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青铜—石墨复合材料在干摩擦和水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对比考察了青铜 -石墨复合材料在水润滑和干摩擦两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水润滑下青铜 -石墨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明显比干摩擦下的小 ,其最小磨损率为 1.0 1× 10 -6mm3 /N·m ,而摩擦系数比干摩擦下的大 ,复合材料在干摩擦下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剥层磨损和犁削 ,磨损较严重 ;而在水润滑下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磨损较小 .这是因为水有利于降低摩擦副接触表面的温度 ,有效地抑制了基体青铜的转移 ;同时水促进了不锈钢偶件的氧化 ,形成薄而致密氧化膜 ,从而降低了磨损 相似文献
11.
采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粗糙层基体炭C/C复合材料在模拟正常刹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微区拉曼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复合材料摩擦表面的形貌、微区石墨化度及其结构,并通过热失重曲线比较摩擦前后复合材料表面在惰性气氛中的升温失重.结果表明:在模拟正常刹车试验时,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为0.32,线性磨损量和磨损质量损失分别为0.48 μm和2.12 mg;刹车试验后,摩擦表面由纳米级粒子聚集并压制而成,且摩擦表面炭微晶结构发生变化;在暗灰色的摩擦膜区域,炭微晶的R值从摩擦前的0.207升至1.03,而在白色区域,因炭微晶的接触压力提高而发生应力石墨化,R值降至0.084;摩擦表面能够吸附更多水分,即使在惰性气氛下也比未摩擦表面的升温失重大. 相似文献
12.
碳钢表面碳—氮共渗层在高速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 2 0 # 钢试样进行碳 -氮共渗热处理 ,考察了共渗层在高速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 ,2 0 # 钢表面碳 -氮共渗层的磨损率逐渐降低 ,当滑动速度达到 35m/s左右时 ,磨损率显著增大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 ,高速轻载干摩擦条件下 2 0 # 钢表面碳 -氮共渗层的摩擦学性能同磨损表面氧化物的形成和剥落密切相关 ,而磨损率的显著增加是由于磨损表面氧化物类型发生从Fe2 O3 到FeO的转变所致 . 相似文献
13.
往复摩擦下热压镍-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及其耐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MoS2的复合材料在单向滑动摩擦条件下的实用性能,人们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然而好多摩擦部件在工程实际中经受的却都是往复摩擦。为了探明热压Ni-MoS2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及其耐磨机理,在往复摩擦条件下研究了这种材料盘表面和偶件GCr15钢球表面之MoS2膜的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分析了MOS2膜的磨损表面形貌及其微区成分。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往复摩擦条件下,对偶双方表面都形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MoS2润滑膜,这种膜是通过疲劳剥落、转移、粘附与叠压等方式所形成;MoS2含量对Ni-MoS2复合材料自润滑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在对偶双方表面形成分布均匀而稳定的润滑膜,含60%(wt)MoS2的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最好;Ni-MoS2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是通过其表面MoS2膜的连续生成与疲劳剥落,并在偶件表面形成转移膜,使复合材料与金属间的摩擦变成复合材料表面MoS2膜与偶件表面MoS2膜之间的摩擦所实现。由此可见,Ni-MOS2复合材料是适合在往复摩擦运动场合应用的一种性能良好的自润滑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下Cu/FeS复合材料摩擦过程中组织演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温度下Cu//Cu/FeS摩擦副的摩擦性能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发现:当环境的温度在500 K时,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出现第一个谷值,而此时金属铜发生再结晶,黏着磨损更为明显;700 K时,黏着层数减小而摩擦系数却有所增大,主要是由于复合材料内部的FeS结构发生转变造成.计算结果还证明:在高温情况下,增强相FeS存在先分解再重新结合的2个过程,并指出Cu/FeS复合材料在900 K时,仍然具有很好的减摩耐磨作用.还对不同温度摩擦时复合材料内部的组织演变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FeS的结构发生演变,从六方NiAs型超结构相转变为简单NiAs型结构相,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FeS结构的 c/a 也在不断减小,这些都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XB1-60-150型谐波减速器,考察了脂润滑与固体润滑谐波减速器在宽温度范围及不同超载条件下的传动性能,结果表明:在-50℃至+40℃温度范围内及≤150%超载条件下,固体润滑谐波减速器和脂润滑谐波减速器均表现出良好的运转性能。在不同载荷及温度下,脂润滑谐波减速器表现出较高的传动效率,而固体润滑谐波减速器则表现出较稳定的传动性能。在波发生器运行总次数1.5×105 r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柔轮-刚轮齿轮摩擦副表面进行检查,未观察到明显的异常磨损,润滑状态良好。本文还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空间润滑谐波减速器超载运转传动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其传动性能的主要因素,润滑方式次之,载荷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干摩擦条件下Si3N4基和Ti(CN)基陶瓷对1Cr18Ni9Ti不锈钢的磨损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Si3N4基陶瓷和Ti(CN)基陶瓷分别与1Cr18Ni9Ti不锈钢在干摩擦条件下对摩时的磨损行为,并且通过销-盘磨损试验和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等,提出了这2种陶瓷的磨损机理:Si3N4基陶瓷主要是在磨损表面发生偶件材料1Cr18Ni9Ti粘着层的粘着与剥落,同时陶瓷中的Si向粘着层发生扩散转移,并在粘着层表面下20~30μm深度范围内产生裂纹和断裂而导致磨损;Ti(CN)基陶瓷在发生粘着层的粘着与剥落的同时,还由于摩擦温度很高引起陶瓷表面熔化,熔融状的陶瓷被挤走或冷凝收缩产生裂纹和断裂而导致磨损 相似文献
17.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CoCrFeNiWx(x=0.25、0.5、0.75及1.0)系列高熵合金,研究了W元素含量对合金晶体结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室温与900℃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W含量较低时形成单相面心立方(FCC)固溶体,W含量较高时会促进金属间化合物μ相的形成,随着W含量提升,合金显微组织由FCC胞状树枝晶(x=0.25)转变为FCC树枝晶及晶间层片状(FCC+μ)共晶组织(x=0.5、0.75),最后转变为FCC基体上分布的粗大树枝状μ相(x=1.0).由于W元素的固溶强化及原位生成金属间化合物μ相的第二相强化作用,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显著增加的同时塑性降低.在试验载荷为10 N,滑动速度0.3 m/s的测试条件下,CoCrFeNiWx系列高熵合金与Si3N4陶瓷球配副时的球-盘摩擦试验结果表明:W元素的添加显著改善了合金的室温耐磨性,但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而900℃摩擦时,摩擦表面形成的多元复合氧化物摩擦釉质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特别是W元素氧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MoS2膜/钢、钢/钢摩擦副分别在干摩擦、油和脂润滑条件下的球-盘式摩擦学试验,对比分析了润滑条件、载荷、滑动速度对MoS2膜摩擦系数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层磨损形貌进行表征,研究润滑条件对膜层磨损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122仪表油和FAG脂润滑下,MoS2膜在零速启动、中低速情况下的动、静摩擦系数均比MoS2干膜和钢/钢摩擦副的要低;固-液复合润滑时的MoS2膜的耐磨性均比干膜摩擦时有所降低,MoS2干膜的磨损率约为8.1×10-7mm3/(N.m),在油和脂润滑时其磨损率分别约为2.4×10-5mm3/(N.m)和5.5×10-6mm3/(N.m).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能球磨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Fe3Si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考察了其与Si3N4配副时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Fe3Si/Si3N4摩擦副表现出很高的摩擦系数,Fe3Si与Si3N4的磨损率分别为1.408×10-14m^3/(N.m)和4.735×10-16m^3/(N.m),两者相差近2个数量级;在水润滑条件下,Fe3Si的磨损率下降而Si3N4的磨损率上升,两者磨损率分别为7.406×10-15m^3/(N.m)和2.522×10-15m^3/(N.m).另外,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化学产物对Fe3Si的摩擦学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