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雯雯  陶建伟  王庆伟  李静  阎超  许旭 《色谱》2019,37(6):661-665
建立了高精度定量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1、B2、B6、烟酰胺和泛酸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20∶80,v/v)超声提取后,采用全自动高精度定量毛细管电泳仪,以高精度进样阀定量进样,以40 mmol/L硼砂-硼酸缓冲液(pH 9.0)为背景电解质溶液,以工作电压为-10 kV电泳分离。维生素B1、B2、B6、烟酰胺的检测波长为280 nm,然后切换至检测波长210 nm检测泛酸钙。结果表明,各组分之间均得到良好分离,峰面积日内重复性(RSD)为1.3%~1.9%,显著优于普通毛细管电泳。维生素B1、B2、B6、烟酰胺及泛酸钙的浓度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为0.9968~0.9998,检出限2.5~36.0 mg/L,平均回收率为94.1%~98.9%。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1、B2、B6、烟酰胺和泛酸钙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复合囊材采用锐孔法制备桑椹红微囊,探讨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Ca Cl2浓度、桑椹红浓度、针头孔径、下滴高度、温度、转速等因素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4.0%、壳聚糖浓度2.5%、氯化钙浓度2.0%、桑椹红浓度0.50%、针头孔径0.390mm、下滴高度4cm、温度为20℃、转速为300r·min-1。制得的微囊药物含量为11.28%,包封率为88.93%。  相似文献   

3.
FeOOH明胶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晴  宋丽娜 《化学学报》2010,68(11):1057-1062
采用两步法制备具有弱磁性的FeOOH纳米粒子和FeOOH明胶复合纳米粒子. 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磁滞回线等测量结果表明: 在一定FeCl3/Fe2(SO4)3/H2O摩尔比条件下, 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溶液, 可制备粒径为30~150 nm弱磁性FeOOH纳米粒子, 其磁性可达6.5×10-6 emu/g. 弱磁性FeOOH纳米粒子可被明胶包裹. 随着FeCl3/Fe2(SO4)3摩尔比减小或明胶浓度增加, 纳米球粒径增大, 磁性降低. 随着固化时间增加, FeOOH明胶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4.
超精密抛光需要粒径均匀的纳米CeO2,针对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稀土抛光粉难以满足国内对高性能抛光材料需求的问题,采用新型反应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制备纳米CeO2,探究了NH4HCO3浓度、沉淀温度、液体流量、超重力因子、陈化温度及陈化时间对纳米CeO2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H4HCO3浓度越低,纳米CeO2粒径越小,随着沉淀温度、液体流量、超重力因子、陈化温度、陈化时间、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的增加,纳米CeO2粒径先减小后增大。NH4HCO3浓度50g·L-1,沉淀温度90℃,液体流量20L·h-1,超重力因子92,陈化温度30℃,陈化时间1h,煅烧温度650℃,煅烧时间1.5h,制备出的纳米CeO2为球形,平均粒径为68nm,晶粒大小为12nm,粒度均匀,达到超精密...  相似文献   

5.
导数-同步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三种B族维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维生素B1的氧化产物(硫色素)、维生素B2和B6混合物体系的导数-同步荧光光谱,提出了混合物体系荧光光谱被分辨开的同时测定方法。该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合维生素片剂中维生素B1、B2及B6,其线性范围均为0~1.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5、1.5及4.0ng/mL.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是真菌或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通过污染农作物和食品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建立了纳米金(AuNPs)-适配体比色传感法,采用不同序列长度的AFB1适配体检测玉米油中AFB1。通过优化适配体浓度、NaCl浓度和体系反应温度,进一步提高体系检测灵敏度。在最佳条件下,50(B50)和80(A80)个碱基长度的适配体建立的AuNPs-适配体比色传感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3.55和10.56 ng/mL,线性范围均为20~1000 ng/mL,且选择性良好。基于B50和A80适配体比色传感法检测玉米油中AFB1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4%~104.9%和98.1%~109.1%。结果表明,基于B50和A80建立的AuNPs比色传感法均可用于玉米油中AFB1特异性鉴定。本研究为现场快速检测和高效筛查食品中AFB1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开发针对其它靶标的适配体传感检...  相似文献   

7.
以明胶为分散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晶TiO2粉末.通过XRD、TG-DTA、AFM、N2吸附-解吸等手段,考察了明胶对TiO2煅烧过程中相变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用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检测了明胶用量对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的存在抑制了TiO2由无定形向锐钛矿的相变,降低了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变温度;同时,TiO2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也随明胶用量的增加而减小.600℃煅烧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随明胶用量的增加而提高;800℃煅烧样品在mG:mTBOT(明胶与钛酸四丁酯的质量比)=1:8时,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胰岛素微囊,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如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壳聚糖分子量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越高,微囊对胰岛素的包封率越高,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速率越低;壳聚糖浓度越大,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率越高,在模拟肠液中释放达最大值所需时间越长;而随壳聚糖分子量减小,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增高;壳聚糖溶液pH值的变化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未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一锅反应法制备了负载纳米TiO2和Fe3O4的凹凸棒黏土(TiO2-Fe3O4-ATP)吸附剂,并进行了模拟废水中Cr(Ⅵ)的吸附及脱附性能的研究。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EDS等分析方法对ATP负载纳米TiO2-Fe3O4前后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物料配比及吸附时间、pH值、温度、投加量和初始质量浓度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吸附剂在Ti元素含量与负载总量的摩尔比为3:4时吸附效果最佳。 当吸附剂质量为0.6 g,Cr(Ⅵ)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小于0.8 mg/L时,pH=6,温度20 ℃,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率为79.8%。 TiO2-Fe3O4-ATP吸附剂对Cr(Ⅵ)离子吸附满足Freundlich模型。 在20~40 ℃ 条件下,吸附过程ΔG<0、ΔS=-43.55 J/(mol·K)、ΔH=-14.36 kJ/mol,表明该吸附是个自发、熵减、放热的过程。 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以表面化学反应为主。 TiO2-Fe3O4-ATP吸附剂在循环使用4次后,吸附率仍能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锡为原料,四丙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SnO2)催化剂,并以钛网为基材,制备催化电极. 应用SEM,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研究了纳米SnO2催化剂对锌还原硝基苯原电池反应的电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当 NaOH浓度为0. 5 mol•L-1、水热反应温度160 ℃、水热反应时间15 h时,得到的SnO2催化剂是由纳米片构成的刺球状颗粒,粒径最小,约17 nm. 与平板铂电极相比,制备的催化电极对硝基苯电还原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硝基苯转化率为74%,最大放电功率为21.9 mW•cm-2,远大于平板铂电极. 硝基苯的主要还原产物为苯胺、对乙氧基苯胺和对氯苯胺.  相似文献   

11.
SO2和NO浓度对TiO2-硅酸铝纤维脱除元素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硅酸铝纤维纳米复合材料。使用此复合材料在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光照射下脱除模拟烟气中的元素汞,实验研究了SO2和NO浓度对光催化脱汞的影响以及温度对脱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时烟气中SO2浓度对光催化脱汞表现出促进作用,当SO2浓度为1 200 μg/m3时脱汞率最高可达93%。NO浓度对光催化脱汞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NO浓度的增加脱汞率逐渐降低。高温时SO2和NO浓度对光催化脱汞的作用规律与常温时相似。随着模拟烟气温度的升高,脱汞率逐渐减低,升高温度对光催化脱汞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pH=7.40条件下,采用一锅化学反应法制得水溶性明胶/Fe2S3纳米生物复合物,扫描电镜照片显示Fe2S3颗粒为棒状.根据吸光度与Fe2S3浓度关系,由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形成常数K (293 K: 14.47×102 L·mol-1; 297 K: 9.24×102 L·mol-1; 309 K: 1.70×102 L·mol-1)及对应温度下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Gm = -17.88/-16.68/-13.09 kJ·mol-1; ΔrHm = -105.57 kJ·mol-1; ΔrSm = -299.28 J·K-1·mol-1),结果表明明胶/Fe2S3纳米生物复合物的形成反应是自发的放热过程,且为焓驱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Fe2S3主要与明胶大分子肽链中的酰胺键结合;对红外光谱进行去卷积拟合,结果表明:明胶蛋白质的 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含量明显增加.结合紫外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对复合物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推测:首先Fe3+与明胶大分子中的酰胺键结合形成明胶/Fe3+复合物,然后S2-与明胶/Fe3+中的Fe3+形成明胶/Fe2S3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pH值11.00时,不同温度下CoS纳米粒子与明胶蛋白质的键合作用.根据吸光度与CoS浓度的关系,由Lineweave-Burk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CoS纳米粒子与明胶蛋白作用的键合常数K(温度为293 K时键合常数K为3.01×103L/mol;温度为301 K时键合常数K为2.12×103L/mol;温度为313 K时键合常数K为1.85×103L/mol)以及对应温度下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Hm=-17.93 kJ/mol;ΔrSm=4.93 J/(K.mol);ΔrGm=-19.37/-19.41/-19.47kJ/mol).CoS纳米粒子与明胶蛋白之间主要靠静电力结合.研究结果为初步探索纳米颗粒与纤维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古鑫宇  郎乐  王建伟  赵丽辉 《应用化学》2020,37(11):1324-1332
本文构建了特异性识别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磁珠-适配体,并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建立食品中AFB1的定量检测方法。 利用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法,将羧基磁珠进行活化。 活化后的羧基磁珠与5'端氨基修饰的适配体进行孵育结合,通过酰胺反应将适配体共价连接在羧基磁珠表面,固定在磁珠表面的适配体作为捕捉探针将样品提取液中的AFB1分离,通过LC-MS/MS对AFB1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检测结果表明:AFB1在浓度0.25~25 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定量检出限为0.25 ng/mL,回收率达到80.3%~92.5%,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8%。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便捷、可痕量地检测AFB1,所制备的磁珠-适配体可重复利用,为定量检测AFB1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MoS2纳米片,并基于MoS2纳米片可催化H2O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蓝色氧化产物(ox-TMB)的原理,建立了测定H2O2浓度的分析方法。在pH 3.7、温度35℃、MoS2浓度1.0μg/mL及孵育时间40 min的条件下, ox-TMB的吸光度随H2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基于H2O2是尿酸氧化酶催化尿酸氧化的产物之一,建立了MoS2纳米片催化H2O2氧化TMB间接测定尿酸的分析方法。在2.5~40μmol/L和40~100μmol/L范围内,检测体系的吸光度与尿酸浓度呈良好的分段线性关系,方法在低浓度区间的检出限为0.093μmol/L,应用于血清和尿样中尿酸的测定,回收率为92.6%~102.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复合纳米微粒Rh3+/TiO2/SnO2作系列光催化剂,运用BET、XRD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影响污染物4 (2 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光催化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以Rh3+/TiO2/SnO2为复合光催化剂,当m(TiO2)∶m(SnO2)=56:44,ω(Rh3+)=2.0%,催化剂用量为1.0 g,通入空气的流量为10.0 L/min,试液的质量分数为2.0×10-6,pH=7.0时,光照2h,PAR的降解率达到96.2%.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腐植酸(HA),通过CaCl2对其改性后与Fe3O4进行复合,制备出不同配比的Fe3O4/HA复合吸附剂。利用SEM、BET、FT-IR、XRD分析方法对HA、钙改性HA、Fe3O4/HA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物料配比及吸附时间、pH值、温度、投加量和初始浓度对Ni(Ⅱ)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复合比mHA:mFe3O4:mCaCl2为3∶2∶2的Fe3O4/HA复合吸附剂(HA2)对Ni(Ⅱ)吸附效果最佳。当加入0.8 g吸附剂,Ni(Ⅱ)初始浓度为0.1 g·L-1,吸附5 h,pH=5,温度40℃,吸附剂对Ni(Ⅱ)的吸附率为92.57%。复合吸附剂在4次吸附脱附后,对Ni(Ⅱ)的吸附率仍达到5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在20℃~40℃条件下,热力学参数ΔG<0、ΔS=37.57 J/(mol·K)、ΔH=11.07 kJ·mol-1,表明该吸附是自发、熵增、吸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抗坏血酸(AA)为模板和还原剂,通过“一锅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低毒性的青色荧光铜纳米簇(AA@CuNCs)。实验表明,制备的水溶性AA@CuNCs外观呈球形,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约为1.6 nm。维生素B12(VB12)能高效猝灭AA@CuNCs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在10~60μmol/L与100~120μmol/L浓度范围内,VB12浓度与AA@CuNCs的相对荧光强度(F0/F)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07μmol/L。此外,该荧光探针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样品中VB12的检测,并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19.
以活性艳蓝KN-R为降解目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微波辅助Fenton法降解工艺.探讨了FeSO4·7H2O浓度、30%H2O2投加量、溶液酸度、微波功率、反应与静置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脱色条件.结果表明,在FeSO4·7H2O物质的量浓度为0.10 mmol/L、30%H2O2加入量为1.74 mL/L、溶液pH值为3.8、微波功率为222 W、微波时间为6 min、静置时间为40 min时,活性艳蓝KN-R脱色率可达95.26%.  相似文献   

20.
采用滴注法将海藻酸钠与钙离子交联,制成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藻酸钙核心球,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核心球的表面依次包覆壳聚糖、海藻酸和壳聚糖,壳聚糖中负载万古霉素(VAN),形成多药载药缓控体系.采用正交实验考察海藻酸钠浓度、钙离子浓度及壳聚糖浓度对VEGF和VAN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层微球的表面、截面形貌及粒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海藻酸盐与壳聚糖的自组装情况,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VEGF和VAN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最优浓度为0.04g/mL,氯化钙最优浓度为0.15g/mL,壳聚糖最优浓度为0.01g/mL.微球光滑圆整,均质实心,直径900~1100μm,VEGF的包封率达61.31%,VAN的包封率为3.48%.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VEGF缓释时间为15.5d,并出现2个释放高峰;VAN缓释时间为4.5d,释药情况平稳持续,无明显突释.双重载药多层包覆微球兼具控制感染和促进血管生成两种潜能,有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