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薹草属广义菱形果薹草组Carexsect.Rhomboidales s.l.(莎草科)54种、2亚种、8变种,共76个样品进行了叶片表皮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在大多数种中表现出稳定性,上、下表皮细胞大多为长方形,少数为近方形、近圆形或长条形,其垂周壁式样多为深波状,少数为波状;气孔器在下表皮脉间呈列或随机分布,气孔的大小、气孔指数及密度在种内有差异;有些种具硅质乳突,而表皮附属物分为刺突和刺毛2种,刺突常出现在sect.Rhomboidales s.str.的成员中.根据表皮的各项性状尚无法区分sect.Rhomboidales s.str.和sect.Careyanae,叶表皮性状近缘种之间存在显著区别,可以作为区分种或种下类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少花薹草组Carex sect. Paniceae (莎草科) 26种3变种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果囊形状(喙除外)为倒卵球形、椭球形或卵球形,均为钝三棱状,果囊长度为1.99~7.27 mm,喙多弯曲(仅1种C. striatula果囊的喙直立),喙急缩或渐缩,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为1/8~1/2,表皮细胞多明显隆起,极少数隆起不明显,且多数性状种内保持稳定;(2)喙口形态分斜截、平截、微二齿和二齿4类,且在种内有变异,如C. arakiana、线柄薹草C. filipes、丝柄薹草C. rouyana、C. purpurifera;(3)可根据果囊长度和喙的收缩情况区分部分近缘种,如线柄薹草与少囊薹草C. egena、浙江薹草C. zhejiangensis与显舌薹草C. macroglossa;(4)果囊长度、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在sect. Paniceae s.s.与sect. Laxiflorae 2组间有显著差异,对两组的界定有一定价值;(5)被视为组或亚属重要分类性状的果囊横切形状(三棱状或双凸状)在界定少囊薹草组与相关组时无意义,果囊...  相似文献   

3.
在采集、整理和鉴定我国7个植物标本馆中收藏的中国莎草科Cyperaceae薹草属Carex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了1个中国新记录种和15个省级分布新记录种.玄界萌黄薹草Carex genkaiensis为在浙江省发现的中国分布新记录;陕西新记录种有肿喙薹草C.oedorrhampha,甘肃新记录种有华山薹草C.huashanica和泽库薹草C.zekogensis,河南新记录种有华山薹草,安徽新记录种有眉县薹草C.meihsienica,浙江新记录种有等高薹草C.aequialta和褐穗薹草C.sabynensis,江西新记录种有硬果薹草C.sclerocarpa和横纹薹草C.rugata,广西新记录种有茶色薹草C.fulvorubescens,湖北新记录种有反折果薹草C.retrofracta,湖南新记录种有拟穿孔薹草C.foraminatiformis、肿喙薹草、反折果薹草和近蕨薹草C.subfilicinoides,四川新记录种有华山薹草和毛囊薹草C.inanis,重庆新记录种有拟穿孔薹草,贵州新记录种有拟柔果薹草C.submollicula,云南新记录种有硬果薹草,西藏新记录种有密花薹草C.confertiflora.  相似文献   

4.
报道笔者在采集、整理和鉴定时发现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和11个省级新记录,以作为中国莎草科Cyperaceae薹草属Carex植物志资料的补充.中国新记录种为斯丁通薹草Carex staintonii和刺猬薹草C.echinata,分别见于西藏吉隆和墨脱;省级分布新记录有湖北新记录截喙薹草Carex truncatirostris、南平薹草C.nanpingensis和纤细薹草C.pergracilis,贵州新记录种丝叶薹草C.capilliformis和糙囊薹草C.scabrisacca,西藏新记录种小粒薹草C.karoi、云南薹草C.yunnanensis、紫鳞薹草C.purpureosquamata和金佛山薹草C.jinfoshanensis,四川新记录短叶亮绿薹草C.finitima var.attenuata,浙江新记录种鹞落薹草C.otaruensis.  相似文献   

5.
菱属植物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产菱属植物31个居群的13个检索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运用散点图、柱状图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性状的可塑性及其分类学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依果体大小可以把菱属植物划分成3大类群,A类群果体最小,只有细果野菱1种;B类群包含了除细果野菱外的所有野生菱,包括东北菱、无颈东北菱、冠菱、丘角菱、耳菱、格菱、野菱等;C类群果体最大,包括四角菱、二角菱、鸟菱、南湖菱等所有的栽培种.2.在种之间,果喙和腰角变异式样丰富,但种内居群间变异稳定,可以作为鉴别性状.3.瘤突高度、叶和气囊的性状分类学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6种代表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细胞形态、径向壁凸出与否、切向壁上的疣状颗粒以及角质突起的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根据果皮微形态特征作出了茨藻属植物分种检索表.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具较密集的疣状颗粒等方面与水鳖科水筛属和苦草属等类群十分相似,因而支持了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等关于茨藻科和水鳖科近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泽泻科所有属植物果皮的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Damasonium,Baldelia属具有蜡质附属物,仅Damasonium属果皮上有气孔器分布等特征可作为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鉴于属内果皮微形态特征相似性程度较高,依据果实的形态及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等特征作出了泽泻科11属的分类检索表.初步探讨了果皮的微形态特征在泽泻科中的分类学意义,认为这一性状对该科属级水平的划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菱属植物的幼苗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10种菱属植物幼苗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探讨了其系统学意义 ,结果表明: ( 1)菱属植物的双苗是返祖现象 ; ( 2)菱沉水茎上的须根状物既不是沉水叶也不是托叶 ,而是不定根; ( 3)菱茎第 1节叶互生是返祖现象 ,而其余各节叶对生则是前进性畸形现象; ( 4)子叶柄、茎节间等长度性状可塑性很大且主要受环境 (水深 )影响 ,是对环境的适应. 而其粗度性状可塑性较小 ,可作为种类划分的参考依据;( 5)菱属的幼苗具有独特性 ,建议作为一个新的类型 —— 菱型 ( T ra pa Ty pe) .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叶螨科Tetranychidae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一新种,板栗始叶螨Eote-tranychus castane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江西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花状的AgInS_2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N_2等温吸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以K_2Cr_2O_7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AgInS_2微球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降解结果显示,AgInS_2微球可对Cr(Ⅵ)实现高达95.4%的还原率,并保持了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确保固体催化剂具备了良好再循环使用的性能,其高的还原效率是由于其高的结晶度以及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产生更多的光生电子-空穴对,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双柱构造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并通过建立“玄武岩双柱交会比率”这一概念,探讨了玄武岩柱顶线盘在双柱构造剖面中的部位特征及其与双柱发育的关系,从而为划分玄武岩双柱构造的形态类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