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标志物用于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及毒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建新  吴采樱 《分析化学》2002,30(1):107-113
生物标志物是指示污染物危害效应的生物信号。文中概括性讲述了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优越性,介绍了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检测方法,归纳了生物标志物在快速检测各类环境污染物含量和评价其毒性方面的应用。还讨论了它的缺陷和不足,展望了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设计和发展简便、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分析手段以检测低浓度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是目前临床诊断迫切的需求。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由于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及可控性强等优点,能有效地进行低浓度样品检测。 该方法与生物传感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实现生物体液等复杂样品中极低含量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检测。 本文综述了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技术在快速检测心肌梗死标志物中近5年的进展,介绍了电化学发光探针和共反应物,以及多组分生物传感检测技术等,并对其在心肌梗死标志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彭倩  张晶晶  房新月  倪杰  宋春元 《化学进展》2022,34(12):2573-2587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主要病因,安全快速地诊断AMI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至关重要。因常用的检测方法如心电图(ECG)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寻找并针对AMI生物标志物开展高灵敏检测已成为早期检测AMI重要手段。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是目前公认的检测AMI的重要心肌生物标志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生物传感器被开发出来用于检测心肌生物标志物,其中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心肌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迅速发展,并表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多种心肌生物标志物及其与AMI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概述主要的心肌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原理、优势及局限性,重点介绍近年来新兴的SERS技术及其在心肌生物标志物传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在AMI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有待突破的瓶颈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金鑫  王晓英 《化学学报》2019,77(4):340-350
口腔癌系头颈部癌,癌组织均位于口腔内,其非侵入性早期诊断是减少该病死亡的有效手段.唾液系口腔癌变相关物质首先释放进入的体液,取材方便,安全无创,是口腔癌普查筛选、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本文对唾液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在口腔癌相关唾液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方面的相关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口腔癌相关唾液肿瘤生物标志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拟为其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宫苗  王晓英  王晓宁 《化学进展》2019,31(6):894-905
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主要累及骨髓、血液及淋巴组织。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是实现疾病精细化病理分型以实施靶向治疗进而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对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拟为其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亮  姚琛  王怡红 《化学进展》2016,28(12):1824-1833
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以它独特的检测、分析方法以及在临床检测中潜在的应用,近年来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癌症生物标志物的早期检测能够使得患者在癌症发展至晚期前得到治疗,增加患者存活率。此外,生物标志物能够用于确定疾病的复发,以及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后续评估。本文主要论述了现有癌症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设备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作了简单的评述。另外,介绍了体外诊断设备的发展现状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特点,并对癌症早期的主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介绍,以及着重论述了电化学传感技术应用于临床靶向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展望了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从目前的的研究来看,电化学传感技术在体外诊断和临床检测癌症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应用潜质,有望成为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重要的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7.
生物传感器是传统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法,而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成本低等优点.综述了MOF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介绍了基于MOF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肿瘤标志物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基于MOF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核酸适配体是指能与特定靶分子结合的寡核苷酸链。因其具有易修饰、易合成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作为生物传感器的靶向元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技术在癌症、心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等多个疾病领域的诊断研究进展,列举核酸适配体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期为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提供新思路,也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材料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在有机微污染物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这些传感器中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特点,重点阐述了纳米材料在有机微污染物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一些纳米材料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在有机微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纳米材料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用于有机微污染物的检测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重要生物标志物例如碱性磷酸酶(ALP)的高灵敏度检测和准确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至关重要.本工作合成了Cu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探索了其类氧化酶性质.通过设计HKUST-1模拟酶与ALP天然酶的级联催化体系,构建了高灵敏度及高选择性的荧光/紫外双模式检测平台,用于生物标志物ALP及焦磷酸根离子(PPi)的检测.利用所设计的级联催化反应对信号的有效放大以及荧光和紫外双信号输出,对ALP的检测限分别低至0.0078和0.039 nmol·L-1.本工作首次开发了基于模拟酶-天然酶级联催化放大的双模式生物分析方法,实现了两种生物标志物的灵敏检测以及酶抑制剂的抑制效率评估,并将其应用到人血清样品中ALP的超灵敏分析,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色质联用仪广泛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鉴定与研究越来越重要。由于目前缺少完整的和系统的生物标志物数据资料.研究人员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查文献,许多化合物无法鉴定,本谱库针对有机地球化学家们鉴定生物标志物的迫切需要以及弥补现有商业质谱数据库的不足,作者长期积累和广泛收集各类生物标志物的质谱数据文献,建立了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质谱库。该库提供化合物名称、分子式、分子峰、基峰、质谱强度等。  相似文献   

12.
信号放大是新型生物传感分析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核酸介导的信号放大技术凭借核酸材料灵活的结构设计、低成本和易于制备等特点,在生物传感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分支,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医药等新型检测方法开发。介绍了传统和新型核酸扩增技术、生物条形码和DNA walker等信号放大机理和应用,同时进一步综述核酸信号放大技术结合光学生物传感在食品污染物中检测的应用,如化学污染物、毒素类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等,并对核酸介导的信号放大技术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问题和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将磁敏传感器与微流体测试卡集成,研制了可快速检测多靶标生物标志物的微流体免疫磁敏传感器。以3种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为模型靶标,对免疫反应各步反应的液体流速、免疫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后的冲洗速度进行了优化,评价了多靶标同时检测的系统性能。在微流体磁敏生物传感器系统中,建立了血清样本中3种靶标同时检测的标准工作曲线,AFP、CEA和CA19-9的检出限分别达到0.1μg/L、0.1μg/L和30 U/mL,线性范围跨越4个数量级。微流体磁敏生物传感器可在30 min内完成多靶标生物标志物检测,临床血清样本的测试结果与ELISA法一致,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王鼎乾  辛贵忠  石子琪  陈君  李萍 《色谱》2011,29(4):293-297
随着世界老年人口的急速增长,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多,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等重要,阿尔茨海默病诊断通常依靠典型的临床特征、神经影像技术以及检测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等。近些年来蛋白质组学和质谱技术迅速发展,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寻找到与疾病相关的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作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和基于质谱检测的色谱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引用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暴露的生物标志物——尿中羟基多环芳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环芳烃(PAHs) 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职业高PAHs 暴露环境下,容易诱发肺癌、皮肤癌等癌症。对PAHs 的暴露评价可为流行病学研究和污染物风险评价等提供有效的数据。由于暴露途径的复杂化,采用尿样中PAHs 的代谢产物———羟基多环芳烃作为标志物来综合评价人体对PAHs 的内暴露情况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多环芳烃的吸收、代谢、尿中PAHs 代谢产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它们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系统综述了神经性毒剂中毒体内诊断生物标志物,包括毒剂原型、降解产物和毒剂蛋白加合物等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及近年来此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引文45篇。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各种生物成分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吴立冬  刘欢  李晋成  付啸辰  宋怿 《色谱》2014,32(12):1368-1372
采用新型的介孔碳材料作为固载酪氨酸酶的检测平台构建生物传感器,应用于水体环境中苯酚污染物的检测,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电化学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介孔碳的"空间限制效应"能够防止酪氨酸酶(三维尺寸为6.5 nm×9.8 nm×5.5 nm)体外去折叠失活。基于介孔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在苯酚污染物检测方面显示了优良的性能,其重现性、灵敏度、稳定性、选择性以及检出限均比较令人满意。基于介孔碳的电化学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对苯酚污染物的检出限达到20 nmol/L,线性范围为0.1~10 μmol/L。采用基于介孔碳的电化学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实际水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比对,结果表明该生物传感器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有效,适合于苯酚污染物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检测。  相似文献   

19.
综述生物医学样品中路易氏剂代谢产物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总结了路易氏剂染毒生物医学样品中标志物、样品制备和仪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路易氏剂染毒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游离和加合代谢产物两种,分析过程主要是对选定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巯基化衍生和富集纯化,之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对目标物进行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20.
黎振华  诸颖  陈静  宋世平 《应用化学》2022,39(5):736-748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携性好、响应快速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非靶标生物物质会在电极表面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即生物污染),影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因此,构建具有防污染能力的传感界面(抗污界面),防止非靶标物质吸附到电极表面,对于扩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范围,实现在复杂生物样本中的检测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抗污电极界面的构建及其在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际应用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并通过对界面抗污原理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对抗污界面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