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乙烯-2-乙烯基吡啶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 2 乙烯基吡啶的两嵌段共聚物(PS b P2VP),并采用GPC、FTIR、NMR(1H NMR和13C NMR)、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的两嵌段共聚物,具有微相分离的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2.
用二苯甲烷钾为引发剂,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St)-环氧乙烷(EO)嵌段共聚物,并用FTIR,^1H-NMR,SEC,WAXD和动态粘弹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为分子量可控,窄分布的两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3.
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两种不同极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和无规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聚合过程中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比例增加,多分散性指数变化不大。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组成,K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4.
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阴离子聚合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用阴离子方法进行了二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过程,并用GPC、FTIR、NMR和动态粘弹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证明所得聚合物为具有较高分子量、窄分布的二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阴离子聚合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用阴离子方法进行了二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过程,并用GPC、FTIR、NMR和动态粘弹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证明所得聚合物为具有较高分子量、窄分布的二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不同软锻段长度和不同链段含量的系列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环氧乙烷(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用NMR质子谱测定了硬链段一,对部分溶于氯仿的PET-PEO多嵌段共聚物进行了分离,并分别测定基氯仿可溶物和不溶物的硬边段一、熔融热谱和热结晶谱,揭示了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的组成不均一性及其对软段长度和硬链段一的信赖性,进而用DSC热谱证明了软链段和硬链段的结晶能力与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组  相似文献   

7.
报道用稀土化合物改性的钛系截体催化剂(SN催化剂)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顺序嵌段共聚合(Sequentialblockcopolymerization)的研究,通过对初生嵌段共聚产物进行溶剂萃取与分级,并用13C-NMR、WAXD.DSC,DMA和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推断共聚物为具有等规聚苯乙烯链和等规聚丙烯链段的A-B型二嵌段共聚物,且各段均能结晶。发现嵌段共聚物比相应的均聚物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而且对iPS/iPP共混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稀土催化剂RE(P204)3 (i Bu)3Al BrCH2CH2Br(RE=Nd,Pr,Y等)合成嵌段共聚物P(IP b MMA).系统考察了共聚合反应特征,以DSC,1H NMR,13C NMR技术研究了该嵌段共聚物的微结构.发现以二溴乙烷为添加剂的稀土催化体系是制备P(IP b MMA)的良好催化剂,共聚物含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756℃和129℃,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规整,(IP)m段以cis 1,4结构为主,其含量为97%左右,3,4 结构为3%左右,链节间以头 尾方式连接.(MMA)n段以间同立构为主,其含量达74%.  相似文献   

9.
用辛酸亚锡[Sn(Oct)2]作催化剂,进行了端羟基聚乙二醇(PEG)和1,4 二氧六环酮(DON)的共聚反应,得到嵌段共聚物PDON b PEG b PDON.根据1H NMR谱图计算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随两组分投料比而改变.共聚物的DSC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中PDON的熔点和结晶度的变化相对较小,而PEG的熔点及结晶度均有较大降低.将PEG引入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吸水率.  相似文献   

10.
基团转移嵌段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双官能团引发剂和负离子型催化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C7~9酯的基团转移嵌段共聚.讨论了温度、单体投料方式、引发剂-催化剂浓度比及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认为当两段反应温度分别为85℃和25℃时,引发剂浓度[I]=1.35×10-2mol/L,催化剂引发剂浓度比[Cat]/[I]=0.126,以活性较低的C7~9MA为第一嵌段单体,有利于C7~9MA和MMA的嵌段共聚.测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热形变温度;用GPC对嵌段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结合IR、1HNMR和热形变温度分析,证明所得到的为PMMA-PC7~9MA-PMMA均相三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含偶氮基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 ACPC)作为引发剂,合成了苯乙烯(St)分别与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β 羟丙酯)(HPMA)的嵌段共聚物,考察了PS ACPC引发第二单体的聚合反应行为,以及影响第二单体转化率和均聚物含量、共聚物组成的因素.用溶解性、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动态接触角(DCA)等表征了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2.
以水和乙醇作混合溶剂,用逐步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由溶解性和共聚活性差异较大的两种单体MM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合成了新型含阳离子共聚物聚,并用IR和^1H-NMR进行了分析表征。该共聚物溶于丙酮和水组成的二元溶剂,并与P(MMA-MAA)有较强的分子复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含聚二甲基硅氧烷侧链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含活性基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自聚二甲基硅氧烷侧链的丙烯酸酯共聚物。采用IR,^1H-NMR,GPC等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接触角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共聚物的表面性能和表面组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粘接性能和破坏面形貌对共聚物与金属铝材和加成型硅橡胶的粘接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几种新型含有机硅二元和三元多嵌段共聚物的氧,氮选择透过性能。其中双酚A聚羟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二元多嵌段共聚物-(PHE-PDMS)的透氧系数P02=510Barrer,氧氮分离系数a02/N2=2.2;聚苯醚-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对羟基苯乙烯三元多嵌段共聚物-(PPO-PDMS-PHS)的P02=156Barrer,do2/N2=2.4,两者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此外,含有机硅三元多嵌段共聚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端丙烯酰胺基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用端基滴定法和1H-NMR法测定了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用^1^3C-MNR和氢氧化钠水解法测定了支化度,在水溶液中用硫酸亚铁/异丙苯过氧化氢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与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合成了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钠)-g-聚(β-胺基丙酸)用1H-NMR和滴定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溶液性质的数据表明,与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以茂基三正丙氧基钛[CpTi(O n Pr)3]和改性的甲基铝氧烷(MAO)为催化体系,用于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b 聚丙烯嵌段共聚物.丙烯先预聚,然后加入苯乙烯进行嵌段共聚合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9500gP/gTi).研究了丙烯预聚合时间,共聚合反应温度、催化体系组份及浓度等聚合条件对嵌段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共聚反应总产物经沸丁酮、沸庚烷和40℃四氢呋喃(THF)等溶剂的连续抽提分离,发现嵌段共聚物主要存在于沸丁酮的可溶级份中.将各分离级份用13C NMR、X 射线衍射和DSC等分析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丙交酯(DL LA)与聚乙二醇(PEG)共聚得到了一系列高分子量的共聚物.用IR、1H NMR和DMA对它的结构和粘弹性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同时对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特征粘度的变化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与LA的共聚物是一种三嵌段结构HO PLA PEG PLA OH.当PEG含量增加时,强度下降,伸长率增加,共聚物逐渐由脆性向韧性转变,因此用PEG改性的PLA是一种综合性能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8.
15个乙烯—乙烯基化合物共聚物的取代基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晶  周子南 《分析化学》1995,23(12):1376-1380
本文应用取代基参数(SCS)方法处理了15个EV共聚物的^13CNMR谱,它们是:(1)乙烯α-烯烃共聚物,即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己烯-1共聚物和乙烯-辛烯-1共聚物;(2)乙烯-含氧乙烯共聚物,即乙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乙烯醇,乙烯-一氧化碳共聚物(EC  相似文献   

19.
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这两种不同极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和无规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聚合过程中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比例增加,多分散性指数变化不大.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组成,Kelen Tudos法计算竞聚率.得到rSt=091,rBMA=032.  相似文献   

20.
多嵌段聚氨酯大孔共聚物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嵌段聚酯大孔共聚物经缩聚和加聚反应分步聚合得到,并利用FTIR,DSC,SEM和BET等对其结构、形态结构和孔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微相分离且可能存在三种微区结构的多嵌段共聚物,其干态下的比表面积有10-250m^2/g之间,平均孔径在100-350A左右,在聚合温度下,接近于聚氨酯θ条件的溶剂为最佳致孔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