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聚苯基膦酸二苯砜酯对PET凝聚相阻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含聚苯基膦酸二苯砜酯(PSPPP)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阻燃体系的热化学,探讨了PSPPP对PET的阻燃机理.PSPPP的加入,明显改变了PET的热分解行为:PSPPP拓宽了PET的分解温度范围,降低了PET在可燃温度范围内的分解产物的量;在PET的点燃温度以下,PSPPP对PET的降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点燃温度以上,产生的降解产物有利于促进炭化.400℃以上,PET和PSPPP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产生的结构有利于PET的降解,使PET的分子量急剧减小,粘度下降,易于形成熔滴,有利于促使着火部分离开火源,增加燃烧的PET表面的物质损耗和热损耗,起到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致液晶高分子(LCP)共混体系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液晶组分的加入,共混体系中PET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均得到提高.说明LCP具有PET结晶成核剂的作用.在较低的LCP组分含量下(~2wt%),这一效果最为明显,说明LCP是以很小的微区或某些LCP分子链介晶微束的形式对PET的结晶起成核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不同软锻段长度和不同链段含量的系列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环氧乙烷(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用NMR质子谱测定了硬链段一,对部分溶于氯仿的PET-PEO多嵌段共聚物进行了分离,并分别测定基氯仿可溶物和不溶物的硬边段一、熔融热谱和热结晶谱,揭示了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的组成不均一性及其对软段长度和硬链段一的信赖性,进而用DSC热谱证明了软链段和硬链段的结晶能力与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组  相似文献   

4.
混合热计算和FTIR分析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苯膦酸二苯砜酯(PSPPP)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不同PSPPP含量的PET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PET/PSPPP体系的阻燃性随阻燃剂PSPPP含量的增加而提高,PSPPP重量百分含量为5%(下同)的阻燃PET体系的LOI值可达到30.1.由不同分子量的PSPPP构成的各种配比的PET体系,其表现粘度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降低,PSPPP的分子量较低的阻燃体系比分子量较高的体系具有更低的粘度,其差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拉伸比PET/PBT共混纤维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秀丽 《应用化学》1995,12(3):111-112
不同拉伸比PET/PBT共混纤维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尹秀丽(天津纺织工学院材料科学系天津300160)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纤维,热行为,力学性能不同配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法、熔融法Ⅰ(简单机械共混)和熔融法Ⅱ(存在酯-酰胺交换反应)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酰胺66(PA66)共混,研究了共混体的形态结构和流变性能,探讨了对甲苯磺酸(TsOH)催化下的酯-酰胺交换反应和PET/PA6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工作表明,聚乙二醇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体系的结晶促进剂,不仅使聚合物分子链运动容易而有利于结晶时定向排列,晶体生成速度加快,而且使成核的成效率提高,晶核生成速度加快,晶核数目增多而晶体尺寸减小,此外,PEG还部分参与了聚酯的酯交换反应,在低用量时有利于聚合物特性粘数提高,而且量增大则引起聚酯降解。由于PEG的这些作用,共混体系在PEG为6.0%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工作表明,聚乙二醇(PEG)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体系的结晶促进剂.不仅使聚合物分子链运动容易而有利于结晶时定向排列,晶体生成速度加快.而且使成核剂的成核效率提高,晶核生成速度加快,晶核数目增多而晶体尺寸减小.此外,PEG还部分参与了聚酯的酯交换反应,在低用量时有利于聚合物特性粘数提高,而用量增大则引起聚酯降解.由于PEG的这些作用,共混体系在PEG为6.0%时的模量及γ-衰减强度最大.动态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的固态缩聚反应,从反应动力学过程的测定结果,表明与纯PET或PBT不同,其反应速度较快,并呈超加和的相对分子质量(以特性粘数[η]表征)增长。从反应发生在液相的基本观点出发,说明温度、共混等使液相增多,将加速反应的进行,加上共混物之间的相互缩聚和酯交换,生成嵌段共聚物的结果,导致超加和效应。  相似文献   

1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示差扫描量热、广角X 射线衍射和密度法等手段,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在110℃以上,PET的结晶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60~230℃温度区间,PET的结晶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但在其后的降温过程中,其结晶度显著增加.从高温缓冷试样的结晶度明显地比淬火试样的高.实验结果有力地支持了高聚物在结晶前链的折叠就已经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密度法、DSC、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物理老化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溶剂诱导结晶速率及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取向程度对PET纤维物理老化过程的影响.发现在一定老化温度下,PET纤维的溶剂诱导结晶(SINC)速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取向程度高的样品则经较短的老化时间即可出现这种情况.对上述现象用凝聚缠结的观点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用升温在位偏振红外光谱测量方法,研究了不同取向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在热弛豫过程中的尺寸变化以及分子链构象和取向的变化.结果说明,PET小尺度取向链段的热弛豫较大尺度取向分子链的热弛豫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取向PET膜的热收缩主要与分子链大尺度取向的弛豫有关,而其后的自发伸长是结晶过程引起的,分子链的取向程度对结晶伸长的幅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结晶性高分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二苯氧乙烷(1,2)二甲酸(P.P′)乙二酯(PEET)混合系的热结晶化机理.用DSC,X光,偏光显微镜观测研究发现,PET与PEET的熔融混合并未发生酯交换和共聚合等化学反应,各组分独立结晶,它们的结晶度、结晶速度、球晶结构受到结晶化温度和混合组成两因子的影响,提出了表征这种效果的综合结晶化阻碍因子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分析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T)-己内酯(CL)共聚物(TCL)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同时考察了体系中TCL组成分布不均一性及高温热处理对体系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特性粘度([η])和羧值为参数,研究了双恶唑啉化合物(BOZ)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扩链反应动力学过程,表明BOZ是与PET中羧基反应,考察了不同工艺生产的PET的扩链效果,结果说明达到的[η]极大值取决于原始PET的[η]与羧值之比。  相似文献   

16.
用特性粘度([η])和羧值为参数,研究了双唑啉化合物(BOZ)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扩链反应动力学过程,表明BOZ是与PET中羧基反应,考察了不同工艺生产的PET的扩链效果,结果说明达到的[η]极大值取决于原始PET的[η]与羧值之比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化学扩链反应的羧基加成型和羟基加成型扩链剂,以及缩合型扩链反应、羧基加成型扩链反应和羟基加成型扩链反应、羧羟基同时加成型扩链反应。讨论了扩链反应、反应特性和扩链产物的性能,并简要介绍了国内研究概况。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8.
DSC和SEM研究结果表明聚苯乙烯(PS)与一种热致液晶聚合物(LCP)(PHB/PET(60/40)共聚酯)完全不相容.共混体系具有与组分无关的Tg,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两相结构.将PS进行化学改性(引入磺酸基团)制备成磺化聚苯乙烯(SPS),随中和盐离子的变化有:酸式、Li、Na、Zn和Mn盐五种形式.用DSC和SEM对LCP与SPS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共混体系有一个与组成相关,且明显低于纯SPS的Tg.这表明了PS与LCP的相容性因为磺酸基团的引入而得到了改善.同时用Fox方程计算了LCP的Tg.当SPS含量较低时(不大于50%)在各个共混体系中,所估算的LCP的Tg相互吻合.表明共混体系满足Fox方程的前提条件,即LCP与SPS形成相容体系.当SPS含量较低时(25%),LCP/SPS的共混物为较均一体系,断面光滑;而SPS含量较高时,在脆断面可以观察到纳米级的颗粒.电子能谱分析证明了这些颗粒是SPS负离子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法,熔融法I(简单机械共混)和熔融法Ⅱ(存在酯-酰胺交换反应)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聚酰胺66共混,研究了共混体的形态结构和流变性能,探讨了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的酯-酰胺交换反应和PET/PA6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用热释电极化温度扫描法在温度间隔为5℃的条件下研究了经过双向拉伸具有不同平面取向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驻极体试样,分离出对解俘获电流峰贡献的各分立陷阶电流峰.随平面取向度和脂肪链反式构象含量的提高,各分立陷阶深度增加.结构缺陷种类的增多使分立陷阱数由二个增至六个,并导致分立陷阱深度分布加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