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对含有Botryococcus Braunii UTEX 572的微生物碳捕获电池阴极室内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active radiation,PAR)分布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离散坐标法(Discrete Ordinate Method,DOM)求解一维稳态辐射传递方程(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RTE),使用SMARTS(the Simple Model for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of Sunshine)模式对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在所建模型基础上,对400~800 nm波长范围的阴极室内PAR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并结合Botry-ococcusBraunii UTEX 572的生长动力学对CO2的局部吸收速率进行研究。同时对不同散射处理方法,气泡含量以及藻类浓度对CO2捕获速率的影响进行对比,为改善光在微生物碳捕获燃料电池阴极室的分布和阴极室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为揭示O2/CO2燃烧过程中高浓度的CO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在1073 K温度下使用山西褐煤在卧式炉上进行了实验。分别对O2/CO2浓度比及CO浓度下NO的还原特性进行详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O2浓度为30%时具有较高的还原率;相同O2浓度下O2/CO2气氛较空气气氛NO还原率高,表明在CO存在的条件下,高浓度的CO2会促进NO的还原;当CO浓度从1.5%逐渐升高时,NO的还原率逐渐降低,到CO浓度为5%时,NO还原率比没有加入CO时还要低,而在空气气氛下CO浓度的变化对NO的还原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传统的蒸汽朗肯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具有发电效率高、系统体积小,噪声低、变工况响应快等优点。然而SCO2燃煤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探索小型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对于建设示范工程,推广SCO2燃煤发电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系统结构复杂,锅炉和回热器等设备设计涉及大量的设备参数、物性和热集成计算,全系统集成设计困难。本文针对SCO2燃煤发电系统包含工质物性参数、循环操作参数、设备结构参数的强耦合而导致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SCO2燃煤发电系统全局建模和求解方法,并应用于50 MW再压缩和再热SCO2循环发电系统的设计。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再热SCO2循环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较再压缩SCO2循环发电系统提高1.8个百分点,煤耗降低0.0125 kg/kWh;此外,50 MW SCO2燃煤发电系统还具有压降小的特点,有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含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在燃烧后气体中选择性捕获CO2,对减缓因CO2浓度过高引发的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V2CO2 MXene材料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首先研究了不同官能团V2CTX MXene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发现V2CO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后研究了V2CO2对CO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CO2被水平吸附时,V2CO2对CO2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力较强且均满足在高性能吸附剂表面吸附CO2的理想值(-0.42 eV-0.82 eV),可以适用于探测/捕获CO2气体分子.此外,进一步研究了相同条件下V<... 相似文献
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掺杂量的CuO-TiO2纳米粉体,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EDX)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在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灯照射下,进行CO2光催化还原实验研究,探究CO2光催化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所得CuO掺杂TiO2纳米粉体,粒径大小在20~30 nm之间;CO2光催化还原主要产物为甲醇,掺杂量为5%(质量分数)CnO-TiO2纳米粉体催化效果最好,反应10 h后得到甲醇产量为27mg·(g-cata)-1;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物中甲醇含量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对于S-CO2燃煤发电系统,系统复杂难以横向比较,拆分法通过对循环流量分配,能够梳理循环回热过程并进行循环间的比较,应用循环拆分法有助于对复杂燃煤发电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本文以再压缩循环(RC)为例,构建了集成冷却器热量回收(CHR)和烟气冷却器法(FGC)的S-CO2燃煤发电系统(RC+LFGC+CHR),论证了拆分法在分析燃煤发电系统中的优势。当主气参数为620?C/28 MPa时,应用拆分法分析,RC+FGC+CHR可等效为在热效率49.21%的RC基础上,叠加热效率为57.49%的子循环(SSC+LFGC+CHR),故RC+FGC+CHR效率(49.80%)高于RC(49.21%)。 相似文献
10.
在燃烧后气体中选择性捕获CO2,对减缓因CO2浓度过高引发的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外加电场作用下S修饰C24N24富勒烯(S@C24N24)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首先研究了S@C24N24的结构和性质,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次,研究了无电场时S@C24N24对CO2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吸附为弱的物理吸附.另外,进一步研究了外加电场作用下S@C24N24对CO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结合距离(CO2与S)和CO2的键角(O=C=O)随电场的增大而减小;当电场增加到0.018 a.u.时,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关闭电场时,化学吸附又转化为物理吸附.此外,即使在相同的电场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品位匹配和多能源综合梯级利用的原则,本文提出了低CO2排放的太阳能与化石能源互补发电系统LESOLCC,并对其进行了热力经济性能分析。所提系统以甲醇为燃料,中低温太阳能首先提供甲醇重整反应的反应热,从而转化为富氢合成气的化学能,实现品位提升;其次通过燃烧前对CO2的捕集,实现燃料的清洁燃烧,最终在高效联合循环中实现其热功转换。结果表明:基本工况下,系统当量效率达到55.1%,比投资为833$/kW,发电成本为0.124$/kWh,回收期17年;与相同化石燃料输入及CO2捕集水平的尾气捕集CO2的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ost)相比,发电成本下降了10.1%,充分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以超临界CO2布雷登循环为原动机的热电联供系统,对系统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运行参数对于系统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以一次能源利用率和单位输出成本作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通过TOPSIS法决策出最优解,并与单目标最优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透平进口温度、透平进口压力和压缩机进口温度的增大有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作为代价,成本也相应增加。在热电比0~4范围内,尽可能增大热电比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的单位输出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CO2质量分数为11.39%~70.95%,壁面过冷度为5~25 K,总压力为5~15 kPa的CO2/H2O混合气体自然对流条件下在水平管外的凝结换热规律,结果表明CO2/H2O的凝结换热系数随CO2含量和壁面过冷度的增大而降低,但随总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新关联式,将关联式应用到凝汽器的设计计算与分析,且对凝汽器进行了分离特性和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The O3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rotational lines P(12)–P(28) of the 9.4 μm emission band of the CO2 laser are presented.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O3–air dilute mixtures (20–600 ppm) at 25°C and a total pressure of 1013.25 h Pa using a frequency stabilized cw CO2 laser and values have been determined with greater precision than in previously reported stud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