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旋流数对湍流燃烧中NO生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实验和用湍流燃烧二阶矩概率密度模型对不同旋流数下甲烷-空气湍流燃烧和NO生成进行了研究。在燃料中加入少量氨模拟燃料氮。研究结果表明,随旋流数的增大(由0到1),热NO排放先上升后下降,而总NO和燃料NO排放则先下降后上升。旋流数增大使湍流强度先下降然后稍有上升,使进口附近温度先上升然后稍有下降。热NO的生成受温度的影响更大而燃料NO的生成受湍流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几种二阶矩湍流反应模型,包括统一二阶矩模型、只考虑温度脉动的二阶矩模型、只考虑浓度脉动关联的二阶矩模型、及同时考虑温度脉动和浓度脉动关联的二阶矩模型,进行了比较。将上述模型加入到FLUENT6.0软件平台上,模拟了不同旋流数下甲烷-空气的旋流燃烧。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各关联量大小及其对时平均反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统一二阶矩湍流反应模型具有最好的模拟效果。其原因是,各种关联矩中,化学反应率系数与浓度间的脉动关联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湍流旋流燃烧与NO_x生成的实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采用分级进风方式的旋流燃烧室,建立了湍流旋流燃烧热态实验装置系统。对分级进风旋流燃烧室内的湍流燃烧与NOx生成进行了实验测量,获得了在不同的分级进风流量比率即二次风率下燃烧室内气体温度和O2.CO2、CO与NO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基于HCN释放的简化Solomon模型的NO生成湍流反应的统一二阶矩代数模型(AUSM)和煤粉燃烧的双流体模型,对不同旋流数下煤粉燃烧器内两相流动,煤粉燃烧和NO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文献中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模拟结果指出,随着旋流数的增加,NO的排放先减少后增加,燃尽率先增加后减小,和气体燃烧中得到的规律类似。  相似文献   

5.
湍流燃烧模型在燃烧过程数值模拟中十分重要.商业软件中仍然应用的简单模型,如EBU和预设PDF模型,常常不能很好地模拟有限反应动力学.目前通行的湍流燃烧模型,如层流小火焰模型和条件矩模型,只对一定的火焰类型和火焰结构的效果较好.PDF方程模型更通用,但计算量太大,用于大涡模拟更是如此.另一类是统计矩模型,即基于湍流模型的...  相似文献   

6.
分级进风对旋流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级进风旋流燃烧室的实验台上,测量了在不同的分级进风比率或二次直流风率条件下,湍流旋流燃烧的时均温度场、O_2、CO_2、CO和NO浓度场的分布。通过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分级进风对旋流燃烧室内湍流燃烧过程及NOx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级进风旋流燃烧室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湍流燃烧的实验研究。测量了在不同的一次风旋流数下,气体的时均温度、O2、CO2、CO和NO浓度的分布。利用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一次风旋流数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旋流扩散燃烧中旋流数对热NO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旋流扩散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旋流数对热NO生成的影响,其中对湍流采用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对燃烧采用EBU-Arrhenius模型,对热NO生成采用设定PDF的模型。预报了不同旋流数下轴向和切向的平均和脉动速度、温度和NO浓度,指出随着旋流数的增大,计算得到的出口平均NO浓度首先升高然后下降。这一趋势和本文作者最近的实验结果的趋势一致.随着旋流数的增大,湍流脉动首先下阵然后升高,而进口附近的温度上升,二者综合效果造成上述趋势、因此在实际燃烧器中,完全靠改变族流数来控制NO生成是不现实的。应该采取其他方法来降低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湍流燃烧的新二阶矩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针对湍流燃烧中模拟包括污染物生成的详细有限反应动力学的要求,用二阶矩封闭与简化概率密度的概念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湍流燃烧的新二阶矩模型。此模型可兼顾适用于工程问题中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旋流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PDA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建立了采用分级进风的旋流燃烧室实验台,实现了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最湍流旋流燃烧的热态瞬时速度场。在一次风旋流数为0.69的工况下,衍到了燃烧室内气体时均轴向与切向速度和轴向与切向脉动速度均方根值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NO_x生成的有限反应速率二阶矩封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有限反应速率二阶矩封闭模型对大速差射流燃烧室内煤粉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Arrheniu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燃烧室中NO的生成是由燃料NO的生成机理来控制,Arrhenius模型计算得到的NO的浓度值高于有限反应速率二阶矩封闭模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探索用统一二阶矩(USM)两相湍流模型及K-ε-kp模型预报旋流数为1.5的轴向-切向进风、轴向供粉的强旋气粒两相流动,预报结果与实验的对比表明,USM模型在预报强族流动两相时平均切向速度场上优于K-ε-Kp模型,并且能够合理地给出与实验定性一致的两相湍流脉动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3.
强旋气─粒两相湍流的统一二阶矩封闭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旋气-粒两相流中两相的湍流均为强烈各向异性。本文由双流体模型出发,运用单相湍流的统计矩模拟方法建立了两相湍流的统一二阶矩封闭(USM)模型。这一模型是本文作者之一几年前提出的k-ε-kp模型的发展,在此前已初具雏型,本文中进一步加以完善。USM模型正确反映了两相湍流的各向异性,并且更深刻地揭示了颗粒与流体的湍流相互作用的机理,是今后研究强旋气-粒湍流两相流动值得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用视密度加权平均二阶矩模型模拟旋流两相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视密度加权平均代替时平均,建立了视密度加权平均的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方程组(MUSM),其中用体积分数代替了数密度,用颗粒驰豫时间作为封闭两相脉动速度关联方程耗散项的时间尺度,并引入了颗粒视在的气体速度脉动的输运方程。用MUSM模型模拟了旋流数为0.47的气粒两相流动。并和实验结果及时间平均的US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照,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报的两相的轴向和切向速度,轴向和切向脉动速度。此外,MUSM模型可以减少所用方程数,节省计算量。因此视密度加权平均的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是一种对时间平均的统一二阶矩模型的改进,今后可以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模拟了气泡-液体闭式多股射流。研究结果显示出预报的两相速度、雷诺应力和气泡体积分数分布的合理性,以及在速度较高和剪切较强的情况下,气泡湍流脉动仍然大于液体湍流脉动,气泡增强液体湍流,气液两相湍流脉动均存在各向异性,而且气泡脉动的各向异性比液体脉动的大等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