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O_3~(2-)能抑制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本文提出了在Na_2CO_3-NaHCO_3-KCl-鲁米诺体系中测定SO_3~(2-)的方法。在1.0×10~(-6)mol/L~5.0×10~(-4)mol/L范围内,SO_3~(2-)-浓度的对数与电致化学发光降低的光强度△I呈线性关系。对11份浓度为5.0×10~(-6)mol/L的Na_2SO_3溶液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文中对SO_3~(2-)-抑制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可能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2.
电致化学发光抑制效应测定硫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ECL-1型电致化学发光仪上,用电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硫脲.发现硫脲对新的酰肼类试剂6-[2,4-二羟基苯基偶氮]-2,3-二氢-1,4-酞嗪二酮(DHDHD)在Na2CO3-NaHCO3-KCl体系中的电化学发光有较强的抑制效应.在0.05~5mg/L范围内,硫脲浓度的对数与发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0.2mg/L的硫脲,相对标准偏差为2%.并探讨了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3.
ADPD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稀土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自制的ECL-1型电致化学发光仪上,用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稀土元素钇(Ⅲ)催化新试剂5-(对-苯胺偶氮)-2,3-二氢-1,4-酞嗪二酮(简称ADPD)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发现Y(Ⅲ)催化ADPD电化学发光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实验了23种阳离子,只有Ag~+、Ni~(2+)、La(Ⅲ)、Cu~(2+)、Sc(Ⅲ)等干扰比较严重。本法可望发展为单项测定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镍(Ⅱ)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镜如  姚晴 《分析化学》1990,18(9):867-870
  相似文献   

5.
电致化学发光是指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电极表面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或与体系中其它组分之间通过电子传递形成激发态,由激发态返回到基态产生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6.
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香烟中的绿原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引    言绿原酸(CA)是广泛存在于水果、绿茶、烟草、中药等高等植物中的一种多酚衍生物。CA不仅具有抗氧化、缓解紧张、刺激植物生长的功能,还会影响多种酶的活性;CA是原咖啡和烟草中苦味的主要来源,通过改变其含量可以改善咖啡和烟草的品质。因此,建立高灵敏度的CA检测方法对于研究植物生长、确定咖啡和烟草产地、提高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CA能强烈抑制鲁米诺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籍此建立了CA的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抑制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方法相比,该法可获得更低的检出限和更宽的线性范围。结…  相似文献   

7.
基于诺氟沙星对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建立了一种测定诺氟沙星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诺氟沙星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02~10μmol/L;检出限(3σ)为0.0048μmol/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μmol/L,n=11)。本法可直接用于尿液中诺氟沙星(NFLX)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7%~97.9%,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药剂中盐酸表阿霉素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品刚  刘祥萍  余慧  方禹之 《分析化学》2000,28(9):1062-1065
在一定的条件下,盐酸阿霉素(PMB)有电致化学发光现象,其发光强度受脉冲幅度、底液性质和金属离子的影响,并且在相同的脉冲幅度和一定的浓度范围内,PMB的发光强度与浓度在 1.36 × 10-7~ 8.8 × 10-6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于测定药剂中PMB的含量。方法的检测限为3.0×10-8mol/L(S/N=3),RSD为3.6%(n=7)。  相似文献   

9.
电致化学发光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伦  严凤霞 《化学通报》1991,(5):8-13,7
本文概括地叙述了电致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实验测量,并综述了近三十年来电致化学发光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致化学发光(简称电致发光)是某些化学物质电解过程伴随光产生的现象·鲁米诺(Lummol,3一氨基苯一甲酸讲)在碱性水溶液是一种典型的电致发光材料·Havey,Kuwana和H。即把k。等人[’-‘]分别在二十、六十和/\十年代对其发光进行过研究.他们都采用共存于一室的电极体系同时实现阳、阴极电解得到电致发光.HaaPakka等采用旋转环盘电极研究其发光机理.他们在盘电极上维持一定的负电位,在环电极上施加对称双阶跃电位.因此,他们认为发光过程是盘电极首先将分子氧还原成过氧化氢,通过电极的旋转,盘上产物被输送到环电极附近…  相似文献   

11.
苏彩娜  康艳辉  邓必阳 《分析化学》2006,34(Z1):135-137
基于诺氟沙星对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建立了一种测定诺氟沙星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诺氟沙星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02~10 μmol/L;检出限(3σ)为0.0048 μmol/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 μmol/L,n=11).本法可直接用于尿液中诺氟沙星(NFLX)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7%~97.9%,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结构相关的铱配合物[Ir(ppy)2L1](PF6)和[Ir(ppy)2L2](PF6)(ppy=2-苯基吡啶,LI=4-(2,2'-联吡啶-3-乙炔基)-N-(吡啶-2-亚甲基)-N-(噻吩-3-亚甲基)苯胺,L2=4-(2,2'-联吡-3-乙炔基)-N-二(吡啶-2-亚甲基)-苯胺)都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ECL)性...  相似文献   

13.
罗峰  林志杰  陈曦 《化学进展》2011,23(12):2588-2597
由于方法的使用范围广、光学系统简单和操作容易,电致化学发光(ECL)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随着对ECL研究的深入,ECL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和层面已有很大的扩展,特别是近十年来,ECL研究发展更为迅猛。除ECL理论研究外,为了适应分析检测的应用的需求,ECL在新材料、新实验技术和方法方面出现了许多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最近几年来ECL研究在新材料应用和新实验技术的开发方面的一些进展,包括纳微米材料和量子点材料在ECL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固态ECL和基于三原色(RGB)机理的可视化ECL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些讨论。最后,综述展望纳米和量子点材料修饰电极ECL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流通式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亚硫酸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亚硫酸根产生化学发光,喹咛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设计出了流通式化学发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对亚硫酸根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7~5.0×10-4g mL,检出限为5×10-8g mL,对1.0×10-6g mL的亚硫酸根进行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5%。从取样到测定的全部分析过程只需1min。作为分子识别和换能作用的离子交换柱,可连续使用200次以上。方法已用于啤酒中亚硫酸根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碱性水溶液中ABEI的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6-[N-(4-氨基丁基-N-乙基)-N-乙基]-氨基-2,3-二氢吩噻嗪1,4-二酮(ABEI)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各种条件,发现最佳的电脉冲参数为:占空比0.45,脉冲周期20ms,脉冲幅值+1.6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最佳介质是0.12mol/L KOH-0.080mol/L H_3BO_(3-)0.080 mol/L KCI(pH12.0).在这些条件下,ABEI的发光强度与浓度在1.0×10~(-8)~9.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溶液中的Cl~-先被氧化为CIO~-,CIO~-再与ABEI作用并使其发光.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罗丹明B在碱性溶液中铂电极上有较强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通过对不同NaOH浓度,以及对不同支持电解质的考察,确定最佳电致化学发光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在1.2×10-7~1.1×10-6mol/L浓度范围内,罗丹明B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9.0×10-8mol/L(S/N=3).将罗丹明B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相配合,然后通过罗丹明B的ECL技术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碳印刷电极,采用浓Na OH溶液对该电极进行活化处理,处理后的印刷电极电荷传递阻抗明显降低,对铁氰化钾响应的峰电位差由400 m V降低至84 m V,峰电流逐渐增大,氧化与还原峰电流值之比接近1∶1,说明电极基本达到可逆。考察了电极处理前后[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其发光强度增大至原来的3.6倍。研究发现,在不加入共反应剂的硼酸盐-联吡啶钌缓冲体系中,多巴胺对该体系的发光行为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从而构建了多巴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考察了p H值对该体系电致发光行为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体系的电致发光强度与多巴胺浓度的对数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线性范围为1.0×10-10~5.0×10-7mol/L,检出限为5.0×10-11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多巴胺注射液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102%。该方法具有电极制备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方法的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丁照云  李春阳  宋启军 《分析化学》2013,(10):1543-1548
在三联吡啶钌固相电极上,采用溶胶-凝胶法电沉积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得电致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对L-苯丙氨酸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在优化的条件下,测定L-苯丙氨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11~1.0×10#8mol/L,检出限为3.1×10#12mol/L。此传感器可应用于尿样中L-苯丙氨酸的测定,回收率为94.8%~110.6%。  相似文献   

19.
基于碱性介质中,阿替洛尔对于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研究了毛细管电泳在线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阿替洛尔含量。拟定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进样量少的特点。该法对于阿替洛尔的检出限为0.1μg/mL,线性范围0.5~50μg/mL。  相似文献   

20.
电致化学发光(ECL)由电化学反应直接或间接引发,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易实现实时化和集成化、可进行原位检测的优点,为生命科学进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脱氧核糖核酸(DNA)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特定DNA序列的定量检测在法医鉴定、疾病预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尤其是对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DNA-ECL传感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类DNA分析方法,是当今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本文重点评述了国内近5年DNA-ECL传感技术的研究工作,最后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