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模块化大靶面高能激光靶斑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激光远场分布测试中,光斑直径大,功率和能量密度都很高,并且一般要求测试其强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一般的功率计或能量计都不适用,往往采用高能激光靶斑仪测试激光强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模块化大靶面高能激光靶斑仪(强快靶IV)是在总结已有的靶斑仪系统研制技术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经精心设计、研制的一套阵列测试设备。该测试设备具有探测单元多、靶面大、接收能量多、噪声低、信噪比高、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一系列优点,为新一代阵列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高精度CCD室内立靶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室内靶道,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线阵CCD图像采集的立靶密集度测试系统,论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有效地抑制了传统测试方法中对两个相机相对位置的精度要求,配合阵列LED背射主动光源,通过一体化靶架设计,提高了测试精度,极大地减少了系统布靶时间。实弹射击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测试系统布靶快捷,在1m×1m测试范围内,立靶坐标偏差均方根小于1mm,能够实现连发测试。  相似文献   

3.
针对动力源火工品速度测试,设计了一种双缝光幕靶,实现对低速运动的火工品零件测速。与常规的单缝光幕靶不同,文中设计的双缝光幕靶将2个发射和接收装置融进一个单体结构,形成2个光幕。2台双缝光幕靶安装在同一个带有滑轨的固定架上,靶距可以任意调节。设计的双缝光幕靶可以替代传统的铜片测速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实现了测量自动化。经过实弹射击和火工品试验验证,设计的双缝光幕靶测试系统可靠,测试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4.
斜入射弹丸着靶位置立靶测量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倪晋平  田会 《光学技术》2006,32(4):493-495
常规的立靶测量装置要求弹道垂直预定靶面,当弹道不垂直预定靶面时,得到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在终点弹道,有时很难保证靶面垂直飞行弹道。提出了一种由多光幕阵列组成的光幕立靶,可以实现小于70°入射角的弹丸着靶坐标的测量,不要求飞行弹道垂直靶面。在X和Y方向分别采用四个成固定角度的光幕来实现入射角度的测量,一次射击可得到弹丸的速度、速度方向上的空间角和着靶位置坐标。  相似文献   

5.
10m×10m大靶面激光立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0m×10m大靶面、高精度立靶坐标测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激光阵列式光电立靶坐标测量系统,该立靶采用半导体激光平行光管形成平行光光源,高灵敏度光电二极管及相应信号放大、转换电路组成接收阵列,光源和接收器件相距10m,当飞行弹丸穿越激光形成的光幕时,分别在X和Y方向上挡住了投射在某一个或几个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线,该光电二极管对应的信号放大、转换电路将二极管产生的微弱电信号放大、整形,最后输出脉冲信号,后续信号编码识别电路将判断出被挡住光线的光电二极管的编号,进而得出弹丸穿越该光幕的X坐标和Y坐标。经实弹试验证明,系统具有测量靶面大,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斜入射弹丸速度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幕靶是用于测量弹丸速度较为普遍的光学测量仪器。在测量弹丸速度时,要求弹道垂直于天幕靶的靶面,当弹道不垂直预定靶面时,弹丸飞越两个天幕靶靶面的实际距离与两靶靶距存在一定的误差,斜入射角度越大误差越大。提出了一种用6个天幕构成天幕阵的速度测量系统。当弹丸以任意方向穿越6个天幕时,测时仪记录弹丸穿越各个天幕的时间间隔,根据这些时间间隔便可以求出弹丸的速度值和速度的飞行方向。该方案解决了弹丸斜入射时速度测量不准的问题,特别适用于枪弹末速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严正贤 《应用声学》1986,5(2):15-18
本文报道了利用声靶定位原理构成的外弹道综合测试系统。系统以人机对话的方式,可按多靶系统工作也可使用其中任意一靶单独工作。它是轻武器弹丸外弹道性能分析的一种新型综合分析系统,具有“一弹多参数”的测试功能,为外弹道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手段。该系统对一组弹(一般为20发)的测量可获得几乎包括弹丸质心运动的所有参数,所给出的曲线拟合度均在0.99以上。系统的整机功能及自动化程度是目前其它靶道测试设备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弹丸同时着靶情况下的立靶坐标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圆形阵列光电探测系统的双目标识别方法.采用光电探测器件组成1个圆形的探测阵列,并将3个发光角度均为60°的扇形一字线激光器均匀设置于圆形探测阵列上组成探测光幕.当2发弹丸同时穿过探测光幕时,会在圆形探测阵列上产生6个弹丸投影,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识别6个弹丸投影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9.
非共轴椭球面聚光阵列式高焦比太阳模拟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任兰旭  魏秀东  牛文达  王鹤  许文斌  肖君  卢振武 《光学学报》2012,32(10):1022002-225
为使太阳模拟器的接收靶得到高能流高均匀度光斑,需要对聚光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利用非共轴椭球面聚光镜优化光斑质量的方法,使光斑的能流分布均匀度有明显改善。利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方法,设计了聚集型高焦比太阳模拟器。在第二焦面处,80mm直径的接收靶面上可接收10kW的辐射光能,光斑对称性和均匀性好,系统的传递效率为23.81%,80mm直径靶面内的平均能流密度为2MW/m2,50mm直径靶面内平均能流密度达到3.64MW/m2,对应的理论色温超过2800K。采用非共轴椭球面聚光镜,成功研制了由电源控制系统、冷却系统、氙灯光源和聚光系统构成的太阳能模拟器。经实验测试,太阳模拟器的聚光光斑与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模拟光斑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董涛  杜王强  李海 《应用光学》2018,39(2):240-245
为提高单线阵CCD相机双激光器立靶测量系统的坐标测量精度,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对系统测量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系统测量误差公式,采用Matlab软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各误差影响因素对着靶坐标测量误差影响的大小和趋势,以及1 m×1 m靶面内的误差分布,并通过模拟实弹实验对误差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x坐标测量误差的标准差σx为4.1 mm,y坐标测量误差的标准差σy为10.2 mm,模拟实弹实验坐标测量误差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海洋波导中目标声辐射场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  邹明松  蒋令闻 《声学学报》2019,44(6):1027-1035
针对海洋波导中目标声辐射场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叠加法并在近、远场采用不同水声传播模型的建模方法,可以将近、远场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高效地分析。该方法通过给定的已知表面振动速度的结构计算出目标内部虚拟点声源的源强,再配合在相应的水声环境中点声源传播模型的Green函数计算出结构外的声辐射场。以Green函数为纽带,在求源强和计算近场声辐射场时采用镜像虚源法,而在计算远场声辐射场时采用简正波法。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有限水深波导中声速剖面为正梯度、负梯度、负跃层的3种情况下的脉动球、刚体摆动球的声辐射场计算结果与COMSOL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商德江  钱治文  何元安  肖妍 《物理学报》2018,67(8):84301-084301
针对浅海信道下弹性结构声辐射预报尚无高效可靠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浅海信道下弹性结构声辐射快速预报的联合波叠加法.该方法结合了浅海信道传输函数、多物理场耦合数值计算法和波叠加法理论,运用该方法可对浅海信道下弹性结构辐射声场进行快速预报.经数值法和解析解法验证后,从信道下辐射源、环境影响和辐射声场测量的角度研究分析了浅海信道下弹性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阐释了进行浅海信道下结构声辐射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仅在低频浅海信道下弹性结构可近似等效为点源,信道上下边界对声场产生显著的耦合影响,高频段的空间声场指向性分布尤为明显,垂直线列阵进行信道下结构辐射声功率测量时,测量结果受到信道环境边界和潜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Enhancement of gas phase heat transfer by acoustic field appli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omarov S  Hirasawa M 《Ultrasonics》2003,41(4):289-293
This study discusses a possibility for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between solids and ambient gas by application of powerful acoustic fields.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preheated Pt wires (length 0.1-0.15 m, diameter 50 and 100 micro m) positioned at the velocity antinode of a standing wave (frequency range 216-1031 Hz) or in the path of a travelling wave (frequency range 6.9-17.2 kHz). A number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conditions of gas flowing across the wire surface. Effects of sound frequency, sound strength, gas flow velocity and wire pre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Nusselt number are examined with and without sound application. The gas phase heat transfer rate is enhanced with acoustic field strength. Higher temperatures result in a vigorous radiation from the wire surface and attenuate the effect of sound. The larger the gas flow velocity, the smaller is the effect of sound wave 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14.
该文力求寻找一种高效准确检测混凝土构件永存应力的方法。基于声弹性理论提出了一种双横波声速法检测单向受压混凝土构件永存应力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试受力构件第一波速和第二波速,以第一波速和第二波速的平方差为基础构建综合声学参数来检测单向受压混凝土构件永存应力。所述第一波速为声波传播方向与应力方向垂直、质点振动方向与应力方向平行的横波波速,第二波速为声波传播方向及质点振动方向均与应力方向垂直的横波波速。实验结果显示,该声学参数用于检测混凝土单向受压构件永存应力的效果与使用单一声速参数相比,对应力的敏感性有所提高,受混凝土黏滞性及材质离散性的影响更小,并且测试结果基本不受温度和湿度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底表层沉积物声速的环境因素影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声速通用模型开展理论分析,结合温度-压力可控实验测量分析,研究地声反演、海底原位声学测量和采样样品声学测量3种主要的海底表层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方法中,存在的环境因素影响机制和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研究具有一致性,揭示温度和静水压力对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压缩波声速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孔隙海水的密度、黏度、体积弹性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了一种将驻波法与声波传感器相结合测定金属棒中声速的有效方法.将金属棒固定在中点,沿轴向摩擦激励纵振动并在棒中形成驻波而发声,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接收声波信号,得到波形图,由此测得棒中声波的基频和声速.本文分别测定了铝、钢、黄铜、紫铜4种不同金属材料棒中的声速.结果表明,同种材料、不同长度金属棒中声速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Pekeris波导中简正波的复声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赟  惠俊英  赵安邦  孙国仓  滕超 《物理学报》2008,57(9):5742-5748
在Pekeris波导模型下,关注了简正波的矢量场,讨论了简正波水平复声强和垂直复声强的表述,并分析了其特征.单阶简正波在水平方向是行波,相应的水平复声强仅为有功的;在垂直方向为驻波,相应的垂直复声强仅为无功的.而多阶简正波相互干涉,因此总声场的复声强既有有功分量,也有无功分量,其中只有有功分量参与声能的输运,但无功分量是反映声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垂直(交互)复声强无功分量和水平交互复声强有功分量的数值分析,对于甚低频率的点源声场,发现当声源深度变化时,上述声场分量的正负号呈有规变化,当接收传感器置 关键词: 目标深度分类 复声强 矢量场 Pekeris波导  相似文献   

18.
长基线定位系统高精度阵型标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长基线定位系统传统标定方法中受垂直方向声速变化剧烈而导致的标定精度差、逐个声信标交汇标定效率低、跟踪定位阶段采用不同声信标基准对目标解算不一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相对阵型标定方法,通过水下声信标的互测距信息构建观测模型改进了传统标定方式。理论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水平方向上能够获得与测距等量级的标定精度,有效地提高了标定效率,采用不同的声信标基准目标解算结果一致,在深海作业中优势明显。通过浅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水平方向上的标定精度能达到和测距等量级的毫米量级精度,和传统标定方法相比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提高标定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作业复杂度,采用本文的标定结果获得的目标定位结果更接近于GPS输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wo acoustic methods to measure bullet velocity with an accuracy of 1% or better. In one method, a microphone is placed within 0.1 m of the gun muzzle and a bullet is fired at a steel target 45 m away. The bullet’s flight time is the recorded time between the muzzle blast and sound of hitting the target minus the time for the sound to return from the target to the microphone. In the other method, the microphone is placed equidistant from both the gun muzzle and the steel target 91 m away. The time of flight is the recorded time between the muzzle blast and the sound of the bullet hitting the target. In both cases, the average bullet velocity is simply the flight distance divided by the flight time.  相似文献   

20.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 (LDV) systems adapted for measuring the acoustic particle velocities are assessed in enclosed sound field. This assessment is performed by comparing the acoustic velocities measured by means of LDV to reference acoustic velocities estimated from sound pressure measurements. The two LDV systems are based on a single optical bench which delivers an optical signal called Doppler signal. The Doppler signal, which is frequency modulated,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two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the BSA (Burst Spectrum Analyser from Dantec) on the one hand, and a system specifically develop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acoustic velocity on the other hand. Once the experimental setup has been optimized for minimizing the errors made on the reference velocities, the assessment is performed and shows that both systems can measure the acoustic velocity in enclosed field in two the frequency ranges [0-4 kHz] and [0-2 kHz] respectively for acoustic velocity amplitudes of 10 mm/s and 1 m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