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玉恒 《应用声学》2001,20(4):26-26
受江苏省声学学会和建筑学会邀请,上海市声学学会和浙江省声学学会代表团一行10人于2001年5月15日-17日在南京进行了访问和学术交流。在宁期间参观了江苏省设计院和南京大学近年来完工的紫金大剧院、江苏省艺术学院音乐厅和扬州大剧院等,举行了《剧场建筑与声学设计》学术报告会。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章奎生声学研究所交流了他们近两年完成的20余个文化建筑和体育建筑的声学设计,同济大学王季卿教授作了《古戏台建筑声学设计》学术报告,南京大学孙广荣教授、东南大学甄开源教授和柳孝图教授分别作了《音乐厅音质设计》、《檀…  相似文献   

2.
吕玉恒 《应用声学》2004,23(2):30-30
应香港声学学会邀请,上海市声学学会组团于2003年12月3日-7日访问了香港,代表团一行7人,由章奎生教授和龚农斌教授带队。在港期间参加了香港声学学会成立10周年庆典,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声学试验室并进行了学术交流,考察了香港道路声屏障以及高层建筑噪声控制工程,同时与日本、台湾、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在港同行进行了交流。香港声学学会成立10年来,发展了200余名会员,两次来沪  相似文献   

3.
正章奎生先生1937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上虞,1958年9月至1962年7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物理专业。1962年10月进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2000年成立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并任所长,2014年创办上海章奎生声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2021年3月21日去世,享年83岁。章奎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声学实践家。他在我国的建筑声学工程领域留下了众多青史留名的作品,以上海大剧院为代表的"中国十大剧院"6座出自章奎生先生及其团队。上海大剧院也是中国唯一被世界著名声学家白瑞纳克博士编入《音乐厅与歌剧院》一书的剧院。鉴于其在建筑声学届的卓越贡献,章奎生先生被业内誉为"建声泰斗"。  相似文献   

4.
《应用声学》2009,28(1):58-58
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2008年10月22- 24日在上海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创新与和谐——新世纪的声学。来自全国声学界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的代表385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声学学会领导与8位声学相关领域的院士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王季卿 《声学学报》2015,40(2):134-137
我国声学界一代宗师马大猷院士离开我们已-年多了。值此台湾声学学会26届年会暨第六届两岸三地声学交流会之良机,请允许我在此报告有关马大猷先贤的杰出事绩,共同纪念我国现代声学奠基人和开拓者。颂扬他在学术上的卓著贡献,追随他的治学之道,激励后学们奋发前进。他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他为加强基础研究,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声疾呼。其忧国优民之心,难能可贵,令人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6.
由陕西省声学会,西安声学会、湖北省声学会、四川省声学会联合发起的"2004'中国中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于2004年10月27日至31日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四川、陕西、福建等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声学科技专家、教授等共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开幕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高德远教授到会祝贺,陕西省声学学会理事长王英明教授代表各学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他们对会议的支持和关注表示诚挚的谢意;西安声学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6日,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王小民应邀参加香港声学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王所长代表中国声学学会和田静理事长在庆典大会上致辞,向香港声学学会20周年华诞表示祝贺。长期以来,中国声学学会和香港声学学会有着很好的合作与交流,无论是在两岸三地的学术交流中,  相似文献   

8.
《应用声学》2006,25(6):345-345
由四川省声学学会、陕西省声学学会、中国声学学会超声电子学专委会和物理声学专委会联合发起,四川省声学学会承办的“2006’和谐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会议”,以及中国声学学会超声电子学专委会和物理声学专委会的工作会议,于2006年8月14日-19日在都江堰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北、河南、湖北、山东、陕西、重庆、四川等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的声学科技专家、教授等共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声学学会秘书长宗健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超声电子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吴江副所长、物理声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新龙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应用声学》2008,27(6):432-432
由陕西、湖北及四川省声学学会联合发起,四川声学会承办的"2008’促进中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于2008年8月25日—30日在西藏拉萨市举行。来自北京、湖北、陕西、浙江、江苏、重庆、四川等地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的声学科技专家、教授等共5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四川省声学会副理  相似文献   

10.
吕玉恒 《应用声学》1995,14(6):11-11
由上海市声学学会、中囚环保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和黄浦区科协共向举办的上海一香港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讨会1995年7月7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声学学会理事长冯绍松教授、香港声学学会主席康冠伟博士和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主任章奎生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会上首先由NAP(纳普)声学工程(远东)有限公司姚景光总经理介绍了NAP产品及工程设计实例,他们在澳洲、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承接过许多噪声治理工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典型产品有管道消声器、消声百叶窗、排气消声器、隔声罩、隔声门等.随后康…  相似文献   

11.
《应用声学》2005,24(6):374-374
由陕西省声学会,西安声学会、四川省声学会联合发起的“2005’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于2005年9月24日-28日在四川九寨沟举行。来自北京、韩国、上海、浙江、江苏、重庆、海南、陕西、四川等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的声学科技专家、教授等近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声学》1988,7(1):33-33
第三届西太平洋地区声学会议,定于1988年11月2—4日在中国上海召开.此会议由西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声学学会发起,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上海声学学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上海市声学学会、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03年全国检测声学学术会议于2003年11月10日-12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中科院声学所、北大电子系、南大声学所及同济声学所等单位的45名全国各地声学工作者出席会议。中国声学学会、上海市声学学会及《声学技术》编辑部分别派员出席。三天的会议中,有36篇报告在会上宣读。论文涉及粘结强度质量检测、超声成像、超声在能源、铁道领域的应用、激光超  相似文献   

14.
王季卿 《声学学报》2015,(2):338-341
2014年9月15日是中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国际著名声学家、美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Leo Beranek(白瑞纳克)博士百岁生日。美国声学学会与国际声频工程协会联合举行祝寿学术活动。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于9月18日晚为白瑞纳克博士举行专场交响音乐会。他的老学生们和各界友好在周五(9月19日)又于波士顿音乐厅内白瑞纳克纪念厅(Beranek Hall)举行寿庆,200余  相似文献   

15.
《应用声学》2010,29(6):475-475
<正>由陕西省声学学会,上海声学学会,中国声学学会物理、超声电子学分会,西安声学学会,四川省声学学会、重庆声学会(筹)联合发起的"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于2010年8月23日~27日在云南腾冲举行。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声学所德高望重的资深院士应崇福先生,中国声学学会的副理事长宗健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物理声学分会主任王新龙教授,超声电子学分会秘书及重庆声学学会筹备  相似文献   

16.
项端祈 《应用声学》2005,24(2):69-71
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随之兴起了演艺建筑和文体建筑的高潮,2008年奥运申办 成功,促进了发展的势头。为确保各类厅堂具有良好的音质,声学工程师肩负着设计的重任。本文简 述建筑声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应用声学》2009,28(1):80-80
2008年10月21日,中国声学学会六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上海召开,24位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学会办公室主任罗燕列席会议。会议由副理事长钱梦騄教授主持,重点讨论了2008年学会前一阶段的工作,对2009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相似文献   

18.
李朝晖 《应用声学》2000,19(4):34-34
2000年6月14日上午,北京声学会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会议中心隆重聚会,热烈庆贺社连耀教授90岁华诞.同时,北京声学会召开了第五届学术年会,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进行了第二届“杜连耀声学奖”的颁奖活动,以特殊的方式,为社连耀教授的90华诞献上一份有意义的贺礼杜连耀教授是我国声学界老前辈,是我国声学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50年代从美国回国以来,从事声学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达四十余载,为我国声学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也培养了大批年轻声学科学家.“杜连耀声学奖”就是由杜连耀先生在海外的弟子发起,由众多海内外学生捐资设立基…  相似文献   

19.
柳孝图 《应用声学》1996,15(1):20-25
本文分析了我国综合性体育馆共同的体形特征及其所导致的运用建筑声学时的出现的若干问题,探讨了有关的声学标准,并以工程实践为例,说明必须依靠建筑声学设计和电声设计的结合,才能作好体育馆的声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项端祈 《应用声学》1990,9(3):15-22
北京工人俱乐部始建于50年代初,在戏剧界被认为是国内演出京剧音质最好的大厅。但出于结构安全和多用途使用方面的需要,于1987年进行翻建。翻建后的观众厅要求保持京剧演出时原有的音质水平,同时,在声学上要适应多用途的需要。对此,采用了可调混响结构,并对大厅的体形、每座容积、增强早期反射声等方面也作了改进。该工程于1988年10月竣工。通过声学测定和试用表明,大厅的声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目的,特别在扩大低频混响的可调幅度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