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南海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利用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南海深水区域的琼东南盆地、白云凹陷和文莱深水地层中发现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建立典型MTDs的沉积模式,探讨MTDs的深水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MTDs表现为弱振幅和反射杂乱的特点,发育正断层、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沉积构造;典型的MTDs可以划分为头部拉张区域、体部滑移—挤压区域和趾部挤压区域3个结构单元;MTDs主要是富泥沉积物,在深水油气勘探中往往充当良好盖层,容易与浊流沉积体系一起形成深水地层圈闭,也有部分MTDs是富砂沉积物,可以成为潜在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取芯、分析化验、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对尼日尔三角洲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及储层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长石质石英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次之;主要发育水道和朵叶体系,其中水道体系可细分为主水道、砂质天然堤、泥质天然堤、底部滞留沉积;朵叶体系细分为朵叶主体、朵叶侧缘,两者共同由14种岩相类型组成。建立了西非重力流沉积微相的岩相组合模版,提出了重力流复合水道和复合朵叶的沉积模式;明确了储层演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建立渤海湾盆地 A 油田扇三角洲沉积的高分辨率层序构型格架,并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解释储层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对于扇三角洲巨厚储层,应坚持主体沉积区域刻画为核心、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储层对比模式为指导,逐级确定层序界面,在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下共划分出5个短期旋回及12个超短期旋回。基于优选敏感频率地震数据体,总结连续进积型、连续退积型、先退后进型及先进后退型4种多期扇体地层切片模式,开展高分辨率层序构型格架下的地震沉积学解释。结果表明,A 地区沙河街组第一、第二段自下而上扇体规模先扩大后缩小,形态由裙带状逐渐演化为狭长条带状,符合层序构型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沉积学在高频率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优势.90°相位地震资料的振幅可以和岩性测井曲线对应,对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换后可以通过地震振幅分析岩相.地层切片技术可以在平面上显示相对同一地质沉积时间的沉积分布特征,再结合岩性测井资料可以较准确分析沉积体系.美国南得克萨斯地区Webb县Gold River North油田上白垩统Olmos组钻井资料较少,采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对其分析,可以识别出一套完整的三角洲体系,其中包括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曲流河相和下切谷沉积等,其中河道砂、河口砂坝和下切谷沉积物是有利的储层.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与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的地貌特征及沉积样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缺少大套塑性泥岩层和物源供给相对较弱是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未形成大量重力逆冲褶皱的主要原因;两地区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勘探目标不同,尼日尔三角洲陆坡深水区应以构造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而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应以隐蔽性圈闭勘探为主;陆坡沉积层序演化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和水进—高位体系域为特征,该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寻找储层及储盖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对深水油气勘探的储层预测及储盖组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系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时期;第二阶段为早二叠世山西期——晚二叠世石千蜂期,系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时期。两类不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发育的背景、相带构成、砂体类型等方面均有差异。在上述基础上系统讨论了研究区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从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方面入手,将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微相、辫状分流河道微相、水下水道微相、前缘砂微相、边缘席状砂微相、开阔湖沉积微相和水下重力流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二连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型 ,确定油气勘探领域 ,根据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等 30个凹陷的钻井岩性剖面、地震剖面、沉积构造、电性特征、测试结果和油气显示等资料 ,研究了断陷湖盆缓岸的大中型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储层微相特征和含油性 ,建立了相模式 .结果表明 :这类砂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成因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等三个亚相、8个微相 ,存在以牵引流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 .它的前缘水道和分支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和成油条件 ,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时期沉积体系特征及发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盆地两侧的沉积模式.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主体为湖泊三角洲环境,沉积体系发育类型多样,主要有三角洲、湖泊及浊流沉积.在沉积过程中,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加积型-进积型三角洲,浊流为南部三角洲前缘垮塌成因.根据研究区南北两侧三角洲发育特点,结合盆地形态,认为北部为浅水型缓坡三角洲,而南部为深水陡坡型三角洲及浊流沉积,长6时期从早到晚表现为一个强烈进积作用过程.沉积体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0.
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逆冲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有的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从下伏塑性泥岩的地震反射结构出发,结合浅层地层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区的构造样式、构造活动期次及构造活动对成藏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下伏塑性泥岩内识别出推挤叠加型滑脱构造样式。其下部为主滑脱面,是盆地内受重力滑脱作用广泛发育的滑脱面,上部为次滑脱面,局部发育。②推挤叠加型滑脱构造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逆冲推覆和塑性泥岩挤压2个阶段,从中新世末一直活动至今,是深水逆冲区超大型断背斜圈闭形成的主要原因。③推挤叠加型滑脱构造的发育对油气成藏具有"双刃剑"的影响,其持续性的长期活动有利于大中型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充注,又能降低下伏烃源岩的成熟度,同时也加大了油气保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的发现为中国油气勘探中的重大突破,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白云凹陷X-1气田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识别出该盆地内深水扇沉积体,将深水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和水道颗粒流、碎屑流、水道间、近源和远源浊流等微相.对各微相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结果表明水道砂质碎屑流微相是最有利于优质储集砂体发育的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提出深水扇理想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界定珠江口盆地早中新世的陆架古珠江三角洲为“背景源”,陆坡的峡谷水道为“输送渠”,陆坡内深水扇为“沉积汇”.三者形成“源-汇”沉积系统,将该系统划分为陆架子系统和陆坡子系统.相对海平面升降、区域构造运动和物源供给强度控制了该系统的发育、演化.在三级层序等时格架内,低位期陆架子系统内的古珠江三角洲发育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其...  相似文献   

13.
探讨生物礁与火山岩等疑似礁体的辩证差异,厘清珠江口盆地西部浅层地震异常体的地质属性。从琼海24-2异常体所处地理环境出发,结合南海北部生物礁发育的大背景和珠江口盆地生物礁发育的演化规律,重点从生物礁发育所必备的各种地质条件及其地震响应特征进行辩证分析。结果表明琼海24-2异常体所处地理环境不具备生物礁发育的地质条件,地震反射特征具有明显的火山穿刺现象,且属后期破坏型火山活动,因此琼海24-2是受火山活动影响复杂化的异常体,不是生物礁,也不满足火山旁侧发育生物礁的模式,勘探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历史海图分析对比、~(210)Pb测年数据校核等方法,综合推算出珠江口不同地段的现代沉积速率。依据沉积速率大小和分布的特点,将珠江口划分出高速率沉积、快速率沉积、中速率沉积和慢速率沉积或稍有侵蚀等4个分区。再结合地形、动力和沉积特征方面的关系,又将该海区归纳为4大类沉积环境和8个亚环境。最后论述了高盐陆架水的上升作用对珠江口海区沉积环境的入侵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阳江东凹邻区的录井及岩矿等资料,通过对阳江东凹的地震反射、地层关系及地层厚度等特征的分析,系统划分阳江东凹新生代的岩浆岩体类型及期次,并探讨其岩浆活动与南海区域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阳江东凹新生代岩浆岩体分为侵入岩体与火山岩体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东部洼陷内,后者主要发育于南部洼陷边部及周缘隆起区;岩浆活动可划分为文昌期、恩平期及珠江-粤海期,并受区域构造运动制约。珠琼运动两幕裂陷控制文昌期、恩平期的岩浆侵入活动,而裂陷后期的白云运动和东沙运动则控制盆地NWW向的断裂活动,从而影响珠江-粤海期的火山喷发活动。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27-1井区作为潜山油气储层,压裂层段厚度大、层数多、非均质性强、压裂改造难度大,对于人工裂缝的在潜山储层中的拓展延伸规律认识困难。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动态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与静态岩石力学数据协同校正,建立一维岩石力学剖面;结合深部成岩理论,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真实模拟研究区块成岩环境;最后基于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研究排量、液量、砂比、前置液占比、射孔层位厚度等参数对裂缝纵向和平面延伸规律的影响,优化压裂设计。结果表明,惠州27-1区块,杨氏模量平均值为45.47GPa,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100.91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80.98MPa,泊松比平均值为0.30。排量6-7(m3·min-1)、液量600-700m3、砂比10-15%、前置液比例50%-60%、射孔厚度8-11m为最优施工参数,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烃源岩TOC地球物理定量预测新技术及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内部的钻井极少,给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地球物理预测研究及洼陷的资源潜力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烃源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从实测有机碳含量出发,应用测井预测TOC的方法建立虚拟井的TOC曲线,以此为因变量,选取的地震属性作为自变量,建立它们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地震属性从而计算得到三维TOC数据体。将该方法应用到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惠州洼陷中,得到整体文昌组和恩平组的三维TOC数据体。HZ26洼陷边缘到洼陷深部,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大,反映了洼陷深部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场所,从南部隆起区到洼陷深部,再到北部洼陷边缘,先增大后又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L油田礁灰岩储层中裂缝及溶孔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给储层评价及油田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电阻率图像,能够准确把握储层沉积和构造特征.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引入对礁灰岩岩石类型判别、裂缝精细评价、次生溶蚀综合分析及产能主控因素研究中.结果表明,高分辨电阻率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分...  相似文献   

19.
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惠州、流花和陆丰3个地区珠江组碳酸盐岩储层质量明显不同。惠州地区珠江组碳酸盐岩在成岩过程中发育多期次的胶结作用,强烈的胶结作用严重阻塞孔隙,面孔率大多小于1%,渗透率以小于1 mD为主,储层质量最差;广泛的不同期次的溶解作用使得流花地区以粒间溶孔、铸模孔、超大孔及晶洞孔等次生孔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在3个地区中最高,孔渗分布显著正偏,显示良好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对于获得某一特定渗透率所需的较低的截止孔隙度值,储层质量最好;陆丰地区成岩早期发育的胶结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后期受到一定的溶解作用改造,但溶解作用远不及流花地区发育,孔隙构成以粒间孔、生物骨架孔、粒内孔等原生孔为主,原生孔相对较差的连通性使其孔隙度虽然与流花地区大致相当,但渗透率却要比流花地区低得多,获得相同渗透率所需要的截止孔隙度比流花地区高,储层质量中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结合该区碳酸盐岩层序划分方案,探讨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岩相发育特征,以及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高位体系域发育生物礁灰岩及生屑滩灰岩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等孔隙类型。在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潟湖相、台坪相致密灰岩,偶夹台缘滩、台内滩等灰岩储层,后期往往受到成岩埋藏作用的改造发育溶蚀孔洞和裂缝。该区碳酸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是在高位体系域Ⅳ级海退半旋回暴露条件下形成的次生孔隙、受礁滩相带控制的原生孔隙及其他溶蚀作用控制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