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磁准直器测强流电子束亮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磁准直器测量束亮度的原理、方法、应用条件以及该方法应用于1.5MeV LIA(直线感应加速器)上的结果。并讨论了空间电荷效应对该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2MeV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2MeV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LIA)是经12MeV LIA能量升级和系统改进而来,该机通过在10MeV LIA加速末端续接四个加速组元并调整脉冲功率系统, 将输出的电子束的能量升级至12MeV;同时,重新设计的输运磁场分布及聚焦系统更趋于合理,使经10MeV LIA升级和改进后的12MeV LIA,打靶电子束能量达到12MeV,束流约2.6kA,脉冲半高宽约89ns,焦斑约4 mm。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用准直孔结合调节束流导引磁场获得较好品质强流电子束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在1.5MeV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进行了试验,结果准直束流前后沿明显减小,束亮度提高几倍;同时,用此方法测出了束密度及束亮度的径向分布.  相似文献   

4.
3.3MeV直线感应加速器的设计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3.3MeV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的物理工程概貌和束流特性参数测量。所测数据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并已成功地做为曙光一号自由电子激光器出光实验的电子束源。目前,拟串接更多的加速组元使加速器的电子束能量达到10MeV,以便同时用于自由电子激光研究和闪光X射线照相。  相似文献   

5.
狭缝法测量X射线斑点大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狭缝光阑成像法测量X射线斑点大小,通过狭缝成像获得光源的线扩展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MTF,而后从MTF为0.5所对应的空间频率之值确定出光源的光斑大小。应用该方法测量得到12 MeV 直线感应加速器(LIA)X射线斑点大小为3.2 mm,及磁透镜在不同焦距下的X射线斑点大小。该项测量为12 MeV LIA电子束聚焦调试实验提供有效判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新近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成的一台直线感应加速器。这台加速器由六个250kV的加速组元构成。其中四个用于构成电子源,另外两个用作后加速。输出电子束能量为1.5MeV,束流2—3kA,束脉冲宽度90ns,束的非归—化均方根发射度70mrad-cm。  相似文献   

7.
根据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的特点采用了轴对称直流模型,结合E.P.Lee的理论导出了发射度增长的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直线感应加速器发射度增长的机理,根据该机理计算了从均匀分布到高斯分布的演变过程中发射度增长的大小,指出直线感应加速器(LIA)注入器阶段束流发射度增长主要是由于非线性效应导致的束刨面电流密度分布变化引起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抑制发射度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强流电子束在螺线管透镜作用下的聚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由1.5MeV直线感应加速器(LIA)引出的2~3kA强流脉冲电子束在螺线管透镜作用下的聚焦特性。理论上,利用推导的非线性轨迹方程、K-V包络方程及解析方法研究了空间电荷效应、发射度、透镜球面像差和色散像差对最小焦斑直径的限制并对聚焦实验布局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实验上,获得了直径5~6mm的最小焦斑(包含90%电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是中国最早开展高功率脉冲技术研究的单位,文章简要回顾了流体物理研究所50年来在高功率脉冲技术研究方面的研究情况,介绍了中国大型高功率装置的典型代表、新近建成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直线感应加速器神龙一号装置(20MeV,2.5kA,80ns),以及超高功率装置--正在建设的用于Z箍缩研究的初级实验平台(PTS,8-10MA,90ns).神龙一号是由84个感应腔串接而成的强流脉冲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每个感应腔由Marx高电压发生器和Blumlein脉冲形成线组成的高功率脉冲系统驱动,逐级加速电子束打靶,通过韧致辐射产生强X射线,对武器内爆过程进行瞬态闪光照相.PTS装置是一台基于Marx发生器和水介质脉冲成形技术、由24路相同模块并联构成的超高功率装置,其单路验证性样机已经完成研制并达到设计指标要求,PTS主机的建设正在进行中.文章还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高功率开关、直线感应加速器(LIA)、Z箍缩、脉冲X光机、爆磁压缩技术、重复频率脉冲技术、直线变压器技术、时间分辨快脉冲诊断技术等高功率脉冲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会议于2008年12月17日至19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出席会议的院士有:《强激光与粒子束》顾问陈能宽院士和胡仁宇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范滇元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刘盛纲院士、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姜文汉院士、中国科技大学何多慧院士、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邱爱慈院士、清华大学李家明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桑凤亭院士;来自主办单位的领导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谭志昕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  相似文献   

11.
对单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的加速组元进行了双脉冲改造的初步尝试,用铁氧体作为磁芯材料,得到了双脉冲的波形数据。闪光X射线照相在对爆轰产物流体力学性质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而要得到足够计量的X射线,需要用能量达10~20MeV,强度达千安量级的电子束来轰击靶核;为使得到的照片有足够的分辨率,轰击点(焦斑)直径最大只能为几个毫米。要加速产生合乎要求的电子束,通常依靠大型的LIA。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全国高功率粒子束学术交流会于1990年11月2日至5日在西安举行。到会代表共50人,他们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中国科学院电子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等18个单位。我国的高功率粒子束研究近几年取得了重要的技术进展,继闪光—Ⅰ之后,相继建成了4MeV感应电子直线加速器和双“0.9”装置(即0.9MV,0.9MA)。最近,这台双“0.9”装置被正式命名为闪光—Ⅱ号,实现了“闪光闪光,再放新光”的宿愿  相似文献   

13.
谌怡  张篁  杨安民  夏连胜  刘星光 《物理学报》2012,61(7):72901-072901
为了研究碳纳米管(CNT)阴极强流脉冲发射特性, 在2MeV直线感应加速器(LIA)注入器平台上开展了阴极放气特性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阴极强流发射时伴随有严重的阴极放气, 阴极放气参与形成阴极等离子体. 对于特定的几次实验, 通过数值积分估算了阴极材料的放气量为0.8—1.12Pa·L, 释放的气体分子数目与电子数目之比为254—203, 说明阴极等离子体为弱电离等离子体. 分析了二极管电压、发射电流密度、放气量以及放气分子数目/电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陈佳洱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实验室“超导腔”课题组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射频(RF)超导腔实验研究,在完成大量设计、计算、设备建造与实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低温RF超导腔实验研究,完成了七五期间规定的任务。1991年12月14日国家教委组织召开了鉴定会,认为1.5GHz铌腔射频超导实验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教委科技司,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国家科委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司,核工业总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高技术激光技术领域主题及专家组,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50余人出席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15.
《计算物理》2005,22(1):94-94
根据计算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的决定,“全国计算物理高等教育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4日~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计算物理学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主办,计算物理学会上海分会、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复旦大学波散射和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上海分会理事长顾昌鑫教授具体负责实施。顾昌鑫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出席会议的有计算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赵宪庚研究员,学会副理事长张锁春研究员,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蔚喜军研究员,学会吉林分会理事长丁培柱教授以及本届理事会部分理事;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30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曙光一号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G—1FEL)上得到功率约10MW的微波信号。信号频率约34GHz与输入的种子微波的频率相同。指数增长区的增益达20dB/m。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在感应直线加速器上,成功地完成了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实验。  相似文献   

17.
宽平顶低横向场分量螺线管线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非均匀绕线技术和匀场环技术在螺线管线圈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表明这两种技术的采用可以减小线圈间隙的磁场波动、屏蔽线圈磁场的横向分量,从而设计出宽平顶低横向场分量的螺线管线圈。针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2 MeV直线感应加速器螺旋管线圈的设计结果表明,非均匀绕线技术可以使线圈间隙处的轴向磁场波动减小约70%,匀场环的采用则能使线圈磁场的横向分量减小96.5%。  相似文献   

18.
黄子平  蒋薇  叶毅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26(4):045101-319
基于硅堆隔离网络的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需要外接独立的复位系统,以满足其加速腔磁芯在主脉冲励磁前的复位需求。介绍了猝发三脉冲LIA外接复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参数以及具体的电路设计,并针对大型LIA感应腔数量众多、运行时电磁环境复杂的特点,介绍了复位系统在工程实施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和最终布局。该复位系统解决了磁芯在励磁和复位这两种高压模式间的切换问题,实现了10~20kV可调复位电压的稳定输出,建立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可稳定运行的远程监控系统,确保了三脉冲LIA的92个加速腔能够在主脉冲励磁前稳定、快速、充分的复位。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度全国检测声学会议”暨“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换届会议”于8月29-30日在青岛成功召开。150余名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等47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第七届检测声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小民研究员,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宗健研究员、声学学会副理事长程建春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一处处长张守著教授、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第七届检测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秀明研究员、第七届检测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刘晓峻教授和耿荣生教授、中国声学学会办公室主任邓京军副研究员、第七届检测声学分会秘书毛捷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赵娟  曹宁翔  黄斌  李波  张信  黄宇鹏  李洪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4):040015-1-040015-5
大功率恒流源是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的关键设备之一,用于为加速器电感线圈提供大功率准直流驱动电流,其稳定度、纹波系数等指标要求极高。神龙-Ⅲ LIA恒流源采用串联线性双闭环回路双参量电流调控技术,同时综合应用了以PLC控制器为核心的本地控制、以ARM控制器和工控机为核心的远程控制以及以太网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远程控制高稳定性运行。该恒流源在负载0.5~0.6 Ω之间变化、输出电流在50~170 A之间变化时调整管压降控制在8 V±2 V范围内,输出电流纹波和电流稳定度均优于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