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国柱 《应用声学》2014,22(9):2853-2855
节点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针对粒子群优化(PSO)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依赖于测距模型参数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测距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测距模型参数估计的三维定位算法;该方法无需计算距离,将未知节点的位置和RSSI测距参数作为自变量,以信号强度误差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估算未知节点坐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依赖于测距模型参数的选取,并取得了理想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徐晓菊  唐翔 《应用声学》2014,22(10):3274-3277
为提高煤矿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煤矿井下工况环境的加权质心节点定位算法;在信标节点双链式部署结构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未知节点周围RSSI信号强度最大的信标节点之间的位置信息和信标节点的平均RSSI值自适应地估计环境参数,再应用无线信号强度衰减模型计算未知节点到信标节点的距离,最后采用加权质心定位算法的平均值确定最终的节点位置坐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94 m,有效降低了环境因素及RSSI的随机性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可用于煤矿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实时定位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刘玉军  蔡猛  高立恒  侯怀义 《应用声学》2014,22(9):2860-2862
针对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精度问题,研究基于RSSI测距的定位算法,提出多信标节点质心定位修正算法,通过该算法计算得到多组未知节点估计坐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质心定位修正算法计算节点坐标修正值;利用仿真实验,证明基于RSSI测距的传感器节点质心定位算法定位精度比传统质心定位算法定位精度提高13.8%,比RSSI加权质心定位算法提高6.3%。  相似文献   

4.
针对提高室内三维空间的定位精度和速度的问题,从减少节点数量、建立特定坐标系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四节点和特定坐标系的三维空间定位算法。该算法引入位置相对固定的四个节点,提高解算速度;充分考虑有效反射区对衰减指数影响,根据伯鲁斯特角将天线辐射场区分为叠加加强区和叠加减弱区,建立三维坐标系进行定位,结合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衰减模型,在叠加减弱区定位,把三维空间问题转化到二维空间,降低定位算法的复杂度。文中分别阐述方法的原理与验证,结果表明,四节点定位算法的解算速度比降低复杂度(Complexity-Reduced Trilateration Approach , COLA)定位算法有较大提高,该算法平均定位误差小于2米。  相似文献   

5.
司彤阳  杜军  杨娜  程娅 《光学技术》2020,(2):221-229
针对可见光通信中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三边定位法在实际中难以应用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两点定位模型,只需2个LED,能够克服定位需要多灯环境的限制,同时定位接收端结构简单,不需以往研究中的复杂设计,只在平面上配置3个光电探测器即可。利用收发两端的位置关系计算坐标的可能解,以光电探测器组合成的三角形具有相对位置不变的性质作为判据,判断出真实坐标完成单点定位,最后进行加权定位提升鲁棒性。不降噪处理时,大小适中的接收端在5m×3m×3m的室内环境中,55%以上区域的定位精度在25cm以内,同时能够有效克服接收端水平旋转或上下抖动对定位效果的影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RSS定位方法对环境因素要求过高,在设计校准和运行操作阶段工作量大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锚节点RSS在线建模校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首先,利用标准偏差阈值方法对信号强度不确定度较大的锚节点进行过滤,并对锚节点和未知节点间的距离与接收信号强度的关系进行在线建模。其次,采用周期校准方式对在线模型进行实时修正,然后利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对未知节点进行定位,建立对环境因素的自适应机制实现节点的实时准确定位。最后,通过仿真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未知节点进行定位且精度满足要求,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无线传感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s)的节点定位问题,并针对APIT由于锚节点在低密度环境下的节点误判和节点失效等问题给出了改进,在APICT定位算法的基础提出了联合分步定位算法UNION-APICT(Union Approximate Point-In-Circumcircle Test),该算法是结合连通性的测距技术,RSSI测距技术以及质心定位和APICT等技术,来联合解决对未知节点定位问题。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UNION-APICT在APICT算法的基础之上平均定位误差减少了10%-25%,定位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随着通信半径R和最大探测距离rmax的增加,定位误差也在逐渐减小,该算法较APIT和APICT定位算法在锚节点密度、节点覆盖率和定位精度上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姚锟  任维政 《应用声学》2015,23(7):2464-2466
针对车辆高速运动下定位延时大、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发挥GPS、RSSI和INS三种定位模式的各自优势,将GPS差分校准算法与RSSI测距相结合求解横坐标,将RSSI测距与INS惯导迭代算法相结合求解纵坐标,提出了一种适合高速运动车辆的多模差分融合精确定位算法。以四车道的高速路为场景进行了仿真实验,当车速为70km/h时,跟踪误差<1m,定位延时<0.2s。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实现车身级和车道级定位,在精确交通诱导、车辆防撞等智能交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定位误差较高的问题,提出蝙蝠算法校正DV-Hop算法的传感器节点定位精度提高方法(BADV-Hop);首先测量未知节点与锚节点之间的距离,然后采用DV-Hop算法初步确定未知节点的坐标,再采用蝙蝠算法校正DV-Hop算法的定位误差,最后在Matlab 2012平台上对算法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DV-Hop算法,BADV-Hop算法提高了传感器的节点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姚远  陈秋红 《应用声学》2014,22(5):1590-1593
通过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和无源超高频RFID的定位技术,提出了一种WSN-RFID协同精确定位方法对仓储运输车辆进行定位,并采用该方法设计了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小车,实现了对小车的区域定位和精确定位;文章详细阐述了RFID和WSN基本原理以及定位技术,给出了WSN与RFID硬件设计框图,搭建了仓储车辆定位系统硬件平台;通过对智能小车的定位功能进行测试,定位精度达到了86.5%,验证了WSN-RFID协同精确定位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李锋 《应用声学》2016,24(3):186-189
无线传感网络RSSI算法定位精度很高,但易受环境干扰。本文针对其不足,提出基于节点隶属度模糊算法,并应用于RSSI定位模型之中。新算法首先利用岭形分布对RSSI初始信号模糊化取得隶属函数,再根据隶属度近似程度反馈求精,通过隶属程度以逐渐逼近方式计算节点坐标区域。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与RSSI和DV-Hop算法相比,新算法可以减少环境干扰和信号波动带来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田杰  王子豪  魏玉宏 《应用声学》2016,24(6):323-325
针对以往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只是单纯地对移动群体进行分簇而没有充分利用组群移动的内部稳定性的问题,结合组移动模型中节点运动的规律和内聚性原理,采用平滑高斯半马尔可夫移动模型刻画组内单个节点移动特征,构建了一种适合移动网络的稳定生成树算法(GM-base stable spanning tree algorithm,简称GSST)。实验证明,该算法从单个节点运动变化入手,在预测未来节点运动情况,选择稳定的链路构建网络结构方面,提高了移动网络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树的分层特征,简化移动网络的组网过程,并实现网络重组局部化。该算法有效延长节点存活率,均衡数据传输量。  相似文献   

13.
在蒙特卡洛定位算法中引入禁忌搜索算法以提高车联网中快速定位的性能。自组织车联网高速移动的车辆和快速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使用传统的蒙特卡洛定位算法,不能迅速的收敛位置信息。在滤波阶段引入禁忌搜索算法对传统蒙特卡洛定位算法进行改进, 优化滤波排除可能性较小的位置点,获得近似最优估计位置采样集。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样本采集数、计算时间、定位精度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改进后的算法能更好地解决车联网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银  汪洋  陈冬明 《应用声学》2015,23(3):76-76
基于窄带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直接建立多个锚节点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值与待定位节点未知坐标估计量的解析关系,避免传统RSSI定位方法中常用的对两节点距离量的直接求解,减少信息丢失,提高定位精度。仿真分析了锚节点数量、遮挡因子、路径损耗指数等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采用CC2530无线传感芯片实现基于RSS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定位系统。系统采用8个锚节点分别在边长4米和10米的两个正方形区域内展开定位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其平均定位误差可分别降到0.175米和0.824米。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ingle hop architecture for a coopera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analyze the attained distributed beamforming gain performance using the theory of random arrays. All nodes in the system transmit a single carrier such that the signals add up constructively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the fusion center. The potential directive beamforming gains are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sensor network densities which are expressed as the number of nodes per carrier wavelength squared. The multiple access capability of the sensor network is achieved by employing an on-off keying orthogonal signaling technique, which is usually employed in atmospheric optical systems. Finally, we investigate the average loss in directivity gain when the received signal from each sensor node follows a Ricean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directive gains can be achieved in practic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ing simple sensor nodes.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提高数据融合率,降低网络延时,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邻域搜索蚁群算法。首先利用蚁群算法寻找最短路径的优势,构造最短路径。为了避免蚁群算法的早熟收敛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当达到一定的迭代次数后,运用具有可变邻域搜索的变异算子对搜索结果进行优化。算法不但考虑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消耗也考虑了数据传输的网络延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网络能耗,降低了网络延时,稳定性更好,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7.
杨智  严华 《应用声学》2016,24(9):231-233, 250
针对室内环境复杂性造成的室内定位精度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和粒子滤波的室内导航方法;离线阶段通过采集室内接收信号强度并利用统计学习方法,构建室内RSS与物理位置之间的支持向量回归映射模型,定位阶段使用智能移动设备采集加速度、方向角等运动状态信息和Wifi模块感知的环境信息,并利用粒子滤波将运动数据和回归结果进行融合处理,推算移动用户运动轨迹;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最大定位误差为1.891 m,平均误差为0.669 m,有效地提高了室内定位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8.
顾滨兵  郑梅 《应用声学》2017,25(4):23-23
在软件测试领域,缺乏统一的测试描述语言(TDL)已成为提高测试效率和复用程度的瓶颈。区别以设备、信号等为核心的传统测试语言,设计的测试描述语言(DBSTDL)面向软件缺陷,围绕软件缺陷与被测软件信息双重主线,设计了6类词, 3大类100多条基本语句, 3组句群, 2种主要的语言组合方式。应用DBSTDL语言实现了软件典型缺陷与测试样例库,验证了利用DBSTDL语言建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Neurofeedback training (NFT) has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as a tool to address the effects of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 Sin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linked reduced complexity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signal to the process of cognitive decline, we propose the use of non-linear methods to characterise changes in EEG complexity induced by NFT. In this study, we analyse the pre- and post-training EEG from 11 elderly subjects who performed an NFT based on motor imagery (MI–NFT). Spectral changes were studied using relative power (RP) from classical frequency bands (delta, theta, alpha, and beta), whilst multiscale entropy (MSE) was applied to assess EEG-induced complexity changes. Furthermore, we analysed the subject’s scores from Luria test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MI–NFT. We found that MI–NFT induced a power shift towards rapid frequencies, as well as an increase of EEG complexity in all channels, except for C3.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most evident in frontal channels. Moreover, results from cognitive tests showed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intellectual and memory functions. Therefor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e usefulness of MI–NFT to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s in the elderly and encourage future studies to use MSE as a metric to characterise EEG changes induced by MI–N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