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老君庙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 结合以往研究成果, 分析祁连山北缘西段老君庙带的构造几何特征及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 老君庙冲断带具有双层结构, 包括浅部的三角剪切型褶皱-冲断构造以及冲断带层下盘隐伏的逆冲构造楔体; 该冲断带自东向西与北东?南西走向的 134 断裂链接, 形成统一的“134-老君庙弯曲断裂”体系, 其后缘为134 走滑兼逆冲性质的调节断裂, 前锋为庙北三角剪切型褶皱-冲断系; “134-老君庙-青头山”断裂围限的上盘逆冲岩片向前陆方向扩张, 导致平行冲断带近东西向的挤压调节变形, 引起浅部新生代地层发生近南北走向的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沉积物的色度L*、a*和b*值与有关地球化学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探讨了沉积物色度的古气候意义,并据此分析了130kaB.P.以来该区的古气候演变过程.结果表明,L*值高时,气候冷干;反之,气温上升,湿度增加;高a*值反映气温较高,高b*值反映湖水浅且氧化作用强.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沉积物色度曲线反映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其他的气候指标曲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阿尔金断裂因其巨大的规模及走滑量而被许多学者认为具有显著的侧向效应,并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反S型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归结于此,然而这种推测的观点缺乏有力依据.构造物理模拟是研究构造变形机制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3组三维模型研究阿尔金断裂走滑运动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影响的范围和方式,其结果表明:①不论阿尔金断裂平移走滑还是挤压型走滑,都对柴达木盆地产生挤压作用,但挤压应力作用范围及地体运动速率有差异:平移走滑影响范围的前缘边界为弧形,地体运动速率递减较慢,而挤压型走滑的前缘边界为直线形,地体运动速率快速减小;②柴达木盆地近南北向挤压收缩强度远大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引起的变形,使得紧邻断裂的地体因走滑牵引而发生的运动方向被盆地近南北向的收缩变形所改变;③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的影响集中于盆地西南部,与反S型褶皱-冲断带发育位置不符,不支持反S型褶皱-冲断带的形成受阿尔金断裂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根据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实际地质条件设计模型,对该区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褶皱-冲断带的形成受赛什腾山弧形刚性边界和巨厚下侏罗统泥岩滑脱层的控制;褶皱-冲断带自北东向南西逐步扩展,其形态也从弧形逐渐过渡为直线形;挤压应变主要集中在褶皱两侧的逆冲断裂之中,最大值通常出现在新产生的活跃构造带上,剪切应变集中在与挤压方向斜交的褶皱部位。  相似文献   

5.
采用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自然伽玛曲线进行古气候反演,得出了末次冰期以来6个短尺度的气候变化事件,与北大西洋Heinrich事件(H1-H6)及格陵兰冰心和黄土中的短尺度气候事件均能较好对应,一方面表明内陆湖盆能记录气候长尺度和较短尺度气候变化事件,是反映古气候变化良好的信息载体之一;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自然伽玛曲线能气候长尺度及短尺度的气候变化事件,表胆自然伽玛曲线能较真实反映古气候变化情况,是良好的古  相似文献   

6.
准确厘定柴达木盆地内含油气储层中烃类充注历史对于全面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构造活动影响盆地内油气的成藏和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尽地调查了柴西南地区新生界主力含油层位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及所对应的烃类充注期次及时间,全面厘清了油气充注期次与高原隆升强活动期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藏普遍存在至少2期次的油气充注,通常发生在青藏高原隆升强活动期C、D和E期(中新世以后),几乎所有的油气藏均在强活动E期发生过规模化的油气聚集,说明青藏高原隆升运动末期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多期成藏、晚期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早期充注的石油可能改变砂岩储层的天然亲水性,有利于晚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储层在继续埋藏过程中的物性损失,预示着深层存在油气勘探潜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印度洋海盆GC18孔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微体化石组合进行分析,恢复了该区域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CCD)的演变及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GC18孔从上到下可分为五段.第Ⅰ段(0~30 cm)CaO含量和总无机碳(Total Inorganic Carbon,TIC)从表层向下呈显著下降趋势,SiO2呈显著上升趋势,微体化石主要是有孔虫碎屑,还含有少量钙质超微化石Calcidiscus leptoporus(弱脐钙盘藻)和Ceratolithus cristatus(具冠毛角石藻),沉积时代为第四纪.第Ⅲ段(150~280 cm)CaO和TIC含量少于第Ⅰ段,两者从上到下经历了上升-稳定-下降的过程,SiO2变化趋势相反,含钙质超微化石,主要为Discoaster deflandrei(德佛兰盘星石藻),沉积时代为中中新世晚期或更早.第Ⅴ段(300~415 cm)沉积物组分波动相对较大,CaO和TIC平均含量达到最高,SiO2含量较低,钙质超微化石非常丰富,以...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山东段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对于确定祁连造山带东段中祁连地块北部边界有重大意义.该拼贴体由奥陶系火山岩、大理岩和中晚元古代皋兰岩群绢云石英片岩、变杂砂岩、千枚岩等不同时代地层块体拼贴而成,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整体成层无序,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其变形序列特征反映早期正向逆冲,晚期压剪平移-正向伸展的造山拼贴过程.  相似文献   

9.
山前地带复杂油气藏的准确勘探一直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难题,由于山前地带的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变化大,分析和预测其储层砂体的展布规律很困难。笔者以均匀介质背景下的楔状体模型为例,研究了低频模型对反演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并针对塔里木盆地神木地区白垩系舒善河组砂岩的勘探难点,提出利用速度体及反映沉积趋势的属性体补充3 Hz以下甚低频成分以及利用构造层位控制下的井插值模型补充3~10 Hz频率成分,来构建山前地带复杂地质体低频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库车前陆深层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浙西下三叠系统政棠组(T_1zh)发育有典型的鲍马序列,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系统政棠组(T_1zh)与二叠系协调变形,其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西北逆冲的冲褶席(duplex)~ 为特征,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呈递减趋势。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含煤陆相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该区大地构造相主要为前陆褶皱冲断带相,而土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二者对浙西北地区早中生代造山作用的研究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柴北缘鱼卡大煤沟组七段油页岩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J 2 d 7)油页岩,开展了以固体矿产形式的开发、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地震资料、样品分析,对鱼卡凹陷油页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并对鱼卡油页岩矿产进行资源经济技术评价,认为鱼卡地区油页岩品质好,储量大,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对其进行勘探、开发,一方面可以改善柴达木盆地当前能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柴达木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借鉴中外多年来油页岩开发经验,结合柴达木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上开采和原位开采相结合,以提取页岩油、燃烧发电、燃烧取暖为主,建筑材料、有机复合肥等循环经济为辅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钻井、野外地质考察、地震精细解释等资料,重新确定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印支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演化特征,探讨石炭系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大柴旦凹陷、德令哈凹陷、霍布逊凹陷和大红沟凸起等地区,鱼卡凹陷、欧南凹陷基本无石炭系残留;石炭系残余分布受古地理格局和后期构造运动共同控制,古地理格局造成了东西方向石炭系分布的差异,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印支期褶皱抬升,形成近东西走向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抬升剥蚀;柴达木盆地东部在印支期以逆冲断裂和与之相关的断展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模式,在不均匀分布的最大主应力与右旋剪应力共同作用下,石炭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相似文献   

13.
根据SHREVE与STRAHLER提出的流域结构图,进行了基于DEM的河网系统自动提取的应用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分析1:250000与1:100000地形图数据所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构建TIN模型中,选择样条插值方法构建基于等高线的数字高程模型方法;水流方向矩阵计算中格网的大小对结果有很大影响,在复杂地形地区表现得更明显,比较250,100,50 m3种格网尺度数据在模拟河网系统中的不同结果,主要表现为河网系统随格网变大而更密集;比较阈值分别为800,1 200,1 600时的河网结构,表明提取河流网络的计算阈值取全流域累积矩阵的平均值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形效果.将数字模拟的结果与人工描绘的河网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基于地貌单元研究结果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能值分析方法,以柴达木地区五年来的农业经济系统投入和产出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柴达木地区农业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农牧渔之间产出的结构,找出本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明确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深化对盆地的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规律、油气分布特点、基底岩性、起伏特征、重磁电资料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等构造单元划分依据的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甘森—小柴旦一线在沉积构造特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区性。西区构造变形强烈,可划分为祁南逆冲带、一里坪拗陷和昆北逆冲带3 个构造单元;东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可划分为德令哈拗陷、欧龙布鲁克隆起和三湖拗陷3 个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6.
平衡剖面反映的柴西新生代变形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为一中新生代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盆内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很好地记录了印度一欧亚板块自约55Ma以来碰撞传到高原北缘的地质事件.在最新的高精度磁性地层绝对年代控制下,通过盆内西部五条北东-南西向地震大剖面,用平衡剖面方法恢复了新生代以来盆地因两大板块碰撞而引起的地壳收敛缩短量.结果显示:在宏观上柴西地区存在两个相对快速收缩期:早始新世-渐新世和晚中新世或上新世-现今(E_(1+2)末-N_1,43.80~22.00Ma和N~2_2或N_2~3-现今,8.20或2.65~0Ma)和两个相对较弱收缩期:中生代末-早始新世和渐新世-晚中新世(M_z-E_(1+2)初期,65.00~43.80Ma和N_1末-N~2_2,22.00~2.65Ma)以及两个主要的断裂活动期次,早期路乐河组末-下干柴沟组上段时期(E_(1+2)-E_3~2)和晚期上油砂山组至今(N~2_2-Q).在微观上,盆地内部受自身断裂活动的控制,发育了独特的形态.表明在印欧板块碰撞高原隆升的早期,柴西地区就开始变形响应,随后盆地在整个新生代发展过程中,都处于板块碰撞高原隆升的大环境影响下而发生整体的变形缩短,同时自身的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微观形态.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层序。对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和地化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本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以湖泊相为主。冲积扇相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均以前缘亚相为主;湖泊相则可分为滨湖、浅湖和半深湖3个亚相。不同层序发育时期内各种沉积相的发育规模不同。各种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分布:在南部斜坡和北部的哑叭尔、全吉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在盐湖和察尔汗地区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其他地区发育湖泊沉积。各个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表明半深湖沉积位置和沉积中心有由西向东不断迁移的趋势。在综合分析各种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指出研究区的有利勘探带大致位于涩南—金达一带以及驼西鼻隆、台东鼻隆、涩东鼻隆等北斜坡构造发育带。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因其巨厚的新生代盐湖沉积成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古湖泊演化、气候环境演变以及盐类资源钾盐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而磁性地层年代学是这种长尺度湖相沉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定年方法。总结了早期柴达木盆地各个沉积中心的磁性地层结果,详细描述了近年来已发表的最新3个千米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成果,包括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沉积中心的梁ZK02孔和梁ZK05孔、察汗斯图拉沉积中心的SG-1孔。根据新的磁性地层年代结果,重新厘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沉积中心的第四纪底界深度,并为探讨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和新型的砂砾层卤水资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制约。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深钻孔轨道调谐时间标尺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文气候理论为发展精确的地质时标开辟了新的途径,是取得长时段高分辨时标的首选方法之一,并可对古地磁倒转年代提供验证.本文采用柴达木盆地达参l井高分辨率自然伽玛(GR)曲线进行轨道调谐,建立了基于较新古地磁倒转年代的轨道调谐时标.红噪声显著性检验和深度域带通滤波结果与轨道要素理论计算值及调谐时标的对比均表明,本文所建立的GR曲线轨道调谐时标具有很高的可信性,为讨论盆地不同尺度气候变化构建了年代序列框架.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岩心以及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洪泛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7种沉积相类型;受盆地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经历了水体由浅变深的演化过程;阿尔金山西段的山前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阿尔金山中段的山前缓坡带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柴北缘及柴东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