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高遥测视速度数据的质量,保证制导工具系统误差分离精度,提出了一种小波网络预测与3σ准则相结合的遥测视速度异常数据检测和剔除方法。将遥测视速度数据加时间窗获得小波网络的训练样本,根据3σ准则对网络输出进行检测判别异常数据,对异常数据用小波网络的一步预测输出代替。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利用小波网络进行遥测异常数据剔除的可行性。由于小波网络的拟合作用,可以提高输出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根据稳相点分析的叠加方法原理, 提出一种波形叠加方法, 消除台站记录中高铁波场的串扰噪声, 生成虚拟道集, 并用合成的高铁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建立高铁桥梁振动方程, 获得精细的高铁震源时间函数, 然后使用有限元方法,在分层介质模型中进行高速铁路波场正演模拟计算, 并对不同速度的高铁列车正演模拟记录进行时移叠加, 获得虚拟道集, 从而验证叠加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相对论视超光速模型》〔1〕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推导出:视超光速源(简称SLS)子源的真实速度方程;一定速度的子源的视速度最大值的喷射角方程。然后将视速超光速源的视速度和由自康普顿效应推算所得的喷流与视线的夹角的数据代入子源的真实速度方程,进而,将由此得出的真实速度数值代入以上喷射角方程,再将由此得到的喷射角值代入子源视速度方程,从而求得子源可能的视速度最大值。通过以上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一定速度的视超光速源的子源,存在一最大视速度,对应一个一定的喷射角,不同速度的子源的最大视速度不同,对应的喷射角也不同。子源的真实速度越大,相应的最大视速度也越大,对应的喷射角则越小。因此,一定速度的子源的视速度不是喷射角越小视速度越大,而是喷射角越接近子源视速度最大值所对应的喷射角的子源的视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在列车结构基本上固定的前提下, 仅利用高铁线路隔离区外单个检波器采集的地震数据来估计高铁的运行速度。通过给出列车经过铁路上一点时该点的受力函数振幅谱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关系, 提出一种基于速度扫描的列车速度估计方法。首先根据列车结构参数及预设列车运行速度生成一系列受力函数振幅谱, 然后计算各种速度下的受力函数振幅谱与单个检波器所接收到信号振幅谱的互相关函数, 最终选取互相关函数值最大时对应的速度作为列车运行速度的估计值。合成数据及实测数据的结果均证明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有望将此方法推广到其他道路交通中具有固定结构交通工具的速度估计中。  相似文献   

5.
在源的质心固定的视超光速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推导出质心运动情况下的视超光速运动的视速度方程。然后,在喷流方向与源的退行方向相反的情况下,推导出核与子源速率相等条件下及核固定条件下求子源真实速度的方程。对子源的真实速度,本文最后给以简单地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速度矢量分析法,揭示了绝对光速、相对光速和光源速度的关系,给出了光波波长变化与光源的切向速度和视向速度的关系式,并得出如下结论:(1)光波波长的变化由光源的切向速度和视向速度共同决定;(2)多普勒效应是上述关系式的一个特例;(3)当光源的视向速度为0时,光波波长的变化完全由光源的切向速度决定,其切向速度越大,光波的波长越短;(4)当光源的切向速度和视向速度都不为0时,在一定条件下光波波长不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高铁线下结构及其病害的调查与分析,将高铁线下结构简化为二维的多层层状结构,以此为基础建立高铁线下结构二维缺陷模型,采用有限元动力法分析弹性波的传播特性,特别是其波形能量、卓越频谱特性.研究不同缺陷类型时弹性波的传播特性的变化规律,建立两者间的定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铁线下结构常见的两种病害类型开展1∶1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数据采集、分析及成果可视化等研究方法,评价了预设缺陷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三维频率-波数域视速度去噪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震剖面的时间空间坐标与其三维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频率波数域进行三维去噪,并通过余弦函数加权衰减避免吉普斯截断效应,形成三维频率波数域视速度去噪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较好地区分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当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的视速度十分接近时,在去除干扰信息的同时能较好地保留有效信息;对于信噪比一般和信噪比极低的资料,需要采取不同的去噪步骤;三维去噪能极大地提高信噪比,较好地实现保真和保幅,具有二维去噪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高铁LTE-R网络建设的业务需求。针对列车行驶中频繁出现的A3切换事件,此事件使得专网小区出现数据上传、下载速率低,话音接通率、掉线率劣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越区切换优化方法。通过分析高铁列车的实时运行速度和传输损耗,对列车运行中切换触发时延和切换迟滞门限这两个参数进行了预测和动态优化,以提升高铁列车在运行中用户终端的切换成功率和鲁棒性。实验中以长吉线高铁某区间为例进行测试,采集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实际参数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工蜂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切换方法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能够大幅提升用户业务感知。  相似文献   

10.
在源的质心固定的视超光速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推导出质心运动情况下视超光速运动的视速度方程。然后 ,在喷流方向与源的退行方向相反的情况下 ,推导出核与子源速率相等条件下及核固定条件下求子源真实速度的方程。质心运动情况下的视速度方程 ,包含了质心静止条件下的相对论超光速模型和著名的核固定的 BRM的视速度方程以及低速条件下的牛顿理论  相似文献   

11.
使用北京大学架设的临时台阵中11个高铁高架桥下的短周期台站11天记录到的由951列高铁激发的共10461条地震记录,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 研究其频谱如何随列车的速度、模型、铁轨和路基变化而变化。近匀速运动的高铁所产生的高铁地震波的频谱主要由等间隔的峰组成, 其基频等于速度与车厢长度的比值。通过调整基频来降低列车速度的影响, 可使频谱模式更稳定, 便于比较。聚类结果表明, 高铁地震的频谱在相同车型、铁轨和路基条件下, 表现出稳定的模式; 这种稳定的频谱模式随车型、铁轨和路基条件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对这种稳定的频谱特征的监测, 可用于高速铁路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12.
何宏斌 《河南科学》2014,32(7):1269-1273
高速铁路线路曲线(缓和曲线)圆顺度(方向)的检查一般采用普通的弦线测量正矢的方法和使用专用测量小车的方法.但由于高速铁路线路曲线半径大,缓和曲线长,缓和曲线的正矢值太小,在实际测量中,弦线法几乎不能使用.专用小车测量三维坐标的方法,需要的设备多,仪器架设繁杂,检测时间漫长,效率低.提出了一种在高铁线路两股钢轨间的无砟道床板上布设基线,用测量缓和曲线各点支距值,对缓和曲线进行方向控制的方法.计算表明,使用阶梯支距法完全可以满足在道心道床板上进行基线布设和支距点画标的要求.在道心道床板上对缓和曲线支距值进行测量时,快速、准确、方便,节约人力.试验表明阶梯支距法在高速铁路缓和曲线方向的控制上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刚体上两点的速度在其连线垂线方向上的投影量,给出平面运动刚体角速度的简易计算公式。使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更容易地利用速度投影定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搜索的步进频雷达信号速度补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步进频体制雷达的目标数据输出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的步进频雷达信号速度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步进频方式下目标运动产生的二次相位项带来的影响,不用参差就能解速度模糊,从而完成速度补偿.研究了新算法对雷达参数设计的要求,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步进频体制雷达的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速度特征矢量提取运动目标的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基于速度特征矢量提取运动目标的图像分割方法,根据目标图像像素移动的一致性,在序列图像中利用块匹配法进行帧间图像配准,得到目标图像块的速度估计,将具有相同速度矢量的目标图像块聚类,即可分割出运动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复杂背景下的运动目标图像进行分割,并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测量振动过程中颗粒对流速度的新方法——示踪子寻迹测速法。该方法可对粒子位置坐标进行精确识别,同时,利用其颜色属性、三角形最小形变度对未能直接识别的粒子加以辅助识别,实现了对运动粒子不同时刻空间参量的跟踪描述。运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J获取粒子位置坐标,具有处理速度快,便于修正的特点,与其他位置识别方法相比,ImageJ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热轧重轨断面温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种能够测量重轨断面温度的实验方法,得到重轨冷却过程中断面温度变化的实测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方法,得到温度变化模型。此模型可用于预报不同时刻重轨断面上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运动物体速度场的计算方法。本算法避开了现有的一些算法所遇到的图像分割问题,用一种类Hopfield神经网模型实现局部图像的Gabor分解,得到分解系数,对用Gabor基函数和式形式表示的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求出其频谱不为零的点,并由这些点约束的平面方程求出速度。神经元网络的应用,缩短了优化计算所需时间而不降低计算精度。本算法在AST-386微机上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