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会议概况第二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行,会议为期四天,自1984年2月6日至9日.本次会议由纽约Schenectady联合学院发起,得到通用电气公司的赞助.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总计为159篇,全部收入论文集并刊印成上下册.这159篇论文是由23个国家的271名作者提供(所列数字系根据会议程序表统计).出席会议人数估计近600人,除论文作者外,还包括三百余名对会议有兴趣者.中国出席本次会议的人数为10名,包括教育部三人、中汽公司二人、计量院一人,访问学者一人以及台湾地区三人.除开幕式和“模态分析的未来方向”讨论会在主会场进行外,会议论文划分为37个小组分6个分会场同时  相似文献   

2.
会议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召开,1985年11月2—5日在西安举行.全国100个单位的255名代表参加会议。宣读论文228篇,书面交流61篇,特邀大会报告4篇,共293篇。这些论文已收入“第4届全国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共8册)。四篇特邀报告分别介绍了第6届国际断裂会议动态,损伤容限及耐久性设计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于1982年8月18日至22日在哈尔滨召开。与会代表共计265名,收到论文报告230篇。会议分四个专题组宣读论文。四个专题组是:树脂基复合材料与工艺;板壳与优化设计;断裂疲劳性 ...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实验应力分析会议决定,全国动光测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6日至8日在杭州市举行.来自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对口器材生产厂的5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有32篇论文参加了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浙江省力学学会具体筹办。  相似文献   

5.
《计算力学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于 2 0 0 1年 1 2月 6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学报部分新老编委、编辑部新的组成成员及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编委会主编、中科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教授主持会议。第三届编委会  相似文献   

6.
由日本土木学会和日本建筑学会主办,并由中、美、加、英等四国土木工程学会协办的第四届土木与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国际会议于1991年7月29~3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参加会议代表共八百余人,会议收到论文373篇。我国共提出论文36篇,中国土木学会代表团一行10人参加了会议,我国还有几个其他单位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第六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于1990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230人,列席代表40人,共发表论文198篇。会议邀请曾汉民教授、赵稼祥研究员、吴人洁教授、郭景坤教授、王曼霞研究员、宋焕成教授、沈真高工和陈绍杰高工作了专题报告。会议按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陶瓷基、碳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力学和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四个专业分别在四个会场进行了小组交流.共宣读论文190篇,其中树脂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 《力学与实践》1991,13(2):20-20
<正> 第六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于1990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230人,列席代表40人,共发表论文198篇。会议邀请曾汉民教授、赵稼祥研究员、吴人洁教授、郭景坤教授、王曼霞研究员、宋焕成教授、沈真高工和陈绍杰高工作了专题报告。会议按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陶瓷基、碳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力学和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四个专业分别在四个会场进行了小组交流.共宣读论文190篇,其中树脂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于1989年4月1日至4日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全国有关高等院校、国防科研部门的27个单位的6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4篇,论文提要编为《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内容涉及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0.
???? 《力学与实践》1990,12(1):78-78
<正> 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于1989年4月1日至4日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全国有关高等院校、国防科研部门的27个单位的6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4篇,论文提要编为《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内容涉及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10日至16日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报告共有158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112篇,书面散发40篇。会议收到的论文报告不仅数量多,而且论文的质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1978年西安会议有显著的提高。从学术  相似文献   

12.
????? 《力学与实践》1982,4(2):74-74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10日至16日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报告共有158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112篇,书面散发40篇。会议收到的论文报告不仅数量多,而且论文的质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1978年西安会议有显著的提高。从学术 ...  相似文献   

13.
龙勉 《力学进展》2003,33(3):430-431
“第四届世界生物力学大会”(4~(th) World Congress onBiomechanics)于2002年8月3~11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Calgary,Canada)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卡尔加里大学,参会人数约1600人。参加会议的主要国家包括:美、英、德、日、加、意、法、中国和中国香港等50余国家和地区。会议交流的论文篇数约为1680篇(含口头报告及墙展)。中国中科院力学所、中日友好医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6位学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0月6日至10月1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十三届舰船流体力学学术会议,由美国海军研究署,美国国家科学院和日本造船研究协会等举办.在会上宣讲了由14个国家提出的45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我国学者提出的两篇论文.按照这些论文的内容及会议的进程,大会将它们作如下的划分:推进,共有5篇;空泡,共有6篇;兴波问题,共有6篇;舰 ...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第2届美国凝聚材料中的冲击波专题会议,于1981年6月23—2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罗派克城召开。会议地址在斯坦福研究所内。会上共有特邀报告7篇,其余论文分别在12个分组内宣读。这12个分组是:(1)超高压;(2)断裂;(3)猛炸药;(4)光学性质及电学性质;(5)物态方程;(6)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力学与实践》1987,9(2):15-15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于1986年12月15日至21日在广州华南工学院召开。到会代表283人,来自国内91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350篇,录用了214篇,收入会议文集208篇。本届论文内容涉及到复合材料及其原材料的性能、测试、检验、加工工艺及设备,疲劳、损伤及强度,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结构分析、设计及应用等方面,学术水平比上届有显著提高,已逐步进入复合材料本质性的研究阶段。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 ...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全国加权残值法学术会议暨工作会议于1995年5月23至25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会议在中国力学学会支持与关怀下,由暨南大学承办,同济大学协办。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副校长刘人怀教授亲自主持,同济大学力学系徐次达教授致开幕词。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西安、广州、南京、苏州等全国各地,共27人。这是一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告和论文交流计29篇。 会议气氛热烈,代表们畅所欲言,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18.
《力学与实践》1981,3(1):72-72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ESA)是一个年青而活动能力较强的学会,除了每年两次在国内召开交流会外,每隔三、四年还要召开一次国际性的交流会.第四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于1980年5月25日至30日在美国波斯顿城召开.我国派出"中国力学学会代表团"参加了会议.这个会规模较大,内容有国际活动日、分组宣读并讨论论文、展览会、讲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于1986年12月15日至21日在广州华南工学院召开。到会代表283人,来自国内91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350篇,录用了214篇,收入会议文集208篇。本届论文内容涉及到复合材料及其原材料的性能、测试、检验、加工工艺及设备,疲劳、损伤及强度,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结构分析、设计及应用等方面,学术水平比上届有显著提高,已逐步进入复合材料本质性的研究阶段。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  相似文献   

20.
第六届国际断裂会议(ICF6)已于1984年12月4日至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700余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无论从代表人数或论文数量来看,ICF6都是历届ICF中规模最大的。会上宣读了荣誉报告一篇,邀请报告36篇。350篇分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