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牧区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特殊的发展规律与特点,但目前同临着特殊的困境。本文所揭示“玛曲教育现象”,主要针对甘肃藏族牧区教育中的一种落后现象而言,旨在揭示现象的内容与实质及探讨其改变途径。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有效实施“双证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要有效实施“双证制”教育,必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其中,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前提,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关键,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  相似文献   

3.
台湾“原住民”教育问题是当代台湾民族问题中的热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原住民”运动兴起以来,台湾当局通过专门立法和完善各项教育政策推动“原住民”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原住民”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原住民”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制约,“原住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积重难返,这些措施尚未发挥积极的作用。“原住民”教育模式的重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原住民”问题的综合解决。  相似文献   

4.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存之有效的方法。讲读教学重在“读”.作文教学重在“写”.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就是努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读”中学“写”。  相似文献   

5.
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所倡言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为近代中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在近代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夷”与“制夷”的内涵与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分析、探求洋务新政时期“师夷”与“制夷”方面的利弊得失,有利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将“五四”新文学运动放到民国社会的大背景中考察,就不难发现,它是应时应运而生,并随着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相应变化的。以往的研究主要从思想与文化方面切入,强调的也多是这两方面的价值重估。本文侧重从社会角度对新文学运动加以观照,着重分析其在文学“神话”与社会现实之间一以贯通的时代特征,并简单分析其历史成因与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所倡言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为近代中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在近代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夷”与“制夷”的内涵与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分析、探求洋务新政时期“师夷”与“制夷”方面的利弊得失,有利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中学作文教学要“听”、“说”、“读”、“写”并重,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怡于2009年提出的关于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范式“民国机制”在民国文学研究里取得了方法论上的突破,引起了两岸学界的共同关注。由于形成时间短暂,它还需要经历诸多现实的考验。结合李怡等相关学者对此叙述范式所进行的解读,可以发现在文学史观和价值评判上仍有值得思考和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读”、“说”、“写”、“听”、“评”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教学建议,旨在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不再成为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四川土匪问题严重并不是偶然的,它与四川各种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川地主剥削严重,政府赋税繁多,自然灾荒频发,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四川军阀连年混战,军队往往招匪、纵匪,大量散兵流为土匪;秘密结社迅速膨胀、匪化严重,使社会环境日益恶化。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四川大量民众不堪重负而破产,被迫进入土匪队伍。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藏族与白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国前中期交流的主要途径是贸易通商和马帮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是藏族和白族间经济交往最多、文化碰撞和交流最频繁的时期;而民国后期建筑师和民族手工艺者充当了藏族和白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使者,通婚和民间宗教交流作为藏族和白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非主流形式而存在。这一时期藏族和白族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极大,但两个民族却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四川柑橘物流范围主要在盆西平原区、盆中丘陵区、川东山地区。柑橘物流流向:平原区柑橘输往生产本地及其周边地方,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川东长江两岸柑橘输往沿江周边地区;沿江下运,由渠江、嘉陵江运达重庆,由川江下运湖南、湖北;逆江上运,由合川逆涪江、宜宾逆岷江上运。四川柑橘物流空间格局形成原因:柑橘产地主要分布在沱江、涪江、嘉陵江、綦江及川东长江两岸;柑橘笨重、不耐贮藏、易于碰伤,适宜水运;川江及支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和渠江的水运发达。  相似文献   

14.
纵观民国时期的教育播音,它在不断的反思与检讨中进步发展,时人非常注意对教育部及各地推行的教育播音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指出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促进教育播音发展完善。反思与检讨主要触及行政制度、播音节目、材料的发表、播音的特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扎什伦布寺格西安钦呼图克图在内地倡办并参与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前往汉地佛教团体和寺院讲授格鲁派历史与显密经典,后经由汉地僧侣和居士弟子翻译刊行,传承影响至今;与太虚法师共同参与组建佛教同愿会,推进汉藏两地佛学交流研究与文化联系。安钦呼图克图先后两次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商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转告中央政府的涉藏政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立场,国民政府封授其“普静禅师”名号。安钦呼图克图以非官方身份弘法讲经沟通汉藏文化,为汉藏双方意见立场的直接表达奔走往返两地之间,成为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依托的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推进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政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国初年开始,随着汉地佛教的复兴,藏密在内地渐起,汉藏佛教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赓续。这不仅缘起于佛教界自身发展所承载的文化交流使命,而且与宗教文化所赖以存在和交往的政治情势息息相关。这一时期汉藏佛教界作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主体是其社会地位和政策空间共同演进的历史结果,彼此间文化交流的发展是其间政治背景与宗教文化自身因素相作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民国浙江的女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为中国大陆首开女子学校教育的省份.民国以后,女子教育的全面解禁,法律意义上女子教育平等权利的规定,以及女子教育系统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全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浙江的女子学校教育在民国时期进步显著,成为民国浙江教育事业的一个分支,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代回族报刊的创办作为近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了诸如救国、救教、兴族等主张,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回族大众的觉醒与自强。民国年间,大批回族知识分子在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后,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发展回族新式教育的新途径。其中。兴办进步团体、创办各类刊物成为主要的宣传途径。在回族开明人士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建立了许多文化教育团体.创办了许多以面向回族等族穆斯林和其他非穆斯林群众的伊斯兰刊物。经过宣传与倡导,新式回民学校逐渐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回族教育由经堂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一种过渡形式。新式回民教育对回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回族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音乐的酝酿期.清末民初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缺失.成绩主要体现在音乐课的设立与音乐教育立法的完善、学堂乐歌开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思想等三方面;缺失主要体现在传统音乐教学的迷失与缺憾、音乐教学曲目过于注重功能性缺乏艺术性与原创性、缺乏主体性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等三方面.客观评价清末民初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得失,对于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重庆,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基本处于国人视角的边缘位置,被外界视为蛮荒之地。30年代后的重庆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作为抗战陪都,大批川外人士入驻重庆,重庆一时成为国人舆论核心。根据民国时期来渝旅行的游记和文人笔记小说资料,窥视当时来渝旅行者对重庆的旅游意象和地域评价,发现旅客对重庆意象要素不断丰满全面,由负面认知逐渐向积极正面转变。因时代赋予的"民族复兴根据地"使得民国时期的重庆旅游意象具有激昂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