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AlCl3·6H2O为铝源、CH3COOK为沉淀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结构调节剂,采用温和水热焙烧法成功地制备了系列对CO2吸附性能增强的分级结构纳米γ-Al2O3。采用XRD、SEM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比研究了PSS浓度对产物物相结构、形貌、织构性质及其在室温下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SS对产物形貌、织构性质及其CO2吸附性能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不添加PSS时产物表现为不规则的块状粒子,PSS浓度依次增加到2、4和6 g·L-1后,产物分别表现为不规则的棒状团簇体微米级粒子、类球形棒状团簇体微米级粒子、相互交织的纤维状微米级粒子,并且其比表面积和孔容逐渐增加;添加PSS后产物的CO2吸附量增加、吸附动力学加快,尤其是PSS浓度为6 g·L-1时,相应产物的最高吸附量为0.68 mmol·g-1,6次循环再生后其吸附量仍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乳法合成出氧化铁的前驱体——纳米β-FeOOH, 分别以β-FeOOH与添加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以物质量的比(n)为4, 5, 100添加NP-4, 混合煅烧. 采用拉曼光谱分析了样品中炭含量及分布, 并且用透射电镜观测产物的形貌和粒径, 采用磁强计观测产物磁性的变化. 结果得出, 对n=5或破乳所得凝胶煅烧, 所得样品皆为分散均匀的四方形颗粒状, 且为磁性明显增强的纳米氧化铁γ-Fe2O3. 还分别讨论了样品中炭含量以及颗粒形状对比饱和磁化强度σs、矫顽力、矩形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剂蒸发自组装法调控载体形貌及孔道结构,成功制备了有序介孔氧化铝载体。以铬氧物种为活性组分,碱金属钾为助剂,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用于异丁烷催化脱氢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原料流速、催化剂粒径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N2物理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及热重等表征方法探讨了载体形貌、孔道结构与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低温下有利于控制异丙醇铝的水解和缩合及介孔γ-Al2O3的研制。与常规的γ-Al2O3相比,所制备的介孔γ-Al2O3的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有序性,在600℃、101.325kPa、GHSV=1 000 h-1的条件下,10%(w/w)Cr2O3/γ-Al2O3催化剂性能最佳,异丁烷的转化率达63.1%,异丁烯的选择性达到85.5%。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介孔Cr2O3/γ-Al2O3催化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度分散的活性组分,优良的催化性能和良好的抗积碳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乳法合成出氧化铁的前驱体——纳米β-FeOOH, 分别以β-FeOOH与添加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以物质量的比(n)为4, 5, 100添加NP-4, 混合煅烧. 采用拉曼光谱分析了样品中炭含量及分布, 并且用透射电镜观测产物的形貌和粒径, 采用磁强计观测产物磁性的变化. 结果得出, 对n=5或破乳所得凝胶煅烧, 所得样品皆为分散均匀的四方形颗粒状, 且为磁性明显增强的纳米氧化铁γ-Fe2O3. 还分别讨论了样品中炭含量以及颗粒形状对比饱和磁化强度σs、矫顽力、矩形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的预处理气氛制备了CeO2/γ-Al2O3载体以调节表面Ce的价态,并以Cu(CH3COO)2为前驱体制备了CuCeAl催化剂。XRD和H2-TPR的结果表明在还原气氛下处理的CeO2/γ-Al2O3载体具有更多的活性氧原子,因此相应的CuCeAl催化剂表面有更多分散态的Cu2+/Cu+物种。NO+CO反应的结果表明分散态的Cu2+/Cu+是NO转化的活性物质,而Cu0在低温下具有较好的N2选择性。因此,同时含有分散态Cu2+/Cu+和少量晶相Cu0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l2O3含量的SiO2-Al2O3复合氧化物,以该系列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负载量15%(重量百分比)的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酰丙酸加氢制γ-戊内酯.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H2程序升温脱附(H2-TP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吡啶吸附红外(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载体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及表面酸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显著影响了催化剂吸附、活化H2与C=O键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催化剂的乙酰丙酸加氢活性.其中,Ni/SiO2-Al2O3催化剂上的L酸中心能够促进C=O键的吸附、活化,与金属Ni上的H2吸附活性位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乙酰丙酸加氢活性.因此,具有最多L酸中心和丰富H2吸附活性位的Ni/SiO2-8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乙酰丙酸加氢活性,在180℃、4 MPa氢气压力下,乙酰丙酸转化率达到90.5%,目标产物γ-戊内酯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7.
Ni2+在γ-Al2O3上的分散状态及负载型Ni/γ-Al2O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 DRS)、程序升温还原(TPR)、CO化学吸附和微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Ni2+在γ-Al2O3上的分散状态和负载型Ni/γ-Al2O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i2+负载量远低于其在γ-Al2O3载体表面分散容量时,Ni2+优先嵌入载体表面四面体空位,随着Ni2+负载量的增加,嵌入载体表面八面体空位Ni2+的比例增大。由于八面体Ni2+易被还原为金属态Ni0,NiO/γ-Al2O3样品的还原度随Ni2+负载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地增加,经氢还原所得Ni/γ-Al2O3催化剂的CO吸附量和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大幅度增加。对La2O3助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在γ-Al2O3上的La3+物种可阻止Ni2+嵌入γ-Al2O3表面四面体空位,增大了八面体Ni2+物种所占比例,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度,故Ni-La2O3/γ-Al2O3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Ni/γ-Al2O3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Mn2O3纳米结构的简易合成与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简易的室温或水热方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MnCO3微结构。经600 ℃热处理后,室温制备MnCO3转变成Mn2O3胶体片,而水热制备MnCO3样品则形成多孔Mn2O3纳米结构。然而,室温制备MnCO3经120 ℃热处理后形成Mn2O3晶相。制备样品经过XRD和SEM表征表明,热处理MnCO3前驱物形成Mn2O3过程导致产物形貌与结构变化。其形成机理又通过TEM和FTIR进一步研究。Mn2O3纳米结构的电容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表征,结果表明Mn2O3形貌与结构对其电容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用酸中和法制备了活性γ-Al2O3, 并在其表面负载SO3得到固体酸催化剂SO3/γ-Al2O3, 用XRD, TG-DTA, FT-IR,NMR, NH3-TPD等对其进行了结构和酸性研究. 结果表明: 在SO3/γ-Al2O3的制备过程中形成少量的Al2(SO4)3, 同时SO3与γ-Al2O3表面上的羟基反应, 形成强的Brönsted酸位, 根据1H/27Al 双共振(TRAPDOR)MAS NMR与FT-IR实验结果提出了Brönsted酸结构模型. SO3/γ-Al2O3表面存在两种不同强度的酸中心, 其酸强度大于分子筛HZSM-5, 但弱于传统的固体超强酸 /γ-Al2O3. 相似文献
11.
采用色谱-微反流动法反应装置考察了w%CuO/15%TiO2/γ-Al2O3催化剂对NO+CO的反应活性;催化剂经空气氛或氢气氛预处理后,NO转化率达100%的反应温度分别是325和275 ℃;XRD仅能检测到γ-Al2O3晶相,负载15%CuO后可以检测到微弱的CuO晶相;H2-TPR能检测到2个CuO的还原峰(α和β峰),将其归属于高度分散的CuO分别在裸露的γ-Al2O3和TiO2/γ-Al2O3载体上的还原;原位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经空气氛或氢气氛预处理后,吸附NO+CO反应气后,反应的中间产物N2O出现的温度分别为200和150 ℃。 相似文献
12.
Ga2O3催化剂上CO2气氛中丙烷脱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Ga2O3对于丙烷脱氢和CO2气氛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a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性能优于传统的Cr2O3脱氢催化剂.催化反应可能经过了一个丙烷异裂的过程,其中CO2是通过逆水煤气反应和Boudouard反应来促进催化剂性能的,在高于823K时该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其表面酸密度密切相关,在Ga2O3结构中,四配位Ga3+是其酸位的来源,并通过质子与氧化物的共同作用促进反应进行.催化剂的失活是由于表面的积碳和活性氧的消耗共同造成的.同时还对Ga2O3作为丙烷脱氢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和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得了Fe2O3/Al2O3二元气凝胶,其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分别为246 m2·g-1和1.89 cm3·g-1,并具有较宽的孔径分布。以Fe2O3/Al2O3二元气凝胶作催化剂,通过甲烷催化裂解成功地合成了高质量的单壁纳米碳管。利用FESEM、TEM和HRTEM、Raman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单壁纳米碳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 ℃时合成单壁纳米碳管的质量较高,并且合成的炭产物为毡状,该炭产物主要为高质量的单壁纳米碳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以缺电子烯烃、胺类和二硫化碳为原料,以PEG-400为溶剂,在固体碱KF/nano-γ-Al_2O_3催化下,经微波辅助的Michael加成反应高效地合成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收率为76.5%~91.6%。对催化剂、溶剂、微波功率、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另外,本文还报道了苯甲醛、酮类、胺类与二硫化碳四组分在PEG-400溶液中,在固体碱KF/nano-γ-Al_2O_3催化下,经微波辐射"一锅法"合成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反应,收率为73.4%~82.8%。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步醇热法制备了Cd掺杂δ-Bi_2O_3,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表面元素、能带结构、光电化学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d掺杂δ-Bi_2O_3是由二维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微球,Cd以Cd2+形式掺杂在δ-Bi_2O_3晶格间隙。由于Cd的掺杂,δ-Bi_2O_3禁带宽减小,光响应范围扩大,光生载流子的传递与分离效率提高。在常温常压下,考察了Cd-δ-Bi_2O_3可见光催化固氮效果,结果表明,光照3 h时,6%Cd-δ-Bi_2O_3的光催化固氮速率为1.6 mmol·g~(-1)·h~(-1)·L~(-1),是δ-Bi_2O_3的10.67倍。Cd的掺杂点会成为光生电子的陷阱,延缓光生电子的表面传递,增强目标分子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6.
用质量比为3∶2的YSZ-γ-Al2O3和CeO2-Y2O3-ZrO2的混合物(以YSZA+CYZ表示)作载体, 制备了不同Co3O4含量的整体式甲烷燃烧催化剂, 同时制备了分别以YSZA和CYZ为载体的催化剂作为对比, 研究了它们老化前后的反应性能, 并用BET, XPS, XRD, TPR等研究了催化剂的比表面、表面状态、晶相结构和还原性能. 结果表明, YSZ- -Al2O3和CeO2-Y2O3-ZrO2混合载体能有效地抑制CoAl2O4的生成, 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因此负载一定量的钴后表现出很高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和抗老化性, 尤其是含8 wt% Co3O4的样品性能最佳, 有望成为实用的甲烷燃烧催化剂之一. 相似文献
17.
Ni-Cu-Mn-K/γ-Al2O3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二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Cu-Mn-K/γ-Al2O3高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采用低温氮吸附-脱附,DTA,XRD,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比较了载体、单组分、双组分、以及多组分浸渍的样品结构及各物种的存在形式,探讨了催化剂的活性相组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呈介孔分布结构;低温时,催化剂活性相主要为高度分散的Cu、Ni、Ni-Cu-O、xCuO·yMnO2和xNiO·yMnO2复合氧化物;高温时,活性相可能为 xCuO·yMnO2和xNiO·yMnO2等复合氧化物。经530 ℃耐热15 h后催化活性测试结果分析认为,活性相xCuO·yMnO2和xNiO·yMnO2等复合氧化物提高了该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The influence of hydrothermal modifica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hydrodenitrogenation (HDN) activity of NiMo/γ-Al2O3catalyst was studied in the range 140~180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denitrogenation reaction rate of pyridine was accelerated using the NiMo/γ-Al2O3catalyst synthesized via hydrothermal route due to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Mo and Ni and the rise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catalysts was enhanced at higher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producing NiMo/γ-Al2O3catalyst with better HDN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The γ-Al2O3 supported CuO samples were studied. XR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ading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ffected the surface structure. For example, CuO crystallite appeared at the CuO loading of 7% (about 0.82mmol/100m2) on the support. Both CuO crystallite and CuAl2O4 spinel were present when the CuO/γ-Al2O3 sample was calcined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400℃). Microcalorimetric adsorption of CO2 and NH3 revealed that the strength of both the acidity and basici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uO loading for the CuO/γ-Al2O3 sample. The increas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further decreased the basicity while the acidity was not affected.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TiO2改性对CuO(或NiO)在γ-Al2O3表面上分散以及还原性能的影响,同时检测了这些改性的催化剂在CO+O2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的改性使得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复杂化,产生了多种状态的氧化铜(氧化镍)物种。当负载量低于其在γ-Al2O3上的分散容量(0.56 mmol Ti4+/100 m2 γ-Al2O3)时,TiO2的加入主要是抑制了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而当负载量远大于其分散容量时,出现了CuO和NiO在晶相TiO2(锐钛矿)上的分散。无论其负载量如何,TiO2的加入促进了CuO的还原。因此,在250 ℃的CO+O2反应中,改性的催化剂中具有更多的活性位,因而显示出更高的活性;相反,TiO2的改性则抑制了NiO的还原。因此,在350 ℃的CO+O2反应中,可还原的氧化镍的量明显少于未经改性的催化剂,导致改性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