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pH=6.6 的缓冲介质中, 肾上腺色腙(CBZC)与二氯荧光素(DCF)、二溴荧光素(DBF) 和二碘荧光素(DIF)通过静电引力、芳基堆积作用和范德华力形成摩尔比为2: 1的复合物, 引起上述二卤代荧光素的荧光发生猝灭, 最大猝灭波长分别位于533, 536和560 nm. 其荧光猝灭值(ΔF)在一定范围内与肾上腺色腙浓度成正比, 荧光猝灭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对CBZC的检出限分别为3.3 ng/mL(CBZC-DCF体系), 5.7 ng/mL(CBZC-DBF体系)和129.6 ng/mL(CBZC-DIF体系). 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荧光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可用于CBZC的血药和尿药浓度的快速检测. 从温度的影响、荧光寿命以及Stern-Volmer图判断该反应为静态猝灭反应.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以共价键相连的荧光素-卟啉二元分子.研究了荧光素酯与卟啉分子间和分子内的能量及电子转移过程.分子间的荧光猝灭实验表明,当激发荧光素时,荧光素的单重态能量有效地传给卟啉,动态荧光猝灭速度常数(k_d)为1.3×10~(12)s~(-1)·mol~(-1)L.吸收光谱和NMR谱结果表明荧光素与卟啉间有基态相互作用,其静态荧光猝灭速度常数(k_s)为3.6×10~(12)s~(-1)·mol~(-1)·L.在二元分子中,当激发荧光素时,从荧光素到卟啉的单重态能量传递效率在0.90以上,速度常数为 1.2×10~(10)S~(-1)·mol~(-1)·L,溶剂极性对其影响不大.当激发卟啉时,在极性溶剂中发生了电子转移,其转移效率为0.51,速度常数为2.3×10~8s~(-1)·mol~(-1)·L.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FLN/OS-LDH复合体(FLN: 荧光素, OS: 1-辛烷磺酸钠, LDH: 镁铝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和对Fe3+的识别性能. 固态时, FLN不发光, 而FLN/OS-LDH复合体呈黄绿色荧光(发射波长为565 nm), 是荧光素(FLN)的特征发射光. 在甲酰胺(FM)中可将该复合体方便剥离为胶状悬浮液, 其发射波长发生蓝移, 为绿光发射(531 nm). 研究了复合体剥离液对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特性, 发现其对Fe3+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很强, 远优于其它离子(Mg2+, Ni2+, Co2+, Cu2+, Zn2+, Pb2+, Cd2+和Hg2+). 该复合体与Fe3+结合发生荧光猝灭现象, 可将其用作检测Fe3+的荧光传感器. Fe3+检测限为1.27×10-7 mol/L, 猝灭常数(Ksv)为3.44×102 L/mol.  相似文献   

4.
基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可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信号,KIO3能氧化FITC而发生荧光猝灭,Se(Ⅳ)使FITC的荧光强烈猝灭,Se(Ⅳ)的含量与ΔF值呈线性关系,建立催化KIO3氧化FITC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硒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2.000×10-15g Se(Ⅳ)/mL,工作曲线回归方程ΔF=1.18+72.74CSe(Ⅳ)(×10-15g/mL)(n=6,r=0.9997),检出限为2.1×10-18g/mL(n=11).分别对Se(Ⅳ)浓度0.012和2.000×10-15g/mL进行7次测定,RSD依次为2.8%和3.5%.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硒的测定和人体疾病的诊断与预报,结果满意.同时探讨了催化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硒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几种金属酞菁光敏产生单重态氧和超氧负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它们产生1O2的能力与中心金属的电子结构有关,取决于三重态寿命和量子产率。顺序如下:Zn>Ga>Cu>H2>Al>Co。产生O2·-的能力不仅与三重态寿命和量子产率有关,也与激发能和氧化还原电位有关。其顺序如下:Ga>Al>Cu>Zn。还研究了酪氨酸与镓酞菁激发态相互作用,酪氨酸猝灭镓酞菁荧光。在除氧条件光激发下,酪氨酸猝灭镓酞菁的激发三重态发生电子转移,检测到GaTSPc-在560nm处的瞬态吸收,在氧的存在下进一步反应生成O2·-。  相似文献   

6.
卟啉双荧光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5,10,15,20-四对溴苯基锌卟啉(ZnTPPBr)的双荧光行为, 并分别通过它与C60及二茂铁(Fc)的双分子荧光猝灭反应, 发现S2态荧光猝灭行为可部分转移并保留在S1态中, 从而影响S1态的荧光猝灭规律. 这个结果与 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IDEP)中前体所产生的自由基对或三重态的自旋极化会转移并保留在产物中的现象类似, 并为研究寿命短, 荧光量子产率低的高级激发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手段对自制的3种卟啉蒽醌化合物及其锌配合物与母体卟啉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种化合物单重激发态的能量Es、荧光量子产率及荧光猝灭百分率.从荧光猝灭的角度证明它们确实能在光激发下进行分子内电子转移,形成分子内电荷分离态.同时探讨了有机碱的轴向配位及溶剂对PAQ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卟啉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在可见光条件下(λ390 nm)进行水分解制氢.考察了不同牺牲剂———甲醇(MeOH)、三乙醇胺(TEOA)及其混合物对体系析氢效率的影响.通过荧光猝灭及光电化学性能分析发现,激发态染料与TiO2之间的电子转移极大地受到添加的牺牲剂的影响,而体系的pH值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在弱酸性缓冲溶液中,乙基曙红(EE)、赤藓红(ET)和荧光桃红(PX)3种卤代荧光素与盐酸西布曲明(SH)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和荧光猝灭。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据此建立了以卤代荧光素为光谱探针的灵敏、简便、快速测定SH的新方法。其中ET体系褪色反应灵敏度最高,对SH的线性范围为0.1~4.0μg/mL,检出限为0.06μg/mL;PX-SH体系的荧光猝灭法对SH的线性范围是0.2~4.6μg/mL(λex/λem=540nm/560nm),检出限为0.09μg/mL。讨论了离子缔合反应对荧光及吸收光谱的影响及卤代荧光素荧光猝灭和褪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手段对自制的3种卟啉蒽醌化合物及其锌配合物与母体卟啉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种化合物单重激发态的能量Es,荧光量子产率及荧光猝灭百分率。从荧光猝灭的角度证明了它们确实能在激发下进行分子内电子转移,形成分子内电荷分离态。同时探讨了有机碱的轴向配位及溶剂对PAQ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芴、苊的无保护流体室温磷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1,2 ]曾报道丹磺酰氯及其衍生物在无保护性介质亦无有机溶剂存在的水溶液中能诱导出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 (RTP) ,并命名为NP RTP[37].此后 ,Carretero等[810 ]亦发现了萘唑啉、萘氧乙酸和苊溶液在无任何有序介质时的RTP发射现象 .在已有的研究中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进一步探索 :其一 ,除苊外 ,已实现NP RTP发射的化合物都仅具双环结构 ,即萘系化合物 ,对于多环化合物是否有类似的发射特性和随环的增多是否会出现新的特性 ;其二 ,对于无水溶性取代基的多环芳烃 ,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所引入的有机溶剂的种类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基于取代型多酸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 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十一钨镍杂多钨硅酸盐K2H2SiW11NiO39·xH2O(SiW11Ni),利用Hummers法与化学还原法合成了还原氧化石墨烯. 并使用SEM、XRD与FTIR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将SiW11Ni与RGO按照一定的比例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以便成功构建出传感界面(SiW11Ni-RGO/GCE). 然后,采用电化学阻抗法与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研究了传感界面的电化学性质. 优化实验条件后,利用该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对多巴胺进行定量检测,并且氧化过程展现出较为良好的性能. 其检出限为3.2 μmol·L -1S/N = 3),灵敏度为9.71 μA·(μmol·L -1·cm -2) -1,线性范围为10 ~ 80 μmol·L -1. 同时,所制备的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 该传感器修饰过程简单、成本低、电化学性能良好,为多酸在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用季铵盐定域体制备高碘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比较了若干种长链季铵盐制备高碘酸根离子电极,以十六烷基三辛基高碘酸季铵盐(HTOA-IO4)制备的PVC膜电极性能较佳,能斯特响应区间为1.0×10-1-6.3×10-8M,检测下限1.0×10-8M,工作pH范围2.5-7.5,高碘酸在溶液中存在复杂平衡,依据pH-电位曲线,认为电极响应的Ⅰ(ⅥI)离子的主要形态为IO4-,据此用电位法测试了H5IO6的酸离解常数:K1=5.70×10-4,K2=1.97×10-7,与文献值相符,测试了不同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氧化三乙醇胺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Ni(Ⅳ)为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obs=(k1+k2[OH-])K1K2[OH-][TEA]/{[H2IO63-]+K1[OH-]+K1K2[OH-][TEA]},对还原剂三乙醇胺为正非整数级,表观速率常数随[OH-]的增加而增加,随[IO4-]的增加而减小.据此提出了Ni(Ⅳ)和还原剂所形成的活化配合物的内部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并求得28℃时前期平衡常数和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分别为K1=2.063,K2=36.471L·mol-1;k1=8.008×10-2s-1,k2=0.2896mol-1·L·s-1.  相似文献   

15.
铋(Ⅲ)-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8-羟基喹啉-5-磺酸(HQSA)和络合物Bi(Ⅲ)-HQSA的电化学性质,特别是它们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性。在pH=7.0的磷酸盐底液中,Bi(Ⅲ)-HQSA有一灵敏还原峰,为反应物弱吸附,Epc=-0.44V(vs.饱和Ag/AgCl)。据此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铋的新方法,检测限为2.0×10-9mol/L,线性范围5.0×10-9~1.0×10-6mol/L。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二硫化钼/纳米金和硫堇/纳米金信号放大的检测17β-雌二醇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利用巯基自组装技术将17β-雌二醇的适配体探针DNA固定在二硫化钼/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表面, 与末端带巯基的部分互补DNA链杂交, 将硫堇/纳米金电化学指示剂自组装在杂交后的双链DNA上, 制备了17β-雌二醇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二硫化钼/纳米金复合材料增加了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和DNA探针的固定量. 纳米金作为信号物质载体负载硫堇, 实现了电化学指示剂的信号放大. 加入目标物17β-雌二醇后, 目标物与适配体DNA特异性结合, 导致互补DNA链脱落, 双链上结合的硫堇/纳米金电化学指示剂数量减少, 电化学信号降低. 实验结果表明, 在1.0×10 -14~5.0×10 -12 mol/L范围内17β-雌二醇浓度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良好, 检出限为4.2×10 -15 mol/L(S/N=3). 该传感器可望用于其它环境激素类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镓金属-有机框架Ga-MOF, 其化学式为[Ga3O(H2O)3(TCA)2]·NO3·6DMF·2H2O(JOU-27, H3TCA=4,4′,4″-三苯胺三羧酸). 结构分析表明, JOU-27是基于氧心三核镓簇的三维微孔结构. 由于荧光配体H3TCA的引入, JOU-27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强度, 因此可用于检测Fe3+离子和硝基芳香族化合物. 结果表明, 其对Fe3+的检出限低至2.22×10-6 mol/L(Stern-Volmer常数KSV=52823 L/mol); 当硝基苯(NB)浓度仅为3.27×10-3 mol/L时, 荧光猝灭效率可达91%.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JOU-27的猝灭性能可能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 激发光吸收竞争以及骨架激发态与硝基芳烃化合物之间的电子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work,a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aterial MIL-88 was prepared easily using solvent-thermal method,and was first found to have catalytic activities similar to those of biological enzymes such as catalase and peroxidase.The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SEM,TEM,EDX,FT-IR techniques and an N_2 adsorption method.It exhibited peroxidase-like activity through catalytic oxidation of the peroxidase substrate 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 in the presence of H_2O_2,producing a blue-colored solution.Under optimal conditions,the absorbance at 652 nm i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H_2O_2 from 2.0×10~(-6) mol/L to 2.03×10~(-5) mol/L(R~2=0.981)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5.62×10~(-7) mol/L(S/N=3).More importantly,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method for ascorbic acid detection was developed using this material as a catalyst.The analytical method for ascorbic acid detection was observed to have a linear range from 2.57×10~(-6) mol/L to 1.01×10~(-5) mol/L(R~2=0.989)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1.03×10~(-6) mol/L(S/N=3).This work suggests MOFs have advantages of preparing biomimetic catalysts and extends applications of the functional MOFs in the field of biosensor.  相似文献   

19.
PVC膜修饰粉末微电极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合物具有催化、导电和选择分离等功能,将其与电极合为一体作为新的电极材料,可为改善固体电极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提供一种新的手段[1,2].我们用流延法[3]制得PVC选择性渗透膜,覆盖于粉末微电极表面,制成了PVC膜修饰粉末微电极.该电极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在含水介质中比色荧光双通道单一选择性识别CN-的传感器分子1-羟基萘甲叉酰肼乙基-3-羟基萘甲叉酰肼甲基苯并咪唑溴鎓盐(J1)。 在J1的DMSO/H2O (体积比3:2)HEPES 的缓冲体系(pH=7.2)中分别加入F-、Cl-、Br-、I-、AcO-、HSO4-、ClO4-、H2PO4-、SCN-和CN-等阴离子后,只有CN-的加入会使得溶液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无色变为深黄色。 相应地在J1的DMSO/H2O (体积比4:1)HEPES的缓冲体系(pH=7.2)中加入CN-,溶液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 这一识别过程,不会受到其它阴离子的干扰。 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1.57×10-7 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3.875×10-4~2.15×10-2 mol/L。 荧光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4.63×10-6 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0.8×10-4~1.60×10-3 mol/L。 此结果表明,J1是一种良好的用于识别 CN-的化学传感器,在含水介质中对CN-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性强的识别性能。 与此同时,基于J1对于CN-的高选择性识别我们制备了CN-的检测试纸,该试纸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检测水中的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