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为提高发光亮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场致发光中的瓶颈过程。发现碰撞激发截面的五个特征:依赖入射电子方向,依赖入射电子能量,依赖发光中心寿命,依赖末态密度,存在不同阈值对不同激发态。并以ZnS:ErF_3的绿、红发光强度比为内标,在有源区外,设置预热层及加速层,选取合适材料,获得及证实了所得过热电子具有较一般结构中更高的平均能量,并对激发截面的某些特征作了实验论证。从实验上直接证明了离化倍增,并计算了它的系数,比文献中报导的都高。它同时显示了采用阴极射线发光材料,以获得彩色发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电致发光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光器件,将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制成复合体,取长补短,使其在平板显示技术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简述有机与无机电致发光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有机一无机复合器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在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无机异质结器件中无机材料所起的作用.通过对无机界面修饰层修饰电极、基于Ⅱ-Ⅵ族半导体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发光等方面的综合探讨,总结出有机-无机复合器件的优势:能得到更好的Ⅰ-Ⅴ特性曲线和更高的发光效率,对器件内部场强起调节作用并且改善两种载流子的平衡注入,为今后在制作有机.无机复合器件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电致发光有机薄膜中载流子的输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电致发光有机薄膜中载流子的输运过程,迁移率是描述输运过程的关键物理量。根据载流子在格点间跳跃(hopping)输运理论,提出了一个有机薄膜中载流子输运的理论模型,推导出了迁移率的理论公式,以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 vinylene)为例,数值计算了其在不同温度和电场下的迁移率,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OLED材料研究的飞速发展,超支化电致发光聚合物被认识到具有易于一步法合成、树形结构以及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小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目前超支化聚合物在电致发光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正在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双层结构8—羟基喹啉铝电致发光的有效载流子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分子掺杂聚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层的有机分子/聚合物双层结构的电致发光。着重指出在稳定发光之前有一个有效载流子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分别实现了固、液两种类型的多孔硅电致发光模型.根据液态下的化学反应,分析了"空穴消耗,电子注入"机制,解释了液态下电致发光的载流子产生和复合机制.利用固态模型的I-V特性曲线,分析了多孔硅发光二极管的载流子产生机制和发光机理.实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多孔硅电致发光效率,实现硅基光电集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近几年来有机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停和分析,有机薄膜EL器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该器件具有可与集成电路相匹配,直流电压低,发光亮度高,以及它与无机薄膜相比较易实现多色显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光激发光谱、电致发光波形和分时光谱相结合,并配合数学计算仔细地研究和比较了ZnS:Md(2+)薄膜和ZnS:pr(3+)薄膜的电致激发发光过程,解释了Mn作为最有效发光中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用有机材料Tb(AcA)3·phen做发射层的绿色发光二极管,二层结构为玻璃衬底ITO/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TPD/Tb(AcA)3·phen/Al.各功能层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在正向直流偏压驱动下获得了Tb(3+)的特征发光,同时还发现一个峰位425nm的蓝光发射,它来源于空穴输运层TPD.在室温条件下器件的阈值电压为5V,当驱动电压提高到15V时,器件的最高发光亮度达到200cd/m2.讨论了器件的有机电致发光与各功能层膜厚及驱动电压的关系,同时发现有机材料Tb(AcA)3·phen能够传输电子.探讨了有关稀土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光机理等.  相似文献   

12.
彩色与白光有机电致发光薄膜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是未来平板式全固体彩色电视机的技术关键。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此项技术的发展,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原理、器件结构、电致发光材料。介绍了目前研究状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型铝配合物Alq2(DBM)制备了非掺杂型的双层有机电致白光器件,其结构为ITO/NPB(44 nm)/Alq2(DBM)(66 nm)/LiF(0.8 nm)/Al(100 nm).该器件6 V电压下启亮,在11 V时实现了白光发射,色坐标为(0.32,0.38).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达到468 cd/m2,对应的电流密度为311 mA/c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Si/SiO2超晶格薄膜,在正向偏压大于4V即可观测到了来自Au/(Si/SiO2超晶格)/p-Si结构在室温下的要中见电致发光,认为发光射主要来自于SiO2层中的发光中心上的复合发光,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有机单色电致发光薄膜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是未来平板全固体彩色电视机的技术关键。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此项技术的发展,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在芘的4,5,9,10-位引入1-(4-溴苯基)-1,2,2-三苯基乙烯(TPE)基团,成功制备出结构高度扭曲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蓝色有机发光分子Py(4,5,9,10)TTPE。结果表明,Py(4,5,9,10)TTPE在混合的四氢呋喃和水溶液中表现出了典型的AIE特征,并具有高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57.2%)。Py(4,5,9,10)TTPE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基于Py(4,5,9,10)TTPE的非掺杂OLED器件显示出蓝光发射(λEL: 476 nm)和低开启电压(Von: 3.6 V),最大外量子效率(EQE)、电流效率(CE)和亮度(L)分别为1.84%、3.48 cd/A和2849 cd/m2。这项研究将为构建基于芘的高效蓝色有机发光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两亲配合物二「N一十六烷基-8-羟基-2-喹啉甲酰胺」合镉「Cd(HQ)2」的LB膜材料,采用π-A等温线,紫外可见吸收光禚昨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LB膜的结构,结果表明:LB膜分子排列是二维有序的超晶结构,Cd(HQ)2分子的两个长链烷基生趣于亚相平面,两个亲水头基(8-羟喹啉)相对于法线以一定的角度倾斜:Cd(HQ)2的单分子占有面积为0.73nm^3,单层高度2.52nm,其LB膜的高荧  相似文献   

19.
将8-羟基喹啉锌(ZnQ2)和8-羟基喹啉铝(AlQ3)的发光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出ZnQ2作为掺杂发光层主体材料,与荧光染料罗丹明B(RhB)共掺杂,采用真空热蒸镀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掺杂不同浓度RhB可以获得不同波长的光发射,得到不同的发光色调.通过对溶液态荧光光谱和器件发光光谱等特性的测量与分析,探讨了器件的能量转移及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20.
由三聚氯氰出发,经胺化、巯基化,合成了以S-三嗪为母体的8种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