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96,20(11):1021-1027
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讨论了反质子与核的电荷交换反应A(p,n)B和非弹性散射A(p,p′)*A.并具体地计算能量为Ep=179.7MeV和46.8MeV下12C(p,n)12B,18O(p,n)18N和18O(p,p′)18O的微分截面.用严格的分波法处理扭曲波.非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能符合实验.同时预示了在这些能量下,反质子与核发生电荷交换反应可能出现的微分截面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97,21(6):554-561
研究镜核之间的反质子与原子核的电荷交换反应. 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用严格的分波法分析反质子能量是179.7MeV和46.8MeV下13N(p,n)13C和15O(p,n)15N可能到达的能态的微分截面. 并指出同位族相似态跃迁与非相似态跃迁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能区反质子与核的非弹性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94,18(2):186-192
运用多次散射理论的光学势获得反质子的扭曲波.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讨论了中能区反质子与原子核的非弹性散射.考虑了反质子能量从180MeV到1800MeV这一能区12C,的2+,3-态微分截面.在这一能区的低能端,(E=180MeV)DWIA能够很好的符合实验,同时,预示了更高能量可能出现的微分截面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4.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92,16(2):137-144
A(p,p)A*非弹性碰撞过程,若反质子的光学势包含了自旋轨道耦合势,它在碰撞过程中不但能激发正常宇称态,也能激发反常的宇称态,以及非弹性过程的极化度.本文在DWIA框架下导出了微分截面(dσ/dΩ)f,i,极化度P(θ).并对入射能量为46.8MeV和179.7MeV 12C(p,p)12C*的2+,3和1+态微分截面、极化度进行严格的分波方法计算.计算与实验符合很好.由于反常宇称态的非弹过程已被测得,表明反质子光学势的自旋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93,17(9):829-834
运用实验的pN散射振幅和多次散射理论,在冲量近似下考虑反质子能量从180MeV至1800MeV的光学势,发现此能区反质子光学势的虚部强度在130—140MeV附近.用所获得的光学势,计算12C,26O,40Ca和208Pb等满壳层核在五个能量下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看到所用的光学势,在180MeV能很好地符合实验数值.本文还预示了此能区在各个核上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6.
反质子与原子核弹性散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88,12(4):501-508
用反质子与核的光学势分析了反质子入射能量为50MeV和180MeV时12C,16,18O,40Ca和208Pb核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讨论了反质子光学势是强吸收型的特点.从寻找最佳符合实验的光学势分析中发现:弥散参数a的可变性很小,且它随核的增大而增大.光学势的实部是一个浅位.光学势在核中的吸收系数趋于零,因此弹性散射主要发生在核的表面.  相似文献   

7.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94,18(5):466-472
运用多次散射理论获得中能区的反质子光学势.这一光学势扩大到包含自旋轨道耦合项,并用它求得反质子的扭曲波.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讨论中能区反质子与原子核非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和极化度.计算反质子能量从180-508MeV间12C12C的2+,3-态的和Pf(θ).在低能端理论结果 能够很好的符合 实验.同时预言了更高能量下可能出现的 和Pf(θ)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8.
使用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 在eikonal扭曲波冲量近似下, 对入射能量为100MeV的准弹性敲出反应12C(p, pα)8Be进行了计算. 理论结果较好地与实验符合, 从而进一步地检验了独立α粒子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在DWBA的框架下,利用包括多核子效应的等效跃迁矩阵元和扭曲光学势,在程函扭曲下计算165MeV的π+13C上引起的到达同位旋相似态的微分截面,13C(π+0)13N(IAS)反应的零度激发函数.讨论了朝前微分截面的A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1.4m等时性迴旋加速器提供的25.1MeV质子束,测量了偶镍同位素弹性散射和第一激发态2+1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用零程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作理论分析,得到58,60,62,64Ni解决2+1态的四极形变参数β2分别为0.23、0.28,0.25,0.21.采用相互作用玻色子近似(IBA)计算了这些核低激发态能谱及其约化电跃迁几率B(E2).并对IBA唯象参数作了初步的准粒子无规位相近似(QPRPA)微观计算.  相似文献   

11.
用46.7MeV/A 12C轰击159Tb、197Au和209Bi,测量关联裂片的速度和角度.研究了线动量转移、质量和出平面角分布,提取了核温度.应用级联两体统计衰变理论进行了拟合与解释,结果表明:在入射能约为50MeV/A的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以非完全熔合方式形成了核温度高达4-5MeV的类复合核,其后通过裂变、蒸发级联统计两体衰变而退激.  相似文献   

12.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和3种NN湮没势,计算了入射动量为600MeV/c的反质子在12C上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符合得甚好  相似文献   

13.
主要计算中子能量为5—25MeV 12C(n,γ)反应截面,计算结果表明,在Ex=13MeV处有矮共振存在,同时,也计算了质子能量为8—35MeV 12C(p,γ)反应截面.计算表明对应13N激发能量为11.74MeV和14.06MeV处反应截面有谷点存在.这是因为半直接俘获与门态过程中的共振俘获之间有相消干涉效应,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低能反质子的核散射与Glauber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lauber多次散射理论,分析低能量反质子与4He核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实验结果.看到反质子能量低到19.6MeV时,多次碰撞的特征仍然是主要的.用光学模型的计算和比较,也得到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谭玉红  宁平治  蔡崇海 《中国物理 C》1998,22(12):1136-1142
采用包含库仑场影响的一级修正的eikonal相移研究了入射动量为715MeV/C的K+介子与6Li、12C核散射及入射动量为800MeV/c的K+介子与(12)C、40Ca核散射的微分截面,通过理论微分截面与相应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最佳光学势参数,为K+核散射的微观研究提供一定依据.用得到的光学势计算了相应散射过程的总截面,并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刘渊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85,9(3):283-290
在Glauber理论基础上, 在刚性炮弹近似下, 给出了核-核非弹性散射振幅. 具体计算了1.37GeV的α+C12非弹性散射2+(4.44MeV)和3(9.64MeV)的微分截面, 并讨论了炮弹核α的不同密度分布对散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维娟  刘建峰  霍裕昆 《中国物理 C》2000,24(12):1137-1141
主要研究中子辐射俘获反应中的共振现象,利用DSD模型计算激发能量在5—25MeV能区的12C(n,γ0)反应截面与En=9MeV时的角分布.所考虑的反应机制包括复合核俘获、直接和半直接俘获、复弹性和非弹性散射道的辐射俘获.计算表明,矮共振的峰值在激发能量为13MeV处;巨共振的峰值位置在激发能量21MeV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α转移反应28Si(16O,C)S的激发函数,构造了核轨道线性组合分子态的耦合道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较好符合,与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结果比较有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测量了C12(d,p)C13及Ca40(d,p)Ca41基态反应质子群的角分布和微分截面。氘核能量为13.3MeV,对C12和Ca40的反应,其测量角度范围分别为3°—167°和10°—164°,每隔2.5°或5°测量一点,其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这两群质子,在主削裂峯附近的实验点和用简单Butler理论算得的理论角分布曲线都符合得相当好;理论计算数据对实验数据在主峯处归一;由此而定得的核能级参数与前人所得到的是一致的。(2)大角度区的实验截面数值没有减小到象Butler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小,并有非常明显的次极大出现,其位置与Butler理论所预言的不一致;这些特点可以用扭曲波理论来解释,非氘核削裂机制也可能有部分贡献。(3)在C12(d,p)C13反应中,前角度区的截面有很大下降,而后角区则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现象都和Butler理论不一致;然而,这也可以用扭曲波来解释。(4)用主峯处的截面和Butler理论算得的基态的约化宽度,对C12(d,p)C13和Ca40(d,p)Ca41反应分别为r2=0.17和0.041;用扭曲波理论计算时,则得到较大的r2值,后者更接近于单粒子模型所预言的数值,基于上面这些事实,对本实验的数据使用扭曲波理论来进行分析似乎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20.
杨纯斌  蔡勖 《中国物理 C》1995,19(4):327-331
用瞬时近似下的Bethe-Salpeter(B-S)方程,讨论了0重介子束缚态.运用重味质量展开方法求解方程,计算了一级近似下D±,D0,B±,B0介子的质量,与实验数据和其它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