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对硝苯甲酰基)吡唑啉酮及其与 Fe(Ⅰ)、Fe(Ⅲ)、Cc(Ⅱ)、Ni(Ⅱ)的固体配合物,对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溶解性、摩尔电导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配合物Fe(Ⅲ)(PMBP)_3,Fe(Ⅱ)(PMBP)_2,Cr(Ⅲ)(PMBP)_3和Cr(Ⅲ)(TTA)_3。用弹式量热计测定了燃烧热。用TG-DTA和DSC法确定了放热峰之一的活化能,反应热和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3.
用酮式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合成了Cr(Ⅲ),Fe(Ⅲ),Co(Ⅱ)和Ni(Ⅱ)固态螯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 MS,TG-DTA和电导等物理化学技术研究,其组成为M(PMBP)_x[M=Fe(Ⅲ),Cr(Ⅲ),Co(Ⅱ),Ni(Ⅱ)x=3或只与金属离子的价数时应]。  相似文献   

4.
合成金(Ⅲ)、铂(Ⅳ)、钯(Ⅱ)与1,10-菲啰啉-N-氧化物的三种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和紫外光谱、差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配合物中均含有[H(PhenO)]~+大阳离子,在结构上具有氢键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电子吸收光谱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LCu(Ⅱ)(L=二甲醇-二硝酸-二[1,3-二(苯并咪唑-2)丙烷])与DN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显示,不同浓度的配合物与DNA作用有不同的结合常数及n值,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呈混合型作用模式.加入DNA后电子吸收光谱产生减色效应及红移现象,结合常数K为2.42×103 L/mol,表明铜配合物与DNA发生了弱插入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峰电位明显负移,峰电流下降,表明发生静电作用;而DNA浓度较低(约5.0×10-4 mol/L)时,随着DNA浓度的增大峰电位又有相对正移现象,表明可能同时存在弱插入作用.综上所述,配合物LCu(Ⅱ)与DNA发生了弱插入作用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Fe(Ⅲ)配合物与N_2H_4的定向反应,得出该反应随体系pH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并逐渐从以单电子反应为主转化为以四电子反应为主.Cu(Ⅱ)是该反应有效的催化剂.文中讨论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现场制备的两个Schiff碱(HL1:1-(2-羟基苯甲叉)-1,4,7-三氮杂庚烷,HL2:2-[(2-羟基苯甲叉)氨乙基]-吡啶)为配体,合成了两个Cu(Ⅱ)配合物[Cu(Ⅱ)(L1)(H2O)]BF4(1)和[Cu(Ⅱ)2(L2)2(Cl)2](2),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两个化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a=0.9759(2)nm,b=1.4448(1)nm,c=1.0979(1)nm,β=101.09(1)°,V=1.5191(9)nm3,Z=4,d=1.642g.cm-3.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a=0.9130(7)nm,b=0.9128(5)nm,c=1.6359(4)nm;β=104.704(3)°;V=1.318885(5)nm3;Z=4;d=1.633g.cm-3.  相似文献   

8.
芳香胺氮氧化物2,2′-联喹啉-N,N′-二氧化物(L_1),1,10-菲啰啉-N-单氧化物(L_2)、8-羟基喹啉-N-氧化物(L_3)和5.7-二硝基-8-羟基喹啉-N-氧化物(L_4)与过渡金属和稀土的固体配合物合成已有报道.但与贵金属形成的配合物尚未研究.由于芳香胺氮氧化物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而受人注目,我们合成出12种标题配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五种含硫 Schiff 碱配合物:cr~Ⅱ(Same-H)_2(OEt)_2Cl,Cr~Ⅱ(Dmabtsc-H)(Dmabmc)Cl,cr~Ⅱ(Vilit-H_2)_2Cl_3,Mn~Ⅱ(Sat-H_2)_2(Satsc-H)Cl及Mn~Ⅱ(Vilitsc-H_2)_2(Vilitsc-H)_2,进行了元素分析和IR表征,试验了吸、放O_2和CO的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与吸气量的摩尔比接近2: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镉试剂A(Cadion A)及(Cu(Ⅱ)-Cadion A配合物的增溶、增敏作用,表面活性剂对金属配合物的增敏作用与其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瘦肉精代表性分子特布他林(L)与8种常见的金属离子M(II)形成的配合物ML(M=Mg,Ca,Mn,Fe,Ni,Co,Cu,Zn)的几何构型、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反应活性的异同.配合物的结合能以及自然键轨道分析显示,L能与M(II)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N,O原子的孤对电子和金属M的空轨道间相互作用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贡献较大.含时密度泛函结果表明,除ZnL基本不变外,其余7种ML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均较其前体L有较大的红移.密度泛函活性指数显示,形成ML后的反应活泼性均要强于L单体.能量分解分析表明,静电效应是配合物ML反应活性增强的主要贡献项,而立体效应或者交换相关能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以4-(4-甲基苯基)-4 H-1,2,4-三唑(L1)和4-(4-硝基苯基)-4 H-1,2,4-三唑(L2)为配体,在室温条件下合成2个配合物,{[Cd(L1)(1,3-bdc)(H_2O)2][Cd(1,3-bdc)(H_2O)3]·2H_2O}n(1)和{[Zn(L2)(2,5-sdc)(H_2O)3]·H_2O}2(2)(1,3-bdc=间苯二甲酸根,2,5-sdc=2,5-噻吩二甲酸根)。测试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π-π作用和分子间氢键作用下,一维链被连接成二维网格结构。配合物2是1个双核配合物,噻吩环与苯环间的π-π作用及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双核锌配合物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当温度分别高于300℃和259℃,1和2的配合物框架发生塌陷。固体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在373nm和430nm处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3.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a(Ⅱ)与尿苷5′-三磷酸(UTP)和芳香杂环碱HRB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Ca(HRB)(UTP)^n-(HRB=Phen,Bpy和Trp;n=2或3)的稳定常数(Ⅰ=0.1mol/L,KNO3;25℃),用△lgKCa比较了二元和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认为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子π-酸和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分子内配体-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分子内芳环堆积效应的大小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MCl2和配体L(L=1,10-菲罗啉-5,6-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LCl2,M=NiⅡ,CuⅡ,ZnⅡ,并经元素分析、热谱、IR和摩尔电导表征.三者均为四配位的电中性配合物,热稳定性高于500K,易溶于DMF、DMSO和吡啶,可溶于乙腈和水.它们在DMF中于350nm和315nm附近显示出强的M-L荷移跃迁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钯(Ⅱ)、铂(Ⅴ)与N一氧化毗陡-2一甲醛厉的二种新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组成与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以6-(4-甲基磷酸二乙酯苯基)-2,2′-二联吡啶(HL)与K2PtCl4、二(二苯基磷)甲烷(dppm)及Ag(CF3SO3)反应,得到了一种双核Pt(Ⅱ)配合物[Pt2L2(μ-dppm)](CF3SO3)Cl.CH3CN。晶体结构表明,中心金属离子Pt(II)呈扭曲平面正方形构型,桥配体dppm连接两个金属中心,3.175的Pt——Pt距离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1,3-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1,3-苯二酮(H_2L)及其与La(Ⅲ),Pr(Ⅲ),Eu(Ⅲ),Tb(Ⅲ),Tm(Ⅲ),Y(Ⅲ)的固体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推测出可能的配位式。  相似文献   

18.
用pH电位法测定40%(V/V)二(口恶)烷-水介质中(I=0.1,25±0.1℃)Pd(Ⅱ)A(bpy、trp~-)-ATP~(4-)体系形成三元混配合物Pd(bpy)(ATP)~(2-)和Pd(trp)(ATP)~3的稳定常数,其lgK_(Pd(A)(ATP)~(2-))~(Pd(A))值分别为5.16和4.11,Jlgk值为-0.02和-1.08,并与lgK_(Pd(phen)(ATP)~(2-))~(Pd(A))-作了比较,其稳定顺序为Pd(phen)(ATP)~(2-)〉Pd(bpy)(ATP)~2〉Pd(trp)(ATP)~(3-).这一变化规律可从配体间πA~πB的合作效应及配体A和ATP~4间芳环堆积作用获得满意解释.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1,4-苯二酮(H_2L)及其与La(Ⅲ),Pr(Ⅲ),Eu(Ⅲ),Tb(Ⅲ),Tm(Ⅲ),Y(Ⅲ)的固体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线光谱和摩尔导电测量,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推测出了可能的配位式。  相似文献   

20.
对比 Fe Pc研究了标题配合物 Fe Pz(dtn) 4和 Fe Pz(dcdtn) 4的电子结构及吸收光谱 .发现 Fe Pc大环外围硫原子及氯原子取代均导致吸收光谱的 B带与 Q带能差减小 .UHF- ZINDO/1全优化计算证明 :标题配合物和 Fe Pc分子的基态均为自旋三重态 ,且三者基态与最低能量自旋单态的能差相近 ,基态结合能的绝对值按 Fe Pc>Fe Pz(dtn) 4>Fe Pz(dcdtn) 4顺序依次减小 ,铁原子的净电荷按 Fe Pc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