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分子膜在水面上的聚集状态与膜分子的亲水基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和疏水基间Van der Waals引力的相对大小有关.在293K亚温度下,2C~nSN~a单分子膜聚集行为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n=12时呈非晶性单分子;n=12时在较高的表面压下形成结晶性单分子膜;n=16时可在表面压为0mN.m^-1的情况下形成结晶性单分子膜.FT-IR和透射电镜对单分子膜聚集结构的解析结果相互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压缩速度对单分子膜π-A等温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单分子膜在水面上的聚集状态与膜分子的亲水基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和疏水基间Van der Waals引力的相对大小有关.在293K亚温度下,2C~nSN~a单分子膜聚集行为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n=12时呈非晶性单分子;n=12时在较高的表面压下形成结晶性单分子膜;n=16时可在表面压为0mN.m^-1的情况下形成结晶性单分子膜.FT-IR和透射电镜对单分子膜聚集结构的解析结果相互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压缩速度对单分子膜π-A等温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酰氯或酸酐与N-(3′-氨苯基)氮杂冠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长脂链基团的单氮杂冠醚两亲分子。电镜观测结果表明:系列两亲分子在稀溶液中均能自组织稳定的以双分子膜为基本结构的囊泡,其大小为30~150nm,泡壁厚度为5~25nm;并用UV-Vis和微量差示扫描量热研究了双分子膜中分子的聚集态和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酰氯或酸酐与N-(3'-氨苯基)氮杂冠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长脂链基团的单氮杂冠醚两亲分子,电镜观测结果表明:系列两亲分子在稀溶液中均能自组织稳定的以双分子膜为基本结构的囊光,其大小为30-150nm,泡壁厚度为5-25nm,并用UV-Vis和微量得差示扫描量热研究了双分子膜中分子的聚集态和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用聚联乙炔囊泡为载体,将bola型两亲分子1,12-二乳清酸十二胺盐(DDO)对三聚氰胺的分子识别作用用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显示出来.通过比较不同碳链长度的聚联乙炔囊泡对分子识别过程的反映,发现二十三烷基-2.4-二炔酸(TCDA)囊泡的显色灵敏度较高.研究表明,TCDA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来自于DDO与三聚氰胺多重氢键的形成以及溶液环境中水结构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显色机理,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详细研究了分子识别过程中聚联乙炔囊泡的相变行为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TCDA囊泡和带有识别分子的DDO/TCDA囊泡在三聚氰胺存在下,相变温度Tm均向高温方向移动,并且,随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加,Tm值逐渐增大直至囊泡瓦解;但是Tm值的变化没有与囊泡变色必然关联,仅仅DDO/TCDA囊泡具有变色现象,而且,只有当三聚氰胺的浓度超过分子识别氢键形成所需理论量时,肉眼才能可见明显的由蓝到红的颜色变化.为了理解溶液中过量的三聚氰胺对囊泡变色的作用,选用蔗糖和尿素作为典型的水结构促进剂和水结构破坏剂(chaotrope),详细研究了它们对聚联乙炔囊泡反映分子识别过程中相变温度的影响及显色规律.结果表明,过量的三聚氰胺在溶液中起到类似尿素水结构破坏剂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分子识别过程中多重氢键的形成对聚联乙炔囊泡的变色缺一不可.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由水结构破坏剂参与的聚联乙炔囊泡变色机理,有助于理解共轭聚合物热相变过程中的Hofmeister效应.  相似文献   

6.
聚氧硫杂蒽树脂固化特性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DSC、TG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聚氧硫杂蒽树脂 (POSPF)的固化特性及其动力学 .结果表明 ,用六次甲基四胺 间二氯苄作固化剂 ,加热至 10 5~ 2 2 5℃能使POSPF树脂固化 ,在固化过程树脂中的活性羟甲基和固化剂参与反应生成亚甲基桥从而形成网状体型结构 ;动态DSC曲线上出现宽的固化放热峰 ,用T β外推法确定其凝胶温度Ti=10 0 0℃、固化温度Tp=181 5℃、后固化温度Tf=2 2 5 7℃ .固化后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失重 5 %时热分解温度高达 4 0 3℃ .  相似文献   

7.
王理  黎坚  杨亚江 《化学学报》2003,61(2):213-217
合成了一种新型凝胶因子,能在很低的浓度下使水发生凝胶化,形成水分子凝 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水分子凝胶的微观形态进 行了表征,表明凝胶因子可以在水中聚集、自组装成延伸的螺旋缠绕细纤维结构, 并且得出了纤维束的平均直径在100nm左右,平均孔径在100nm左右。利用示差扫描 量热(DSC)的数据,计算了水分子凝胶体系的平均孔径大小在50~100nm左右,与 AFM和TEM观测的结果较吻合,从而验证了DSC理论推导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得到 了不同浓度的水分子凝胶的凝胶—溶胶相转变温度Tcs在55—72℃之间,而且随着 凝胶因子浓度的增加,水分子凝胶体系的平均孔径呈减小的趋势,凝胶—溶胶相转 变温度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铝膜, 并通过DSC、TGA、SEM、N~2吸附和气体透过率测定等手段, 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氧化铝膜是一种均匀无裂痕和具有较窄孔径分布(约4nm)的膜材料。将此多孔氧化铝膜制成膜反应器后, 用于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醛的反应, 发现甲醇转化率比常规反应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首次尝试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催化活性组分直接负载到多孔氧化铝膜上, 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多孔膜, 并考察了它的反应活性。文中对由这两种多孔膜及钯/陶瓷复合膜制成的反应器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铝膜, 并通过DSC、TGA、SEM、N~2吸附和气体透过率测定等手段, 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氧化铝膜是一种均匀无裂痕和具有较窄孔径分布(约4nm)的膜材料。将此多孔氧化铝膜制成膜反应器后, 用于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醛的反应, 发现甲醇转化率比常规反应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首次尝试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催化活性组分直接负载到多孔氧化铝膜上, 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多孔膜, 并考察了它的反应活性。文中对由这两种多孔膜及钯/陶瓷复合膜制成的反应器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低相变温度卟啉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巍  师同顺 《化学学报》2001,59(4):466-471
合成了4个系列的8种对脂肪酰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并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它们的液晶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制备了卟啉-紫精与花生酸镉混合LB膜,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膜中卟啉基团的聚集及取向, X射线衍射说明混合LB膜具有层状有序的周期结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膜的表面压可使聚集成"微畴"的卟啉-紫精均匀分布在花生酸镉单分子层中, 随膜表面压的增大, 小的"微畴"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微畴"。电子衍射说明混合膜中两组份分相存在, 且都为六角对称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2.
张波  张占军  王斌  严捷  李经建  蔡生民 《化学学报》2001,59(11):1932-1936
用Frens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表征。用自组装技术得到了金膜电极表面的金纳米粒子二维阵列电极,用扫描电镜、电化学等方法对该微阵列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金电极表面被自组装膜完全覆盖后,电化学反应不再发生,而将金纳米粒子组装到膜上以膈,才得到电化学信号。我们认为,金纳米粒子在这里对电荷的跨膜转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于该过程的研究,用助于理解电荷的转移机制,对进一步理解电荷隧穿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勇  胡征  陈方  陈懿 《化学学报》2001,59(11):1904-1908
通过调变反应温度,制得了B含量变化范围较大的Fe100-xBx(x=23~40)系列纳米金属玻璃。用Mossbauer,ICP,XRD,TEM,DSC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制备条件对B含量的影响及其原因,样品的结构、晶化温度/微粒的聚集状态和表观粒度等物性与反应温度(B含量)的关系,揭示了Fe-B纳米金属玻璃的化学制备研究中反应温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Rose-Drago数据处理方法对多种新型空间不对称含咪唑基团金属Schiff碱配合物与取代四苯基卟啉锌[ZnT(p-X)PP]轴向配位反应平衡常数进行了测量。研究了配体和卟啉上取代基、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发现各配体与锌卟啉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卟啉环上取代基的Hammett参数之间存在线性自由能关系。在二氯甲烷中, 利用温度系数法测量了反应体系的△rHm^○和△rsm^○。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了系列单链、1, 5取代萘刚性生色基团的两亲化合物C~nNaph(1,5)C~6N^+(n=16, 12, 10, 8, 6和4)的合成。用电镜、1^H NMR和DSC分别观察了该系列化合物在稀溶液中的聚集形态、聚集体内分子运动和物相变化。结果表明: 当n≥8时, 该系列双亲化合物在稀溶液中自组织成双层结构的囊泡, 泡壁为双分子膜。n=6时, 囊泡形状不完整。n=4时, 聚集体无确定形态。  相似文献   

16.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在细菌代谢过程中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英  黄在银  谢昌礼  屈松生 《化学学报》1997,55(10):967-973
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产气杆菌在四种Schiff碱金属配合物作用下的代谢热谱, 以其对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k表征了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对其细菌生长的抑制。不同的配合物其抑制情况不同。Co(II)-NG(NG : D-氨基葡萄糖-β-萘酚醛Schiff碱)对产气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大, 随着浓度c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 在350μg.mL^-^1时可完全抑制其生长, 但k-c并不呈线性关系; Fe(II)-NG对产气杆菌的抑制较小, 且在50-300μg.mL^-^1浓度范围内k与浓度无关, 在350μg.mL^-^1时才略表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u(II)-NG和Zn(II)-NG对产气杆菌的抑制作用也较小, 且k随着浓度的变化不规则, 同时发现热谱上最大热输出功率Pmax与生长速率常数存在正比关系, 进而推出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用Pmax代替k。  相似文献   

17.
杨维达  谢传良 《化学学报》1989,47(4):333-339
本文对五种组成为[Fe(3-EtO-SalAPA)2]ClO4.S的Fe(III)自旋变异晶态配合物进行了磁学和谱学表征, 所有溶剂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和EPR数据证示它们的自旋态转变性质均属渐变型, 在110-300K范围内的Mossbauer谱都只显示单一的四极分裂双峰. 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所有晶态配合物中, Fe(III)自旋态的转变速率小于EPR谱学的时间标度(~10^1^0s^-^1), 而大于Mossbauer谱学的时间标度(~10^7s^-^1). 随着溶剂分子体积由C6H5F至o-C5H4Cl2的依次增大, 相应溶剂合物的μeff-T曲线的Tc值向低温方向位移.特别在单卤代苯系列中, 溶剂的分子体积与Tc值呈线性关系, 但氯苯溶剂合物是例外:后者的反常现象主要是由晶格内部的Tc≈185K时伴随发生了与自旋变异协同的一级相变所造成, 这个相变过程已为示差扫描量热测定和Mossbauer中心位移对温度的曲线呈现的不连续性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TiO2/PtO-Pt复合膜和SnO2/PtO-Pt复合膜氢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PtO-Pt纳米粒子膜与TiO2,SnO2纳米粒子膜复合,利用PtO-Pt纳米粒子膜作 为插入电极和催化剂,设计并研制出一类新型双层结构复合膜气体传感器。采用 TEM和SEM对薄膜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空气中4.0H2的氢敏性能研究表明: 200℃时,TiO2/PtO-Pt复合膜对氢气的灵敏度为70%,而TiO2纳米粒子膜无响应。 100℃时,SnO2/PtO-Pt复合膜的灵敏度为92%,同样条件下,SnO2纳米粒子膜的灵 敏度仅为4%。说明PtO-Pt纳米粒子膜的催化作用能够显著提高TiO2和SnO2的膜氢 敏性能。另外,TiO2/PtO-Pt复合膜和SnO2/PtO-Pt复合膜均对空气中H2有很高的选 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