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肉芝软珊瑚 Sarcophyton富含二萜 ,从这类软珊瑚生物体中已经分离出许多含十四元环结构的西Scheme 1  Sturcture of Sarcophydiol 1松烷二萜内酯 ,例如 Sarcophinone[1] ,iso-Sarcophinone[2 ] ,Sarcophine[3,4 ] ,Sartrochine[5] 和 iso-Sarcophine[6 ,7] .这些西松烷二萜内酯均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在对采自南中国海的一种肉芝软珊瑚 Sar-cophyton sp.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分离得到一个在生源上与 iso- Sarcophine有密切关系的新西松烷二萜内酯 Sarcophydiol 1 (结构见Scheme 1 ) .本文报道其分离方法及结构测定结果 .1 …  相似文献   

2.
柔软肉芝软珊瑚中的新二萜内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肉芝软珊瑚Sarcophytum是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中的一个属,软珊瑚肉质柔软而不被海洋中的动物所吞食,这被认为是与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能驱赶其它生物的化学防御物质有关,从而引起了化学家和药物学家的重视^[1,2],例如从乳白肉芝软珊瑚Sarcophytum glaucum和第氏肉芝办珊瑚Sarcophyton decasyi中均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相当强的二萜内脂Sarcophine^[3-5],Bernstein^[3]认为这类物质可能是软珊瑚的化学防御物质之一,最近我们在研究柔软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 Tix.Dur.的次生代谢产物过程中,分离到两个在生源上与Sarcophine有密切关系的二萜内酯 Sarcophinone(1)^[6,7]和iso-Sarcophinone(2),其中2是新化合物。体外的生理活性试验显示,化合物1和2对艾氏腹水瘤细胞和水鼠S180肿瘤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本文报道了Sarcophinone(1)和iso-Sarcophinone(2)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3.
二聚西松烷型二萜(biscembranoid)是一类骨架新颖、结构复杂、罕见的海洋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于肉芝软珊瑚属珊瑚生物中.这类化合物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尤其表现为抗炎、抗肿瘤等.对近年来报道的肉芝软珊瑚属中的二聚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化学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并对其药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从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 tortuosum Tixier-Durivauh中分离到一种新型骨架的四环四萜化合物,命名为扭曲肉芝甲酯(Methyl Sartortuoate)~([1])。通过IR,UV,NMR和MS谱的详细分析及X射线衍射,测定其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并确定了绝对构型。作者还提出了其可能的生源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个新倍半萜内酯的分离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蒿属植物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Ledeb)地上部分分离得三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化学相关及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光谱1、3C-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万年蒿氯内酯chlorosacroratin(Ⅰ),去乙酰氧母菊内酯deacetoxymatricarin(Ⅱ)和ridentin(Ⅲ)。其中,万年蒿氯内酯为一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在材料表面构筑聚合物多级结构可以显著提升其性能并赋予新的性能,但是目前已有的制备方法较为繁琐,需要开发简单易行的新方法。结合聚苯乙烯(PS)的可控蒸发组装和聚(γ-苄基-L-谷氨酸酯)-聚乙二醇(PBLG-b-PEG)刚-柔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方法,在硅片表面构建了梯度排列且表面具有纳米条纹的微米圆盘多级结构。采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微结构形貌及硅片的表面润湿性进行了表征。PS溶液经可控蒸发自组装在硅片表面形成梯度变化的微米圆点图案,经热处理及溶剂清洗后,得到微米圆盘。通过溶液自组装方法,PBLG-b-PEG在PS微米圆盘表面形成有序排列的周期性纳米条纹。材料的接触角随着图案表面微结构从半球状圆点到表面平整的圆盘再到表面带有纳米条纹的圆盘的变化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7.
曾志  谢润乾  谭丽贤  张涛 《应用化学》2011,28(8):956-962
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对川芎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30和34个化合物,测定了其相对含量。 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均为(Z)-藁本内酯。 超临界CO2提取方法能提取出较多的川芎药效物质,如丁基酞内酯、丁烯基酞内酯、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I。 而水蒸气蒸馏提取物中除了川芎药效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萜烯类化合物。 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对川芎药效物质的提取比水蒸气蒸馏法的效率高。 通过对川芎中带不饱和侧链与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规律的解析归纳,鉴别了川芎中不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如(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丁烯基酞内酯和川芎内酯I以及饱和侧链内酯类化合物如丁基酞内酯和川芎内酯A。  相似文献   

8.
采用AAO模板及后处理方法合成了圆盘状a-Co(OH)2并研究了其电化学电容性能.在该合成方法中,先采用阳极氧化铝模板结合交流电沉积的方法获得钴纳米线,而后将其在碱液中通过溶解氧氧化生成终端产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此外,对圆盘状Co(OH)2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合成的Co(OH)2具有圆盘状形貌,属a相态,且表现出较好的电容特性.  相似文献   

9.
从南海扭曲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tortuosum Tixier-Durivault)中分离得一种结构新颖的四萜酯——扭曲肉芝甲酯(methyl sartortuoato,1)。1是无色结晶,含一分子结晶乙醇。经脱去结晶醇后,m.p.246~246.5℃,[α]_D~(28) 195.8°(c 0.0475,C_2H_5OH),分子式为C_(41)H_(62)O_8,m/z:682,4469(M~ )。 1 具有以下的结构:一个羧酸甲酯,ν_(max):1745,1220cm~(-1),δ_H3.58(3H,s,41-H),δ_C174.5(s,20-C)ppm。三个羰基,ν_(max):1725,1700cm~(-1),δ_C 213.13(s),213.30(s),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ε-己内酯及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了己内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产物结构。探究了ε-己内酯链段含量对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黏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比研究了其电子束(EB)固化膜和紫外光(UV)固化膜的热机械性能、拉伸性能和涂层基本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胡椒碱为起始原料,与KOH反应生成胡椒酸钾盐,经酸化后制得胡椒酸(2); 2与乙醇经酯化反应制得胡椒酸乙酯(3); 3与己二胺在金属钠催化下经氨解反应合成了胡椒酸己二胺(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IR确证。合成4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 wt%, n(3):n(己二胺)=0.6, m(乙醇):m(3)=2.5,于65~75 ℃反应48 h,收率83.5%。该工艺在微型实验基础上放大十倍,收率大于79%。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利用丙酮作为溶剂吸收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采用HP-1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二甲醚的体积分数在0.5%~30.0%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二甲醚的定量下限为0.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7.3%(n=6...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酰乙酸乙酯(1)为原料,在醋酸中与亚硝酸钠通过肟化反应制得N-羟基亚胺乙酰乙酸乙酯(2);2在醋酸缓冲溶液中经锌粉还原后与环己酮加成环化合成了2-乙氧羰基-3-甲基-4,5-四亚甲基吡咯(3),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1100 mmol,n(Zn)∶n(1)=2.9∶1.0,在醋酸中回流反应,总收率39%;以多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一锅煮"合成3,收率50%。  相似文献   

14.
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自聚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为主链, 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亲水性链段, 癸二酸为疏水链段, 合成了一系列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 通过FTIR, 1H NM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壳聚糖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由元素分析方法计算出衍生物的取代度. 采用直接溶解法制备了壳聚糖衍生物的空白胶束,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胶束的形态. 由动态光散射(DLS)测定了胶束的粒径及分布, 并以芘为分子探针, 通过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壳聚糖衍生物的临界聚集浓度(CAC). 研究结果表明, 壳聚糖主链上疏水链段的取代度越大, 其衍生物的临界聚集浓度越低, 相同浓度下的胶束的粒径也越小.  相似文献   

15.
官能团化己内酯与丙交酯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官能团化新型己内酯单体的合成及其与丙交酯无规共聚物的降解性能. 首先, 环己酮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2-(N-异丙基酰胺乙烯基)-环己酮; 然后, 以间氯过氧化苯甲酸为氧化剂, 通过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 制备带有酰胺官能团的己内酯单体6-(N-异丙基酰胺乙烯基)-ε-己内酯; 最后, 在异辛酸亚锡[Sn(Oct)2]的催化下与丙交酯开环聚合, 得到新型己内酯与丙交酯的无规共聚物. 采用1H NMR, SEC和DS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能. 同时通过黏度法、失重法和SEM对该聚合物的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共聚物的降解速率明显增快, 材料降解2个月后, 材料的质量损失达到28.1%, 特性黏度降低近40%.  相似文献   

16.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was aminolyzed with 1,6‐diaminohexane (DAH) and then sialic acid (NANA) was immobilized via amidation onto the surface. The surface concentration of NANA was determined by 2‐thiobarbituric acid (TBA) test. The hemocompatibility of the resulting PET fabric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complete blood count (CBC), coagulating times, and protein adsorption. The ability to remove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as also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contacting NANA‐immobilizing PET on the suppress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chemiluminescence (C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immobilizing NANA onto PET, the adhesion of platelet (PLt) was reduced, and oxidative stress was suppressed. The level of LPS was also greatly reduced.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单体, 二苯甲酮(BP)为光敏剂, 过硫酸胺(APS)为自由基引发剂, 采用溶液中光接枝方法制备了具有温度敏感特性的聚氨酯微球(PU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 在聚氨酯微球表面形成了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接枝聚合物层. 在接枝过程中, 延长反应时间与增加引发剂浓度均有利于提高接枝率. 常温下, 接枝率随反应时间延长呈线性增长, 当反应时间超过40 min后, 接枝率基本保持稳定; 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存在最佳优化值, 即其浓度为单体质量分数的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接枝改性前后聚氨酯微球的温敏特性进行分析表征, 证实改性后的微球在35 ℃左右出现低临界互溶温度(LCST), 在此温度附近表现出对温度敏感特性. 接触角测试与溶胀测试结果表明, 在低临界互熔温度以下, 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微球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控制结晶法从溶液相制备球形FePO4.xH2O,再高温烧结得到FePO4前驱体,最后用微波碳热还原法合成高密度L iFePO4/C.由XRD和SEM表征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丁二酸酐为起始原料,经醇解和酰化反应制得丁二酸单乙酯酰氯(3);3经甲烷磺酸催化与氨基硫脲环合合成了重要药物中间体——(5-氨基-[1,3,4]噻二唑-2-基)-丙酸乙酯,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运用正交试验对环合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反应条件为:3 132 mmol,n(氨基硫脲)∶n(3)∶n(甲烷磺酸)=1∶3∶3,于110℃反应3 h,总收率51.3%。  相似文献   

20.
L-谷氨酸桥联的卟啉二联体的合成和表征及其CD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谷氨酸(乙酰基保护)与二氯亚砜反应制备的二酰氯和单羟基卟啉(M-PH2)反应,合成了L-谷氨酸桥联的卟啉二联体,用红外光谱、 电子吸收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化合物的结构加以确证,通过圆二色谱(CD)研究了化合物的手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