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争使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时代意识产生。危机意识成为整个知识阶层的共识。对社会的批判和社会对社会的改良等政治意识成为一种时尚。第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批判,西方文化优越论得以确立。第三,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功名意识日益淡薄,部分人开始了职业转型。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进入晚清社会以后,中国社会在外力的作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统出版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近代民营出版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壮大,日益成为整个出版业的主流,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白锦表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15(4):102-107
近代的知识分子是当代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群体。面对历史性的民族危机,他们表现出:(1)同一个“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心愿;(2)共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3)开放与守旧并蓄的“中体西用”原则;(4)幻想化的教育救亡途径;(5)痛苦的“鱼”与“熊掌”的选择。显现出当代知识分子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作的强国之举,及其在客观上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有限却富历史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选材制度,让处于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了跻身上流的机会;科考也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然而1905年科考的废止阻断了知识分子由士入仕的道路,动荡的社会以及逐步形成的商业社会使知识分子难以适应.在赖以信仰的科考无以为继之后,士人们或经商办报或投身于小说创作,鸳蝴派的出现使文学形态转向消闲趣味化,稿费的制度化则促成了职业作家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揣丽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1):64-67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东北近代发展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东北近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东北区域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东北地区反帝斗争的深入、同样也推动了东北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担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对此,他们的思考,筹划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转折,次第达到了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每一步思考都被负着肉体的创伤和心灵的巨痛,特别是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冲突所带来的矛盾折磨。如何对待西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情怀中贯穿始终的倾注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鲜明地体现着他求真实际的务实风格,讲求实效的务实态度,不尚空谈、多干实事的务实精神。他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务实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政治上充分加以信任。二是切实帮助知识分子解决具体问题,生活上关心照顾。三是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工作上施心使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奠定了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形成的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健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4):28-35
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是其维新启蒙思想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康有为提出“以开创之势治天下”的科技启蒙观,极智极富,争雄竞长的科技比较观,变法急务,富强至计的科技人才现,是世界科技革命的第一次巨浪对我国近代历史影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62-65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保守拒变心理、专制权威意识、平均主义思想和自私冷漠的政治心态的制约下,在知识分子特有的群体至上思想、理想主义、功利主义化观及传统首先观念的影响下,其变革思想中往往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社会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鲜明地体现着他求真实际的务实风格 ,讲求实效的务实态度 ,不尚空谈、多干实事的务实精神。他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务实观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政治上充分加以信任。二是切实帮助知识分子解决具体问题 ,生活上关心照顾。三是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 ,工作上放心使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奠定了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形成的基础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责任乃孙中山近代话语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词,几乎覆盖其活动的所有空间.其诠释责任的话语形式多样,所涉内涵包括责任概念释义、责任类型分类和责任精神分疏等方面.他认为责任乃国民内在道德素养,外现为投身于政治变革与维护共和,促进和平.价值取向、内在责任和外在责任是其责任观的具体构成,而由低而高的义务、责任与天职为三要义.孙中山以... 相似文献
14.
陈文丽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0-54
近代中国人撰写的大量日本竹枝词反映出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观。从萌芽阶段的好奇,发展阶段客观与盲目的日本观并存,到繁荣阶段的理智、冷静的日本观,而尾声阶段的日本观却为淡然。然而,近代中国人"西教盛行,汉学更轻"的失落感与中华文化中心的优势文化心理始终贯穿在日本竹枝词的发展与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15.
16.
在民族危机深重的近代中国,曾纪泽敢于直面现实,顺应历史潮流,能够从世界大势出发,来观察本民族的生存问题,具有了近代开放观。在对外政策上,他反对闭关,提倡开放;在外交礼仪上,主张行“西礼”;在经济上,呼吁通商富国;在对外交涉上,力主用国际法争取和维护民族利益。不过,由于时代环境的限制,曾纪泽的近代开放观中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也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中朝传统的宗藩关系随着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尽管朝鲜的独立自主是短暂的,但中韩关系还是开始了向近代外交的迈进。这一变化,从清政府驻韩使节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8.
19~20世纪之交,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面临着极大挑战;当时的思想家表现出了较积极的态度:吸纳西学方法并推动了中国学术研究方法的近代转型;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由“虚”到“实”的转变、研究程序由臆测到实证的转变、研究品格由依附到独立的转变等。严复在这一重大学术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郑少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7-50
本文从研究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分析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进而探索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现代转型问题,提出要培育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诚信观,为在全社会形成诚信的良好风气提供一些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后来者,近代湖南教育转型演进无法遵循教育内在的发展逻辑与连续性,而表现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步性,除了整个国家教育近代化进程中被动性、非计划性、局部性、新旧杂陈和不平衡性等特点之外,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以及特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湖南教育近代化进程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