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束-气条件下研究了亚稳态原子He(2^3S)与CH2Cl2间的传能反应,测得了由该反应产生的CH(A^2△-X^2П),CH(B^2∑^-X^2П)CH(C^2∑^+-X^2П)和H原子(Balmer系)的化学发光光谱。通过对CH(A,B)的光谱进行计算机模拟,推测出初手的CH(A^2△,v^1=0-2)态振动分布为No:N1:N2=100:40±5:19±2,CH(A^2△,v^1=0-0  相似文献   

2.
在分子束条件下测量了He(2^3S)+N2O(X)→N2O^+(A^2Σ^+)+He(^1So)+e^-反应的Penning电离光学光谱,求得了N2O^+(A^2Σ^+)态的初生态相对振动布居。以He(2^3S)+N2(X)→N^+2(B^2Σ^+u)+He(^1So)+e^-为参考反应,测量了He(2^3S)+BN2O^+(A^2Σ^+)+He(^1So)+e^-反应的速率常数KN2O^+(A)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He(2^3S)与SOCl2的碰撞传能反应,测定了反应产物碎片SO(A)的形成速率。通过加SF6检验,表明SO(A)的形成主要为直接解离激发过程,由外推法估算了SO(A)的初生态布居,通过观察光谱强度随压力的变化,研究了激发碎片的碰撞弛豫过程。  相似文献   

4.
He(2^3S),Ne(^3P0,2)与CS2(X↑ ̄)碰撞的Penning电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束和化学发光技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测量了亚稳态原子He(2^3S)与CS2分子碰撞的Penning电离光学光谱。实验得到的CS2^+(A↑ ̄),CS2^+(B↑ ̄)态发光光谱分辨率比目前文献所报到的要好得多,因而我们首次给出了Penning电离反应中CS2^+(A↑ ̄,B↑ ̄)态的初生态相对振动布居,其结果与光电子能谱得到的布居明显不同,对这种非Franck-Condon跃迁过程本文给予了  相似文献   

5.
用轨线法对N(^4Su)+CH(0,0)→CN(v',J^')+H(Sg)和N(^4Su)+CH(0,0)→NH(v',J')+C(^3Pg)反应进行计算,研究了上反应的阈能、反应截面、产物散射分析和微观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原子He(2^3s)和Ne(^3p0.2)与POCl3分子的传能反应,获得了激发态碎片PO(A)和PO(B)的发射光谱,测定了He(2^3s)与POCl3反应中PO(A)和PO(B)的形成速率常数,其数值分别为:KPO(A)=3.68×10^-11cm^3·molecule^-1S^-1和KPO(B)=9.40×10^-11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7.
析相光度法测定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Cu-PEG-DDTC(铜试剂)(NH4)2SO4体系的析相光度法并应用于测定Cu。最宜酸度为3.6-9.0(NaAc-HAc,NH4Cl-NH3.H2O)缓冲溶液,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4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05×10^3L.mol^-1.cm^-1,Cu浓度在0-30μ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铜与DDTC形成组成为1:2的稳定络合物。该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获得了满  相似文献   

8.
自由基和激发态原子分子反应装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由基和激发态原子分子反应装置是一台综合了分子束技术,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共振多光子电离技术及质谱和化学发光光谱测量技术相结合的功能比较齐全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装置。利用稀有气体(He,Ar,Xe)亚稳态与N2,CS2等分子碰撞传能发射光谱测量及C(^3P)+N2O(X^1Σ^+)反应产物CN(X^2Σ^+,V^n)的激光激发谱测定证实了这台装置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将装置分为超音束源,质谱室及激光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光子吸收,将Na(3S)原子激发到4D态,测量了Na(4D)+Na(3S)=Na(4F)+Na(3S)碰撞能量转移截面,因为直接由4F→3D的荧光不能探测,所以检测3D→3P级联荧光讯号。结合基态钠原子密度的测量,给出了截面值σ4D→4F-1.3×10^-14±28%(cm^2)。  相似文献   

10.
用轨线法对N(4Su)+CH(0,0)→CN(v′,J′)+H(2Sg)和N(4Su)+CH(0,0)→NH(v′,J′)+C(3Pg)反应进行计算,研究了两个反应的阈能、反应截面、产物散射分析和微观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活塞圆筒式P~V关系测量装置上,研究了KH_2PO_4(KDP)和(CH_3NHCH_2CO-OH)_3CaCI_2[Tris-sarcosinecalciumchloride(TSCC)]在室温下、4.5GPa内的p~V关系。实验结果表明:KDP在2.1GPa左右有一个相变;TSCC在0.8GPa和3.2GPa左右各有一个相变。本工作还给出了它们在相变前后的状态方程,以及它们的格临爱森参数γO、体积模量B_o和B_o的压力导数B_o。  相似文献   

12.
本采用H2O的二个^1A1态的双值多体项展式(DMBE)势能函数,用Ehrenfest模型方法研究了反应(1)O(^1D)+H2→OH和(2)O(^1D)+H2→OH(A^2∑^+)+H的非绝热碰撞动力学过程。讨论了电子非绝热跃迁对反应(1)的影响及H2振动能对反应(2)的促进作用。并求得反应(1)的室温速度常数为0.944×10^-^1^0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13.
自由基分子CN(A^2Пi—X^2Σ^+)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塞曼调制磁旋转光谱技术对自由基分子CN(A^2ΠI-x^2Σ^+)(12,6)带、(7,2)带进行了测量,标识了光谱并拟合了A^2Πi太分子常数,从而得到V=7T V=12振转谱带的Tv、Av、Bv、Dv等参数,还获得A双分裂参数Pv和qv,两个带的总拟合方差分别为0.039和0.046cm^-1。  相似文献   

14.
亚稳态分子CO(α^3П)猝灭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流动余辉技术测定了亚稳态分子CO(α^3П)被CS2,SO2,SO,NOC12,IC1,SO2C12,SC12,H2O,CHC13,CH2C12,He和Ne猝灭的速率常数,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CO(α)和CS2,SO2,SO,NO等分子的猝灭反应的可能出口通道,指出CO(α)被其他分子猝灭时,主要出口通道是化学反应,E-E和E-V能量转移,有时是几种不同的出口通道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PEG(聚乙二醇)-2000-钍试剂-(NH_4)_2SO_4体系对Fe(Ⅲ)、Al(Ⅲ)、Ni(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指出在pH为3.5-6.5(NaAc-HAc)的水溶液中,有(NH_4)_2SO_4存在下,Fe(Ⅲ)、Al(Ⅲ)可被PEG-2000相几乎完全萃取,而Ni(Ⅱ)则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Ni(Ⅱ)与Fe(Ⅲ)、Al(Ⅲ)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亚稳态原子(He(2^3S)与CH3CN的能量转4称钣应,获得了CN(B^2∑^+-X^2∑^+)的形成速率和振动布居,并探讨了传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全拟合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对H2^80Se岔子4个已知转动结构振动带的3516个上态能级的全拟合分析,得到112个基光谱参数,拟合偏并为10.6×10^-3cm^-1,用这套基本光谱参数精确预言了首次记录的H2^80Se分子0和(401,B2)局域模振动带的转动结构,并在简正模 域模下分别拟合得到有效振转光谱参数。将归属得到的H2^80Se分子(500,A1)和(401,B2)振动带的2  相似文献   

18.
CO(a)与CS2和CS传能反应中激发态碎片形成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CO(a)与CS2和CS的传能反应,测定了反应产生的激发态碎片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CO(a)与CS2传能反应中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分别为3.46×10^-11cm^3·molec^-1·sec^-1和1.14×10^-10cm^3·molec^-1·sec^-1。CO(a)与CS传能反应中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NO分子的(5σ)^2(1π)^43P-(5σ)^2(1π)^3(2π)^2构形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对D^2Σ,C^2Ⅱ,B^2Ⅱ和L^2Ⅱ电子态的转动能级结构以及态函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很相符。  相似文献   

20.
陆庆宁  S.  C 《化学物理学报》1998,11(4):317-320
应用^31PNMR技术研究了双膦配体1,3-(Et2PCH2)2C5H4和cis-(Pt(PEt3)2Cl2)的反应过程,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核磁表征,得到的结果表明,该双膦配体容易和cis-(Pt(PEt3)2Cl2)发生金属环化反应,所选用的初始反应物应有利于和双膦配体形成一个中间(过渡状态)使苯环上的C-H键被活化,这是金属环化反应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据此提出了可能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