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读者园地     
读者来函询问在光度显色反应常加入OP、Triton X-100、Tween 80等试剂,但不知上述这些化学试剂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关于这些试剂在光度显色反应的作用问题,比较复杂,恐难以短文所能讲清。现先将上述这些化合物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一介绍。 上面所提到的几种物质均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简单说来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从分子结构看,表面活性剂的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它们的分子都是由极性的亲水基(hydrophilic group)和非极性的憎水基(hydrophobic group)两部分所组成。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而言,是含有在水中不离解的羟基-OH和醚键结合,—O—,并以它为亲水基的一类表面活性剂。按分子中的亲水基分类,有聚乙二醇型和多元醇型之分。OP即属于聚乙二醇型,它的结构式见下:Triton X—100结构式见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分光光度和核磁共振两种实验方法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记作n-Sf)胶束对漂蓝6B(ECAB)及其金属络合物的增溶增敏作用。n-Sf对金属络合物的增溶增敏作用发生在胶束的极性部分与非极性部分的交界处,故n-Sf分子中的烷基链与聚氧乙烯链是否直接相联,会影响到金属-ECAB络合物的吸收光谱形状、λ_(max)和ε值。n-Sf胶束增溶ECAB,会抑制ECAB的酸式离解。  相似文献   

3.
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中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中的聚集行为比在水溶液中复杂得多. 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有一明确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而在非极性溶剂中至今对CM C概念仍有怀疑[1], 但已有多种手段如染料增溶法、水增溶法、光散射法、荧光偏振、紫外和核磁共振谱等证实并测定了非极性溶剂中 CMC 的存在[1~5]. 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中以非离子化状态存在, 其缔合主要靠两亲分子之间的偶极-偶极以及离子对相互作用, 那么在一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另一种表面活性剂, 即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必然对其聚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但迄今为止, 尚未见关于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中聚集行为的报道. 本文采用碘光谱法和水增溶法测定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 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Brij30 混合后在正庚烷中形成反胶束的 CMC, 以期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对其聚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在多种应用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就已有的工作来看,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研究比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作的同类研究要少.其中绝大部分研究的是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并且多数是用工业产品.它实际上是具有不同乙氧基聚合度或不同大小疏水基的混合物.这使得说明固/液界面吸附规律和机制更为困难.再者,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虽有应用广泛的优点,但因聚氧乙烯链可能采取伸展或不同程度卷曲的构型,也给理论研究带来附加的复杂因素.此外,对同一种结构确定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各种吸附剂上吸附的系统研究还很少见.所以,我们选择亲水基和疏水基的组成和结构都确定的亚砜类化合物作一系列吸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痕量、微量金属分析已有一些报道,但对显色反应的机理研究还不多.我们曾指出混合胶束的形成改变了反应微环境,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之一. 本文以PAR-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为例,用超过滤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显色剂在混合胶束中分配系数和有效介电常数,并讨论了这些常数与某些体系光度性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戚文彬  王耕 《化学学报》1988,46(2):187-190
近年来,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痕量. 微量金属分析已有一些报道,但对显色反应的机理研究还不多. 我们曾指出混合胶束的形成改变了反应微环境,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之一. 本文以PAR-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为例,用超过滤法. 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显色剂在混合胶束中分配系数和有效介电常数,并讨论了这些常数与某些体系光度性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皂荚素(GS)的表面活性及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测定了皂荚素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全氟辛酸钠、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复配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关系(γ~lgc)曲线,并用二维晶格模型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分子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结果表明,皂荚素主要呈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呈微弱的离子性.复配后分子交换能均小于零,复配增效.增效顺序为GS/阳离子>GS/非离子>G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之间的复配性能,测定了不同摩尔比的APG和BS-12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泡沫和乳化性能,并且研究了无机盐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任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比,APG和BS-12复配体系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呈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摩尔比为3∶7时,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最高、起泡性能最好、形成的泡沫和乳状液最稳定,协同增效作用最显著。此外,无机盐的加入提高了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当NaCl浓度为0.03mol/L时,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最小,表面活性最高;而对于无机盐,其离子价态越高,提高表面活性程度越明显;相比之下,阳离子提高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能力大于阴离子。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研究了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作用.本文通过测定显色剂在表面活性剂胶束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考察了分配系数和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阳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 根据析相模型,显色剂(配位体)在胶束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对HCPCF吸收光谱及溶解度的影响,研究了HCPCF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作用机理。在酸性介质中表面活性剂主要起胶束增溶作用。根据HCPCF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确定,分子形态的HCPCF是处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憎水碳氢链部分。在碱性介质中,在CMC以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单分子形式与HCPCF及其金属络合物形成具有一定组成比的化合物,此化合物的溶解度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有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能是由其聚乙氧基的氧原子和HCPCF的尚未离解的氢之间形成氢键而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王瑛  李培基 《色谱》1990,8(1):46-47
用薄层色谱(TLC)分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有许多报道,但均限于亲水基氧乙烯基—(OCH_2CH_2)_n—分布的测定,迄今尚未见到关于亲油基分析的报道。我们曾报道过用反相TLC以甲醇/水(7∶3)为展开剂,  相似文献   

12.
卟啉类的光电极在分子固体液体接界光伏打电池工作中已得到研究。本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的特性吸附等温线来分析此种离子浓度对数函数与光伏打效应增长的关系,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极性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光伏打效应增强的影响。内Helmholtz层结构与参量变化对光伏打效应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胶束化已成为许多研究的课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或在具有两个氢键的极性溶剂中(如乙二醇、氨基醇)形成普通胶束,其结构是分子的疏水端聚集在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对Me-5-Br-DEPAP及Me-5-Cl-PADAB显色反应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研究了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Ag2+-5-Cl-PADAB和Cu2+-5-Cl-PADAB等显色反应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及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对一系列Me-5-Br-DEPAP及Me-5-Cl-PADAB显色反应的作用,试图寻求表面活性剂对显色体系增敏作用及协同增敏作用的原因,并对其作用机理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头孢唑酮的加入使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表面活性降低. 1H-NMR的结果表明,头孢唑酮增溶于胶束极性基团附近.头孢唑酮与Triton X-100胶束的结合常数随Triton X-10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头孢唑酮在Triton X-100胶束相和水连续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随Triton X-100含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碳氟表面活性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引入产生了高的表面活性和强的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17.
离子液体参与构筑的微乳液:离子液微乳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乳液一般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极性相:一般为水;非极性相:一般为有机溶剂),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均一透明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制备、化学合成等领域.离子液体是熔点低于100℃,完全由离子组成的一类物质,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又被称为"可设计型溶剂".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极性相、非极性相,甚至表面活性剂,构筑的一类微乳液――离子液微乳液,重点介绍了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培基  王瑛 《色谱》1987,5(3):191-193
用薄层色谱分析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已有许多报道,Armstrong用反相KC18F板,以乙醇/水(80:20)为流动相分离了三种不同亲油基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关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游离PEG的测定,用HPLC方法有很多报道,但用RPTLC方法却未见报道。本文用E.Merck硅烷化预制硅胶板,以甲醇/水混合物为流动相,不仅能区分亲油基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而且能区分分子量不同的PEG,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之间的复配性能,测定了不同摩尔比的APG和BS-12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泡沫和乳化性能,并且研究了无机盐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PG和BS-12复配体系与单独任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比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在摩尔比为3:7时,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最高、起泡性能最好、形成的泡沫和乳状液最稳定,协同增效作用最显著。此外,无机盐的加入提高了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当NaCl浓度为0.0  相似文献   

20.
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能产生协同增敏作用,我们曾应用Ag~+-5-Cl-PADAB-SDS-Peregal O体系测定Ag~+和CN~-,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以Cd-1-(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CTM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Al-CAS-CTMAB Peregal O体系为例,进一步研究了阳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体系的作用特征和规律,以期待有助于发展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