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来解析光谱数据,实现毋需分离的多组分同时测定的报道迅速增加,但一般仅限于用来解析基本光谱数据。本文提出用线性规划算法解析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的新方法,对以PAR为显色剂的Co、Ni、Cu、Zn、Fe五组分混合体系的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既保持了导数分光光度法的高灵敏度,又利用了线性规划算法解决了普通导数光谱难以解析的5组分同时测定问题,对标准合成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多波长线性回归—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镍,铜,钒三组分混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Br-PADAP做显色剂,采用多波长线性回归-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镍、铜、钒。该法灵敏、准确。与CPA矩阵等方法相比,由于不需进行矩阵运算,只进行简单的数学处理,因而更方便。 相似文献
4.
等吸收点—多波长线性回归—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重油中的铜,镍,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多组分的新方法,即等吸收点-多波长线性回归-导数分光光度法。利用金属离子-5-Br-PADAP-CPB三元络合显色体素,同时测定了重油中的铜、镍、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分析结果与ICP-AES及GF-AAS法吻合。与常规分光光度法比较,灵敏度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目标因子分析技术与导数光度法相结合,同时测定镍、铜、锌。用PAR作显色剂,三种离子在一阶导数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3.8×10 ̄5,2.7×10 ̄5和5.5×10 ̄5L·mol ̄(-1)·cm ̄(-1)比基本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提高5.8、7.1和5.7倍。用于人工合成样的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比光谱导数-零交点法同时测定铜、锌、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8的硼砂-HCl缓冲溶液中,以乳化剂OP作增溶剂,Cu^2+,Zn62+,Ni^2+分别与5-Br-PADAP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用比光谱导数-零交点法同时测定铜,锌,镍,合成试样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铜,锌,镍的回收率分别为97.0%-103.2%,96.35-104.8%和95.2%-101.9%。 相似文献
9.
10.
11.
催化光度法同时测定铜和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文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37(1):12-13
利用具有Landolt效应的(NH4)2S2O8-KI-Na2S2O3体系催化光度法同时测定铜和铁(以淀粉为指示物)。可不经分离直接用于人发、大米及绿豆中痕量铜和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甲醛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基于磷酸介质中甲醛催化溴酸钾氧化溴甲酚紫的褪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痕量甲醛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 1.0× 10 - 5g·L- 1,线性范围为 0 .0 2 0~ 0 .4 8μg·ml- 1,方法简便 ,用于空气中测定痕量甲醛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络合滴定法连续测定钨镍铜合金中的镍和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拟定了用络合滴定法连续测定钨镍铜合金中镍和铜的方法.在两份试液中,一份控制pH≈8,以疏代硫酸钠掩蔽Cu(Ⅱ),氟离子掩蔽W(Ⅵ),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Ni(Ⅱ),求得镍含量.另一份在过量氨水介质中,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Ni(Ⅱ)、Cu(Ⅱ),求得镍-铜合量,铜含量由差减法求得.指示剂为紫脲酸铵.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基于铜(Ⅱ)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胺基)苯酚(5-Br-PADAP)形成稳定络合物的性质,利用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载体,建立了流动注射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方法,并联用单征机实现测定过程的程序化、自动化。此法已成功用于铜尾矿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16.
在0.01mol·L-1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 9.3)中,镍(Ⅱ)于-1.25V(vs.SCE)出现一灵敏的方波伏安峰。镍(Ⅱ)浓度在1.5×10-6~1.0×10-4mol·L-1与伏安峰高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μA)=2.1870+0.6328c(μmol·L-1),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7%。该法应用于镍铜合金样品中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抑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苯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苯胺抑制溴酸钾氧化荧光素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抑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苯胺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4.2×10^-8g·ml^-1,测定范围为2.25 ̄20μg/25ml,方法简便灵敏,用于废水中苯胺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单扫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钴与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pH 9.70的Na2 CO3 NaHCO3、亚硝基红盐和氯代十四烷基吡啶体系中 ,镍和钴均有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 ,其二阶导数峰电位分别为 - 0 .6 4V (vs .SCE) (镍 )和 - 0 .80V (vs .SCE)(钴 ) ,电流峰高与浓度在 3.4× 10 - 9~ 3.74× 10 - 6 mol·L- 1(镍 )和 7.0× 10 - 11~ 6 .0× 10 - 6 mol·L- 1(钴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2 .4× 10 - 9mol·L- 1(14 1ng·L- 1镍 )和 3.2× 10 - 11mol·L- 1(1.9ng·L- 1钴 )。方法应用于水样和生物样品中微量钴和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共沉淀—流动注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烧碱中铜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衍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6,32(1):16-18
用Fe(OH)3作捕集剂,Cu^2+,Ni^2+与其生成的共沉淀用流动注射法富集并与基体分离,酸洗脱后次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用于工业碱中铜,镍的测定,在30h^-1和120h^-1的进样频率下,富集倍数分别为14.8和4.7,检出限分别为5ng.ml^-1和60ng.ml^-1能满足烧碱中铜,镍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人发中痕量锌和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甲酚橙作柱前衍生试剂 ,在C18色谱柱上 ,以乙腈 水 (12∶88)作流动相 ,六次甲基四胺为对离子试剂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测定人发中痕量锌和铜。配合物和试剂在8min内出峰完毕 ,于波长 5 75nm处检测 ,检出限分别为Zn2 + 0 .0 1ng·ml- 1,Cu2 + 1.3 0ng·ml- 1。用于人发样品中锌和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