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m062x的方法在6-31g(d)基组上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分子进行优化得到了它的稳定结构,并且研究了不同外电场(0-0.013 a.u., 1 a.u.=5.142×10~(11) V/m)作用下双酚A型环氧树脂分子的分子结构、电偶极矩和分子总能量,偶极矩、极化率、前线轨道的能级和成分,原子之间的键能和红外光谱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大,双酚A型环氧树脂分子从倒V型结构逐渐变成线性结构,总能量降低,偶极矩和极化率都升高,且双酚A型环氧树脂分子的稳定性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大而降低;最高占据轨道能级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大而增大,沿逆电场方向分子链端表现出亲核反应活性,最低空轨道能级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大而减小,沿电场方向分子链端表现出亲电反应;位于分子两端环氧基团上的C-C,C-O容易发生断裂,进而破环了双酚A型环氧树脂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红外光谱在高频区的吸收峰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密度泛函理论(DFT),RB3LYP/6-311G(d)方法计算得到的双酚A(BPA)分子振动光谱为依据,对BPA分子常规拉曼光谱进行了详细的指认,对其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研究了BPA在金胶体系中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其吸附方式进行了分析:BPA分子在酸性pH下,分子以=CO-吸附到金溶胶上,-OH键的振动消失,苯环以直立方式垂直于金胶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混杂的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Lanl2dz水平上,对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Y(Pc)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呈现出三明治型构型,卟啉环与酞菁环呈穹型围绕在金属钇原子周围。对分子内主要的键长与键角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频率计算,得到了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Y(Pc)的红外光谱图,与实验所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将理论计算和实验所得的光谱主要振动峰进行了线性回归拟合,相关系数为0.992,标准偏差为16.96。理论计算与实验所获得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所选用的DFT理论计算方法是可行的。通过GaussView软件对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的红外谱带简正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此外,分析讨论了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Por(Fc)2]Y(Pc)的分子静电势,确定了极大值与极小值的位置。对于研究5,15-二(二茂铁基)-卟啉酞菁钇分子的性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MX)是一种磺胺类广谱抗生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 (d, p)基组水平上对SMX初始构型进行结构优化,得出该分子最稳定结构构型.同时,给出了SMX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空间结构参数值,确定该分子空间构型为非平面结构.相同基组水平下进行频率计算,通过频率校正因子0.9630修正并绘制了SMX分子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图.发现光谱谱段主要分布在3600-2800 cm-1和1700-300 cm-1频率段,并且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定值有较好吻合,表明DFT计算方法是可取和可信的.借助GaussView 6.0软件和计算得到的势能分布结果对频率范围内每一个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归属.此外,采用Multiwfn和VMD程序计算并分析SMX分子的静电势和前线分子轨道,预测了该分子的反应活性位点.该结果为SMX分子的振动光谱检测提供基础数据,为其结构鉴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9.
应用密度泛函ADF方法对含有重金属元素的SbI3和BiI3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振动谱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振动谱的理论计算值,分子体系的动能和原子电荷布居数均受到基组相关能的影响。并且振动谱的频率和吸收强度的计算值与实验报道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孤立氮分子与处于氮分子固体中氮分子之间的振动频率差异.基于α-N_2晶体结构建立了5种不同氮分子数的氮分子固体团簇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孤立自由氮分子及各固体模型中氮分子的振动频率,并对它们的频率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比较发现:受集体效应的影响,处于分子固体模型中的所有氮分子的键长较孤立自由氮分子的键长更短,振动频率更高;就固体模型本身而言,分子数越多,平均振动频率越大,而且,内部氮分子的振动频率总是大于表面氮分子的振动频率,整体来说,频率大小关系为v_(内部)v_(表面)v_(孤立).讨论分析认为这种频率差异主要是由于孤立自由氮分子、固体表面和内部分子的配位关系不同引起的;表面分子存在大量配位缺陷,与其相互作用的分子相对较少,氮分子键力较弱,从而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实验测量了3,5-二甲氧基苯甲醇(L1OH)分子的拉曼和红外光谱,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B3LYP混合泛函和6-311G(d, p)基函数组,计算了该分子的平衡构型和振动频率。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出的振动频率值和实验观测值吻合得较好。同时采用简正振动分析方法得到了各振动频率的势能分布(PED),从而对L1OH分子的振动频率归属做出了全面指认。已有文献中还未见有对L1OH分子振动光谱研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用密度泛函B3LYP/ 6 3 1G(d)方法 ,对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 (CH3COCH3) nH+ (n =1~ 7)弱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 ,得到了该系列团簇的稳定结构及其对应的体系能量 .通过对构型的分析得出了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 (CH3COCH3) nH+ (n =1~ 7)的生长规律 .计算了中性丙酮分子团簇体系的质子亲合能并总结出其变化趋势 .分析讨论了质子化团簇的红外振动光谱 ,发现质子化团簇的振动光谱普遍较中性环型团簇的振动光谱复杂 ,最强的振动峰来源于质子在溶剂壳中两个氧原子之间的振动 ,而且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加羰基的伸缩振动峰的数目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3.
己酸乙酯分子的振动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3LYP混合泛函和6-31G基函数组,并对重原子和轻原子使用离散函数和极化函数,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简称DFT)计算了己酸乙酯的分子振动光谱,并以此为依据,首次对实验测得的己酸乙酯(Ethyl hexanoate)分子的正常拉曼光谱(NRS)和红外光谱(IR)进行了指认,对己酸乙酯分子的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的拉曼和红外各振动峰位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得较好。最后,分别把拉曼光谱和红外吸收谱中较强的峰位指认为己酸乙酯分子的拉曼特征峰和红外吸收的特征峰。己酸乙酯分子振动光谱的上述研究,可能在白酒调香,化工和生物等领域的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对进一步拓宽己酸乙酯分子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苯酚为起始剂 ,用先聚合后功能基化和钠离子模板的方法 ,合成了具有交联酚醛型分子骨架 ,以氮杂冠醚环为功能基的新型聚合物。用FTIR光谱跟踪监控的方法 ,获得了各合成反应的较佳实验条件和一系列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资料 ;根据FTIR光谱和元素分析信息及其它辅助手段 ,确认了聚合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研究了聚合物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聚合物与Na 和Ca2 的配合物中 ,除—CH2 OCH2 — ,CH2 NCH2 和PhOCH2 —参予了配位外 ,—CH2 OH亦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15.
胸腺嘧啶振动光谱的DFT理论研究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Th(Thymine, 胸腺嘧啶)的分子振动光谱,计算时,作者采用了B3LYP混合泛函和6-31G基函数组, 并对重原子和轻原子使用离散函数和极化函数;考虑到胸腺嘧啶晶体粉末中每两个分子之间可能形成氢键,作者加入两个水分子来模拟晶体内分子间氢键的影响。同时,在实验上测量了胸腺嘧啶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同已报道的计算结果相比,文章的计算结果总体上更接近实验值。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对胸腺嘧啶的每个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6.
As a part of a continuing research progra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brational propertie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henones (aceto- (1,2), and benzo- (3)) developed in this Laboratory, the results of i.r. measurements and assignments for a number of m-halogen benzophenones are presented here. The presence of rotational isomers has been deduced in the molecules examined and the observed features arising from their existence have been elucidat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frared spectra.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量了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钠在8~115 cm-1的特征吸收光谱,分析总结了苯甲酸实测特征吸收峰的归属,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苯甲酸钠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振动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在太赫兹波段的特征吸收谱完全可以辨识这两种性状相似的物质;导致苯甲酸钠和苯甲酸太赫兹特征吸收谱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苯甲酸钠的离子键影响了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和原子间的键角以及其在晶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组成;除了苯甲酸的107 cm-1和苯甲酸钠的54 cm-1 吸收峰,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其余实测特征吸收峰均来源于分子的集体振动。 相似文献
18.
Russian Physics Journal - A quantum chemical study of the spectral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BPA + 2H2O complex was carried out.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the semi-empirical method of... 相似文献
19.
利用B3LYP/6-311++G(d, p)方法对4-巯基吡啶及其二聚体的结构和振动光谱进行了计算,对形成二聚体后在结构和光谱上的变化及作用力做了初步分析,并对光谱做了指认。结果显示,4-巯基吡啶(4MPY)的稳定结构为Cs对称性,其二聚体是由SH基团中H原子与另一个环上的N原子靠分子间氢键形成的;相对于单体来说,二聚体形成后在结构与光谱上均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云南龙陵黄龙玉的振动光谱及XRD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玉是云南省龙陵县近年发现的新玉石品种,在国内市场热度较高。目前对其矿物组成和光谱特征还未有报道。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基础上,重点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方法,对其振动光谱特征和矿物组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龙玉显示典型的石英质玉石的振动光谱特征,主要红外吸收谱带位于1 162,1 076,800,779,691,530和466 cm-1处,分别属于Si—O—Si非对称伸缩振动、Si—O—Si对称伸缩振动、Si—O—Si弯曲振动。其中在800 cm-1附近谱带有分裂,表明黄龙玉结晶程度较好。拉曼光谱中,归属Si—O—Si弯曲振动的谱带强度较高,主要拉曼散射峰为463和355 cm-1。XRD结果证实,其矿物组成为较纯的石英,红色样品中还含有微量的赤铁矿,是其产生红色的原因。这是首次系统研究黄龙玉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XRD谱学特征,为其鉴定、定名及后续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