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案.从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知识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其恰当、自然地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提升教师自身“课程思政”的能力和素养.本文实现了狭义相对论中“课程思政”的“备”“教”“学”“评”的全部教学环节,立足“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探索了有机互融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上的“成长”和精神上的“成人”同向同行.期望本次教学实践能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融合贯通,实现协作育人,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课程思政教改大背景出发,挖掘原子物理学课程中的思政素材,从课程目标修订、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和课程过程性考核管理机制、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究课程思政融入措施,做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学生价值塑造融合贯通.希望这些探索和实践对原子物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任务,笔者在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意识地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确立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方案,直至融入教学过程等工作,实现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外化为行为习惯,激发其学习的原动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的水平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巨鹏 《物理通报》2023,(9):19-22
“地球物理场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担当育人职责;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建课程思想教育案例库;有机融入,自然渗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全面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学物理课程应注重科学伦理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真理的精神.课程思政建设要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把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编审、教案课件、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设计各个方面,贯穿于课程授课、学生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各环节.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课思政设计为例,把课程思政融入知识传授,使物理课程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程思政教学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它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立德树人.主要从5个方面分析讨论了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并以伯努利方程为例进行教学实践,从引出课程、知识讲解及应用、课堂教学总结3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润物细无声”中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宗旨的重要途径。针对西藏高校物理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的问题,提出基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物理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阐述了基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物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挖掘了部分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最后简述这些思政元素如何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形成物理教学资源,提高西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紧跟新时代提出的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要求。《光学》是高等教育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将光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实现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是本课程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当充分思考和挖掘光学知识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光学教学的特点,将这些思政元素与光学教学相融合,在传授光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辅以思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的全员育人的目的。本文以光学课程为载体,依据课程的特点对光学发展过程和光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主要从光学中蕴含的辩证唯物思想、科学探索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案例出发,并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对这些思政元素内容进行重新塑造,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成熟的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实践,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亦然.从物理内容中能概括出不少哲学结论因而物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根同源,物理学史中有很多培养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的好素材,这些都是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优势.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的明确界定、思政内容系统化有利于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明确思政内容的边界和避免思政内容的单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光的偏振为例介绍基于物理过程的研讨式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和课程思政模式,探索以科学认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策略.以偏振现象为引线探究其物理原理,进而给出光的偏振相关理论知识,最后拓展偏振器件、偏振光天文罗盘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中国天眼对偏振光的观测等科技前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科学认知的顺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体现出理工类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热学课程的特色进行了"思政"元素与热学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探讨.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因地制宜地思政教学设计,给出了在热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此外,还针对嵌入思政教学的热学课程,提出了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整和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和加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从古代物理、科学史话、前沿科学、工程应用等方面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物理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建立包含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素材的课程思政电子化材料库,让思政效果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平台,使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全方位受思政教育浸润,实现“沉浸式”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该教学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可推广性,期望能够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华东师范大学卓越育人发展纲要引领下,近代物理实验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在实验教学中探索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介绍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与教学要点,列举获取思政元素尤其是校本思政元素的一些通用方法,并对思政教学进行反思与探讨.基于课程思政,设计创新型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卓越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物理教学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要求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认知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以大学物理课程中“角动量守恒”一节为例,详细介绍了教学设计思路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实现课程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娟 《物理通报》2023,(5):53-55
大学物理作为所有理工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其教学中展开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思想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环节,才能有效地让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与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相互促进呢?以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了实施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实现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要求。在光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思考和挖掘相关光学知识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诸如: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易经"中"太极"的"阴阳两面性",电磁波的光速统一性与自身价值的认同性,光的全反射与光纤之父"高锟",望远镜与中国"天眼"和南仁东,量子卫星的"墨子号"命名等,并付诸于实践,从而实现光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和同向同行,既提高光学教学效果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以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介绍了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践证明,思政元素与物理知识的合理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知识、能力、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要求,承接以“ETA物理认知模型”[1]为基础的“科学认知能力培养”等课程思政观点,探讨一线教师如何进一步认识物理教学与“三观”培养的关系,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融入思政内容、实现思政目标的具体方略等问题。第一部分,主要从物理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任务和要求的总体思路和逻辑路径。第二部分,主要结合案例(或相关内容提示),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三个维度论述和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唯物辩证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和强化科学精神,以及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论)的内容、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学设计中不仅包含了课程教学内容,还蕴含了授课思路、方式与方法,以及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等因素,教学设计质量与水平是讲好一堂课的关键.本研究以绪论课为例,探讨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撰写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介绍了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践证明,思政元素与物理知识的合理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知识、能力、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