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本科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情况。成绩作为量化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当课程内容具有相关性时,课程的学生成绩也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2014级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数据和试卷内容为例,将课程视作复杂网络中的节点,课程之间的关联系数转化为节点之间的连线距离。采用复杂网络与统计学中的工具与方法,"逆向"推出课程之间的关联。运用关联系数和可视化工具,以最小生成树和网络图的方式形象描述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建立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相关性课程网络,说明核心课程和难点课程。结合试卷考察的内容,重点分析热学与热力学统计物理、电磁学与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学与其他课程等课程内容聚类性,对课程设置提出参考意见,以完善现有的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入手,分析物理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物理课程的“服务”功能及在医疗器械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近20年,国际量子科技取得重大进展,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物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中设置量子物理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微观量子物理基本原理,掌握一定的量子前沿技术非常必要.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自主开发量子物理本科实验教学仪器和虚拟仿真实验,在物理学专业拔尖班开设量子物理实验,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本文详细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量子物理实验课程设置以及实施过程,分析开展相关本科量子物理实验的可能性及其普及性,为全国高校开设量子物理实验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比重,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将对物理规律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提出,依据各个教学环节的不同目的,情境呈现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设置不同的情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揭示物理概念本质,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固体物理是物理、材料、电子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方式开设固体物理课程.本文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及课程设置等,分别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教学改革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6.
力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物理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衔接着中等至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化,对后续物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作用.目前,多数高校力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结合访谈调查的方法,对山东大学物理班4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当前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模式的认同度,获得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期望与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本研究对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是面向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如何将该课程与非物理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是本课程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作者在本校生物科学专业中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本文展示了在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演示实验、考核评价等方面所进行的设计。其中选定了若干个可以从基础物理延伸到生物科学的知识点向学生讲授。考核评价环节除考试以外增设了课程论文(与生物物理相关,内容自定),其内容的统计分析显示了该教学设计在拓宽学科视野和提升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正面效果,同时呈现了学生的科学品位,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指导。因此,目前的实践可为其他院校和专业的教学创新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长沙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信息技术方向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专业现状,提出了专业实验室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目标,介绍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设置以及教学进程安排。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文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世界观,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对理科课程本身的排斥性导致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文科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认为他们认知方式偏场依存型,因此在学习理科课程时更关注其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本文以大学物理中阻尼振动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探讨文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应当是有趣的引入、轻松的推导过程以及实用的物理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是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为基础,又是学习理论物理等后继课程的基础,在物理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数学工具本身的难度,以及将具体物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方法不易掌握,很多学生都对该课程望而生畏.因此,我们特地邀请了北京大学的吴崇试教授,将其从事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四十余年的经验和心得汇集成  相似文献   

11.
潘永 《技术物理教学》2011,19(2):32-33,封3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顺应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物理理象及其规律的课堂环境,逐步形成探究式课堂教学特色,使之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物理教学的一个特色.本文着重于从以下几点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清楚地了解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顺利开展新知识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中对物理知识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对物理课程各模块的实际选学状况等方面,较为详尽地分析了高中理科毕业生的物理知识结构,即理工科专业大一新生的物理学知识基础,此分析能为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群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和优化资源,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本文浅谈了上海电力学院物理专业面向太阳能专业方向的课程群的设置以及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以此课程群为依托,努力优化了教学内容,完善了实践和实习基地,建立了一整套创新能力拓展平台,尝试改革了课程群内课程的考核方式,取得了一定改革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4.
高职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教材以普通高中物理教材为参考,虽然版本不少,体系上也有一定的突破,但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及原子核物理等;不能体现现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精讲、够用”思想影响下,物理课程压缩的结果弱化了为专业课程服务的作用.本文试从反思高职物理课程目标出发,强调物理课程目标的基础性,以期对高职物理课程设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张霞  于丽 《物理与工程》2009,19(4):47-49
本文以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建设为背景,探讨了光学课程在“理工融合”的教育理念推广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前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革后恢复高考,物理学科一度倍受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重视,许多好学生竞相报考物理专业,以致当时以谢希德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公开出来动员优秀中学生不要都挤向物理专业.几年以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物理专业开始降温或曰不断滑坡,再也没那么多优秀生报物理专业,而且生物、计算机专业录取分数往往比物理专业高很多.另有一批理科好的学生转向金融和文科专业,以致许多物理竞赛获奖的优秀生也坚决不报物理专业.这对人才的分布来讲是更趋合理,但对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无疑也是一种冲击.从近几年来看,情况开始出现反弹.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物理专业学生,一般地讲数理基础厚,思维灵敏,适应性强,所以一些大公司和企业,在择人方面对物理专业学生有显著倾斜.这种需求信息,自然就反映到高校招生中来,所以近年来物理专业报考情况又有所好转.更重要的是许多高等院校,尤其重点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实践中认识到,非物理专业的理科专业、工科专业,农医、管理专业和文科专业物理基础的重要性,所以物理学科正在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下面我们以今年在粤招生的22所重点院校如何选择"X"为例,进一步看看这些高校是如何看待中学基础课程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理资源及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这个平台,依托于大学物理微课程模式探索和实践的机遇,结合医用物理学的课程特点,开展医用物理学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旨在引导学生借助于网站和移动公共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重点介绍人体脊柱受力分析微课程案例设计.  相似文献   

18.
围绕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由辅导员-德育导师-学业导师组成的全员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依据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地优化通识课程、凝练专业课程和增加实训课程.协助学生规划学习目标,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形式,提高学习动力、引导创新思维.结合导师团队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将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技能、学科竞赛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全面提升物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是美国唯一一所承担学历教育的海军初级军官学校,作为世界著名的军事院校,了解其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对我国军事院校的改革和提高不无益处.本文以物理专业为例浅析了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高职学历教育的定位是 :“人才类型—实施型应用型 ,人才专业—职业技术性 ,人才去向—一线性 .”本文就高职物理教材建设问题 ,谈几点思考 ,与同行们切磋 .1 物理教材应突出技术性高职教育强调知识的应用 .将课程改名为“技术物理基础”很有道理 .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 ,讲究“学以致用” .物理知识博大精深 ,高职院校专业众多 ,如何选编教材内容 ,使两者结合起来 ,不是易事 ,需要广泛调查物理知识在相关专业的应用 ,合理选择知识点 .高职物理教材难度应有所降低 .广度应有所增加 ,以广度换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