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 ,咖啡酸类化合物溶液的荧光及紫外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咖啡酸类化合物有很宽的pH发光范围 (2~ 1 2 ) ,发光强度、光谱形状及峰位随pH值不同而异 ,且在pH =9~ 1 0时 ,咖啡酸类化合物荧光强度最强。研究还发现 :咖啡酸类化合物 4 位酚羟基的解离可导致荧光强度显著增强 ,而 3 位酚羟基的解离可能会导致荧光猝灭 ,并且在强酸和强碱介质中发射荧光均被显著猝灭 ;此外 ,在强碱性介质中紫外光谱形状有很大变化 ,表明咖啡酸类化合物在强碱性下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槲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以阐明槲皮素在体内的运输过程。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实验,采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双对数回归曲线模型处理实验数据,求出了不同温度下槲皮素与H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相关热力学参数。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大,HSA在210nm和280nm处的紫外吸收峰增强,HSA的内源荧光强度被猝灭。槲皮素和HSA作用后形成了新的复合物,静态猝灭是槲皮素对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不同模型得到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有所不同,都表明槲皮素和HSA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作用力,其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抗癌药物槲皮素是可以被HSA所储存和运输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药物对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用荧光法研究了N-苯酰甲噻唑溴(P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测定发现BSA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为280 nm,HSA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为290 nm。分别向溶液中加入PTB后,原有的最大发射波长处的强度明显减弱。说明PTB对BSA和HAS有荧光猝灭作用。PTB与BSA,HSA有中等强度的结合。测得15 ℃时PTB与BSA,H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66×103和3.83×103,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2和1.16;37 ℃时PTB与BSA,H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58×103和3.35×103,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5和0.87。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PTB与BSA,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均为静电作用力。通过Fster偶级-偶级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得到BSA,HSA与PTB结合的位置距色氨酸残基的距离分别为7.5和7.9 nm。根据白蛋白的结构,可以推测BSA,HSA与PTB结合的位点在ⅡA亚结构域,靠近Try214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利复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药物利复星(Levofloxaci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和影响,测量发现人血清白蛋白的最大激发峰位于286.70 nm处。在向该溶液滴加Levofloxacin时,原有的343.70 nm发射峰强度明显减弱, 且向长波长稍有移位,并出现了位于503.96 nm的新荧光发射峰(利复星的发射峰), 利复星对HSA荧光有猝灭作用。利复星Levofloxacin的503.96 nm荧光的激发峰则位于300.16和336.16 nm。当向该溶液滴加利复星时,300.16和336.16 nm的激发峰仅向长波长方向稍有移动。利复星对HSA的离解常数Kd=3.65×10-5(mol·L-1)。利复星的结合常数为KS=2.742×104(L·mol-1)。利复星-HSA体系的猝灭过程不是因为分子扩散和碰撞所引起的动态猝灭,而是分子之间结合形成了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利复星对HSA的能量转移效率为E=0.372, 利复星和人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的结合位置为R=1.933 nm。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低浓度甲磺酸帕珠沙星水溶液的最佳激发波长,荧光光谱和同步共振光谱,不同实验条件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甲磺酸帕珠沙星溶液在407nm出现明显的荧光峰,在375nm出现共振荧光峰,最佳激发波长为285nm。随浓度增加,407nm处的荧光强度线性增强,当浓度增至6×10~(-4)mol/L后,发生荧光猝灭,荧光强度线性减弱。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甲磺酸帕珠沙星水溶液荧光强度有增强或猝灭作用。在pH为9.18硼砂的缓冲溶液中,甲磺酸帕珠沙星水溶液荧光强度最强。利用其荧光光谱特性,测定样品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人体血液pH条件(pH 7.4,离子强度0.1mol·L-1),通过荧光猝灭、同步荧光、3D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研究了柯里拉京(Co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SA的荧光能被Cor静态猝灭,两者间结合常数为2.79×103(298K),2.22×104(304K)和8.41×104 L·mol-1(310K)。根据Van’t Hoff方程结果显示,Cor与HSA间的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其作用过程为自发、吸热。基于Frster能量转移,得知Cor与HSA间结合距离为9.33nm。标记竞争实验指出,Cor优先结合HSA的位点Ⅲ。3D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显示,与Cor作用对HSA构象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人体条件下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苯酚红、甲酚红、氯酚红、溴甲酚紫、间甲酚紫与人血清白蛋白 (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 :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其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 ,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不同温度下各染料与HSA的结合常数K ,发现染料取代基的引入使K值增大 ,且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染料与HSA反应焓变、熵变 ,确定染料与HSA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 ,探讨了不同温度下该类染料与HSA相互结合时 ,其给体 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证实了该类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且阐明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HSA-磷钼杂多酸缔合纳米微粒体系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 磷钼杂多酸(PMA)呈浅黄色,在可见光区没有明显的吸收峰;人血清白蛋白(HSA) 呈无色,在可见光区也没有明显的吸收峰,但在350 nm处有一荧光峰。当有PMA存在时,HSA与PMA形成缔合纳米微粒, HSA-PMA缔合纳米微粒的粒径约为80 nm。经研究发现HSA对PMA有增色和减色效应,PMA对HSA有荧光猝灭作用;PMA对色氨酸(Trp)和酪氨酸(Tyr)也有一定的荧光猝灭作用,但这两种荧光猝灭机理不同,且没有形成缔合纳米微粒。PMA对色氨酸(Trp)和酪氨酸的荧光猝灭作用主要是由于PMA 在发射波长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分子吸收,即通常所报道过的能量转移所至。研究结果表明,HSA-PMA缔合纳米微粒和界面的形成是导致该体系的荧光猝灭、共振散射增强及增色和减色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荧光法研究木犀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木犀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木犀草素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表明木犀草素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根据Fō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木犀草素与HSA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求得了木犀草素与HSA间的结合距离r。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木犀草素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Eu3+掺杂硅酸盐玻璃的变温发射光谱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从77K到670K不同基质、不同掺杂浓度下硅酸盐玻璃中Eu^3 离子在488nm激光激发下的变温荧光发射特性。发现有些样品荧光发射强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而后又随温度升高而减弱;而有些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在观察温度区域内随温度升高一直增强。本文用热激后、声子辅助吸收过程和无辐射能量传递过程造成的温度猝灭相互关系的机制解释了样品荧光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用同一公式拟合了这些样品的变温曲线。比较了不同激发通道的数量关系,计算了样品的温度猝灭值。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structures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casein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spectroscopy. Heat treatment from 60 to 100 ℃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ir fluorescence intensity, hydrodynamic diameter, turbidity and 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 but decreased the size polydispersity of caseins. In the pH range of 5.5 to 7.0,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hydrodynamic diameter, turbid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heating pH, but the size polydispersity of casein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d p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fac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emulsifying activ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revealing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0.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eat treatment could be used to modify the structures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caseins by appropriately selecting heat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基橙溶液的pH对纳米银荧光增强效应的影响.当pH 1.5和2.1时,纳米银对溶液的吸收光谱影响甚小.当pH 3.1时,吸收峰蓝移26 nm,且强度明显降低.当pH值在3.8~8.2范围时,不仅吸收峰蓝移而且在426~456 nm出现宽吸收带.在任何pH值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纳米银,S2→S0跃迁荧光发射带强度下降,但下降比率受pH值影响不大;S1→S0跃迁荧光发射带强度增强,其增强比率受pH值影响较大.当pH 2.1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大;当pH 4.8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小.分析认为,pH值对甲基橙溶液光谱性质的影响与不同pH值条件下甲基橙分子结构的改变以及分子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不同的吸附方式、介质环境等因素相关,尤其与甲基橙分子与纳米银粒子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胶乳微球与抗体蛋白相互作用机理的荧光光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价偶联的方法制备了胶乳-抗体蛋白复合物,并采用荧光光谱法对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胶乳微球与抗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内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共价偶联后,抗体蛋白的最大发射峰发生显著蓝移,最大发射峰强度显著降低,抗体蛋白的三级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胶乳微球与抗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抗体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猝灭效果随着偶联体系pH值以及胶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外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共价偶联后抗体蛋白的最大发射峰强度显著增强,且随着偶联体系pH值的升高,抗体蛋白的疏水性显著降低,随着胶乳浓度的增加,疏水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4.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selected benzo[c]phenanthridines (BPs) wer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structure, pH and solvent on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 presence of charged iminium nitroge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compounds.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s well as emission spectra shape) of the investigated compounds was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on pH as well as used solvent. The utilization in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mechanisms studies as demethylase probe and as possible pH indicator wa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5.
某头孢制药废水的水质指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光谱与水样一一对应,被称为“水质指纹”。水质指纹可指示污染的出现,是新型水质预警方法。头孢类抗生素是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抗感染药物,环境危害较大。我国头孢类药物的生产量在逐年增加。因此,研究头孢类废水的荧光指纹特征对监测该类废水的排放、保护水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某头孢制药废水的水质指纹特征。该废水的水纹上有6个峰,按发射波长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峰的激发波波长/发射波波长分别在230/350,275/350,315/350 nm附近,第二组分别在225/405,275/410和330/420 nm附近。激发波波长/发射波波长在230/350 nm处的水纹峰强度最强。在同一组中,激发波长越小的峰的强度越大。pH明显影响头孢废水水纹中峰的位置和强度。随pH上升,第一组峰的强度会减少,产生荧光淬灭;第二组峰的强度增大,属于荧光增敏现象。这可能与废水中含有带碱性基团和酸性基团的荧光有机物有关。因为有机弱酸或弱碱的分子及其相应的离子就会在水中同时存在,而这两种形式由于空间结构的差异,发光性能上也可能差异显著。当pH变化时,造成了水中这两种型体的比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荧光光谱的形状和强度的改变。综上所述,该头孢制药废水具有独特的水质指纹特征。该水质指纹特征可作为水体中快速识别该制药废水存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是新型高效的化学分析方法,在水环境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存在水溶液中污染物的荧光信息缺乏的瓶颈。以有毒污染物丁基萘磺酸钠为例研究了其水溶液的三维荧光特征。结果表明,该溶液存在4个荧光峰,分别位于激发波长/发射波长为230/340,280/340,225/650和280/650 nm处。除225/650 nm处之外其余三个荧光峰的荧光强度均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大;而225/650 nm处的荧光强度在浓度低于0.5 mg·L-1时,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大,大于0.5 mg·L-1时则随着浓度增加而减小。pH对荧光峰的位置影响不明显,但会改变峰强度。pH为2~10时荧光特征比较稳定。荧光法直接测定水环境中丁基萘磺酸钠是可行的。测量可以采用280/340 nm作为测量波长,线性浓度范围为0~0.033 3 mg·L-1。这种简便快速的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无机低温水相合成法制备表面包覆L-半胱氨酸的CdTe/ZnTe核壳型量子点,测量不同溶液以及激发功率激光作用下该量子点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该量子点吸收谱和荧光光谱峰值位置不随pH值变化,而荧光光强随pH值升高呈近似线性上升趋势;不同缓冲液对该量子点荧光光强无影响,但随孵育时间延长,荧光强度略有下降;在强激光照射下QDs会被快速光漂白,选择适当的激光功率(<100 μW),可降低漂白速率,实现长时间稳定测量。因此,该量子点具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将其与血铁蛋白相连形成靶向共轭纳米粒,可成功用于HeLa细胞标记。细胞内量子点光漂白实验表明,细胞微环境会影响量子点的光稳定性,加速量子点的光漂白。  相似文献   

18.
金纳米团簇(简称金簇)由几到几百个金原子及修饰试剂组成,由于其尺寸接近于电子费米波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光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是一类新型纳米标记探针。目前,金纳米团簇在生物检测、细胞成像、癌症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光照条件下金簇的稳定性还不清楚。在合成组氨酸、谷胱甘肽混合修饰金簇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光照条件下金簇在不同pH(5.0,7.4和9.0)的荧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氙灯强光照射下,金纳米团簇的荧光会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在pH 9.0条件下比pH 5.0及7.4时降低更快,说明金簇在pH 5.0及7.4时光稳定性更好。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光照前后金簇表面基团的变化规律,发现光照后金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光照导致金簇表面修饰基团发生了变化。当向体系中通入氮气后,金簇最大发射波长处荧光强度随照射时间的变化明显变慢,说明金簇表面基团与溶液中溶解氧发生了反应,导致金簇表面电荷及修饰试剂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金簇荧光产生猝灭。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金纳米团簇在生命科学及分析化学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史华红  杨燕生 《发光学报》1994,15(4):354-359
研究了四种新型氨羧螯合剂在水溶液中自身的荧光及对Eu3+、Tb3+离子的敏化发光性能.考察了浓度、pH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铝试剂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铝试剂 (ATA)的共振散射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pH3 7~ 1 1 0的溶液中 ,ATA的共振光散射 (RLS)信号很弱 ;当pH <3 7时 ,RLS随pH值减小而增强 ,pH 2 7时达到最大。RLS信号增强的原因是ATA由带负电荷的型体转变为中性分子并聚集形成超分子聚合体。RLS光谱图中 2 60和 340nm出现两个散射峰 ,30 0nm处为一峰谷 ,而在吸收光谱图中 30 0nm处为一吸收峰 ,由此可知ATA的RLS光谱与其吸收光谱有关 ,RLS信号强度随波长的变化不符合瑞利散射定律。ATA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不重叠 ,说明RLS光谱中没有共振荧光成分。在实验条件一定时 ,RLS强度与ATA浓度有关 ,但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