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核磁共振及四圆衍射等方法对多效唑的分子结构进行了鉴定,对红外光谱中3198cm^-1,3408cm^-1两个强的吸收谱带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归属于多效唑分子内及分子间的N…H键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增强UV-B辐射和多效唑对绿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TPS-1便携式光合仪结合Farquhar和Sharkey的理论测定或计算增强UV-B辐射、多效唑(PP333)及其复合处理幼苗的相关光合指标,并同时测定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含量.发现UV-B辐射降低净光合速率(Pn)、气孔限制值(Ls)和气孔导度(Gs),但使胞间隙CO2浓度(Ci)增加;PP333提高Pn、Gs和Ci,却使Ls下降;与PP333处理相较,UV-B+PP333诱导Pn、Gs和Ci降低,却促进Ls增加;UV-B对Pn、叶肉细胞光合能力(Ao)、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dPn/dCi)和Rubisco含量的降低程度大于PP333对上述指标的提高程度,亦大于PP333处理下UV-B对上述指标的抑制程度.结果表明,UV-B降低Pn的主要原因为叶肉细胞光合活性的抑制,而PP333促进Pn及PP333减轻UV-B对Pn的抑制效应主要是通过调节Gs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以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复叠式多效制冷循环.通过热能在系统中的分级与多效利用,可提高制冷系统COP.在该循环中,吸附式单元工质对的温度高于200℃时,也不会产生腐蚀作用,因而是一种工艺上易于实现的新型制冷循环.  相似文献   

4.
基于降膜蒸发与降膜凝结机理,设计建造了一台具有三效回热性能的紧凑式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用电加热水箱模拟热源对该装置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在本蒸馏系统中采用了多项降膜蒸发及降膜凝结技术,使其中大部分的蒸汽潜热及部分盐水的显热得到了多次重复利用,因而装置有较高的产水率.在供热水温度为75℃、系统内部压力为15kPa时,产水率达到110kg/h。对影响产水率的主要因素作了探索与分析,给出了合理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栽培稻叶片近红外光纤漫反射光谱的抗旱性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了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0个抗旱性强弱不同的栽培稻品种,其中有传统旱稻4个,改良旱稻18个,敏旱突变体材料2个,典型水稻4个,耐旱水稻2个,分别在水田和旱地下种植得到的叶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为对象,进行了抗旱性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个叶片测量得到的平均光谱数据,选择4 500~7 500 cm-1作为有效的分析谱区,应用一阶导数和散射校正结合进行光谱预处理等方法,适合建立旱地种植下栽培稻叶片的旱地产量等模型.同时研究表明:孕穗中后期旱地叶片近红外光谱与旱地产量、抗旱指数之间建立模型的结果要优于孕穗前期,其模型交叉验证结果的相关系数可达0.8左右.而在水田种植条件下得到的叶片近红外光谱与水田产量、抗旱指数之间模型交叉验证结果相关性较弱,从叶片叶绿素、含水量等主要生理生化参数与产量、抗旱指数之间相关关系角度,对水旱田下两类模型的性能差异进行了农学解释.  相似文献   

6.
7.
多波长线性回归法测定复方氯唑沙宗片中两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波长线性回归法测定复方氯唑沙宗片中氯唑沙宗对乙酰按基酚的含量。计算程序用BASIC语言编制。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头孢唑林(CFZ)属第一代β-内酰胺类半合成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头孢曲松(CRO)属第三代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对敏感致病菌导致的疾病及手术后期感染预防有一定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生物体内循环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与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可逆性结合,起到储存和转运的作用。因此,研究CFZ和CRO与HSA的相互作用对了解CFZ和CRO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多种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CFZ和CRO与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298和310 K条件下,CFZ和CRO与HSA分别形成复合物导致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消除内滤光影响下,HSA-CFZ和HSA-CRO体系的猝灭常数(KSV)和结合常数(Ka)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位点数约为1。根据Fster能量转移定律,CFZ和CRO与HSA结合距离分别为2.41和1.40 nm。希尔系数(nH)值小于1,表明CFZ和CRO分别与HSA结合后存在药物间负协同作用。热力学参数(ΔHHSA-CFZ=-22.67 kJ·mol-1, ΔHHSA-CRO=-39.56 kJ·mol-1, ΔSHSA-CFZ=-4.90 J·mol-1·K-1, ΔSHSA-CRO=-37.28 J·mol-1·K-1) 揭示,CFZ和CRO能自发地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相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CD)显示CFZ和CRO使H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分子对接技术显示CFZ和CRO均结合在HSA的site Ⅰ结合位点上,与取代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有助于了解CFZ和CRO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对HSA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物延迟发光评价玉米萌发期抗旱性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是节水农业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生物延迟发光分析技术的应用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生物延迟发光评价方法研究了玉米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能力,探讨了在渗透势-0.1 MPa和-0.3 MPa的PEG-6000溶液中萌发的玉米品种万瑞168号和堰单8号延迟发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万瑞168号和堰单8号玉米品种的延迟发光积分强度都随着萌发进程逐渐升高,-0.1MPa和-0.3 MPa的PEG-6000溶液形成的干旱胁迫对两个玉米品种延迟发光积分强度的升高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胁迫强度越大,两个品种延迟发光积分强度的差异就越大。研究还发现,在干旱胁迫下萌发的万瑞168号和堰单8号玉米延迟发光相对变化率R DL与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和储藏物质转运率的变化是一致的,依据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过程中延迟发光积分强度相对变化率R DL的大小可以评价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下萌发玉米的自发发光在抗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宇  习岗  刘锴  杨运经 《光子学报》2014,43(2):217003
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发发光是反映萌发种子细胞代谢和DNA合成的生命信息,其在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基于自发发光的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方法,研究了-0.1MPa与-0.3MPa的PEG-6000溶液造成的水分胁迫下万瑞168号和堰单8号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自发发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萌发过程中两个玉米品种自发发光的升高都有抑制作用,相同强度的水分胁迫对万瑞168号玉米自发发光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堰单8号,水分胁迫的强度越大,品种间的差异越大.研究还发现,种子萌发过程中自发发光的相对变化率RSL值的变化灵敏地反映了种子细胞生命活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适应和伤害的动态变化过程,依据RSL的大小可以对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无损和灵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对臭牡丹中的Fe、Cu、Ca、Mn、Zn、Mg 6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样品采用浓硝酸双氧水消解,应用校准曲线法测定.结果表明其富含上述6种金属元素,其中以钙、镁含量为高,方法回收率在95.00%-103.67%之间.  相似文献   

12.
利用 NaOH ,Ca(OH)2,H2 SO4和 HCl 四种溶液对楸木木屑进行化学预处理,发现两种碱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楸木木屑的酶解效率。采用扫描电镜(SEM ),X 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四种化学预处理后的楸木木屑进行观察和分析。SEM 观察发现,四种化学预处理对楸木木屑的纤维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与侵蚀,其中 Ca(OH)2的破坏效果最为明显。XRD 谱图表明,碱预处理对楸木木屑纤维素的非晶体结构产生破坏,导致其结晶度升高,而经过酸预处理后楸木木屑纤维素的结晶度没有明显变化。FTIR 谱图显示,酸碱预处理对楸木木屑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子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碱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的高效溶出可能是楸木木屑酶解效率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激光二极管端面抽运矩形分离式放大器引起的热效应进行研究,建立符合实际的Cr,Yb∶YAG/Yb∶YAG复合结构热传导模型.对分离式放大器结构中不同增益介质与包层结构下放大器内部温度场变化进行了分析,定量计算了对应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并给出了出射端面波前相位分布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在较薄的包层厚度和较小的厚度比下,介质端面温升更高,热效应加重;相对较厚的包层和较大的厚度比可使放大器的热效应明显减弱.该结果为降低复合结构激光放大器热效应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用动力学与统计相结合的模型和统计模型分别研究了形变对重同量异位素200Ag,200Tl,200Bi和轻同量异位素110Pd, 110In, 110Te断前粒子发射的影响. 计算表明形变的影响是存在的, 但形变却并没有改变中子和带电粒子发射 对系统同位旋的依赖关系. 对可能的原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 the transient spontaneous quantum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qubits interacting with a common non-Markovian environment based on a collision model. We are mainly interested in the effect of non-Markovianity on th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qubits. We find that the non-Markovianity always delay the anti-synchronization and decrease the parameter region where the qubits get anti-synchronized. Meanwhile, we define V to characterize the visibility of synchronization and show that there is an apparent link among V, entanglement and quantum mutual information whether in the Markovian or non-Markovian regimes when the environment is in the vacuum state. Moreo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parameter region of the emergence of anti-synchronization and the time to get anti-synchronized in the non-Markovian regime gradually approaches that in the Markovian regime. The high temperature decreases the parameter region of the emergence of anti-synchronization in both Markovian and non-Markovian regimes, and breaks the connection among V, entanglement and quantum mutu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钴钯铂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建生  陈良益 《光子学报》2005,34(2):288-292
利用天线共振子模型对钴钯铂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钴钯铂的增强分别为1、≤4、2~4, 实验测量的最大增强分别为≤5、105和140, 在考虑化学增强的情况下, 理论同实验是一致的; 在经氧化还原过程处理的钴钯铂片上做了核酸碱基胞嘧啶的SERS谱, 结果反映三种衬底上的SERS谱强弱不同, 以铂最大, 钴最小, 而且, 三种衬底对于胞嘧啶各振动模式的增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We apply a Feynman path-integral variational approach combining with the average for the relative motion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bipolaron in a quantum dot. The binding energy is calculated in different parameters. We find that an optimum quantum potential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bipolaron.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in literature, the present pproach is better than Laudau-Pekar one in all coupling regime and full path-integral one in the strong coupling regime.  相似文献   

18.
李细莲  刘刚  杜桃园  赵晶  吴木生  欧阳楚英  徐波 《物理学报》2014,63(21):217101-217101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双轴应力作用下锂原子吸附硅烯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计算结果表明,在拉应力和一定的压应力作用下,锂吸附的硅烯体系基本保持原有的结构. 而当更大的压应力作用时,硅烯产生了向锂原子方向凸起的结构变化,所得到的体系的总能也有明显地下降. 本文通过对各种应力下的硅烯声子谱的计算,分析了在压应力作用下锂吸附的硅烯结构不稳定的原因. 关键词: 硅烯 应力 第一性原理 声子谱  相似文献   

19.
彭富伦  冯卓祥 《应用光学》2006,27(5):394-399
在详细分析使用微扫描技术减少混淆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利用微扫描技术进行空间分辨率影响分析的像素传递函数(PTF)方法,并基于2×2和4×4两种微扫描形式对该函数进行分析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焦平面阵列给定的情况下,微扫描技术能适当提高焦平面空间的分辨率,有效减小图像混淆,明显改善成像质量。指出在没有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器件的情况下,利用微扫描技术和低分辨率成像器件来获得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