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配合物Zn(C12H8N3)2.H2O,经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5239(10)nm,b=1.30233(11)nm,c=1.33167(11)nm,β=102.6950(10)°,Z=4,[Zn(C12H8N3)2.H2O],Mr=471.81,V=2.1189(3)nm^3,Dc=1.479g·cm^-3,μ=1.189mm^-1,F(000)=968,R1=0.0300,WR2=0.1017,GOF=1.005。该化合物由1个Zn(Ⅱ)离子、2个2-(2-吡啶基)苯并咪唑阴离子和1分子配位水组成。其中2-(2-吡啶基)苯并咪唑的1位氮原子、吡啶环上氮原子及水分子中氧原子与锌(Ⅱ)离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结构,单胞分子之间通过氢键O(w)-H…N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构成三维网状超分子体系。固态荧光测试显示,该配合物具有强的蓝色荧光发射(λmax=456nm)。  相似文献   

2.
室温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酒石酸的Zn^2+配位聚合物{[Zn(C4H4O6)(H2O)]2.3H2O}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中Zn^2+是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酒石酸采取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交替连接Zn^2+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并对聚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蒸气扩散法合成了1,3,5-苯三酸与锰(Ⅱ)的二维层状聚合物{[Mn3(btc)(Hbtc)(H2btc)(H2O)6]·6H2O}n(H3btc=1,3,5-苯三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中心离子Mn(Ⅱ)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来自btc同一个羧基的两个氧原子,和分别来自Hbtc、H2btc的两个氧原子占据赤道平面,两个配位水的氧原子占据轴向位置.  相似文献   

4.
杨先炯  张奇龙 《光谱实验室》2011,28(3):1377-1381
以1S,2S-环己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S,2S-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再将配体L与MnCl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nL2Cl2.L]n(1),并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212121,晶体参数:a=1.56630(15)nm,b=1.59373(16)nm,c=2.1963(2)nm,V=5.4827(9)nm3,Z=4,Dc=1.164g.cm-3,R1=0.0548,wR2=0.1368。在配合物1中,每个Mn()的配位环境都是三角双锥。配合物中双齿配体通过其两臂乙酰丙酮亚胺单元的端基氧原子同2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  相似文献   

5.
徐涵 《光谱实验室》2013,(6):2800-2805
用溶液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u2(NPG)4(4,4'-bipy)2(H2O)2]·2H2O(HNPG=邻苯二甲酰甘氨酸4,4'-bipy=4,4'-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单晶结构进行了测定.该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分子量Mr=1328.14,晶胞参数a=0.85512 (15)nm,b=1.7083 (3)nm,c=2.1115(4)nm,V=2.9996(9)nm3,Z=2,Dc=1.470g·cm-3,F(000)=1364.0.Cu(Ⅱ)配位形成变形的三角双锥构型,配合物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及π-π堆积将其拓展为三维结构,并对稳定晶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 借助于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并测定了其TDA-DTA. 该配位聚合物属正交晶系, Pbcn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2.201 2 nm(6), b=0.777 8 nm(2), c=1.972 4 nm(5), α=β=γ=90°, V=337.70 nm(15)3, Z=4, Dc=1.796 g·cm-3, μ=3.108 mm-1, F(000)=1 800, R1=0.043 0, wR2=0.056 0. 波谱分析结构显示, 通过己二酸配体羧基氧原子桥联Nd3+离子形成三维多孔结构, 4,4'-bpy通过氢键连接存在于孔道中.  相似文献   

7.
在水热条件下,以2,5-吡啶二甲酸为配体合成得到稀土Eu^3+为中心离子的配位聚合物[Eu(C7H3O4N)(CH3COO)(H2O)]·2H2O。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在晶体结构中,构筑单位是含有Eu-Eu金属键的双核重复单元,六分子的吡啶二甲酸配体均以五齿配位的形式桥连4个Eu^3+离子,从而将邻近的双核单元连接起来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8.
徐涵 《光谱实验室》2013,(6):2942-2946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Mn(IBG)(4,4'-bipy)(H2O)2}·(H2O)2(H2IBG =1,3-苯二甲酰二甘氨酸,4,4'-bipy=4,4'-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单晶结构进行了测定.该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分子量Mr=561.41,晶胞参数a=0.90278(8)nm,b=1.16584(1)nm,c=1.31133(1)nm,V=1.21309(2)nm3,Z=2,Dc=1.537g·cm-3,F(000)=582.0.由于分子间氢键,使得分子结构更趋稳定.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剂挥发扩散法合成了配合物单晶[Zn(DMF)2(H2O)4]·C8Cl4O4,其中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n=0.57680(10)nm.6=0.85991(14)nm,c=1.2030(2)nm,α=95.781(3)°,β=102.074(3)°,γ:98.594(2)°,V=0.57154nm^3,Z=1,Mr=585.51,Dc=1.701g/cm^3,F(000)=298,μ=1.594mm^-1,最终偏差因子R1=0.0315,ωR2=0.0914.和R1=0.0345,ωR2=0.0946,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赵卫星 《光谱实验室》2013,(6):3200-3204
以NiCl2·6H2O和均苯三酸(1,3,5-苯三甲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链状均苯三酸镍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式为Ni3O30 C18 H42,三斜晶系,P-1 (2)空间群,a=0.6698 (3)nm,b=1.0771(4) nm,c=1.2323 (5)nm,α=73.342 (9)°,β=77.76(1)°,y=71.76(1)°,V=801.59 (57),D=1.982g· cm-3,F (000)=4500,Rgt (F)=0.0287,wRre f(F2)=0.0809.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铜(Ⅰ)盐和邻香草醛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以及4,4'-联吡啶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具有三维网状的配位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1.1956nm,6=0.8464nm,c=2....  相似文献   

12.
水热法合成了新的配位聚合物,[Eu(2-stp)(2,2’-bipy)(H2O)]·H2O (2-stp=2-磺酸对苯二甲酸根,2,2’-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一维平行双链结构。Eu3+与2-磺酸对苯二甲酸根的六个氧原子,2,2’-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和一个水分子配位。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的研究,发射光谱中出现了Eu3+的五个特征峰,分别位于581,594,619,654和698 nm,对应于Eu3+的5D0→7FJ (J=0~4)跃迁。位于619 nm的最强发射峰是由5D0→7F2跃迁产生的。不同有机溶剂对该配合物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苯甲醛对该配合物具有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故该配合物可作为苯甲醛的荧光感应探针。  相似文献   

13.
以醋酸锌和3,3’,4,4’-联苯四羧酸(H4BPTC)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三维超分子化合物[Zn(H2O6)].(C16H8O8)(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T空间群,晶胞参数a=0.654 8(1)nm,b=0.793 9(2)nm,c=0.968 1(2)nm,α=76.29(3)°,β=87.75(3)°,γ=86.43(3)°,Z=1,R1=0.066 5,wR2=0.183 3,GOF=1.021.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1在溶液和固态时的发光性能,在室温DMSO溶液中,当激发波长为316nm时,化合物1在399nm处有一强发射峰,呈现蓝紫色荧光,在室温固态时,该化合物的发射峰发生明显红移,在525nm处有一宽谱带发射峰,呈现绿色荧光,这可以归因于在固态化合物1的分子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的相互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分子中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距,从而使发射峰红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稀土2-羟基烟酸的配合物{[LaL(HL)(H2O)3]1/3(SO4)2/3(H3O)2H2O}(H2L=2-hydroxynicotinic acid)。X-ray单晶衍射分析可知,2-羟基烟酸通过羧基O和羟基O原子桥连La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弱作用力拓展为三维结构。二维相关光谱分析表明N—H面外弯曲振动和C—H面外弯曲振动对磁微扰比较敏感,这可能是吡啶环上π电子云在磁微扰下变形引起C—H和N—H面外弯曲振动的响应,SO24-的ν4振动和羧基不对称伸缩振动对磁微扰也比较敏感;热微扰下N—H伸缩振动比较敏感。此外还对化合物进行了紫外和热重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利用原料CaCO3,MgO,SiO2和Eu2O3合成CaMgSi2O6:Eu3 样品,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光谱特性.CaMgSi2O6:Eu3 属于单科晶系,基质掺入Eu离子后结构没有明显变化.CaMgSi2O6:Eu3 在147 nm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呈红色发射,发射主峰位于611 nm,是Eu3 的5D0→7F2跃迁的典型发射.当Eu3 的相对摩尔浓度在0.02到0.10 mol之间变化时,由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有浓度猝灭现象发生.CaMgsi2O6:Eu2 在172 nm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呈蓝色发射,发射主峰位于452 nm,是Eu2 的5d→4f跃迁的典型发射.添加不同浓度的H3BO3后可大大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6.
以4-氨基-1,2,4-三氮唑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 在冰醋酸催化下合成了配体4-氨基-1,2,4-三氮唑缩对二甲氨基苯甲醛(L)。 然后利用L与过渡金属硝酸盐[M(NO3)2·xH2O(M=Cu, Co, Zn, Cd; x=3~6)]在无水乙醇中反应, 制得固态配合物M3L6(NO3)6(H2O)2。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该物质是一种多晶粉末状的发光材料, 在紫外光的激发下, 在乙醇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峰在416 nm处, 为蓝色荧光, 色纯度高, 荧光量子效率高, 而配合物M3L6(NO3)6(H2O)2的荧光发射峰则红移至445 nm左右, 同时荧光强度显著增强。 M3L6(NO3)6(H2O)2中与M(Ⅱ)发生配位作用的基团是配体中三氮唑环上的氮原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铕、铽-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和铕、铽-2-噻吩甲酸-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 L'·C2H5OH(RE=Eu,Tb;L=2-噻吩甲酸、L'=2,2'-联吡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1H NMR谱及荧光光谱.IR谱和1H NMR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配体邻菲咯啉2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高氯酸铕和高氯酸铽分别与2,2'-联吡啶和2-噻吩甲酸反应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荧光明显强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Schiff base ligand (L = 7-methoxychromone-3-carbaldehyde benzoyl hydrazone) and its La(III) and Eu(III) complex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LaL(2)(NO(3))(3)].H(2)O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crystallographic data: a = 27.7173(17) A, b = 10.0002(6) A, c = 14.7884(9) A, beta = 102.6870(10) degrees and Z = 4. In the structure, the La(III) ion satisfies 12 coordination and three nitrate coordinate as bidentate ligand. The biolog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ligand and its two complexes can strongly bind to DNA through intercalation mode, and the three compounds also exhibit goo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gainst OH(*) and O(2) (-*).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the Eu(III) complex exhibits characteristic fluorescence of europium ion in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