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电机组转子轴系扭振模化系统的三重共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家俊  杨志安 《力学学报》1997,29(6):733-739
建立了发电机组转子轴系扭振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此模型具有平方非线性并受简谐激励作用.研究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存在双重内共振关系ω3≈2ω2,ω2≈2ω1且Ω≈ω2时的三重共振问题.文中应用非线性振动的改进平均法,求得了系统三重共振的一次近似解,对三重共振的定常解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并进行了奇异性分析,文中指出三重共振解具有双饱和特性,对二种主要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球型密闭容器中铝粉爆炸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心点火球型密闭容器中的铝粉爆炸进行了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的研究。实验采用20立升的球。除测量压力外,还通过系踪平均法测试了流场的湍流强度,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分析了铝粉及其燃烧后残渣的形状和组分。文中对20立升和50立升球型容器中铝粉燃烧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可测量的量如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基于反应区外质点的熵几乎不变这一事实,对计算获得的参数剖面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球型密闭容器中铝粉爆炸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中心点火球型密闭容器中的铝粉爆炸进行了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的研究。实验采用20立升的球。除测量压力外,还通过系踪平均法测试了流场的湍流强度,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分析了铝粉及其燃烧后残渣的形状和组分。文中对20立升和50立升球型容器中铝粉燃烧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可测量的量如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基于反应区外质点的熵几乎不变这一事实,对计算获得的参数剖面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维广了非线性振动系统的KB渐近解法,并提出了新的线性化方法。将本文方法用于研究机车蛇行运动的稳定性问题,得到了机车实际存在的许多易变和复杂参数对横向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找到了影响稳定性的敏感因素和结构设计上的缺陷,为改进机车运动稳定性提供了措施和依据,所得理论结果与实验相符。本文还研究了机车的Hopf分叉现象,用摄动法证明分叉的存在性并给出构解和判稳方法,从而揭示分叉解与分叉参数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光测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人体颈段脊柱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且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医学统计相符,从而为研究颈椎病发病机制提供了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光弹法的途径给出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高层建筑应力分布的分析方法。文中所介绍的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均有其特点,为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提供了一种实验研究手段。在本文研究中,综合地应用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理论和光弹性法中的若干原理,将理论研究与实验分析相结合。并在实验分析和模型制作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取得了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激波作用下,悬浮液谪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气流中变形、蒸发、剥离甚至破碎。雾化燃料经过一段延迟时间后点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由局部爆炸波所携带,通过碰撞传递给引导微波,从而使气云爆轰波自持。文中提出的气云爆轰的一维模型考虑了上述基本过程,并从理论上推导了点火面和CJ面的判据。通过计算,文中讨论了气云爆轰的松弛结构和影响CJ爆速的因素,爆速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引进哈密顿体系非线性浅水波理论,建立一套数值计算方法,并设计一套实验方案和装置,将理论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研究水容器中的水在倾斜和振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浅水波表明,实验与理论结果基本吻合。同时揭示了该类问题非线性水波波动的一些机理,从而也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维四向碳/环氧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实验,观测了不同几何尺寸的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断口形貌,得到了材料在拉伸载荷下不同的破坏机理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试件几何尺寸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材料随着内部单胞数量的增加材料的弹性模量递减,而剪切模量和泊松比递增的变化规律,通过体积平均法从理论上预报了材料的弹性性能,预报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实验和理论所获结论为进一步进行材料的刚度和强度预报以及强度准则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莫乃榕  冷旭明 《实验力学》1997,12(2):267-272
本文介绍了用单丝热线探头测量三维湍流流场时的数据分析方法。文中着重研究了联系相关值和均方根值的相关系数及瞬时速度的泰勒级数的收敛性问题,认为在高湍流度流场中King的相关系数假定值宜作适当的修正,而当泰勒级数不满足余项收敛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处理了圆柱体近尾区的实验数据,其结果与Ong用图表法处理实验数据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能量非局部模型的应变梯度理论,并应用此理论对多晶铜以及薄膜基底的微压痕硬度进行理论预测和数值分析. 首先,提出了能量非局部模型,并由此模型,得出新应变梯度理论的本构关系;其次,由变分原理,得出相应的有限元公式;再次,给出了微压痕硬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最后,将该理论预测结果与经典理论预测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而经典理论的预测结果远低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鹏  尹兆华  胡文瑞 《力学进展》2008,38(3):329-338
液滴或气泡的迁移现象无论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中,还是在材料加工,化学工程等实际应用中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微重力环境中,如果在液滴或气泡所在的母液中外加一个温度场,则液滴或气泡就会由于表面张力分布的不均匀而发生迁移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Marangoni迁移或热毛细迁移运动。本文综述了液滴或气泡的热毛细迁移问题历史研究中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验方面的主要结果,阐述了该问题的研究发展过程。目前液滴迁移问题的研究状况,理论分析解还只限于线性及弱非线性的定常问题,数值模拟工作已经得到了在热对流作用比较小的时候液滴的非定常迁移过程,但是对于热对流影响很大的情况(Marangoni数大于100)则尚未得到过与实验中观测到的相一致的理论结果。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给出了在对于热对流作用较大时液滴热毛细迁移非定常问题的最新的数值模拟的结果,并对该问题在此情况下产生的新的变化也给予了分析。最后,文中分析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展望了液滴热毛细迁移问题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薄壳失稳机理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薄壳失稳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对薄壳后屈曲理论研究结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同时应用动力学原理对薄壳失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计算模型。文中应用动力学原理描述了从加载初期的一个呈现静力学特征的薄壳随荷载的增加而逐渐成为一个呈现动力学特征的薄壳的过程,从薄壳受扰振动乃至共振的角度解释了失稳临界荷载实验数据值及其离散并低于失稳临界荷载理论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近年来兴起的数字谱分析技术对粘弹性材料动态特性的测定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用数字谱分析的方法高效率地进行粘弹性材料动态特性的测试.文中对实际粘弹性材料NYJlA-5-37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以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比较令人满意.本文还对试验中存在的静重去除问题以及粘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带纵向贯穿裂纹的加劲空心圆柱的热击问题,文中对圆柱内腔突然冷却热击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应力场及热击应力强度因子等问题,作了分析与计算,数值结果绘制了图形,这可供实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三点弯曲试样和撕裂模量理论对弹塑性裂纹撕裂扩展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适用于三点弯曲试样的施加撕裂模量T_(app)的计算公式。结果说明了材料硬化和系统柔度等因素对裂纹扩展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采用多层高柔度组合梁系统,得到了随加载系统柔度增加,裂纹扩展从慢稳定到失稳发展的过程。证明了撕裂模量理论的有效性。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圆棒在颗粒物质中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颗粒填充高度的关系,并采用连续介质模型计算了圆棒在颗粒物质中受到的最大摩擦力.结果表明,当颗粒填充高度H小于圆筒直径的2倍时,最大静摩擦力F与H2成正比;当H大于2倍圆筒直径时,F与H成正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以材料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冲击动应力问题实际与理论结果的差别程度,设计开发了冲击动应力实验装置,并测量了重锤在不同冲击高度下冲击悬臂梁的动荷系数. 同时利用ANSYS/LS-DYNA 软件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 动荷系数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相对差不超过3.1%,与理论值相对差在14%~23%之间. 实验和数值模拟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这一结论加强了对冲击动应力问题的模型、理论和误差范围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对误差范围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轴对称爆轰波的传播和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Whitham方法对轴对称爆轰波传播过程中的波形、爆轰参数的分布,碰撞临界角以及三波点轨迹等问题进行计算,并将其结果与高速摄影对带隔板园柱型装药进行研究所得的实验结果相比较,两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古典强度理论和苏联切略依海尔、巴兰金等人所提出的强度极限曲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见解;并通过强度条件的选择和各项参数的研究,导出了一个计算强度的公式。经过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证明这一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