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乙二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指出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经FTIR反射光谱检测,解离吸附产物为CO,反应中间体主要有CH2OH─COOH和HOOC─COOH等。本文还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铂电极上乙二醇吸附和氧化循环伏安特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孙强 《应用化学》1985,(2):93-93
以大孔型聚苯乙烯树脂为骨架材料,先引入醛基,再进一步与乙二醇二流基乙酸酯等巯基化合物反应,生成具缩硫醛大环的螯合树脂,产物对Hg+2络合容量约为30-60mg/g,比文献报导的缩聚型缩硫醛大环螯合树脂高约十倍。其对汞的络合容量比对Ca+2、Mg+2、Zn+2、Cd+2、Co+2等高约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以对羟基苯硼酸为前驱体,利用H2O2可以定量氧化对羟基苯硼酸产生对羟基苯酚的原理,以反应产物对羟基苯酚为电化学信号物质,结合金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AuNPs/GCE),发展了一种间接检测H2O2的电化学方法. 由于AuNPs/GCE具有有效电子传递性能和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对硼酸氧化产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在含1.0 mmol•L-1对羟基苯硼酸的0.1mol•L-1 pH 7.5 PBS中,AuNPs/GCE可以检测到1.0 ~ 1.0 × 103 μmol•L-1的H2O2,检测限为0.5μmol•L-1. 同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且操作简单、速度快、价格低廉,非常适用于实际样品中H2O2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汪小强  欧光南  袁友珠 《化学学报》2004,62(18):1695-1700
研究了若干钒基催化剂在双氧水存在下对甲、乙苯的液相选择性氧化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乙腈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所研究的钒基催化剂包括VPO,VOPO4,V2O5,VO(acac)2和NH4VO3等均表现出以苯甲醛为甲苯选择性氧化主产物和以苯乙酮为乙苯选择氧化主产物的反应结果;从反应活性和主产物选择性来看,按以下顺序递减:VPO>V2O5>VOPO4>VO(acac)2>NH4VO3.对于具有(VO)2P2O7晶相的VPO催化剂,在双氧水存在下对甲苯选择性氧化主产物苯甲醛的最高选择性为58.8%,乙苯选择性氧化主产物苯乙酮的最高选择性为67.8%;其催化性能与P/V比、焙烧条件、双氧水的使用量、反应溶剂等有关.从已有的实验结果推测,钒基催化剂在双氧水存在下的甲、乙苯选择氧化反应与V5+/V4+的"氧化-还原"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Ir/IrO2微平面电极在低碳醇氧化电极表面的pH-Eocp(pH-开路电位)关系,测量了几种低碳醇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距离电极表面50 μm以内的不同距离处的pH值,对不同低碳醇电化学氧化产生的酸强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Ir/IrO2微平面电极的pH-Eocp关系曲线与“醇-羧酸”体系种类有关;乙二醇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产生的pH值最低,甲醇次之,乙醇产生的pH值最高,在500 nm处的稳态pH值分别为0.191、1.13和2.99。通过向电解液中加入NaF,考察了生成的H+和F-结合对金属钛选择性微区刻蚀作用,在乙二醇为前驱体的体系中微孔刻蚀加工速率约为30 nm/min。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磁性AgI-BiOI/CoFe2O4复合材料光催化剂,考察了荧光灯辐照下光催化剂脱除模拟烟气中单质汞(Hg0)的性能,研究了实验参数对脱汞性能的影响及反应产物。结果表明,AgI-BiOI/CoFe2O4光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较差,当煅烧温度超过400 ℃时该光催化剂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随着催化剂用量、反应溶液pH值、反应溶液温度和烟气中O2浓度的增加,脱汞效率先增加后不变或下降;反应溶液中存在的CO32-和SO42-对脱汞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通入SO2时,脱汞效率急剧下降;而NO对脱汞效率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反应产物分析表明,SO2、NO和Hg0的最终氧化产物分别是SO42-、NO3-和Hg2+  相似文献   

7.
脉冲激光沉积LiMn2O4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氧气氛下采用355nm脉冲激光烧蚀制备了LiMn2O4薄膜,并用四极质谱和发光光谱技术考察了脉冲激光烧蚀过程及环境氧气对薄膜沉积过程的影响.质谱测定结果表明,355nm激光烧蚀LiMn2O4的产物主要有Li+、Mn+等离子和O2、O、LiO2、LiMnO、MnO及锂原子的多聚体等中性产物.不同氧气压下测定的发光光谱表明烧蚀原子在环境氧气氛中存在氧化过程.用循环伏安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薄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H2O2-OPD-Fe2+荧光释放体系构建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在含TritonX-100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Fe2+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胺(OPD)的产物2,3-二氨基吩嗪(DAP)有荧光信号,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该产物的荧光强度与过氧化氢浓度成正比,过氧化氢酶可以部分清除过氧化氢,从而使其荧光强度减弱,因此,酶作用前后荧光强度变化决定了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线性范围为2.00×10-4~1.60×10-2 U·mL-1,线性相关系数r=0.9962,最低检出下限可达5.95×10-6 U·mL-1。方法在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丹  金葆康 《电化学》2017,23(3):347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大黄素(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Q的还原过程中阴离子自由基Q?-会结合中性分子Q生成二聚物Q2?-.Q2?-在更负的电位下进一步还原为Q22-.当扫描范围为-0.2 ~ -2.0 V时,经过一个循环伏安过程,在扫描结束物质并没有回到反应物Q,而是Q22-. Q22-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经历两步一电子过程,分别生成Q23-. 和Q24-.,对应CV图中峰C3和C4.当扫描范围扩大至1.0~-2.0 V时,在更正的电位下,观察到两个新的氧化峰A1和A2,该范围内的三圈扫描结果表明,在扫描结束物质重新氧化回到Q.当扫描范围缩小至0.3 ~ -1.4 V,A2峰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而增大,与A2峰对应的氧化产物Q2?-在溶液中不断积累.A1峰对应于Q2?-氧化回到Q.  相似文献   

10.
吴丽丹  节家龙  刘坤辉  苏红梅 《化学学报》2014,72(11):1182-1186
在所有DNA碱基中, 鸟嘌呤碱基G具有最低的氧化电位, 导致其最容易被氧化. G碱基被单电子氧化成为G正离子自由基(G), G存在两个脱质子位点, 其中脱嘧啶环上亚氨基质子N1-H比脱环外氨基质子N2-H更有利, 因而在普通G碱基中研究脱N2-H的过程无法排除脱N1-H过程的干扰, 使得其脱N2-H的动力学迄今尚不明确. 在本文中, 通过将G碱基上的N1-H用CH3取代(即mG), 采用纳秒时间分辨瞬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mG碱基单电子氧化后脱质子N2-H的动力学. 根据瞬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确定了mG脱质子的产物是mG(N2-H)·, 即脱质子的位点是N2-H. 进一步通过测量mG(N2-H)·的生成速率常数与mG的浓度依赖关系, 得到室温下SO4单电子氧化mG生成 mG的速率常数为(3.7±0.1)×109 L·mol-1·s-1以及 mG脱N2-H的速率常数为(7.1±0.2)×106 s-1. 并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下mG脱N2-H的速率常数, 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得出脱质子N2-H的活化能为19.9±1.0 kJ·mol-1. 这些结果可为DNA碱基的氧化损伤过程提供更为丰富的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反胶团中漆树酶催化氧化性能与反应产物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漆树酶在AOT/正辛烷/水反胶团中邻氨基苯酚的催化氧化性能。发现在40℃、pH=7.6、R=[H2O]/[AOT]≈18的条件下,漆树酶的活力最高,在含水量较低的反胶团中较稳定。当R=6.2,于30℃保存15h活力仍保持82%;"水池"内存在的1.0×10-3mol/L的Zn2+、Fe3+、Mg2+等离子对漆树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漆树酶对邻氨基苯酚在反胶团和水溶液介质中,其主要氧化产物均为2-氨基-吩嗪-3-酮,但在反胶团中其反应产率比在水溶液中约高0.5倍。  相似文献   

12.
在板框式循环电解槽中,以KOH为电解质,KI为催化剂,石墨电极分别为阳极和阴极,研究电化学间接氧化2-丁酮合成乙偶姻中间体α-羟基缩酮,讨论电流密度、极板间电解液流速、电解液中2-丁酮浓度、电解温度以及通电量等电解条件对中间体收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经优选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40 mA·cm-2,流速6.4 cm·s-1,2-丁酮浓度1.75 mol·L-1,电解温度30℃,通电量为1.5 F·moL-1时,中间体收率可达78.9%,电流效率40.1%.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时碘离子在阳极氧化生成碘单质,甲醇在阴极还原生成甲氧基负离子,原料2-丁酮与电解产物反应,并最终生成乙偶姻中间体.  相似文献   

13.
在253.7 nm紫外光作用下, 研究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流动态甲醇的机制, 结果表明, 甲醇的光催化降解不受水汽的影响, 只受氧气含量的影响. 在不含氧气的情况下, 即使有足量的水汽, 甲醇都不会有明显的降解. TiO2受光诱导生成空穴-电子对后, 空穴直接氧化甲醇, 生成的甲醇正离子在氧气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 形成各种氧化产物. 甲醇氧化过程是多通道反应, 宏观表现为准一级反应. 空气和氧气条件下甲醇的总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9.78×10-3和1.79×10-2 s-1.  相似文献   

14.
黄水波  张朝晖  周必武  赵承峰 《应用化学》2015,32(11):1299-1306
以苯胺修饰的磁性碳纳米管为基质,Cd2+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磁性Cd2+印迹聚合物(MWNTs/MIIPs)。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技术手段对其形态和化学结构等进行详细表征。 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该磁性印迹材料对Cd2+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6.96 mg/g;选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该磁性印迹材料对Cd2+/Cu2+、Cd2+/Ni2+、Cd2+/Pb2+和Cd2+/Cr3+的相对选择因子分别是2.03、2.35、2.16和2.13。 结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该材料MWNTs/MIIPs可用于大米中的Cd2+快速分离富集检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FT-IR)技术考察SO2的氧化过程及烟气组分对SO2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在催化剂表面氧化主要是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V2O5活性位上,占据其O原子,以SO2-3形式存在,后与催化剂表面V5+-OH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硫酸盐(VOSO4)中间产物,O2重新氧化催化氧化过程中由于被SO2夺取O原子而被还原的V2O5物种,使V4+转化为V5+,促进金属硫酸盐(VOSO4)向SO3转化;SO2与NO、NH3的竞争吸附阻碍SO2在V2O5活性点位上的氧化;在SCR中,NO的脱除与SO2的氧化是相互抑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进湿式浸渍法制备了兼备汞氧化和氨氧化活性的铜改性凹凸棒土(Cu3-ATP)催化剂,对其进行SEM、H2-TPR和NH3-TPD表征,并在150-400℃测试其汞氧化及氨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铜物种成功负载在ATP表面,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加了表面中强酸性位和部分强酸性位,从而有效促进Hg0和NH3的氧化。HCl在Hg0的高效氧化中起重要作用,高温不利于Hg0氧化反应的进行,但能够促进NH3的氧化。在350℃下,Cu3-ATP对Hg0和NH3的氧化效率均在90%以上。影响因素实验显示,高空速下NH3对汞氧化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低浓度Hg0及HCl对氨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当气体空速(GHSV)低于5×104 h-1时,Cu3-ATP能够实现NH3和Hg0的同时氧化。此外,汞的氧化反应具备良好的抗硫性和抗水性,而SO2对氨氧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及lgi~E法研究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烷基钴(Ⅲ)配合物[RCo(Salen),R=CH3,C2H5,n-C4H9,i-C4H9]在Au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过程,测定了RCo(Salen)的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ks、电子转移数n1、电荷传递系数a、标准电极电位E0、扩散系数D;同时,还测定了氧化产物化学分解加速率常数kf及分解产物电解氧化的电子转移数n2等参数,实验表明RCo(Salen)的电化学反应是ECE过程,R基对E0、kf等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Keggin型钼钒磷杂多酸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秀凯  雷宇  江桥  赵静  季伟捷  张志炳  陈懿 《化学学报》2005,63(12):1049-1054
系统研究了不同数目V5+取代的钼钒磷杂多酸H3+nPMo12-nVnO40 (n=0~4)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 通过BET, IR, TPR, 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 并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初步关联. 在杂多酸的一级结构中, V5+对Mo6+的取代不仅改变了杂多阴离子金属-氧桥的键强以及晶格氧的插入能力, 而且也相应地调变了样品的酸量. 催化剂活性随V5+取代数量的递增而增强; 适宜数量的V5+取代提高了含氧酸产物的选择性, 而过量的V5+取代则导致部分氧化产物的深度氧化. 考察了在Keggin型杂多酸二级结构上引入钒物种的影响, 也即将钒物种(VO)2+作为抗衡离子取代部分质子以调变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 实验表明, 处于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VO)2+抗衡离子]中的V在反应中均可离析出少量V2O5物种. 适宜量的(VO)2+物种以及离析出来的少量V2O5物种可能均对催化剂的性能有贡献. 显然, 钒在不同位置的价态变化以及形态的不同, 会导致催化性能的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ZnO·WO3悬浮水溶液中污染物SO2的可见光催化氧化并建议通空气处理较高浓度的SO32-扩水溶液。含0.15mol/LSO32-水溶液可见光照2h可将SO32-基本上光催化氧化成SO42-。对这光助SO32-自发氧化反应中可能平行存在的自发、多相催化、光化学和光催化等反应进行实验对比;筛选出克分子比0.5ZnO·WO为最佳掺杂配比;考察了光催化剂热处理、空气流量、pH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pH7.5为最佳值;太阳光催化SO32-氧化速率比室内实验更快,展现了利用太阳能于环保的应用前景,对所有实验结果都给以理论解释,并提出一个较详细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硅烷化反应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 表面嫁接螯合官能团N-(三甲氧基硅丙烷)乙二胺三酸(EDTA-Si), 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EDTA),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Pb2+在GO-EDTA 表面的动态吸附分布、 构象及动力学性质, 比较了Pb2+和单价Na+离子在氧化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 模拟了GO-EDTA与Ca2+相互作用, 与Pb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 模拟结果表明, Pb2+和Na+的吸附位点是GO-EDTA 体系中的羧基, 而非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 Pb2+和 Na+ 与羧基的吸附构象不同, 前者吸附构象以摩尔比2:1为主, 即两个羧基对一个Pb2+离子, 而后者更多倾向于摩尔比1:1的吸附模式, 即一个羧基对一个Na+离子; Pb2+离子相对于Ca2+和Na+离子, 形成的COO--Pb2+离子对构象越过的能垒最低, 但是破坏该离子对构象时能垒较高, 表明Pb2+离子在氧化石墨烯膜上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