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环氧生物降解交联剂的制备及交联壳聚糖膜的性能;生物降解材料;环氧;交联剂;壳聚糖  相似文献   

2.
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为树脂配制了一系列紫外光-热混杂固化体系.通过FTIR表征了光-热固化过程双键和环氧特征吸收峰的变化.研究了不同的稀释剂对光固化和光-热混杂固化膜的凝胶率、吸水率、表面水接触角等性能的影响,并用能谱仪(EDS)测试了固化膜表面硅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光固化膜的凝胶率低于86.5%,而光-热混杂固化膜的凝胶率在97.0%左右.与丙烯酸环氧单酯光-热固化体系相比,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光-热固化膜的表面水接触角有显著提高,由62.53°提高到99.27°,EDS测试也表明有机硅有富集于固化膜表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环氧丙烯酸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聚合的方法制备出新型的UV-光固化光纤涂料,其主要性能较好.研究了基体组成、引发剂、稀释剂以及固化工艺对UV-固化光纤涂料的光固化速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环氧丙烯酸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的配比为 4:6~6:4、稀释剂的含量不大于20%时固化速度较快、性能较好,同时固化时灯距与固化膜厚度对固化速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环氧树脂E44、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反应,合成了一种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将改性的环氧丙烯酸树脂作为主体树脂,复配活性单体、引发剂、助剂、填充料等进行混合、分散、研磨,制备得到热水脱膜UV防护油墨。将该树脂与其他丙烯酸树脂进行性能对比,并进一步探究不同活性单体、膜层厚度与光固化能量对防护油墨的性能影响。实验表明,该树脂具有较好的热水脱膜性能,当采用活性单体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膜层厚度为30?m及固化能量为1 500 mJ/cm2时,防护油墨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采用磷铁粉替代环氧富锌底漆中部分锌粉所制备的环氧富锌底漆的耐腐蚀性能。磷铁粉替代锌粉的质量百分数从0到75%,采用电化学方法和盐雾试验以及结合能谱仪(EDS)和扫描电镜(SEM)评价各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低替代量的环氧富锌底漆阴极保护能力强,而高替代量的环氧富锌底漆有优异的屏蔽作用。替代量为35%的环氧富锌底漆对样板兼具良好的阴极保护和屏蔽作用,防腐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测量了覆盖环氧膜的铝电极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 并求得了该膜的膜电阻、膜电容和环氧膜与底金属间的腐蚀电阻及双电层电容。由膜电容求得该膜的介电常数为5.2。此种膜未浸入NaCl溶液前的介电常数为4.9。将上述数据与未覆盖环氧膜的铝电极的电化学阻抗数据比较, 可认为溶液是经上述膜中的化学通道而渗入膜内的。  相似文献   

7.
以生漆为原料,先采用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TMS)与漆酚的酚羟基发生醇解反应,再通过AATMS的氨基与环氧桐油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得到了一种复合涂料。该涂料的干燥成膜过程是在漆酶作用下,通过空气自氧化聚合得到高度交联的聚合膜。固定AATMS用量为生漆质量分数10%不变,讨论了环氧桐油用量对生漆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环氧桐油用量为生漆质量分数的30%时,漆膜的性能最佳,柔韧性、耐冲击性、硬度、附着力分别提高到2mm、40kg·cm-1、6H和1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证实了复合涂膜的结构。利用热分析(TG-DTG)研究了复合涂膜和生漆涂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涂膜比生漆涂膜的热稳定性高。研究测试了复合涂膜和生漆涂膜的耐溶剂性能、耐化学介质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料的漆膜比生漆涂膜性能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将四胺单体4,4′-二(3,4-二氨基苯氧基)联苯(BDAPB)与二酸单体4,4′-二苯醚二甲酸(DCDPE)及四胺单体3,3′-二氨基联苯胺(DAB)在伊顿试剂(Eaton’s reagent,甲磺酸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10∶1)中进行无规共聚,合成了一系列聚苯并咪唑共聚物PBI-x(x为BDAPB在四胺单体中的摩尔分数)。然后通过后磺化和共价交联剂双酚A型环氧处理制得了一系列磺化聚苯并咪唑交联膜S-PBI-x-Cy(y为环氧基与咪唑基的物质的量之比)。采用热重分析、拉伸测试、芬顿试验等,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吸水率、溶胀率、质子电导率、抗自由基氧化稳定性能及电池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交联膜都显示出良好的力学性能,膜的质子电导率随着BDAPB摩尔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当BDAPB的摩尔分数达到30%时,其质子电导率高于全氟磺化聚合物膜Nafion 212的质子电导率。交联处理降低了膜的溶胀率,且交联密度越高,溶胀率降低越显著。由S-PBI-30-C15组装成的单电池(H2-O2体系)显示出优异的发电性能,其在90℃和70%相对湿度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1.11 W/cm2,高于相同条件下由Nafion212组装成的单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0.95 W/cm2)。  相似文献   

9.
由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三聚体分别与4-环己烯-1,2-二甲醇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双全氟烷氧基取代的环氧环己烷衍生物(EFPO1和EFPO2),其结构经FT-IR和1H NMR确证。 与常见全氟烷基型功能单体不同,此类含氟环氧化合物与环氧树脂预聚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可改善其疏水性能。 初步考察了上述单体对环氧树脂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随涂料中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固化膜的初始水接触角线性增大;其中,EFPO2因其含较长的全氟烷氧基团而具有比EFPO1更好的疏水效果。 如加入1%EFPO2时,固化膜接触角为99°,比未添加含氟单体的固化膜大14°,而相同含量EFPO1固化膜接触角为87°。 当EFPO2含量为5%时,固化膜的疏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接触角为113°。 此外,固化膜经加热处理(110 ℃,6 h)后疏水性能明显增强,如EFPO2含量为1%~5%时,固化膜经热处理后,接触角由99°~113°提高至113°~118°,EFPO1固化膜经热处理后接触角也由87°~100°提高至99°~110°。 固化膜疏水性能的提高可能是由于经过加热处理,含氟链段向表面迁移。 由此可见,这类含氟单体可作为表面改性剂应用于涂料、油墨和离型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辅助接枝聚合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制备PVDF-g-GMA膜;再利用氨基诱导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将苏氨酸(Thr)接枝到PVDF-g-GMA膜表面,制备了具有两性离子结构表面的PVDF-g-GMA-Thr膜。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测试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过滤实验等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PVDF膜表面的化学组成、润湿性能、表面形貌和抗污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DF-g-GMA接枝Thr反应时间的增加,PVDF-g-GMA-Thr膜的亲水性能明显提高,接触角从90°降为0°,呈现出超亲水性能。同时PVDF-g-GMA-Thr膜的水通量明显提高,当Thr诱导开环反应时间为12 h时,PVDF-gGMA-Thr膜的水通量高达686 L/(m2·h),与PVDF原膜相比,水通量提高了204. 5%。在BSA的过滤测试中,与PVDF膜相比,PVDF-g-GMA-Thr膜呈现出良好的截留性能和抗污染性能,BS...  相似文献   

11.
环氧-丙烯酸酯混杂光固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环氧-丙烯酸酯混杂光固化体系中引发剂的协同作用,证实混杂光固化过程中自由基引发剂对阳离子引发剂二苯基碘Weng盐的增感作用,混杂光固化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其抗冲击性能,抗弯曲性能及硬度优于单纯的阳离子体系固化膜,与自由基体系固化膜性能接近。混杂光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自由基体系固化膜;它的耐溶剂性能优异,耐丙酮擦拭次数比自由基固化膜高25倍以上,比阳离子固化膜高3.5倍。这可能是由于混杂光固化过程中形成的IPN结构造成的,动态粘弹谱和扫描电镜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雷琦锋  王畅  戴卫理  武光军  关乃佳  Michael Hunger  李兰冬 《催化学报》2021,42(7):1176-1184,中插46-中插49
1,2-二醇主要由环氧化合物水合产生、广泛用于防冻剂,聚酯树脂和医药等化学品中间体的生产.研究表明,具有Lewis酸性的含锡沸石分子筛在环氧化物的水合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环氧化合物是众所周知的碳亲电体之一,主要由烯烃环氧化生成.含Ti(IV)沸石,如Ti-Beta和TS-1,是烯烃环氧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串联催...  相似文献   

13.
以环氧树脂E-44、2-氨基-5-磺酸基苯甲酸、乙二醇丁醚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阴离子环氧乳化剂EP-D;同时,E-44和聚乙二醇(PEG6000)以摩尔比2∶1反应,合成端环氧基非离子环氧乳化剂EP-PEG;将EP-D与EP-PEG按不同质量比复配获得不同配比的EP-D/EP-PEG水性环氧复合乳化剂。 分别研究了EP-D/EP-PEG及EP-PEG在环氧树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12%时的乳化性能及形成乳液的表面张力、电导率和胶粒的Zeta电位、粒径。 结果表明,当EP-D和EP-PEG以质量比3∶5复配,总加入质量分数为9%时,制备的环氧乳液性能最佳。 与EP-PEG形成的环氧乳液相比,复配环氧乳化剂用量少,乳液铺展性好、稳定性高,且乳液在相反转时的固含量提高了10%以上。 复配环氧树脂乳液中胶粒的Zeta电位为-41.9 mV、粒径为342 nm、表面张力为25.5 mN/m、粘度为14 mPa·s。 这表明利用乳化剂EP-D与EP-PEG复配新合成的EP-D/EP-PEG水性环氧复合乳化剂可制备稳定性好,固含量高的乳液。  相似文献   

14.
静电纺丝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制造纳米纤维的技术,所需设备少,易于大规模生产。本文主要从催化剂、固体聚电解质膜及膜电极三方面阐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低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静电纺丝制得的一维纳米线电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优异的传质能力及较低的成本;制备的固体聚电解质膜主要包括Nafion复合膜、阻醇膜及耐温膜,其性能相对于传统的Nafion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通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使膜电极结构得到了优化。最后,对静电纺丝技术在低温燃料电池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静电纺丝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制造纳米纤维的技术,所需设备少,易于大规模生产。本文主要从催化剂、固体聚电解质膜及膜电极三方面阐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低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静电纺丝制得的一维纳米线电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优异的传质能力及较低的成本;制备的固体聚电解质膜主要包括Nafion复合膜、阻醇膜及耐温膜,其性能相对于传统的Nafion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通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使膜电极结构得到了优化。最后,对静电纺丝技术在低温燃料电池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黄雪红  柯盛波  冀敏 《应用化学》2010,27(11):1306-1312
以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作为基膜材料,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在SBS主链上引入丙烯酸(AA)、苯乙烯磺酸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链段作为阳离子交换膜;引入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和KH570链段作阴离子交换膜,阴、阳离子交换膜经KH570结构中三甲氧基硅烷基团的水解缩合,得到含硅氧交联网的SBS接枝离子交换膜,用流延法制备了SBS双极膜。 测得SBS阴膜和阳膜的吸水率分别为63.9%和72.8%,SBS阴膜和阳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分别为1.51和2.71 mmol/g。 将SBS双极膜作为阴阳两室隔膜,采用钨酸钠/过钨酸钠体系由阴极间接电氧化合成了环氧丁二酸。 结果表明,以石墨为阴、阳电极,电流密度为2.0×10-2 A/cm2、50 ℃反应4 h,环氧丁二酸的产率为53.0%,电流效率为40.8%。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微米级填料表面纳米化修饰对环氧复合材料和特高压盆式绝缘子性能的影响,采用硅烷法表面接枝技术,制备出不同粒径增加值的表面纳米化修饰的微-纳复合氧化铝填料。通过掺混不同比例的微-纳复合氧化铝填料,制备了环氧复合材料和特高压盆式绝缘子,测定其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热性能,并与未掺混的环氧复合材料和特高压盆式绝缘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掺杂硅烷法表面接枝的氧化铝填料后,环氧复合材料和盆式绝缘子的热性能和电气性能基本不变,但机械性能提升明显。添加表面接枝氧化铝填料的环氧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随粒径增加值增大而减小,随掺混比例先增大后减小,掺混比例为15%时,拉伸强度最大,达到90.88MPa,提升了16.5%,特高压盆式绝缘子压力试验破坏值提升了15%。氧化铝表面接枝对于提高环氧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提升特高压盆式绝缘子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三溴苯基环氧丙基醚、四氯化硅及1,3-二氯丙醇为主要原料合成新型硅、氯、溴三元素协同高效阻燃剂硅酸三(二氯丙基)三溴苯氧基氯丙基酯。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及物质的量比对产率的影响,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三溴苯基环氧丙基醚与四氯化硅及1,3-二氯丙醇物质的量比为1:1:3.5,100℃反应5h,产率达98.0%。并采用FTIR、1H-NMR、极限氧指数等方法表征了产品的分子结构及阻燃性能等。  相似文献   

19.
在YDS高渗透环氧化学灌浆材料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类新型高抗冲磨环氧砂浆。介绍了YDS高抗冲磨环氧砂浆的制备方法,探讨了环氧基液和环氧砂浆的主要性能。结果表明,YDS环氧砂浆不仅具有优异的抗渗耐腐蚀性能,而且其抗冲耐磨性能也非常好,抗冲磨强度最高达到400h/(kg/m2)以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0.
环氧基PDLC的制备及其电光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DLC是一种新型的固态显示器件,具有优良的光电响应性能。我们以环氧交联法制备PDLC膜,考察了不同固化条件、浓度配比对PDLC膜形态结构的影响,讨论了凝胶点和分相机理的关系,进而测量了PDLC膜的光电响应,并对其响应过程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