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讨论了实正定矩阵的复合矩阵的正定性,并且给出了实正定矩阵的复合矩阵仍为正定矩阵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广义的正定矩阵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建东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996,18(1):93-96
通常讨论矩阵的正定性只局限在实对称矩阵范围内(以下我们把全体n阶实对称正定矩阵的集合记为S~+),随着数学本身的发展和其它学科的需要,有不少人开始研究未必对称的较广义的实正定矩阵.李炯生在文[1]中给出了一类较广义的实正定矩阵的定义: 设A是n阶实方阵.如果对于任何非零的n维列向量X都有 X~TAX>0,其中X~T表示X的转置,则把A叫做正定矩阵.全体这类矩阵的集合记为P(I).文[1]证明了A∈P(I)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对称分量是对称正定矩阵(即把A表示为对称矩阵与反对称阵的和的形式,前者称为对称分量,后者称为反对称分量).同时还推得P(I)中矩阵其 相似文献
4.
线性流形上实对称半正定阵的一类逆特征值问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线性流形上实对称半正定阵的一类逆特征值问题廖安平,郭忠(湖南大学应用数学系)ACLASSOFINVERSEEIGENVALUEPROBLEMSFORREALSYMMETRICSEMI-POSITIVEDEFINITEONALINEARMANIFOLD... 相似文献
5.
关于正定矩阵一不等式的简单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A=(aij)是一n阶正定实对称矩阵,本文用代数方法证明了|A|≤a11a22…ann,当且仅当A是对角矩阵时等号成立.且证法简单. 相似文献
6.
7.
可读证明是不等式机器证明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针对具有对称零点的实轮换对称型,文章提出了其线性空间的一组基以及分拆算法和两种分拆形式用于对不等式进行可读证明研究.讨论了该线性空间的维数,以及轮换对称型半正定性的判别方法.给出了一类具有对称零点的轮换对称型的半正定性判定条件.大量实例表明此分拆方式在轮换对称型半正定性的判定及可读证明上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同变换,n阶实对称矩阵的正定性可以由(n-1)阶实对称矩阵的正定性来确定,由此,文中给出了判别正定矩阵的一种算法。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矩阵正定性的注记刘三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710071)本文指出山中的两道题目是错误的,给出了几个反例和有关矩阵正定的结果.贝尔曼的名著[1]中第68页第37题和第120页第8题分别给出了下述等价命题:(Ⅰ)若二次型是正定的,则二次型也是... 相似文献
11.
12.
正定矩阵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正定矩阵的结论与重要性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结论与性质进行了适当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定可对称化矩阵与预对称迭代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问题的提出 我们引入正定可对称化矩阵定义的背景是为了研究求解二阶椭圆型非自共轭方程的离散迭代有效算法、这类方程的椭圆型是本质的分析性质。是由二阶项决定的,在离散方程中表现为正定性;非自共轭性则是由方程中的一阶项引起的,在相当广泛一类问题中可通过变量代换化为自共轭。因此,我们称这类问题为正定可对称化问题。 例1.高维二阶常系数椭圆型方程其中 A为常系数正定对称(s.p.d)阵, 为正交阵, D是对角元素为正的对角阵。 先作变量代换,通过演算,偏微分方程对于新变量变成这里进而令可将原非自共轭偏微分算子… 相似文献
14.
矩阵方程AXA^T+BYB^T=C的对称正定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矩阵方程AXA^T BYB^T=C的对称正定解。利用广义奇异值分解(GSVD)给出了该矩阵方程有解的充分条件及解的通式。 相似文献
15.
16.
准次正定矩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袁晖坪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1,17(1):14-17,22
提出了准次正定矩阵的概念,研究了它及其Hadamard积与Kronecker积的基本性质,将对称正定阵的Schur定理,华罗庚定理,Openheim不等式拓广到了准次正定阵上,并将各类实次正定阵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 3× 3分块矩阵的一个正定性判定准则 ,应用这个准则 ,给出了矩阵方程 (ATXB ,BT×B)=(C ,D)有正定解的充分条件及解的通式 相似文献
18.
矩阵方程AX=B的实部正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矩阵方程AX=B(其中A,B∈Cm×n)的实部正定解的存在性,并在矩阵方程AX=B有实部正定解时,给出了通解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20.
查宏远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1990,4(1):1-12
无阻尼陀螺系统的频率及模态分析可化为实反对称矩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求解。在[1]中,L. Heirovitch提出了一种求解方法,但由于作者数值线性代数方面的技巧使用较少,因而算法中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