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4-氟苯甲酸桥联的新型双核钴(Ⅱ)配合物[Co2(2,2-bpy)2(μ-L)2(L)2(μ-H2O)](HL=4-fluorobenzoic acid)(1)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22.204(4),b=15.777(3),c=15.184(3),β=123.71(3)°,Z=4,Mr=1004.65,V=4424.7(15)3,μ=0.829 mm-1,Dc=1.508g/cm3,F(000)=2048,R1=0.0386,wR2=0.1006。配合物1具有双核蝴蝶状结构,中心钴(Ⅱ)离子处于CoN2O4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每个钴(Ⅱ)分别与来自一个2,2-联吡啶的2个N原子、三个4-氟苯甲酸根的3个O原子和一个配位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两个钴(Ⅱ)被2个4-氟苯甲酸根和1个桥联水分子桥联为双核蝴蝶状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3D超分子网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5~300K范围内显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8-羟基喹哪啶和4-甲氧基苯甲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E)-2-[2-(4-甲氧基苯基)乙烯基]-8-乙酰氧基喹啉,化合物1),并通过NMR、LC-MS和元素分析表征其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目标分子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6.375(10),b=19.476(12),c=10.571(6);V=3371(3)3,Z=8,Dc=1.258 mg/m3,最终R1=0.060 8,wR2=0.1471。基于多种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分子在固相中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文中还对化合物1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2-(3'-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和碘甲烷在THF中回流反应制得阳离子配体{[H3CPy Mz OHOCH3]2+(2),H3CPy Mz OHOCH3=3-(1-羟基-3-氧甲基-4,4,5,5-四甲基)咪唑基-1-甲基吡啶};2与K2Ni(mnt)2在乙腈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阴阳离子对配合物{[Ni(mnt)2](H3CPy Mz OHOCH3)2·CH3CN·I2(1),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CCDC:846 605)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20.612(4),b=7.188 6(14),c=18.309(4),β=107.15(3)°,V=2 592.4(9)3,Z=2。1中阴阳离子分别形成完全分立的柱状堆积结构,在阴离子堆积柱内,Ni(Ⅱ)形成了均匀的一维链。  相似文献   

4.
1,10-菲罗啉与Pb(NO3)2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配合物C24H16N6O6Pb(1),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为a=16.692(8),b=7.738(4),c=18.133(9),β=98.179(5)o,V=2318(2)3,Z=4,Dc=1.981 g/cm3,Mr=691.62,μ=7.332 mm-1,F(000)=1328,R1=0.0290,wR2=0.0629。1的不对称单元中含有1个Pb(II)原子,2个配位1,10-菲罗啉分子,1个配位硝酸根阴离子和1个游离硝酸根阴离子组成。中心Pb(II)的配位数为6,分别与来自于2个配位1,10-菲罗啉分子的4个氮原子和1个硝酸根离子的2个氧原子配位,以金属离子为中心形成了扭曲五角锥结构的配位几何构型,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Pb2+)配合物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相互作用导致的荧光猝灭为混合猝灭。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以4,5-咪唑二羧酸作为有机配体,1,10-邻菲咯啉作为端基配体,硝酸钴作为金属源,合成了一维超分子化合物[Co5(C5N2O4H)4(C5N2O4H3)2(C12N2H8)4(H2O)2]·(H2O)6(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Mr=2082.09,a=13.104(3),b=13.463(3),c=13.708(3),α=75.03(3)°,β=70.00(3)°,γ=65.39(3)°,V=2046.9(10)3。在化合物1中,CoⅢ4四边形构筑块与CoⅡ八面体构筑块之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连接,沿[111]方向形成一条无限延伸的超分子链。此外,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1进行了相关表征。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配合物Bi[S2P(OC6H4But-p)2]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0.907(5),b=12.7421(9),c=20.287(2),α=90.00°,β=120.925(18)°,γ=90.00°,V=6853.7(19)3,Dc=1.338g/cm3,Z=4,F(000)=2804,μ(Mo Kα)=2.869mm-1,S=1.062,(Δ/σ)max=0.001,R1=0.0621,wR2=0.1906(I>2σ(I))。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中的(p-ButC6H4O)2PS2-为双齿配体,Bi(III)原子与3个配体(p-ButC6H4O)2PS2-的6个S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八面体构型,分子通过C3—H3…O3氢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3,3',4,4'-偶氮苯四羧酸(ABTC)和1,10-菲罗啉(phen)为配体,金属Zn(Ⅱ)为配位中心,采用溶剂挥发法在乙醇水中合成了新型夹心双核配合物[Zn2(ABTC)(phen)2(H2O)6·2H2O(1)],其结构和荧光性能经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FL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12/c1(15),晶胞参数a=24.774(3),b=12.853 8(13),c=14.698 3(15),β=94.195(2)°,V=4 668.0(8)3,Dc=1.584 Mg·cm-3,Z=24,F(000)=2 232,μ=43.083 mm-1,Goo F=0.969,R1=0.164 2,ωR2=0.047 3。ABTC作为桥梁配体,夹在两个配位中心中间。通过两个游离的水分子及配位分子的氢键作用,堆积成三维超分子孔道结构。在280 nm激发波长激发下,1在415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环自组装和多卤阴离子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化合物,[(1,4-PMNH3)·(18-crown-6)]·[(H3O)·(18-crown-6)]2·[(H2O)·(18-crown-6)]·(18-crown-6)·(Bi2Cl9)(1)。化合物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a=2.483 0(3)nm,b=1.161 8(3)nm,c=3.316 1(2)nm,V=9.566(2)nm3。并通过其红外光谱、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充分表征。在转子定子型的超分子化合物1中,大环超分子阳离子和(Bi2Cl9)3-阴离子交错堆积形成包合物结构。并在室温下对其固体荧光性质进行测试表征。通过DSC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世亮  刘峥  刘洁  刘宝玉  高炅杨 《合成化学》2013,21(2):204-209,244
以邻香草醛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H2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镍配合物Ni2L2(phen)2(1),其结构经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4.466(16),b=16.302(17),c=20.335(2),α=67.557 0(10)°,β=87.662(2)°,γ=89.658(2)°,V=4.432 7(8)nm3,Mr=1 000.32,Z=4,Dc=1.499 g.cm-3,μ=1.01 mm-1,R1=0.146 8,ωR2=0.327 9和F(000)=206 4。1中每个Ni(Ⅱ)分别与phen的两个氮原子、L的一个酚羟基氧原子和另一个L的一个氮及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1分子间通过氢键及其形成的水簇和π-π堆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1在217.8℃以下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三维配位聚合物{[Zn4(L)2(o-bix)2]·2H2O}n(1),{[Co4(L)2(o-bix)2]·2H2O}n(2)(H4L=5,5′-亚甲基二间苯二甲酸,o-bix=1,2-双(咪唑基-1-甲基)苯),并通过红外、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这2个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化合物包含2个不同配位环境的金属离子,1个L4-配体,1个o-bix分子以及1个游离的溶剂水分子。中心金属离子分别采用畸变的四面体和四方锥构型,形成两类双核单元,然后通过全部脱质子的L4-形成3D孔洞结构,o-bix配体通过连接两类双核金属原子填充于孔洞之中,形成3D紧密堆积结构。对化合物的红外和热重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热方法,采用H2bpdc(H2bpdc=2,2′-bipyridine-6,6′-dicarboxylic acid)和prz(prz=piperazine)与FeSO4.7H2O反应,合成了一个质子传递化合物(H2prz)[Fe(bpdc)2].3H2O(1),并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该化合物的分子由1个[Fe(bpdc)2]2-阴离子,1个H2prz2+阳离子和3个水分子组成。其中,Fe原子采取了少见的八配位畸变的十二面体构型。这些化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的超分子框架。  相似文献   

12.
以Co(NO_3)_2·6H_2O,1H-苯并三氮唑-1-乙酸和4,4'-联吡啶(4,4'-bipy)为原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合成了一种具有(4,4)-连接(4~4·6~2)拓扑结构的新型一维链状钴配合物{[Co(4,4'-bipy)3(OH)2]n(1)},其结构经FT-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CCDC:1 041 54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8.057(4),b=11.487(2),c=24.590(5),β=93.60(3)°,V=5 090.4(18)3,Z=4,Dc=0.733 g·cm-3,μ=0.358 mm-1,F(000)=1 144,R1=0.093 0,ωR2=0.192 2。1的中心离子Co(Ⅱ)与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未参与桥联的4,4'-bipy形成分子间氢键(O-H┈N)和π…π堆积,进一步将一维链结构扩展为二维(4,4)-连接(4~4·6~2)拓扑的超分子网状结构。表面光电压光谱研究结果表明:1在300 nm~600 nm内有正光伏响应,具有一定的光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DMF/H2O/CH3OH的混合体系中,反应温度为170℃,Mn SO4·4H2O盐溶液在p H=5和7的条件下,加热72小时,最终得到了结构不同的硫酸锰骨架[Mn2(SO4)3]·(H3O)2(1)和[Mn3(SO4)2(OH)2(H2O)2](2)。化合物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和红外光谱所表征,相应的晶胞参数:化合物1,立方晶系,空间群:P213,a=10.2009(12),V=1061.49(37)3,Goo F=1.158,Flack parameter 0.02(2),R1=0.0186(I2sigma);化合物2,四方晶系,空间群:Pbcm,a=7.3214(15),b=9.984(2),c=13.291(3),V=971.5(4)3,Goo F=1.063,R1=0.0227(I2sigma);单晶X射线分析显示化合物1是一个三维单手性硫酸锰骨架,化合物2是一个非手性羟基硫酸锰骨架。实验结果说明,p H值对硫酸锰骨架的改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镉、4-硝基邻苯二甲酸(4-NPAH2)和1,4-二咪唑二甲苯(1,4-bimb)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配型配位聚合物{[Cd(4-NPA)(1,4-bimb)0.5]n(1)},其结构和热性能经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及TGA表征。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587(2),b=9.696(3),c=10.376(3),α=87.059(3)°,β=77.998(3)°,γ=89.859(3)°,V=745.6(4)3,Z=2,Dc=1.963 g·cm-3,μ=1.506mm-1,F(000)=434,R1=0.028 6,wR2=0.071 1。中心Cd(Ⅱ)与来自三个4-NPA2-配体的五个氧原子以及一个1,4-bimb分子的一个氮原子构成一个扭曲的八面体构型{Cd O5N}单元。两个相邻的八面体单元通过边共享的方式连接进而通过羧酸基团沿着a-轴方向形成一维双链结构。1,4-bimb分子采用顺式方式桥联相邻双链的Cd(Ⅱ)在ac-平面上形成zigzag层状结构。1的初始分解温度约310℃。  相似文献   

15.
王瑛  严莲荷 《化学通报》2007,70(6):445-449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得到了晶胞中含水分子的无色柱状晶体。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0371(2)nm,b=0.86370(17)nm,c=1.3713(3)nm,β=103.60(3)°,Mr=297.15,V=1.1939(4)nm3,Z=4,Dc=1.653g/cm3,F(000)=620,R=0.0528,wR=0.1572。P原子分别与三个O原子和一个C原子相连,形成四面体构型;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和水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一维网络;三个P-O键的键长范围在0.1493(2)~0.1574(2)nm。热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在799.65℃时,失重率为81.146%,分解为P2O3。标题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一个膦酸基、三个羧酸基,且分别在C1原子的四个不同方向,因此空间位阻小,对Ca2 的螯合能力优于HEDP和ATMP等,故其综合阻垢性能优于其它仅含有膦酸基的有机磷酸盐。  相似文献   

16.
王莹  白玄玄  关磊  吕山  盛化飞  张祖康  杨坤  赵宁 《合成化学》2014,22(5):592-595,600
在水中采用回流法合成了Zn(Ⅱ)单核配合物{Zn(H2O)6·(pbsa)2·2H2O(1),pbsa=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阴离子},其结构和性能经UV-Vis,FL,X-射线单晶衍射和TG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m,晶胞参数a=23.223(2),b=6.905 6(5),c=11.670 1(9),β=119.660(2)°,V=1 626.3(2)3,Z=2,Dc=1.544 mg·cm-3。1的中心离子为Zn(Ⅱ),与六个水分子配位;pbsa没有与中心离子配位,只起电荷平衡作用;未配位的水分子像节点一样通过氢键将1连接成三维网状的空间结构。1的λmax位于318 nm;在430 nm波长激发下,1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位于425 nm和465 nm。  相似文献   

17.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三维配位聚合物[Ni2(BDC)2(m-bix)(H2O)3·3H2O]n(1)[BDC=对苯二甲酸,m-bix=1,3-双(咪唑基-1-甲基)-苯],并通过红外,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含有类似配位环境的金属2个Ni2+离子,2个BDC2-配体,1个m-bix分子,3个配位水分子和3个游离的溶剂水分子。两个Ni2+离子分别采用八面体构型,通过桥联水分子形成双核单元,然后通过全部脱质子的BDC形成三维孔洞结构,m-bix配体通过连接两类双核金属原子形成三维框架,游离水分子存在于框架之中。有趣的是,化合物的结构是单一六节点,具有自穿插特征。而且对化合物的红外和热重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二水合氯化铜,4-氯苯甲酸(4-CBAH),2,2-联吡啶(2,2-bipy)和二水合氯化锌,4-溴苯甲酸(4-BBAH),1,10-邻菲咯林(1,10-phen)为原料,经溶剂蒸发法合成了2个新型的混配型配合物[Cu(4-CBA)2(2,2-bipy)(H2O)]n(1)和[Zn(4-BBA)2(1,10-phen)(H2O)]n(2),其结构和性能经IR,元素分析,X-单晶衍射,X-粉末衍射和TGA表征。1(CCDC:1 013 762)和2(CCDC:1 013763)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胞参数a=8.087(7),b=9.999(9),c=15.431(13),α=78.051(14)°,β=81.996(13)°,γ=70.714(14)°,V=1 148.8(17)3,Z=2,Dc=1.587 g·cm-3,R1=0.060 7,ωR2=0.174 4。2的晶胞参数a=7.971(16),b=10.783(2),c=15.053(3),α=99.847(3)°,β=95.516(4)°,γ=107.485(3)°,V=1 200.8(4)3,Z=2,Dc=1.835 g·cm-3,R1=0.035 0,ωR2=0.084 7。1和2均为扭曲的四方锥构型{MO3N2}单元;单元内,水分子的两个氢原子与未参与配位的羧酸氧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相邻单元间经π┉π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结构。TGA分析表明:1于120℃开始分解,800℃失重率85.10%;2于150℃开始分解,800℃失重率85.25%。  相似文献   

19.
孟跃  高杨  赵明星  倪生良 《化学通报》2014,77(8):809-813
在室温下,以2-溴苯甲酸和2,2'-联吡啶为配体,通过溶液法在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双核铜(II)配合物Cu2(2,2'-bpy)2(2-bba)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测试技术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其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a=20.619(4),b=10.098(2),c=21.865(4),V=4552.5(15)3,Dc=1.808g·cm-3,μ=4.505mm-1,F(000)=2440.0,Z=4,最终残差因子R1=0.0583,wR2=0.1200。配合物为双核结构,每个结构单元中2个Cu(II)离子通过2个2-溴苯甲酸根配体单齿桥联。配合物中的每个Cu(II)离子为五配位的结构,分别和来自2个单齿桥联的2-溴苯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1个单齿配位的2-溴苯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及来自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四方锥型结构,分子间则通过弱的C—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的结构。CCDC:972827。  相似文献   

20.
在THF溶液中合成了标题化合物3-氯-4-二苄胺基-5-甲氧基-2(5H)-呋喃酮,并用FT-IR、UV-Vis、1HNMR、13C NMR、MS、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为:a=15.891(16),b=11.126(11),c=19.778(19),α=β=γ=90°,V=3497(6)3,Z=8,Dc=1.306Mg/m3,μ=0.234 mm-1,F(000)=1440。在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两个苯环几乎垂直于呋喃酮平面,且它们与呋喃酮平面的两面角分别为89.38°和88.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