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和二次乳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在AgBrⅠ核内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的溴碘化银/溴化银核壳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颗粒内部经还原敏化或Ag2掺杂的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颗粒内碘离子的存在并不影响Ag2的增感作用;2)在对乳剂进行了颗粒表面的硫加金增感以后,在一定的DMAB用量下,观察到显著的颗粒内部还原增感和表面硫加金增感的协同增感效应,使乳剂的感光度有了成倍的增长.以上协同增感效应的结果再次说明,颗粒内部的还原敏化中心与颗粒表面的硫加金敏化中心具有两种不同的增感机理,前者捕获空穴,后者捕获电子,两者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2.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甲酸盐,制得了一系列甲酸根离子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甲酸盐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甲酸根的掺杂位置越接近晶体表面,其感光度增益越大;(3)甲酸盐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4)光谱增感后的掺杂乳剂在延伸的光敏区内仍表现出明显的掺杂增感效应,但其增感倍率要低于乳剂在本征光敏区(蓝区)的增感倍率;(5)所有的掺杂乳剂,包括原始、硫加金和光谱增感的掺杂乳剂,它们的灰雾均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都有明显提高(Sd/S0≥1.5),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灰雾水平都不高;(3)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与甲酸根掺杂的溴化银乳剂相比,产生的增感效应相差不大;(4)与甲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相比,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明显较前者要简单得多,颗粒形状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4.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制备了甲酸根离子掺杂于颗粒次表面的立方八面体溴化银微晶乳剂.经计算此类颗粒上的(100)面与(111)面之比约为2:3.感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甲酸根掺杂乳剂,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染料光谱增感后的乳剂,其感光度都要明显高于相应的参考未掺杂乳剂(Sd/So≈2),而灰雾水平则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5.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不同时期,依次加入不同量碘盐和一定量甲酸盐,制得了两个系列的溴碘化银乳剂:一系列为碘含量分别为乳剂颗粒总银量的0、2×10-2、3×10-2、4×10-2和5×10-2I-mol/Ag mol的溴碘化银颗粒乳剂;另一系列为碘含量与上述系列乳剂相同,并掺杂有1×10-4mol/Ag mol甲酸根的溴碘化银颗粒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化学敏化和光谱增感后,甲酸根掺杂的溴碘化银乳剂较未掺杂甲酸根的乳剂,感光度显著提高,在一定量的I-掺杂范围内(0-4×10-2I-mol/Ag mol),灰雾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板状溴碘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碘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经过化学增感后,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其感光度有明显提高(Sd/S0≥1.5),即具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经过化学增感,还是经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溴碘化银颗粒乳剂的灰雾水平都不高.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酸性电解水催化剂的开发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本工作中,通过将Ag掺杂到γ?MnO2(MO)中,获得了高性能Ag?MnO2(AMO)酸性析氧电催化剂。Ag的掺杂优化了MO的电子结构,提高了MO的析氧反应活性。最优催化剂获得10 mA/cm2电流密度的过电位为398 mV,比MO降低了28 mV。此外,Ag的掺杂提高了MO的反应稳定性。最优催化剂在100 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可稳定运行500小时以上,在高达5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也可稳定运行50小时以上,是目前在大电流密度工作条件下最稳定的非贵金属酸性析氧电催化剂之一。 相似文献
8.
9.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特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并对其进行传统的硫加金化学增感、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对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Zn(Ⅱ)-EDTA或Cd(Ⅱ)-EDTA对细微粒溴化银颗粒乳剂均有显著的增感效应;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可在传统硫加金增感基础上与光谱增感协同作用,三者具有兼容和可加和性;Zn(Ⅱ)-EDTA或Cd(Ⅱ)-EDTA增感可在传统硫加金增感与光谱增感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与草酸根内部掺杂增感兼容,实现四者的协同作用,而不引起乳剂灰雾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Wagner直流极化法对溴化银T颗粒乳剂的电性能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光照的溴化银T颗粒乳剂具有一定的电子电导率.与曝光后的溴化银T颗粒乳剂相比,未经光照的溴化银T颗粒乳剂具有更高的电子电导率.另外,在未经光照的卤化银乳剂微晶体中,如果添加防灰雾剂,其电子电导率会明显上升.感光乳剂电性能的变化反映出溴化银乳剂微晶体内自由电子与填隙银离子结合的状态.本文还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四氮唑等防灰雾剂对溴化银乳剂微晶体自由电子与填隙银离子结合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甲酸盐掺杂和草酸盐掺杂对AgBr乳剂和亲水型PTG材料感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作为光敏元显著提高了其相对感光度,而不引起灰雾的增加;掺杂增感与硫增感、金增感、硫加金增感在PTG材料中同样表现出协同增感效果,使PTG材料的感光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具有一个最佳使用量,即Ag-Br与硬脂酸银的摩尔比为1:4. 相似文献
12.
银促进的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溶胶-凝胶和水热协同法制备了不同Ag含量的负载型Ag-TiO2样品,这些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粒径. 适量负载金属银后的TiO2在紫外及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均得到提高. 银在TiO2上的最佳负载量为0.15%, 过高的负载量反而会降低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 由于反应机理的不同,银负载对TiO2可见光下催化活性的提高要明显高于对其紫外光下催化活性的提高. 在可见光照射下,从激发态染料注入到TiO2导带的电子迅速转移到了Ag原子簇, Ag原子簇通过促进电荷分离抑制了电子和染料正离子自由基的复合,从而促进了光催化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地促进电荷分离以及激发态电子和氧气分子的反应是提高染料敏化光催化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染料掺杂聚合物电注入发光材料的激发态稳定性田文晶,马於光,吴英,薛善华,刘式墉,沈家骢(吉林大学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开放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长春,130023)关键词染料掺杂聚合物,电注入发光,荧光光谱,UV-Vis吸收谱自英国剑桥... 相似文献
14.
半导体光催化具有无毒、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溶液中染料、药物分子的降解等.其中Ag_2CO_3半导体因其较窄的带隙能和显著的可见光吸收性能而引起广泛关注.但是Ag_2CO_3在光照下极不稳定.目前,主要是通过引入其它半导体等材料与其进行复合来提其催化活性与稳定性.本文以一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以及能够加快电子转移能力的碳量子点(CQDs)和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QDs)作为复合材料,利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出了CQDs/Ag_2CO_3、NCQDs/Ag_2CO_3等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QDs和NCQDs的存在能够很好的提升光催化性能.而且发现NCQDs除了具有碳量子点的特性外,还能够诱导电荷离域,更加有效的促进电子的转移.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N_2物理吸附、元素成像、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光电流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备的CQDs/Ag_2CO_3和NCQDs/Ag_2CO_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量子点的存在能够有效增大Ag_2CO_3的比表面积.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结果说明,量子点的存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样品的可见光吸收性能.而光电流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证明,量子点的存在能显著降低载流子的迁移阻力,提高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在量子点相同含量下,NCQDs能够更加有效的转移载流子.以350 W氙灯加可见光滤光片(λ≥420 nm)作为光源进行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CQDs/Ag_2CO_3比CQDs/Ag_2CO_3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其对苯酚的降解率约为后者的2倍;同时NCQDs/Ag_2CO_3还具有更佳的稳定性能.自由基捕获试验说明,在光催化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种为?OH与?O_2~-.NCQDs能够提高Ag_2CO_3活性与稳定性的原因在于,NCQDs能够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强光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另外NCQDs能够比CQDs更有效的转移电子,提高光生e~-和h~+的分离效率,产生更多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5.
Thiolate‐Mediated Photoinduced Synthesis of Ultrafine Ag2S Quantum Dots from Silver Nanoparticles 下载免费PDF全文
Yitao Cao Dr. Wei Geng Run Shi Dr. Lu Shang Prof. Geoffrey I. N. Waterhouse Prof. Limin Liu Prof. Li‐Zhu Wu Prof. Chen‐Ho Tung Prof. Yadong Yin Prof. Tierui Zha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 in English)》2016,55(48):14952-14957
Photoinduced syntheses offer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thermal strategies, including improved control over reaction kinetics and low synthesis temperatures, affording nanoparticles with nontrivial and thermodynamically unstable structures. However, the photoinduced syntheses of non‐metallic nanocrystalline products (such as metal sulfides) have not yet been reported. Herein, we demonstrate the first photoinduced synthesis of ultrafine (sub‐2 nm) Ag2S quantum dots (QDs) from Ag nanoparticles at 10 °C. By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 fundamental link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intrinsic structures of the molecular intermediates and the final Ag2S products.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viability of low‐temperature photochemical approaches in metal sulfide synthesis, and demonstrate a new rule which could be followed in it.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Photocatalytic techno1ogy used for water, ai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s has been anarea having a rapidly growing interest to many researchers since Fujishima and Honda foundthe photo-electricity catalytic degradation effect of water at a n-semiconductor TiO2 electrodein 1972[1--6J.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iO2 is a benchmark semiconductor for the effective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utants['J. The production of the electron-hole pairs of photo-excita-tion and their transfer to c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