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12月, 哈佛大学的珀塞尔 (E. M. Purcell)小 组报导了他们在石 腊样品中观察到质 子的核磁共振吸收 信号[1].过了一个 月左右,斯坦福大 学的布洛赫(F. Bloch)小组也报导 了他们在水样品中 观察到质子的核感 应信号[2].两个研 究小组用了稍为不 同的方法,在凝聚 物质中分别发现了 核磁共振.此后, 许多物理学家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几 年内就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布洛赫和珀塞尔由于“提出了精确测定核磁矩的新方法及有关发现”,荣获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目前,核磁共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许多学科领域,成为科技工作者手中的武器;它…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 E.A.德斯勒杰[1]近来(E.A.Desloge)发表了一篇阐明单位制的论文,在这篇论文所论述的单位制中,几个常量(n,c,G,…)被确定为1.特别是,他已证明我们能够在任何一个计算阶段上,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这些常量还原.这种还原的方法简便,使我一读完他的论文就联想到一个很有价值的应用,这就是把电磁学公式从高斯单位制迅速变换到MKSA单位制的变换方法. 指导思想是这样,假如我们暂时不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国际单位制(SI)是有理化了的,而高斯单位制是没有经过有理化的,那末,我们可以把后者看作一个从国际单位制中在        下导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略谈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1年,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年)诞生于苏格兰一个农庄家庭,他的父亲是爱丁堡皇家学会的会员.麦克斯韦年幼时求知欲强,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他16岁人爱丁堡大学,19岁考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他在大学期间特别喜欢阅读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深深地被法拉第的电磁场论的思想所吸引.1854年他在剑桥大学数学竞赛中第一个证明了斯托克斯公式,名列第二,与E.J.Routh分享史密斯奖[1]这个公式在他以后研究电磁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在1855—1856年间发表的第一篇电磁学论—“论法拉第力线”(On Pa…  相似文献   

4.
《应用声学》1992,11(2):46-42
[英] A.Zarembowitck,Ultrasonics internationl’91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Programme and Abstra-ct book——59 本文认为,无损检测的最振奋人心的成果之一由D.Gough和他的合作者在1985年获得。他的这位合作者曾通过对日振资料的反演,推导出太阳内部不同深度的密度和声速。在Rayleigh的“弹性体表面波”论文发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Gough的研究表明,如果必要的话,超声学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向地球物理学家学习。反之,由声学研究所获得的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许多信息也是值得一提的:首先证明地球好比一个具有明显核心的大球体,并证明内核为固体而核外为液体等等。 如果我们了解Love、Stoneley和许多献身于地球物理的科学家们的工作的话,就会认为上述说法是很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于 1 879年 3月 1 4日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从小特立独行 ,坚持独立思考 ,反抗传统的桎梏 ,富有叛逆精神 .他对当时德国学校中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深恶痛绝 ,后来曾说过 :“对一个随着军乐队在队列中摇头晃脑齐步走的人 ,我只能给予鄙视 .他长着一个脑袋简直是个错误 ,这样的人一根脊髓就够了 .”1 894年 ,他全家移居到意大利的米兰 ,把他一个人留在慕尼黑上中学 .由于厌恶德国学校 ,不到一年 ,中学还没有毕业 ,他就自动放弃学籍回到意大利家中 .1 895年 ,他到瑞士的阿劳进大学预科班 .他喜欢瑞士比较自由宽松的气氛…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5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物理文化节开幕,开幕式有幸邀请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杨先生表示,他非常开心能和北师大的同学们进行交流.看见现场那么多的同学,激起了他在西南联大上学时的回忆.杨先生说到,当时的学生很少,中国有名的大学也很少.而今天看见北师大物理系的学生就有这么多人,如今中国的大学又如此之多,这表现了中国的繁荣发展,国力的高速增长,对此他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7.
玻尔     
玻尔(N.H.D.Bohr)是丹麦物理学家,近代量子物理学创立者之一。1885年生于哥本哈根。1911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他起初在英国剑桥大学J.J.汤姆逊领导下的卡文迪希实验室工作,以后在曼彻斯特卢瑟福实验室工作。1916年玻尔接受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讲席。1920年哥本哈根大学根据他的倡议成立了一个理论物理研究所,他即担任该所所长,一直担任到1956年退休为止。1926年玻尔被选  相似文献   

8.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戴传曾先生,1991年 11月 18日已离去我们一年了.一年来,我们一直想念着他.在戴传曾先生逝世周年之际,我们仅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戴传曾先生于19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期曾就读于宁波市效实中学.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二年级时转入物理系,受教于周培源、王竹溪、吴有训等著名物理学家.194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6年,戴传曾先生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并进行科学研究.1951年他完成了题为…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2
魏尔啸1843年获柏林大学的医学学位。在他还是一名年轻外科医生的时候,他就第一个描述了自血病(1845年),但他表现出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并因此失掉他的大学职位。这引导他沉静地去思考疾病组织的微观结构。到了1856年在柏林获得病理解剖学教授的职位时,他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在1858年出版的一部书里,他很有把握地说,细胞学说也适用于疾病组织。他指出疾病组织的细胞是由普通组织的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独立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热力学第零定律的提出及其局限性 通常在教科书中引用的热力学第零定律是由R.H.否勒在1939年提出来的[1],否勒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作为对实验事实的概括,我们引入一个假设:如果两个系统各自同第三个系统处于热乎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彼此处于热平衡.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可以证明几个系统之间的热平衡条件是:这些系统的热力学状态的一个单值函数相等.把这个单值函数称为温度t,这些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做为温度计,可按一适当的温标读出经验温度t.我们把温度存在的假设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 否勒根据热平衡的传递性给温度下定义,只允许规定…  相似文献   

11.
 余瑞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执著于科学和教育事业、赤诚报效于祖国,数十年如一日,在固体物理学的X光晶体结构和电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热爱祖国 献身科学1929年,余瑞璜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同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在军阀混战、国无宁日的年代,余瑞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蹂躏.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他于1935年毅然走上了出国留学、寻求中国强盛的“科学救国”道路,去英国曼澈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瀚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导师布拉格教授曾建议他到其父老布拉格教授领导的英国皇家研究所去工作.这对余瑞璜来说,不仅意味着事业上有发展,而且生活上也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布洛赫的生平,回顾了他由测量中子磁矩,进而实现凝聚物质中核磁共振和对核磁共振早期研究中的创新经历;论述了由冥思苦想得到灵感思维,不畏艰辛不辞劳苦,重视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是他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叶企孙先生是我国最早在近代物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于:1921年参加测定的普朗克常数,是其后十多年被全世界接受的这个常数的最准确的数据.我于1935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听他讲热力学课,他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不带讲稿,在黑板上写的字和公式也不多.他话说得很慢,部分原因是他稍有些口吃.他慢慢地讲解课的内容,斟酌着每一句话里每一个字,在讲课的同时不断地对他所讲的物理问题仔细地分析和推敲,就象他也是和我们一样初次接触到这个课题,听课的同学也自然地受到他的感染而跟着他一起思考.当叶先生每次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或导出…  相似文献   

14.
卢瑟福     
1871年在新西兰一个小农场主焦姆斯·卢瑟福的家里,出生了一个小孩,名叫爱涅斯特。他是第四个孩子,以后在这个家里一共有十二小孩。他的父亲主要从事亚麻加工工作,当时爱涅斯特很可能继承这一份职业。但是,由于他在学校里对各门功课都表现了卓越的天才,因而他的父母决定让他继续学习下去。中学毕业之后,卢瑟福(Rutherford)考入新西兰克拉斯切希开办的大学,当时称为喀捷贝尔大学,一共只有七位教授和一百五十名学生。卢瑟福在大学时期对科学非常有兴趣,并曾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1894年卢瑟福在喀捷贝尔大学毕业,由于  相似文献   

15.
 1954年,72岁的已经退休的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因“进行量子力学的基本研究,特别是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荣获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会说玻恩是位“大器晚成”者,其实玻恩一直是位博学多才的优秀的物理学家.玻恩于1882年12月11日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父亲是布雷斯劳大学医学系的教授.因此玻恩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科学气氛很浓的家庭里,他对什么都好奇,经常到他父亲的实验室去看做实验,或聆听他父亲同朋友间开展的科学讨论.1901年他开始在布雷斯劳大学学习,父亲曾对他提出这样的劝告:“你应该先把各种课程都学一下,然后再决定专门研究哪一门.”于是他没有一进入大学就立即确定专业,他听了数学、哲学、艺术史、天文学等课程.这使他开拓了视野,打下了“博学多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43
德拜在亚琛大学是学电机工程的。可是他转学物理,在慕尼黑大学索末菲的指导下于1908年获得博士学位。1911年他继爱因斯坦后受聘为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教授。他的第一个重要研究是偶极矩(为了纪念德拜,偶极矩的单位称为德拜)。1916年德拜证明X射线分析不仅能适用于完整的晶体而且也适用于固体粉末。德拜扩展了阿里纽斯啪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淦昌先生是清华学堂改为四年制大学后,于1929年夏在物理系第一级毕业的;当时和他同班的,只有施士元、周同庆和钟间,一共四人.作者是物理系第十级的.在"十年"树人的现代,王先生实际上是我们的老师一辈,因此,我们常称他王老师.不过,这是解放以后的事了.解放以前,对大学里的教师,一般都称先生.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春节刚过,便传来夏学江老师去世的噩耗,我们心里十分悲痛.在与他最后告别的会场上,我们留校的老物9班同学去了不少.回忆起夏先生对我们的辛勤栽培以及他那深厚的物理底蕴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我们的一个共识就是:他是我们大学时代几位使我们终生受益的好老师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6500万年里,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发生过数百次反转.产生地磁反转的直接原因是很清楚的:地球磁场是由在地心缓慢循环流动着的熔融的铁所产生的,这种熔融铁的流动发生改变导致地磁反转.然而,熔融铁的运动为什么改变,却是地球物理学长期未能了解的一个谜. 20年前,Delaware大学的B.P.Glass认为他可能找到了这个谜的答案,即由于小行星或碧星对地球的猛烈撞击、挤压地心而使磁极发生反转.在地质记录中,有四次撞击留下了玻璃状岩屑,其中有三次与地磁反转发生的时间大体一致.他认为这不是纯粹偶然的巧合.因而,他于1979年正式提出,这种符合很…  相似文献   

20.
阎辰 《物理》1984,(12)
今年美国物理学会主席M.Goldhaber 在退休演讲中强调指出[1]:“记住这件事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即今天恰好是Hantaro Nagaoka效法W.Pauli发现核超精细结构的六十周年.他引进了核角动量的概念,现在更普遍地称为核自旋.这样一个基础科学,发现从初看来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到今天成为一件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很可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在基础科研储备方面给我们以极为深刻的启示.”M.Goldhaber所指的就是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当前,核磁共振成象已以其无损伤、高反差分辨、对活体组织成分灵敏的能力成为尖端科学工作的注视目标.又由于它可能具有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