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分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苯胺经重氮化、偶合反应定量生成的偶氮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电活性。作者用微分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偶氮化合物来定量分析苯胺的含量。以NH3·H2O-NH4Cl(pH=10)缓冲液为底液,富集电位为-015V,富集时间120s,电位扫描速度4mV/s,在-0670V处产生一个灵敏度高、峰形好的溶出峰。苯胺浓度在10-9~10-7mol/L时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用印染厂土壤、废水和广州垃圾填埋场的渗出液作标准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970%、975%,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40%、33%。  相似文献   

2.
对羟基苯乙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继明  戴淑昌 《合成化学》2002,10(3):281-282
以苯酚和乙酐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和Fries重排反应合成了对羟基苯乙酮,收率58.5%,纯度98.68%。  相似文献   

3.
脂肪酶直接与硅胶混合催化无溶剂酯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黄仲立  古练权 《分子催化》2003,17(4):283-286
用硅胶作为载体,以癸酸与己醇的酯化反应作为模型,将脂肪酶和底物直接与硅胶混合,用于无溶剂体系催化酯化反应.结果表明体系中水的含量、底物用量比以及反应时间均对酯化反应有较大影响.在该体系中,脂肪酶催化酯合成反应的速度显著增加,反应2h后.转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且沉积在硅胶上的脂肪酶可以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4.
邵瑞链  职承信 《化学学报》1993,51(12):1202-1208
本文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3-羟基-5-甲基异恶唑(1)与3-甲基-2-对氯苯基丁酰氯(2a)的反应,提出了区域选择性合成O-和N-酰化产物的方法。在三乙胺存在下,乙腈为溶剂,1和2a~2e反应得到含量为88~96%的O-酰化产物3a~3e;而若将1转化为相应的异恶唑硅醚4,再与2a~2i反应,则得到含量为86~97%的N-酰化产物5a~5i。试验表明,在DMAP催化下,3a和5a可发生O-/N-酰  相似文献   

5.
胡月华  胡益民 《合成化学》2003,11(3):243-245
他唑巴坦(Tazobactam)是一种新颖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6-氨基青霉烷酸为原料,以新的酯化、氧化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M4,M4与2-羟基苯并噻唑缩合后,经氯代、成环、氧化、水解等反应得他唑巴坦,总产率达17.8%。该路线在酯化反应中产率达100%。用H2O2直接氧化,避免使用易爆氧化剂,使反应条件温和,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常压,900 ℃~1 050 ℃,20%~100%水蒸气分压范围内,在热天平上研究了两种石油焦的气化反应特性。实验表明,在水蒸气气氛下石油焦具有较好的气化反应活性,气化过程中反应速率R=dx/dt在转化率0.2附近有一最大值,而比气化反应速率M=dx/dt/(1-x)则处于单调递增状态。通过对石油焦气化过程中有效比表面积随碳转化率变化的实验表明,以实际碳基为基准的有效比表面积Se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M和Se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7.
钼酸铵热分解过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多相钥酸钦在加热过程中的热分解行为,我们已用热重、差热及高温X一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如物相!fi.rsro为例4.50%(质量分数,下同)(NH4kM070。。·4H。0+44.85%(NH小M05017+50.65%((NH4)2M04013十几(NH4)2M04013)的用酸按混合物消记  相似文献   

8.
李玉侠  朱永春 《分析化学》1994,22(7):724-726
本文以对氨基苯磺酸与亚硝酸在酸性条件下重氮化的放热反应为基础,通过测定孤立体系中的温度变化,建立起亚硝酸根的热焓分析方法,该方法在0.035-0.230mg/ml范围内可准确测定NO^-2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6%,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72%,最低检限为0.035mg/ml。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锚定的钯催化剂催化合成丁烯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聚乙烯吡咯烷酮锚定的钯催化剂上,考察了各种反应参数对烯丙基卤化物常压羰基化反应的影响,在甲苯/NaOH水溶液介质中,40℃时的最大催化活性TOFmax可达115(烯丙基氯)和163(烯丙基溴)molCO/molPd.min,生成丁烯酸的产率分别为86%和93%,其中β,γ-丁烯酸的选择性高于93%,本方法提供了一条由烯丙基卤化物合成β,γ-丁烯中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筛选出两种较好的1,1′-联二萘酚拆分剂L-TAC-TMEDA(收率75%,86% ee)和L-PAC(酒石酸)-TMEDA(收率67%,71%ee),同时以L-PAC(脯氨酸) 、TMEDA和CuCl的配合物PTCu为催化剂,在空气中催化剂量为1.5mol时,用氧化耦 合方法不对称合成了光活性联二萘酚,收率70%,35%ee,且回收的催化剂不需活 化,可直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