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科苑快讯     
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据瑞典皇家科学院宣称,“由于解释了物理学中的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两位荷兰粒子物理学家,赫拉尔杜斯·特霍夫特(Gerardus’ t Hooft)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Martinus Veltman),被授予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重大贡献在于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解决了其中的“重整化”问题。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是电弱统一理论,它完成了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次大综合。 在建立电弱统一理论之时,需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其一,不同于看待…  相似文献   

2.
戴闻 《物理》1999,28(6):377-378
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崔琦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发展量子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贡献.在极低温和强磁场条件下,二维电子气系统展现出全新的量子液体特性.由崔琦等奠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导致了物质科学领域概念上的新突破.另一...  相似文献   

3.
对应原理是一个普遍原理.本文拟讨论其思想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实际意识.1对应原理 对应原理最新所表述的是量子理论与经典物理理论之间的关系.最早是1906年,M·普朗克提出的在h→0的极限情况下量子物理还原为经典物理: [量子物理]=[经典物理] 对于对应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并正式提出使用这一名称的是丹麦杰出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早在1913年,玻尔发表的论文《论原子与分子的构造》──“伟大的三步曲”中就已明显看出这一思想的萌芽.尔后,玻尔分别在1918年,1920──1923年间多次阐…  相似文献   

4.
张肇西 《物理》2005,34(3):185-190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0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的戴维·格罗斯(David J. Gross),戴维·玻利泽(H. David Politzer),弗兰克·维里茨克(Frank Wilczek)三位理论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揭示出了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特性.文章按历史顺序,简要回顾了强相互作用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基本"要素".介绍了理论上如何得出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和"渐近自由"的含义,引述了实验检验理论上的"渐近自由"最典型和最新的情况,展示了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的高度正确性.介绍了基于"渐近自由"的微扰量子色动力学.指出"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是确立量子色动力学为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正确理论的依据,同时列举了当前量子色动力学的"色禁闭"等一些前沿问题."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确实深刻地影响了粒子物理,如量子色动力学成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和导致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等.  相似文献   

5.
1990年10月1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杰罗姆·弗里德曼(美)、亨利·肯达尔(美)和理查德·泰勒(加拿大)三人以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特请清华大学张礼教授撰写此文以介绍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美国物理学家杰罗姆·弗里特曼(Jerome Friedman)、亨利·肯德尔(Henry Kendall)和加拿大物理学家里查德·泰勒以他们在电子-核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荣获1990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他们这项获奖的工作是在60年代后期到7Q年代初之间完成的.通过研究首次证实了质子和中子中夸克的存在.在粒子物理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3日发布的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三位在美国任教的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的美国人罗伯特·劳克林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德国人霍斯特·施特默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美籍华人崔琦教授.这三位研究者是由于他们发现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电子电荷的新型“粒子”而获此奖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1 999年 1 0月 1 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 ,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荷兰科学家 :杰拉尔杜斯·霍夫特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以表彰他们在理论上解释了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这两位荷兰物理学家从 60年代末开始合作致力于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并在 70年代初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们为粒子物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 ,用以推测一些新粒子的特性 ,这已成为研究人员用来预测新粒子特性的一个得心应手的理论方法 .最近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欧洲和美国的加速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中得到证实 .霍夫特 1 9…  相似文献   

9.
在2004年接受IEEE学史中心罗伯特·柯尔本采访时,高锟说:“我是一名工程师,我只想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高锟,1933年11月4日年出生在上海金山,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他因“在光通信领域有关光在光纤中传输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而获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向公众介绍他时,称之为“光学大师”,此外他还有一个美称:“光纤之父”.  相似文献   

10.
这里回顾一位在理论和实验上均有卓越贡献的近代物理学家──F·布洛赫的一生.他发展了固体的电子论和铁磁理论,测定了中子磁矩并发现了核感应,他的名字跟物理学的众多领域紧密相连.另外,他还长期从事基础物理教学,他认为“教大学生是令人高兴的……”  相似文献   

11.
张肇西 《物理》2005,34(3):185-190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 200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的戴维·格罗斯 (DavidJ. Gross),戴维·玻利泽(H. DavidPolitzer),弗兰克·维里茨克(FrankWilczek)三位理论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揭示出了强相互作用的 '渐近自由 '特性.文章按历史顺序,简要回顾了强相互作用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基本“要素”.介绍了理论上如何得出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和“渐近自由”的含义,引述了实验检验理论上的“渐近自由”最典型和最新的情况,展示了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的高度正确性.介绍了基于“渐近自由”的微扰量子色动力学.指出“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是确立量子色动力学为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正确理论的依据,同时列举了当前量子色动力学的“色禁闭”等一些前沿问题.“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确实深刻地影响了粒子物理,如量子色动力学成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和导致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等.  相似文献   

12.
1991年 3月 27日至 29日,全国首届音乐物理与音乐心理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召开.著名物理学家、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政道教授为此会欣然题辞:“物理与音乐共鸣,声波为科学交响”.全国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济济一堂,热烈商讨音乐物理与音乐心理问题.许多代表在讲演中都谈到了对音乐物理学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 1991年 8月 31日是亥姆霍兹诞辰 170周年.笔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一、亥姆霍兹的科学生涯 赫尔曼·路德维希·弗迪南德·亥姆霍兹(Hermann …  相似文献   

13.
千禧年来临之际,英国《Phsics World》杂志通过网上投票方式,从100名著名物理学家中选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位物理学家”,结果依次是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玻尔、海森堡、伽利略、费曼、狄拉克、薛定谔、卢瑟福,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由于对量子电动力学(QED)的贡献,1965年费曼与施温格尔、朝永振一郎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在物理教学上的杰出成就,他还荣获了1972年奥斯特教学奖章。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0月20日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P·A·M·狄拉克逝世三周年纪念日.由于他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有效形式,与薛定谔分享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其它主要贡献有:1930年他在理论的基础上予言了正电子的存在,这个予言两年后得到实验证实;有名的费密-狄拉克统计法是费密和他各自独立地得出的;他的量子理论还予言了电子自旋的存在…….这篇文章记叙了他1923年起在剑桥大学当研究生时的学习生活,他对数学、实验和科学活动的重视,帮助了他科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苑快讯     
20 0 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瑞典皇家科学院将 2 0 0 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以及美国科学家卡尔·韦曼 ,以表彰他们在稀薄碱金属原子气中实现了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以及在凝聚体性质方面的早期基础性研究。192 4年印度物理学家玻色提出黑体辐射是光子理想气体的观点 ,他研究了“光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问题 ,以不同于普朗克的方式推导出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他将这一结果寄给爱因斯坦 ,请其翻译成德文并在德国发表。爱因斯坦意识到玻色工作的重要性 ,立即着手这一…  相似文献   

16.
《物理通报》2004,(11):31-31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泽乾从数学的角度证实了物理学家的猜测——多体量子位体系的最大纠缠态就是GHZ态.其研究论文《Bell-Klyshko不等式对多体量子位体系的最大纠缠态的刻画》.在国际物理学界的权威刊物《物理评论快报》最新一期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10月9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向外界报道,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物理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因"提出了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体系成为可能"从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两位科学家分别发明的实验方法,可以在保持量子特性的同时,测量与操控单光子。他们开启了量子物理学的新领域,使得在不破坏量子结构的前提下直接观察单光子。他们的工作使以前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关于量子动力学的假设有了实证可能。塞尔日·阿罗什和大卫·维因兰德各自独立发明和发展了测量及操控单个粒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55年4月18日,伟大的物理学家阿·爱恩斯坦在普林斯敦逝世了,享年七十六岁.爱恩斯坦逝世的时候,正是他的三篇论文发表五十周年,而其中每一篇都足以使一个人永垂不朽.这三篇论文于1905年发表在同一德国物理学期刊“物理年鉴”(Annalen der Physik)上.  相似文献   

19.
L·德布岁意是20世纪20年代为量子力学的创建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大师之一.他创导了粒子具有波性的学术思想,从而导至波动力学的建立.他是迄今因学位论文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唯一的一位物理学家.在50年代,仙重举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旗帜,再次提出双重解理论,创导了非线性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20.
埃尔温·薛定谔于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他的青年和壮年时期,正是物理学发生深刻革命从而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时代.正是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对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由于这一卓越成就,薛定谔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一、青年和学生时代 薛定谔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油布制造商之家.他的父亲不但精于商业,也是一位自然科学爱好者,曾是维也纳动植物学会会员,并长期担任该会副会长,经常在学会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的母亲出生于一位化学教授家庭,因此,作为独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