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分别授予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1852-1908)和居里夫妇.贝克勒尔的贡献是发现了放射性.1895年底,伦琴将他的初步通信:《一种新射线》和一些X射线照片分别寄给各国著名物理学家,其中包括法国的彭加勒(H.Poincaré).彭加勒是一位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当时任法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亨利· 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 以表彰他发现了自发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β、γ?等各种射线的现象, 称为放射性。放射性的发现意义是十分伟大的, 它开启了物理学崭新的篇章, 而这个伟大的发现背后则有一名同样伟大的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
贝克勒尔出身于物理学世家。祖父曾在拿破仑麾下服役,后参加电化学的创立。他父亲特别感兴趣的是荧光和磷光。贝克勒尔本人于1888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任职。伦琴发现的X射线几乎引起欧洲每个物理学家的兴趣,也同样引起了贝克勒尔的兴趣。他发现硫酸双氧铀钾能放出辐射,很像X射线,因为它能穿透物体,还能电离空气。这种化合物放出的辐射线连续不断,永无止息地射向各方。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贝克勒尔的生平,回顾了贝克勒尔在发现X射线后,进一步发现铀盐能使照相底版感光,并能使带电的验电器放电,发现铀的放射性的过程及其后续的研究,分析了他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坚持不懈、严谨缜密地进行研究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能不断放射出一种肉眼看不见而穿透本领很强的射线。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放射线是由3种很强的射线组成的:一种是α射线(氦核),另一种是β射线(电子),还有一种是γ射线(光子)。此后,放射线在包括军事领域在内的多方面得到应用。最近,继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研制成功后,一些军事强国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种核武器———γ射线弹,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心头蒙上了一层新的核阴影。一、γ射线弹一般来说,核爆炸的杀伤力量由4个因素组成:冲击波、光辐射、放射性沾染和贯穿辐射,其中贯穿辐射主要由强γ射线和中子流组成。  相似文献   

6.
 彭加勒(JulesHenri Poincaré,1854-191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自守函数创始人之一。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关于三体问题的“天体力学的新方法”;环绕这一问题以及轨道稳定性和天体形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韶峰  陈松岭 《技术物理教学》2006,14(2):48-48,F0003
1896年2月底的几天,天气阴沉,正在研究荧光现象的贝克勒尔在听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的消息后做出推断:可见光与非可见光产生的机理应该是一样的,X射线可能总是伴随着所有的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100年     
 一、放射性的发现和认识过程翻开1896年法国科学院每周例会《会议录》122卷第420页,可以读到关于首次发现放射性的记载:2月24日会议,亨利·贝克勒尔(A·H·Becquerel)报告:“……我用两张厚实的黑纸包住一张涂有溴化银乳胶的底片……在黑纸的外表面放上一片磷光物质(铀盐)在阳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将底片冲洗出来,发现底片上有磷光物质的黑色影象。  相似文献   

9.
(一) 路易士·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蒂厄浦.在他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二哥莫里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担负起对他的抚养和教育责任.德布罗意小时候的兴趣集中在历史学和法律方面,后来在他二哥的影响和帮助下,渐渐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1909年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学习,1910年获得了历史学硕士学位,1913年又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 德布罗意兴趣的转移,主要是受他二哥(莫里斯)和彭加勒《科学和假设》和《科学的价值》等著作的影响,以及他了解到1911年第一届索尔…  相似文献   

10.
 钱三强,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县。1936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7年考取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公费,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工作,师从伊莱娜·居里。1938~1939年,与约里奥-居里合作,用中子打击铀和钍获得放射性的镧同位素,从所获的β射线能谱证明:它们是同一种同位素。这对解释当时发现不久的核裂变现象是有力的支持。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地有多久 ?”这一千古难题迷住了古今中外的多少思想大家 ,很多人为此冥思苦想耗尽心血 .最早对地球年龄作出论断的是《圣经》 ,它认为地球距今不过有 6,0 0 0年的历史 .由于欧洲大多数知识分子接受了带有浪漫色彩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创世说 ,并从灵魂深处束缚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大家 ,就连最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也成了《圣经》的受害者 ;随着近代地质学和生物进化论的产生 ,开始对“上帝创世”的日期提出挑战 .1 896年 ,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 ,这一发现使地球年龄的准确确定成为可能 ;物理学家们大约经过…  相似文献   

12.
1896年3月的一个阴天,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打开他的抽屉,发现了自发的放射线,这是物理史上最有名的意外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M.德布罗意对科学的贡献王较过(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西安710062)M.德布罗意(MauricedeBroglie),是法国著名的X射线物理学家,在实验物理学领域作出了显著的贡献.L.德布罗意(LouisVictordeBroglie)就是在他...  相似文献   

14.
 1901年是20世纪开始的一年,诺贝尔奖也于这一年开始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授给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因为他于1895年发现了X射线。在上期的图7中我们已看到向伦琴授奖的盛况。图1为瑞典1961年发行的纪念1901年诺贝尔奖的邮票,最右为伦琴;图2为德国1951年纪念第一次诺贝尔物理奖50周年的邮票,除伦琴肖像外,右上角有他在实验中所用的X射线管。在他之后,还有多项与X射线有关的研究工作获得诺贝尔奖。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图3,东德1965,诞生120周年;图4,西班牙1967,欧洲放射学大会;图5,古巴1993,伟大科学家)在发现X射线时是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15.
电子的发现确证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X射线是电子向内层轨道跃迁时发射出来的 ,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它们的发现是原子物理学的开端 .而放射性射线则是从原子核内发射出来的 ,它的发现打开了原子核物理学的大门 .放射性是在对X射线的研究中发现的 .1 896年初 ,伦琴将发现新射线的报告 ,连同用X射线拍摄的手骨照片 ,分寄给各国知名科学家 ,其中包括法国的庞加莱 .1月 2 0日 ,庞加莱在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介绍了伦琴的发现 ,并展示了照片 .庞加莱指出 ,X射线是从阴极对面发荧光的那部分管壁发出的 ,并问道 ,是否荧光物质发荧光时也发出X…  相似文献   

16.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1,20(10):47-48
电子的发现确证了原子是有结构的,X射线是电子向内层轨道跃迁时发射出来的,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发现是原子物理学的开端.而放射性射线则是从原子核内发射出来的,它的发现打开了原子核物理学的大门. 放射性是在对X射线的研究中发现的. 1896年初,伦琴将发现新射线的报告,连同用X射线拍摄的手骨照片,分寄给各国知名科学家,其中包括法国的庞加莱.1月20日,庞加莱在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介绍了伦琴的发现,并展示了照片.庞加莱指出,X射线是从阴极对面发荧光的那部分管壁发出的,并问道,是否荧光物质发荧光时也发出X射线?他的话触动了在场的物理学家贝可勒尔.  相似文献   

17.
液体透镜     
 新近,法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液体透镜,只要轻触开关,它们就能改变形状,因而,也就改变了放大率.液体透镜能够在广泛的成像装置范围内,例如内窥镜,取代缓慢而又庞大的聚焦系统.由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约瑟夫斯·富里哀大学物理学家布鲁诺·伯奇开发出的这种液体透镜,在结构上却是惊人的简单:在一个圆筒形容器中盛放着被分隔开的两小堆盐水,一颗微小的硅酮油滴就悬浮在两个盐水体之间,由此,液体透镜得以构成(见图1).油滴被放置在一张透明聚合物膜上,膜的周围涂有亲水层,正是这一涂层使油滴被保持在膜的中央位置.当对油滴上、下任何一方盐水体施加变化着的电压时,油滴的形状在数毫秒间就会发生精确的变化.液体透镜方案与电容器类似.  相似文献   

18.
 路易·维克托·德布罗意(Louis-Vietor De Bro-glie)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现代波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发现电子具有波动特性,于1929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理论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在法国迪埃普,早年就读于索邦大学和巴黎大学;1910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1928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任法国科学院常务秘书.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的父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贝尔奖最初设立的五大奖项之一。自1901年12月10日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100多年中已有160多位物理学家获此殊荣。有趣的是,获奖者中竟有好几对父子。共享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父子在这些获奖父子中,有一对是因为同一课题而共享殊荣的。他们就是英国的亨利·布拉格(SirWilliamHenryBragg,1862~1942)和他的儿子劳伦斯·布拉格(SirWilliamLawrenceBragg,1890~1971),因创立极其重要的科学分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而分享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亨利·布拉格,1862年7月3日出生在坎伯兰的威斯特瓦。  相似文献   

20.
 美籍匈牙利人欧仁·维格纳(E.P.Wigner),因他一生写了500多篇论文和多本专著,还得过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人们认为是20世纪顶尖的数学物理学家。一、物理是他的生活方式维格纳1902年11月17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该市的一家皮革厂的总经理,母亲是家庭妇女。维格纳从5岁到10岁在家里接受初等教育,请家庭教师教读、写、算。1920年中学毕业后,他深感若有所失。因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使他不能继续学他所感兴趣的数学、物理,甚至几乎打消了他想当科学家的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