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晶     
液晶化合物和液晶态的研究虽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只是1966年以后在非破坏测试,电子工业与生物医药等领域内的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之后,才引起普遍重视,使它得以很快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深入地从各种方向进行研究.下面将简单介绍最近几年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但篇幅所限,不打算对每一项目都作深入讨论,如有需要请查阅原始资料. 一、液晶态和液晶化合物 晶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通常称为熔点.这种相变常在比较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从物质结构来理解这个过程,那就是从分子排列整齐并且相对位置不变(有一定结构)的晶体变成了分子排列…  相似文献   

2.
赵静安 《物理》1991,20(7):412-414
1985—1990年,我国的液晶研究和液晶工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并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介绍了1985年以后的液晶研究和液晶显示器工业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3.
洪熙君  冯祖儒 《物理》1986,15(1):0-0
七十年代,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其独具的低电压、低功耗工作特性而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扭曲场效应黑白显示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日本、英国、瑞士、西德等国对液晶彩色显示的研究也相当活跃,并在应用于手表电视等方面获得成功.液晶彩色显示与黑白显示一样,都是利用加电场后液晶分子排列状态发生变化,液晶盒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变化的原理而构成液晶显示元件的.目前已经开发的液晶彩色显示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归为四大类?...  相似文献   

4.
5.
液晶的电光效应和液晶光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液晶的扭曲效应,在电场控制下的双折射扭曲效应,以及利用这种效应制成的一种空间光调制器——液晶光阀。  相似文献   

6.
谢毓章 《物理》1988,17(1):0-0
一、盘形分子液晶(discoticliquidcrystal)以前人们所知道的液晶都是由长形分子构成的.1977年S.Chandrasekhar等人对六取代基苯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光学的、X射线的以及热力学的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可以形成与经典丝状液晶和层状液晶不同的新型液晶.这些化合物的分子本身是扁平盘形的.盘形分子液晶六正烷基羧酸苯酚酯的分子非周期性地上下堆垛成液状的分子柱,同时这些分子柱又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测试液晶双折射的见和ne的一种实验方法,它可作为使学生了解光学双折射现象和现代液晶显示技术(LCD)的一个新的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8.
 液晶是介于各向同性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新的物质状态.它的特点是同时具有流动性和光学各向异性.液晶的种类很多.从相变的物理条件来分,可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以下主要介绍热致液晶,从液晶分子排列的结构来看,又可分为向列相、胆甾相和近晶相.  相似文献   

9.
 一、液晶的故事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i-tzer在研究胆甾醇酯对植物的作用时,发现这种有机材料竟然有两个熔点:在145.5℃.胆甾醇酯先熔化成一种混浊的液体;到178.5℃,混浊突然消失,液体变成全透明,“如果说固体的胆甾醇酯已在145.5℃熔化为液体,那么,又是什么不同于固体与液体的鬼东西在178.5℃熔化?”  相似文献   

10.
超分子液晶     
一、超分子化学与液晶简介近年来,超分子化学成为化学科学中分子设计领域的一个中心课题。超分子化学可定义为“分子之上的化学”,即超越分子的化学,它与分子化学的区别在于,分子化学主要研究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的分子实体的结构与功能,而超分子化学则研究两个或  相似文献   

11.
 液晶是1888年由奥地利的F.Reinitzer发现的.他把各向同性的胆甾醇苯酸酯晶体加热到145.5℃时,它熔融成为各向异性的混浊液体.继续升温到178.5℃,混浊液体突然变为清亮的液体.这个由混浊到清亮的过程是可逆的.这说明在各向同性的国相和各向同性的液相之间存在着一个各向异性的液态中介相.把这个各向异性的液态中介相叫做液晶相.凡是能出现液晶相的物体统称为液晶.混浊的胆甾醇苯酸酯液体就是一种液晶.由于液晶具有各向异性而且是液态,所以液晶必然是由各向异性的分子构成,而且分子倾向于定向排列.各向同性分子构成的液态是不可能出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有棒形,盘形和碗形三种形状.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液晶(液态晶体)是某些有机物质(目前已知的约有三千余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中间伏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分子排列有特定的取向,分子运动也有特定的规律,从而产生一种奇异的现象,即表面上看来是液体(有流动性和表面张力),同时又呈现某些晶体的光学性质,例如光学各向异性、双折射、圆二向色散等.上述的一定的温度范围是每种液晶物质自己特有的参数,称为该液晶的液晶相温度.如果温度高于液晶?...  相似文献   

13.
液晶显示正在向实用化迅速迈进。液晶显示的应用研究,是从1968年RCA发表动态散射式(简称DSM)液晶显示开始的,当时认为寿命是个问题,但1971年实验结果表明:DSM显示的寿命能达到一万小时以上,并试制了液晶手表(参看照片1)。之后世界上各个电子厂、手表厂分别发表、出售了液晶数字手表,迎来了液晶显示实用化的第一阶段。 然而,由于DSM显示的驱动电压高、对比度低等,而且,对小电池作电源的手表来说,耗电量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后来瑞士和美国一些公司发表了使用偏振片的新的场效应(简称FE)显示。在此前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晶体旋转干涉法测试液晶双折射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欧阳钟灿  刘寄星 《物理》1991,20(12):714-719
本文概述了基于液晶理论的生物膜近代模型,即Helfrich的流体膜,以及最近由作者提出的手征分子膜理论.  相似文献   

16.
17.
 液晶的发现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未曾找到其实际用途之前,长期仅停留在少数科学家的实验室里,被当作珍品做一些探索性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神奇的液晶     
 液晶,这是一个人们并不陌生的名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都会碰到它,如液晶手表,BP机、数字式仪表的液晶显示屏以及液晶电视机等.但是若问什么是液晶?液晶为什么具有显示功能?则不少人又无言可答了.一、液晶的发现早在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在加热熔解胆甾醇脂过程中发现,这种有机化合物结晶体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出现一种神奇的现象:当加热到145.5℃时,结晶体溶解成混浊粘稠的液体;当继续加热到178.5℃时,则又变成了透明的液体.当时,莱尼茨尔就明确认为该有机物有两个溶点.前者叫熔点,后者则被人们称为清亮点.  相似文献   

19.
液晶的历史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于气态、液态,又不同于固态的特殊状态的物质。它既具有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液晶最使人感兴趣的是:同一种液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处于不同的相,产生变化多端的相变现象。液晶系统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它的结构易受周围的机械应力、电磁场、温度和化学环境等变化的影响,因此在适度地控制周围的环境变化之下,液晶可以透光或反射光。由于只需很小的电场控制,因此液晶非常适合作为显示材料。从成分和呈现液晶相的物理条件来看,液晶可以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大类。热致液晶是指单一成分的纯化合物或均匀混合物在温度变化下出现的液晶相。  相似文献   

20.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itzer在研究胆甾醇酯对植物的作用时,发现这种有机材料竟然有两个熔点:在145.5℃,胆甾醇酯先熔化成一种混浊的液体;到178.5℃,混浊突然消失,液体变成全透明。“如果说固体的胆甾醇酯已在145.5℃熔化为液体,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